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改革的堅定信念,同時也透露出對那些請辭大臣的失望與不滿。他繼續說道:“改革之路雖然艱難,但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大人能夠牢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為國家的繁榮和百姓的福祉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場的大臣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深知李宇的用意,也明白自己的責任所在。他們表示,將全力以赴支持改革,為朝廷的改革事業貢獻力量。


    對於那些請辭的大臣,李宇並沒有直接拒絕他們的請求。他深知,強扭的瓜不甜,強迫這些大臣去執行改革隻會適得其反。因此,他選擇了尊重他們的選擇,但同時也明確表示,朝廷不會因為他們的請辭而放棄改革。


    “那些選擇請辭的大臣,朝廷會尊重你們的選擇。但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改革不會因為你們的離開而停止。我們會繼續前行,直到改革取得最終的勝利。”李宇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改革的堅定和自信。


    李宇的話語中帶著幾分冷峻與決絕,他深知這些大臣們請辭的真正目的——逼宮。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動搖,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既然你們選擇請辭,告老還鄉,那麽我尊重你們的選擇。”李宇的目光掃過在場的眾人,他的聲音清晰而堅定,“但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改革不會因為你們的離開而停止。朝廷需要的是勇於擔當、敢於作為的大臣,而不是為了私利而退縮的人。”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那些請辭大臣的失望與不屑,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改革的堅定信念。他深知,這些大臣的請辭隻是暫時的,他們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逼迫朝廷妥協,但李宇卻不會輕易上當。


    “改革是國家的大事,是關乎百姓福祉的大事。我們不能因為個人的私利而阻礙改革的進程。”李宇繼續說道,“我會繼續推動改革,直到它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成功推廣。而那些選擇離開的大臣們,你們將錯過這一曆史性的時刻,錯過為國家和百姓做出貢獻的機會。”


    在場的大臣們麵麵相覷,他們深知李宇的用意,也明白自己的處境。他們知道,如果繼續堅持下去,可能會麵臨更加嚴重的後果。然而,他們更清楚的是,如果妥協了,那麽改革就可能因此而夭折。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大臣開始動搖,他們開始思考自己的立場和選擇。而另一些大臣則選擇了沉默,他們想要看看事情的發展再做出決定。


    李宇看著眾人的反應,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他深知,要推動改革,就必須有堅定的決心和勇氣。而這些請辭的大臣們,正是他需要用來檢驗自己決心和勇氣的對象。


    “我會繼續推動改革,不會因為你們的離開而停止。”李宇再次強調道,“而那些選擇留下的大臣們,我希望你們能夠堅定自己的立場和信念,為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


    麵對李宇的堅決態度,那些原本打算通過集體請辭來逼迫朝廷妥協的大臣們確實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他們本以為,憑借自己強大的文官勢力,這樣的舉動足以讓朝廷陷入混亂,至少能讓李宇對他們的請辭表示出一定的挽留和妥協。


    然而,李宇的果斷迴應卻讓他們倍感失落。他不僅沒有挽留,反而似乎做好了與他們決裂的準備,這樣的態度讓這些大臣們感到無地自容。


    “我們……我們竟然被如此輕視……”一位大臣喃喃自語,他的臉上滿是驚愕和不甘。


    “是啊,我們本以為能夠掌控局勢,沒想到……”另一位大臣也感歎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沮喪。


    在這樣的氛圍下,那些原本還抱有幻想的大臣們也開始清醒過來。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舉動可能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讓李宇更加堅定了改革的決心。


    “我們……還能怎麽辦?”一位大臣無奈地問道。


    “唉,還能怎麽辦?隻能走了……”另一位大臣歎息道。


    於是,這些大臣們紛紛起身,帶著遺憾和不甘離開了朝堂。他們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中逐漸遠去,留下的隻有一片沉寂和冷清。


    李宇看著他們的背影,心中卻充滿了堅定和自信。他深知,這些大臣的離開隻是暫時的挫折,無法阻擋改革的洪流。而他自己,則願意成為那個引領潮流的人,為國家的繁榮和百姓的福祉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李宇繼續堅定地推動改革,他的決心和勇氣感染了越來越多的人。那些原本還持觀望態度的大臣們也開始紛紛表態支持改革,朝廷的運轉逐漸恢複了正常。而那些請辭的大臣們,則成為了曆史長河中的匆匆過客,他們的名字逐漸被人們遺忘。


    隨著李宇推行的一係列政策逐漸落地生根,百姓們的生活確實開始有了顯著的改善。稅收減輕、賦役減少,加上各種利農政策的出台,使得農民們得以更加專注於農業生產,糧食產量因此大幅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


    與此同時,李宇還注意到了塞外那廣闊無垠的土地資源。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土地資源,他鼓勵百姓們前往塞外開荒種地,這不僅能夠增加糧食產量,還能緩解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


    隨著越來越多的百姓響應號召前往塞外開荒,原本掌握在地主手中的大量土地開始變得無人問津,逐漸荒蕪。這些地主們原本依靠收取高額地租為生,但隨著農民們紛紛前往塞外,他們的土地開始變得無人問津,收入銳減。


    李宇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變化,他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時機,可以趁機對地主手中的土地進行重新分配。於是,他以朝廷的名義開始征收那些已經荒蕪或無人耕種的地主土地,並計劃將其分配給那些需要土地的農民或用於國家建設。


    這一舉措自然引起了地主們的強烈不滿和抗議,但李宇卻毫不動搖。他深知,這些土地原本就屬於國家所有,隻是因為曆史原因才被地主們所占有。現在,隨著國家的發展和百姓的需求,這些土地應該被重新分配和利用。


    在李宇的堅定決心和有力措施下,地主們的抗議最終未能取得成功。那些被征收的土地被重新分配給了需要土地的農民們,他們得以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同時,這些土地也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


    隨著這些政策的深入實施,百姓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李宇的改革舉措不僅贏得了百姓們的廣泛讚譽和支持,也為國家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宇輕輕撫過案上的一卷地圖,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紙背,望見那遙遠而遼闊的塞外之地。他緩緩轉頭,望向站在一側的董小宛,語調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小婉,派去的人,此刻進展如何了?這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不可錯失。”


    董小宛,一身素雅衣裳,眉宇間透著幾分溫婉與聰慧,聞言微微蹙眉,眼中閃爍著疑惑之光。她輕移蓮步,走近李宇,聲音柔和卻帶著一絲不解:“相公,你所托之事,確實進行得頗為順利。隻是,我心中實在不解,為何你定要費盡心思,去購置那些地處偏遠的塞外土地呢?雖說其質地並非上乘,但如今局勢之下,即便是這等土地,亦是眾人爭搶之物。我們何不將目光放在更為肥沃、更為便利之處?”


    李宇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那笑容中既有深意,又似藏著不為人知的謀劃。他輕輕握住董小宛的手,溫聲道:“小婉,你有所不知。這塞外之地,雖看似荒涼,實則蘊藏著無限可能。我觀天象,察地理,知此地日後必有變化。且我李家,若要在這亂世之中立足,單憑眼前這點基業,遠遠不夠。我欲借此機會,未雨綢繆,為家族鋪就一條長遠之路。”


    說到此處,李宇的眼神變得愈發堅定,仿佛已看見那未來的輝煌景象。董小宛望著他,眼中的疑惑漸漸被信任與敬佩所取代。她輕輕點頭,低聲道:“相公既有此等遠見,妾身自當全力支持。隻願這步棋,能如你所願,為李家帶來無上榮光。


    “我們的根基,深深紮於大明這片沃土之中,而此處,亦是世間最為適宜人居之環境,無可替代。”李宇輕輕摩挲著手中的茶杯,目光穿過窗欞,投向那遙遠的天際,言辭間流露出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誼。他轉而望向董小宛,眼神中閃爍著深沉的思考與決心,“然而,土地之事,關乎國本,不可不察。私人之手握有過多土地,實乃國家之大忌。”


    董小宛聞言,眉頭輕蹙,目光中流露出疑惑與思索。她輕聲問道:“相公此言何意?莫非是要……”


    李宇輕輕點頭,神色凝重而堅定:“不錯,我意在後日,逐步引導,使土地漸漸歸於朝廷之手。無論士紳貴族,還是普通百姓,皆隻享有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如此,方能避免土地兼並之禍,保世態之平和,亦能增強朝廷之實力,穩固我大明之根基。”


    說到這裏,李宇站起身,負手而立,目光遠眺,仿佛已看見那未來的景象——國家昌盛,百姓安居樂業,土地之紛爭不再,天下一片祥和。他轉過身,看向董小宛,眼中滿是期待與信任:“小婉,你聰慧過人,定能理解我之苦心。此事若成,必能惠及萬民,亦是我等為大明盡忠之體現。”


    董小宛望著李宇,眼中閃爍著敬佩與理解的光芒。她緩緩點頭,輕聲說道:“相公之誌,妾身雖不能完全明了其中深意,但妾身願全力支持。隻願此事能如你所願,為大明帶來福祉,為百姓謀得安康。”


    窗外,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也在為這對夫婦的誌向與決心而喝彩。室內,兩人相視一笑,那份默契與堅定,如同春日裏綻放的花朵,美麗而充滿生機,正悄然改變著這個時代,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邁進。


    李宇並非以強硬之姿,強行奪取那些地主手中的土地,而是采用了更為高明且溫和的策略,以期達到雙贏之局。他對著董小宛,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緩緩說道:“小婉,吾欲以利益為餌,誘使那些地主自願交出土地,而非以力相逼。”


    董小宛聞言,眉頭微挑,眼中流露出好奇與不解。她輕聲問道:“相公此言何意?莫非是要以金銀相贈,或是許以高官厚祿?”


    李宇輕輕搖頭,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非也。吾欲以你手中商會之名義,邀那些地主成為商會之參與者。如此,他們不僅能獲得商會之庇護,更能分享商會之利潤,其所得,遠超土地之價值。”


    董小宛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恍然,隨即點頭讚道:“此計甚妙!如此一來,那些地主既能保住顏麵,又能獲得實惠,交出土地自然心甘情願。且加入商會,不僅能拓寬人脈,更能增加財富,實乃一舉兩得。”


    李宇滿意地點點頭,繼續說道:“正是如此。吾已命人暗中聯絡那些地主,向他們透露此意。想必,他們定會欣然接受。如此,既能避免流血衝突,又能順利收迴土地,實乃上策。”


    說到此處,李宇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仿佛已看見那些地主們為了加入商會而爭相交出土地的場景。他轉而望向董小宛,語氣中帶著幾分調侃:“小婉,你商會之名,如今已是聲名遠播,連那些地主都趨之若鶩。看來,你不僅貌美如花,更是商界奇才啊。”


    董小宛聞言,臉頰微紅,嗔道:“相公休要取笑妾身。妾身所做,皆是為相公分憂解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最強走私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浮小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浮小沉並收藏明末最強走私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