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征服安南
戍邊三年,朱元璋請我當皇帝!朱拓朱元璋 作者:糖炒桂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大明初立,各項製度都需要完善和執行,可是肅王殿下此舉,無異於藐視王法,導致嶺南百姓隻知肅王,而不知朝廷也。”
“倘若肅王之位,傳了兩三代後,那嶺南還是大明的嶺南嗎?”
齊泰飽讀詩書,出口成章:“遙想當年漢朝初立,漢高祖劉邦大封劉姓宗室為天下諸王,本以為能拱衛朝廷,卻不想這些諸侯日複一日壯大,最終直接威脅到朝廷的統治,釀成了七王之亂,給天下百姓帶來多少苦難。”
“還有大唐,設立節度使,並立藩鎮,同樣是想著能夠替大唐守牧一方。後來爆發安史之亂,安祿山率兵造反,使煌煌大唐從此一蹶不振。”
“這些都是血淋淋的例子,陛下,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還請限製肅王的權利啊。”
殿上的官員都聽明白了,齊泰的切入點很是刁鑽。
當今陛下最在意的是什麽,就是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明啊,現在大明動輒有四分五裂的風險,陛下還不趕緊采取措施?
在齊泰說完之後,就沒人說話了。
主要是別人沒什麽可說的,而且也很難說得準。
而且眾人心中也覺得怪異,誰都知道,皇長孫朱允炆一共有三位老師,分別是黃子澄、方孝孺和齊泰。
現在方孝孺叛變了,黃子澄不敢和朱拓作對了。
一向默默無聞的齊泰,卻開始向朱拓開炮。
朱元璋目光看向朱拓,目光中有著幾分認真,問道:“朱拓啊,聽聽這些人說的話,你還有什麽要辯的嗎?”
“父皇,這完全是齊泰對兒臣的汙蔑,這齊泰嫉妒兒臣的才華和能力,故而就抹黑兒臣。哼,大家看他的麵相,額頭窄下巴寬,妥妥嫉賢妒才的長相。”
眾人被雷的外焦裏嫩,肅王殿下什麽時候兼職算命了?
齊泰大聲道:“肅王殿下,下官是想問您,嶺南為何如此富裕?兵多將廣,家有餘糧,您這是要做什麽?”
“哼,可笑,本王一向勤勉,事必躬行,花了好大的力氣將嶺南治理成這樣,結果落在你這種庸俗小人眼裏,竟然說本王的不是,可悲可笑!”
齊泰搖頭,道:“下官不是這個意思。”
“那你是什麽意思?難道本王治理嶺南還有錯了?難道百姓富足還不對了?你好歹是個儒生,知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卻來指責本王?”
“肅王殿下,咱們說的不是一碼事,下官隻是想問您,為什麽對嶺南情況隱瞞不報!”
“因為你地位低,沒資格知道!”
齊泰一愣,我尼瑪,肅王殿下怎麽還上升到人身攻擊了?
來恭看不下去了,問道:“殿下,下官夠資格知道嗎?”
“也不夠!”
朱拓看著滿朝文武,傲然道:“你們不是想知道原因嗎?本王告訴你們,本王打算收服安南,這件事是絕密,本王隻和父皇商議過!”
聞言,滿堂文武大臣震驚,驚疑不定的看著皇位上的朱元璋。
在眾人注視下,朱元璋瞥了一眼朱拓,隨後點點頭,說道:“沒錯。”
“出征安南這麽大的事情,肅王殿下為何不上奏?”有大臣心驚肉跳的問道。
“因為這件事是絕密。”
自從大明建國以來,安南雖然把大明奉為宗主國,但是屢屢發生叛亂的事情。
不過安南欺負的對象,一向是那些南方的土司,大明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直到後來朱棣上位,直接來了一手親征安南,將安南打的服服帖帖,納入了大明的版圖。
再後來,朱瞻基當了皇帝後,安南每年都發生叛亂,朝廷每年都要出兵鎮壓,耗費兵馬錢糧無數,這讓大明身心疲憊。
朱瞻基無奈放棄了征服安南的想法,讓他們僅僅作為大明的藩國,每年進貢即可。這樣一來,對大明百姓變得有利。
怎麽說呢,朱瞻基是一位好皇帝,心係百姓,可是他不像朱元璋、朱棣這兩位開疆擴土的雄主一樣,他更像是一位守成之君。
所以,在這個時候,眾官員聽到朱拓要征伐安南的消息,一個個更是震驚了。
安南距離大明千裏之遙,路途耗費錢糧無數,肅王殿下竟然異想天開,想要征伐安南?
一時間,殿中官員紛紛開口。
“陛下,肅王殿下口出狂言,那安南距離如此遙遠,倘若真的要征伐他們,不知道要耗費錢糧多少,咱們大明的百姓可如何能承受?”
“對!豈止是口出狂言啊,簡直就是胡說八道。”
“陛下,您快管管肅王殿下吧,讓他放棄這個想法。”
朱拓不屑一笑,大聲道:“隻有蠢材才會躺在功勞簿上不思進取,沒有一點擔當。不像本王,每天晚上睡不著覺,心裏想著如何擴大大明的版圖。”
“你這是窮兵黷武!”
“倘若征伐安南陷入苦戰,咱們大明的百姓可就遭老罪了。”
朱拓環視四周,傲然說道:“父皇,兒臣願立下軍令狀,半年之內平定安南,讓安南國君出城獻表!”
眾官員呆滯的看著朱拓,再一次被朱拓震驚到了。
肅王殿下,您這樣有意思嗎?連這種牛皮都能說得出來。
朱元璋也驚訝的看著朱拓,問道:“你何出此言?”
朱拓冷哼一聲,說道:“這些人懷疑兒臣的用心,但是兒臣想說,兒臣對大明忠心耿耿,容不得任何人汙蔑。嶺南招兵募馬,也一直為平定安南做準備。”
“所以兒臣覺得,隻需要以嶺南一地的兵力,在半年內,就能讓安南國君出城獻降。”
殿中的文臣武將又是一愣,不知道第幾次驚住了。
從感情上來說,沒有人會嫌棄自家的國土麵積太大。
可是大明為什麽一直不征討安南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擔心勞師遠征損耗巨大,萬一耽誤時間太久打上好幾年,那大明財政就要崩了。
可是如果半年就能搞定,而且嶺南出人出力,那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進的廠真煞筆啊,周六周日搞團建,徒步走幾十公裏,然後露個營……我尼瑪,本來還想趁著周六周日,整理整理劇情的,結果這兩天累得不行,晚上還得碼字。)
“倘若肅王之位,傳了兩三代後,那嶺南還是大明的嶺南嗎?”
齊泰飽讀詩書,出口成章:“遙想當年漢朝初立,漢高祖劉邦大封劉姓宗室為天下諸王,本以為能拱衛朝廷,卻不想這些諸侯日複一日壯大,最終直接威脅到朝廷的統治,釀成了七王之亂,給天下百姓帶來多少苦難。”
“還有大唐,設立節度使,並立藩鎮,同樣是想著能夠替大唐守牧一方。後來爆發安史之亂,安祿山率兵造反,使煌煌大唐從此一蹶不振。”
“這些都是血淋淋的例子,陛下,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還請限製肅王的權利啊。”
殿上的官員都聽明白了,齊泰的切入點很是刁鑽。
當今陛下最在意的是什麽,就是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明啊,現在大明動輒有四分五裂的風險,陛下還不趕緊采取措施?
在齊泰說完之後,就沒人說話了。
主要是別人沒什麽可說的,而且也很難說得準。
而且眾人心中也覺得怪異,誰都知道,皇長孫朱允炆一共有三位老師,分別是黃子澄、方孝孺和齊泰。
現在方孝孺叛變了,黃子澄不敢和朱拓作對了。
一向默默無聞的齊泰,卻開始向朱拓開炮。
朱元璋目光看向朱拓,目光中有著幾分認真,問道:“朱拓啊,聽聽這些人說的話,你還有什麽要辯的嗎?”
“父皇,這完全是齊泰對兒臣的汙蔑,這齊泰嫉妒兒臣的才華和能力,故而就抹黑兒臣。哼,大家看他的麵相,額頭窄下巴寬,妥妥嫉賢妒才的長相。”
眾人被雷的外焦裏嫩,肅王殿下什麽時候兼職算命了?
齊泰大聲道:“肅王殿下,下官是想問您,嶺南為何如此富裕?兵多將廣,家有餘糧,您這是要做什麽?”
“哼,可笑,本王一向勤勉,事必躬行,花了好大的力氣將嶺南治理成這樣,結果落在你這種庸俗小人眼裏,竟然說本王的不是,可悲可笑!”
齊泰搖頭,道:“下官不是這個意思。”
“那你是什麽意思?難道本王治理嶺南還有錯了?難道百姓富足還不對了?你好歹是個儒生,知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卻來指責本王?”
“肅王殿下,咱們說的不是一碼事,下官隻是想問您,為什麽對嶺南情況隱瞞不報!”
“因為你地位低,沒資格知道!”
齊泰一愣,我尼瑪,肅王殿下怎麽還上升到人身攻擊了?
來恭看不下去了,問道:“殿下,下官夠資格知道嗎?”
“也不夠!”
朱拓看著滿朝文武,傲然道:“你們不是想知道原因嗎?本王告訴你們,本王打算收服安南,這件事是絕密,本王隻和父皇商議過!”
聞言,滿堂文武大臣震驚,驚疑不定的看著皇位上的朱元璋。
在眾人注視下,朱元璋瞥了一眼朱拓,隨後點點頭,說道:“沒錯。”
“出征安南這麽大的事情,肅王殿下為何不上奏?”有大臣心驚肉跳的問道。
“因為這件事是絕密。”
自從大明建國以來,安南雖然把大明奉為宗主國,但是屢屢發生叛亂的事情。
不過安南欺負的對象,一向是那些南方的土司,大明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直到後來朱棣上位,直接來了一手親征安南,將安南打的服服帖帖,納入了大明的版圖。
再後來,朱瞻基當了皇帝後,安南每年都發生叛亂,朝廷每年都要出兵鎮壓,耗費兵馬錢糧無數,這讓大明身心疲憊。
朱瞻基無奈放棄了征服安南的想法,讓他們僅僅作為大明的藩國,每年進貢即可。這樣一來,對大明百姓變得有利。
怎麽說呢,朱瞻基是一位好皇帝,心係百姓,可是他不像朱元璋、朱棣這兩位開疆擴土的雄主一樣,他更像是一位守成之君。
所以,在這個時候,眾官員聽到朱拓要征伐安南的消息,一個個更是震驚了。
安南距離大明千裏之遙,路途耗費錢糧無數,肅王殿下竟然異想天開,想要征伐安南?
一時間,殿中官員紛紛開口。
“陛下,肅王殿下口出狂言,那安南距離如此遙遠,倘若真的要征伐他們,不知道要耗費錢糧多少,咱們大明的百姓可如何能承受?”
“對!豈止是口出狂言啊,簡直就是胡說八道。”
“陛下,您快管管肅王殿下吧,讓他放棄這個想法。”
朱拓不屑一笑,大聲道:“隻有蠢材才會躺在功勞簿上不思進取,沒有一點擔當。不像本王,每天晚上睡不著覺,心裏想著如何擴大大明的版圖。”
“你這是窮兵黷武!”
“倘若征伐安南陷入苦戰,咱們大明的百姓可就遭老罪了。”
朱拓環視四周,傲然說道:“父皇,兒臣願立下軍令狀,半年之內平定安南,讓安南國君出城獻表!”
眾官員呆滯的看著朱拓,再一次被朱拓震驚到了。
肅王殿下,您這樣有意思嗎?連這種牛皮都能說得出來。
朱元璋也驚訝的看著朱拓,問道:“你何出此言?”
朱拓冷哼一聲,說道:“這些人懷疑兒臣的用心,但是兒臣想說,兒臣對大明忠心耿耿,容不得任何人汙蔑。嶺南招兵募馬,也一直為平定安南做準備。”
“所以兒臣覺得,隻需要以嶺南一地的兵力,在半年內,就能讓安南國君出城獻降。”
殿中的文臣武將又是一愣,不知道第幾次驚住了。
從感情上來說,沒有人會嫌棄自家的國土麵積太大。
可是大明為什麽一直不征討安南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擔心勞師遠征損耗巨大,萬一耽誤時間太久打上好幾年,那大明財政就要崩了。
可是如果半年就能搞定,而且嶺南出人出力,那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進的廠真煞筆啊,周六周日搞團建,徒步走幾十公裏,然後露個營……我尼瑪,本來還想趁著周六周日,整理整理劇情的,結果這兩天累得不行,晚上還得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