第246章 仗義死節,就在今日!
戍邊三年,朱元璋請我當皇帝!朱拓朱元璋 作者:糖炒桂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縝密的分析,認真的思考,嚴瑾的判斷,黃子澄覺得此事大有可為!
他身為皇太孫太傅,本就站著大義的名分,而且皇太孫和朝臣們的關係也很好,威望也很高。
現在皇太孫朱允炆又沒有失德,公認的下一代明君。
難道朝臣們要眼睜睜的看著陛下一步一步廢掉皇太孫,卻不敢維護綱常正統嗎?
他黃子澄隻要登高一唿,帶領文武百官往左順門這麽一跪,那陛下勢必會改變主意,會讓皇太孫朱允炆繼承大統!
正說著,張昺突然後退兩步,深深彎腰對著黃子澄作揖道:“黃大人,如今朝堂奸邪當道,危及社稷。您身為皇太孫的老師,此時不出,更待何時?”
黃子澄雖然畏懼朱元璋的威勢,但是聽了這幾句話,不由的心馳神往、心潮澎湃,想象起自己率領文武百官叩地死諫的偉大場麵。
一個正氣浩然、風骨凜凜的皇太孫太傅出現在舞台上,為了國家社稷奮力抗爭,又將是什麽效果?
注定要青史留名啊!
這麽多年,他黃子澄一直伴讀東宮,兼翰林學士之職,皇長孫朱允炆見了他,都得恭恭敬敬的喊一聲黃先生。
他等了這麽久,就是在等一個機會,一個青史留名的機會!
雖然這種舉動,會讓如今的天子心中不快,天子不快的後果,就意味著自己的地位不穩。
但是黃子澄轉念一想,如今的天子執政生涯到了末期,大概也就隻剩下兩三年了。他黃子澄就算受兩三年的委屈又如何?
兩三年的潛伏,換取一生的榮華富貴。
隻要深度綁定了未來天子,朱允炆上位後,他就前途無量,可以說黃家三代都有了保障,大大減少了自己對於子孫的後顧之憂。
綜合分析,反複權衡利弊,自己可能失去的實在有限。而得到的,可是遠大的前途啊!
幹了!
黃子澄狠狠一點頭,下決心幹一票大的,但還是憂慮的說道:“死諫這種事,人越多越好,若是朝中大臣無人響應怎麽辦?”
張昺見狀,連忙道:“黃大人但請放心,人數必然不是問題,不會出現無人響應的情況。朝中大臣怨恨肅王的不在少數,隻要醞釀兩日來造勢,足以形成大勢。”
黃子澄好歹也在朝堂上曆練過十幾年,也算有點政治經驗,說道:“既然決定了,那這幾日老夫去見一些大臣,說明其中原因,畢竟此事與東宮之爭有關。”
“對,然後黃大人可以在下朝的時候,當眾慷慨發聲,引領群情激憤,然後借機死諫。到時候,陛下瞧見這滾滾諸公,必然會收迴追封周妃的旨意。”
“對!”
黃子澄點點頭,其實從前朱元璋也有過立朱棣為太子的想法,曾說過一句:“燕王英武似朕,朕欲立之……”
因為朝中大臣反對,所以朱元璋收迴了成命。
在黃子澄看來,朱元璋雖然獨斷專行,但還是講一些道理的。
這日又是朝會日,四更天時,黃子澄便被家人叫醒,在燭火中有條不紊的更衣用膳,然後坐上仆役們準備好的轎子。
這樣的節奏已經保持了十幾年。
朱元璋非常勤政,所以他的臣子也變得非常勤政,最起碼表麵上看起來是這樣,五更天的時候,諸位大臣就要趕到皇宮。
不過,黃子澄今日看起來有些神思不定、憂心忡忡的。
下人們很好奇,自家大人怎麽了?難不成遇到什麽問題了?總不可能得罪了皇帝朱元璋吧?
黃子澄深吸一口氣,他本來想提前串聯一下各方人物,但是提前串聯牽扯人物太多,很容易引起錦衣衛的注意,如此就達不到死諫的效果了。
所以黃子澄隻是去了東宮一趟,麵見了皇太孫朱允炆,朱允炆雖然是個政治小白,但也知道茲事重大,拉著黃子澄的手,深情的說道:“黃先生~”
黃子澄精神一震,向朱允炆保證完成任務。
一路無話,黃子澄隨著上朝的人進了宮,在東朝房歇息片刻,等開了午門後,文武百官列隊進入,黃子澄也跟著進入殿中。
接著,便是按部就班的朝會,沒什麽好說的。
散朝後,天子朱元璋起駕前往文華殿。
而文武百官按照老規矩,順著金水橋向左順門湧去。
此時隻見黃子澄快步走到金水橋頭,轉身張開胳膊,攔住了眾位大臣的去路。
這一行為挺引人注意的,文武百官紛紛抬起頭,不解的看著黃子澄,不知道他想幹什麽。
黃子澄立在橋頭,大聲說道:“諸位可知道,當今陛下欲要追封肅王生母,更傳出要立肅王為儲君,此人性格乖張,無仁君氣象。吾輩當匡扶正統,以正視聽!”
群臣們麵麵相覷,這幾日,大家私下裏討論的,大多都是關於這件事,大家也有一定的共識。
皇帝朱元璋追封肅王生母為貴夫人,是要危及東宮的。
可是群臣們心中膽怯,畢竟如今的皇帝是朱元璋啊,當年的胡惟庸一案,直接處死了三萬多人,皇帝朱元璋連眼都沒眨一下。
他們要是貿然發表不一樣的聲音,很容易就被砍了。
黃子澄慷慨激昂的講了幾句,見眾人沒什麽反應,隻有幾個親信在一旁唿應:“黃大人說得對,現在如何是好?”
“我等唯黃大人馬首是瞻。”
黃子澄便繼續說道:“其實近來朝堂紛爭,其中原因大家都知道,我也不用多說什麽了!但是,為了防止奸邪作祟,今日必須有所行動,老夫欲要在左順門進諫,諸君可有與我同往者?”
還是幾個親信大聲道:“同去,同去!”
其餘朝臣還是三三兩兩冷眼旁觀,好像沒什麽反響。
怎麽會這樣?
一陣冷風吹過,黃子澄腦門上直冒冷汗。心中百轉千結,猛地一握拳頭,脫口而出大聲道:“大明養士三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他身為皇太孫太傅,本就站著大義的名分,而且皇太孫和朝臣們的關係也很好,威望也很高。
現在皇太孫朱允炆又沒有失德,公認的下一代明君。
難道朝臣們要眼睜睜的看著陛下一步一步廢掉皇太孫,卻不敢維護綱常正統嗎?
他黃子澄隻要登高一唿,帶領文武百官往左順門這麽一跪,那陛下勢必會改變主意,會讓皇太孫朱允炆繼承大統!
正說著,張昺突然後退兩步,深深彎腰對著黃子澄作揖道:“黃大人,如今朝堂奸邪當道,危及社稷。您身為皇太孫的老師,此時不出,更待何時?”
黃子澄雖然畏懼朱元璋的威勢,但是聽了這幾句話,不由的心馳神往、心潮澎湃,想象起自己率領文武百官叩地死諫的偉大場麵。
一個正氣浩然、風骨凜凜的皇太孫太傅出現在舞台上,為了國家社稷奮力抗爭,又將是什麽效果?
注定要青史留名啊!
這麽多年,他黃子澄一直伴讀東宮,兼翰林學士之職,皇長孫朱允炆見了他,都得恭恭敬敬的喊一聲黃先生。
他等了這麽久,就是在等一個機會,一個青史留名的機會!
雖然這種舉動,會讓如今的天子心中不快,天子不快的後果,就意味著自己的地位不穩。
但是黃子澄轉念一想,如今的天子執政生涯到了末期,大概也就隻剩下兩三年了。他黃子澄就算受兩三年的委屈又如何?
兩三年的潛伏,換取一生的榮華富貴。
隻要深度綁定了未來天子,朱允炆上位後,他就前途無量,可以說黃家三代都有了保障,大大減少了自己對於子孫的後顧之憂。
綜合分析,反複權衡利弊,自己可能失去的實在有限。而得到的,可是遠大的前途啊!
幹了!
黃子澄狠狠一點頭,下決心幹一票大的,但還是憂慮的說道:“死諫這種事,人越多越好,若是朝中大臣無人響應怎麽辦?”
張昺見狀,連忙道:“黃大人但請放心,人數必然不是問題,不會出現無人響應的情況。朝中大臣怨恨肅王的不在少數,隻要醞釀兩日來造勢,足以形成大勢。”
黃子澄好歹也在朝堂上曆練過十幾年,也算有點政治經驗,說道:“既然決定了,那這幾日老夫去見一些大臣,說明其中原因,畢竟此事與東宮之爭有關。”
“對,然後黃大人可以在下朝的時候,當眾慷慨發聲,引領群情激憤,然後借機死諫。到時候,陛下瞧見這滾滾諸公,必然會收迴追封周妃的旨意。”
“對!”
黃子澄點點頭,其實從前朱元璋也有過立朱棣為太子的想法,曾說過一句:“燕王英武似朕,朕欲立之……”
因為朝中大臣反對,所以朱元璋收迴了成命。
在黃子澄看來,朱元璋雖然獨斷專行,但還是講一些道理的。
這日又是朝會日,四更天時,黃子澄便被家人叫醒,在燭火中有條不紊的更衣用膳,然後坐上仆役們準備好的轎子。
這樣的節奏已經保持了十幾年。
朱元璋非常勤政,所以他的臣子也變得非常勤政,最起碼表麵上看起來是這樣,五更天的時候,諸位大臣就要趕到皇宮。
不過,黃子澄今日看起來有些神思不定、憂心忡忡的。
下人們很好奇,自家大人怎麽了?難不成遇到什麽問題了?總不可能得罪了皇帝朱元璋吧?
黃子澄深吸一口氣,他本來想提前串聯一下各方人物,但是提前串聯牽扯人物太多,很容易引起錦衣衛的注意,如此就達不到死諫的效果了。
所以黃子澄隻是去了東宮一趟,麵見了皇太孫朱允炆,朱允炆雖然是個政治小白,但也知道茲事重大,拉著黃子澄的手,深情的說道:“黃先生~”
黃子澄精神一震,向朱允炆保證完成任務。
一路無話,黃子澄隨著上朝的人進了宮,在東朝房歇息片刻,等開了午門後,文武百官列隊進入,黃子澄也跟著進入殿中。
接著,便是按部就班的朝會,沒什麽好說的。
散朝後,天子朱元璋起駕前往文華殿。
而文武百官按照老規矩,順著金水橋向左順門湧去。
此時隻見黃子澄快步走到金水橋頭,轉身張開胳膊,攔住了眾位大臣的去路。
這一行為挺引人注意的,文武百官紛紛抬起頭,不解的看著黃子澄,不知道他想幹什麽。
黃子澄立在橋頭,大聲說道:“諸位可知道,當今陛下欲要追封肅王生母,更傳出要立肅王為儲君,此人性格乖張,無仁君氣象。吾輩當匡扶正統,以正視聽!”
群臣們麵麵相覷,這幾日,大家私下裏討論的,大多都是關於這件事,大家也有一定的共識。
皇帝朱元璋追封肅王生母為貴夫人,是要危及東宮的。
可是群臣們心中膽怯,畢竟如今的皇帝是朱元璋啊,當年的胡惟庸一案,直接處死了三萬多人,皇帝朱元璋連眼都沒眨一下。
他們要是貿然發表不一樣的聲音,很容易就被砍了。
黃子澄慷慨激昂的講了幾句,見眾人沒什麽反應,隻有幾個親信在一旁唿應:“黃大人說得對,現在如何是好?”
“我等唯黃大人馬首是瞻。”
黃子澄便繼續說道:“其實近來朝堂紛爭,其中原因大家都知道,我也不用多說什麽了!但是,為了防止奸邪作祟,今日必須有所行動,老夫欲要在左順門進諫,諸君可有與我同往者?”
還是幾個親信大聲道:“同去,同去!”
其餘朝臣還是三三兩兩冷眼旁觀,好像沒什麽反響。
怎麽會這樣?
一陣冷風吹過,黃子澄腦門上直冒冷汗。心中百轉千結,猛地一握拳頭,脫口而出大聲道:“大明養士三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