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視察水利的工作組(下)
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鬧革命 作者:倦鳥落舊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工作組的人提點完了,便自顧自的走了。
“繼續忙,我們要去隔壁的介休,你不用跟著。還有,很多地方的河道,是多縣共有的,想要利用,免不了跟對方打交道。不想起過分的衝突,這需要上級衙門的協調,所以該有的計劃書,和跟臨縣的談判,要做好規劃。”左通事交代後,便跟著走了。
押解司的也跟著走,正好他也要去介休帶人去汾陽府集合上船,然後發往太原。
“父親。”張煌言走來,看著思考的父親說,“大順這邊……確實和大明不一樣,而且很忌諱不得章法要領的胡亂工程。真想做出成績,必要的調研與展望,還是要寫的。”
“為父如何看不出來?”張圭章歎了一聲,“隻是沒想到他的意思是,我將太多人力投入了可能沒有結果的計劃中。截流太多水,會引起臨縣不滿。
若是一味自顧自的發展,就有可能引起隔壁的攻訐。
隻有互通有無,才是大順地方發展的規矩。
和為父這些年經受的明朝官場洗禮,不一樣啊!
難和光同塵了!所有父母官,都得為治下百姓爭取最多的利益。
足可見未來競爭之激烈。”
“那怎麽辦?”
“能怎麽辦?書給上級,然後據理力爭:商路工程看誰人多、錢多、發展快;共用水利看誰人多、困苦、需求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朝廷對於本地資源的定位。哪家又煤鐵,哪家先來投資。
就跟太原那邊一樣,有煤鐵,水泥就落在那邊了。
雖然好的水泥咱們造不出來,但土法水泥還是可以造的。煤、石膏、石灰什麽的咱們這裏都有……”
張圭章看著又開始忙碌的人群片刻說:“暫時不知道朝廷那邊的情況,那麽水渠拓建以主幹為主,其他的交給各個鄉村處理。接下來,騰出人力,先把本地最缺的房屋建完。有了足夠的人口和居住地,就能穩住人心,然後投入新的發展之中。這些事兒,我有經驗。”
“哦……哦哦。”張煌言看著莫名燃起來的老爹,又看看忙碌的人群,也不免撓頭,“對了我真要去讀大學?”
“大學啊!給你舉薦就是公費生。去了那邊可別被刷下來了,到時候要是自費,你爹我這點俸祿可不夠你花銷,到時候你可得自己想辦法工讀。”張圭章瞪了一眼震驚的兒子,“可別覺得大順的大學就好讀。
尤其是公費生可不好混!那邊可是末位淘汰製,所有資源全向天才傾斜。
你要是能給我弄個獎學金身份迴來,你就等於詮選了庶吉士懂嗎?”
“拿個獎學金身份,就是庶吉士?”張煌言大驚。
“你這就不懂了,能入大學,就等於大明的三甲在榜。公費獎學金畢業,就是一甲進士及第。
公費畢業,約等於二甲賜進士出身。
自費畢業的,相當於賜同進士出身。
至於那些肄業的、淘汰的,就是貢生罷了。大順這邊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你也下鄉支教過半年,也清楚朝廷對於掃盲的重視程度。
之前的大明,能識字的頂天一千五百萬人。
而大順的目標是全國所有人口,都能識字。再從這識字的人口中篩選出人才,基數就是一億五千萬。
大明能有五十萬童生以上的讀書人人,大順十倍擁有五百萬童生以上的讀書人。
再看看大順這邊對於分科專精的重視程度,很明顯百姓未來競爭烈度將會前所未有的大,而且所有人的智慧,都必須投入為了締造大同風景而努力。
這才是為父最後臣服的理由。宏大卻有可能實現。而且,陛下韜略雄謀,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開辟工業新道路,就是在拓展整個天下生民的互惠基本盤。
這是新的道路,誰能走得遠,誰就能為之後的世界留下一筆丹書。
讀書人,不就是為了名利。富足與你我而言,已經享受過了,也就這樣,紙醉金迷之後徒留空虛,總得給世界留下一些自己的痕跡不是?”
“那……不該讓我讀軍校嗎?我很喜歡兵事……”張煌言訥訥反駁。
“兵事?”張圭章掃了一眼自己這個兒子嗬嗬一笑,“排兵布陣,行軍打仗,你沒有這個本事。就算有,你也擠不進去。
光是身家清白這一條,咱們家至少兩代內沒有這個機會。
所以啊,真想要從軍,隻有一條路可以給你走。去讀大學,然後積極了解大學征召的將兵的事務。據我所知,大學生是可以從軍的,一旦被選中,入伍操演之後經曆兩年體訓,就能選入講武堂。
畢業之後,要麽擔任出任參謀,要麽擔任後勤、軍工等偏文職卻必須了解軍隊的工作。
到時候從軍去了邊疆戰場,或許你就能在其中找到一個變轉的機會。
記住,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現在的你,一點本事都沒有,不充實自己,就別想著未來走上快道。
你爹我趕上了時局變化,王朝更迭,但因為前明官吏影響,導致了新朝對我們的普遍不信任,所以能給你鋪的路就這麽多。
後邊就得你自己選,自己走了。”
言罷,拍了拍自家兒子的肩膀,張圭章前往下一個河段。
隻留下他幾次思索。
而其他一些閑暇下來的勞工,對方才張圭章跟押解司判官的互毆,當成見聞笑談,與左右嘻嘻哈哈的說了起來。
他們不覺得有問題,也不覺得動手的後續會發生什麽。
因為這種事,習以為常。
現在的大順和大明一樣,官員之間的武鬥之風很濃烈的。
尤其是大明,上下所有人的鬥毆也很激烈。究其原因,這是明初的時候朱元璋的鍋。
他為了矯正蒙元遺留的律法和奴隸問題,鼓勵私鬥。
美其名曰是為了恢複漢人血性,但卻也造成了有明一朝,從上到下所有人善私鬥,以私鬥護私利,忽略群體公義,以至於之後被滿清挑撥,造成了各民族、各鄉人之間的激烈迴亂、土漢血戰、土客械鬥,內耗嚴重。
乍一看血性是恢複了,但歸根究底,力沒有往一處去,鬧得大明從明成祖之後,各為私利,大明整體就沒有再對外大規模開拓過。錯過了太多太多機會。
現在,這個苗頭也在大順蔓延。
尤其是大順很多官吏,都是基層複原退役的將官轉業過來的,多年軍旅生涯下,很多人其實腦袋裏更多還是拳頭講道理。
哪怕下邊再怎麽協調,對於這個時代,還未有完善濃烈的同一民族情感的社會氛圍之下,更多人還是以鄉黨、朋友、同事的身份來互相區分圈子。
所以知縣跟判官互毆,汾陽府工局水利課左通事過來雙手一壓,將兩人直接扯開之後,事情也就過去了。
不過也有人看在眼底,又看了看思考的張煌言,微微搖頭將一切記下來。
【平遙知縣與押解司判官當眾互毆,百姓不以為意,起哄助威,有朝廷失顏麵。
平遙知縣張圭章長子張煌言,年十四,聰慧早英,善算數與勘探。受父命同縣內匠作等協助設計平遙縣水庫一幹事務。水利課左通事選其掛名顧問,評有才幹,耐心,肯吃苦,向工作組舉薦為黃河大學公費生。
工作組批:水庫有用,設計翔實,可選公費生參與《天工萬匠計劃》選拔。但其人好兵事,或可選入樞密院軍工部……】
這封章程,出現在了學部,也出現在了張煌言的檔案裏。
“繼續忙,我們要去隔壁的介休,你不用跟著。還有,很多地方的河道,是多縣共有的,想要利用,免不了跟對方打交道。不想起過分的衝突,這需要上級衙門的協調,所以該有的計劃書,和跟臨縣的談判,要做好規劃。”左通事交代後,便跟著走了。
押解司的也跟著走,正好他也要去介休帶人去汾陽府集合上船,然後發往太原。
“父親。”張煌言走來,看著思考的父親說,“大順這邊……確實和大明不一樣,而且很忌諱不得章法要領的胡亂工程。真想做出成績,必要的調研與展望,還是要寫的。”
“為父如何看不出來?”張圭章歎了一聲,“隻是沒想到他的意思是,我將太多人力投入了可能沒有結果的計劃中。截流太多水,會引起臨縣不滿。
若是一味自顧自的發展,就有可能引起隔壁的攻訐。
隻有互通有無,才是大順地方發展的規矩。
和為父這些年經受的明朝官場洗禮,不一樣啊!
難和光同塵了!所有父母官,都得為治下百姓爭取最多的利益。
足可見未來競爭之激烈。”
“那怎麽辦?”
“能怎麽辦?書給上級,然後據理力爭:商路工程看誰人多、錢多、發展快;共用水利看誰人多、困苦、需求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朝廷對於本地資源的定位。哪家又煤鐵,哪家先來投資。
就跟太原那邊一樣,有煤鐵,水泥就落在那邊了。
雖然好的水泥咱們造不出來,但土法水泥還是可以造的。煤、石膏、石灰什麽的咱們這裏都有……”
張圭章看著又開始忙碌的人群片刻說:“暫時不知道朝廷那邊的情況,那麽水渠拓建以主幹為主,其他的交給各個鄉村處理。接下來,騰出人力,先把本地最缺的房屋建完。有了足夠的人口和居住地,就能穩住人心,然後投入新的發展之中。這些事兒,我有經驗。”
“哦……哦哦。”張煌言看著莫名燃起來的老爹,又看看忙碌的人群,也不免撓頭,“對了我真要去讀大學?”
“大學啊!給你舉薦就是公費生。去了那邊可別被刷下來了,到時候要是自費,你爹我這點俸祿可不夠你花銷,到時候你可得自己想辦法工讀。”張圭章瞪了一眼震驚的兒子,“可別覺得大順的大學就好讀。
尤其是公費生可不好混!那邊可是末位淘汰製,所有資源全向天才傾斜。
你要是能給我弄個獎學金身份迴來,你就等於詮選了庶吉士懂嗎?”
“拿個獎學金身份,就是庶吉士?”張煌言大驚。
“你這就不懂了,能入大學,就等於大明的三甲在榜。公費獎學金畢業,就是一甲進士及第。
公費畢業,約等於二甲賜進士出身。
自費畢業的,相當於賜同進士出身。
至於那些肄業的、淘汰的,就是貢生罷了。大順這邊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你也下鄉支教過半年,也清楚朝廷對於掃盲的重視程度。
之前的大明,能識字的頂天一千五百萬人。
而大順的目標是全國所有人口,都能識字。再從這識字的人口中篩選出人才,基數就是一億五千萬。
大明能有五十萬童生以上的讀書人人,大順十倍擁有五百萬童生以上的讀書人。
再看看大順這邊對於分科專精的重視程度,很明顯百姓未來競爭烈度將會前所未有的大,而且所有人的智慧,都必須投入為了締造大同風景而努力。
這才是為父最後臣服的理由。宏大卻有可能實現。而且,陛下韜略雄謀,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開辟工業新道路,就是在拓展整個天下生民的互惠基本盤。
這是新的道路,誰能走得遠,誰就能為之後的世界留下一筆丹書。
讀書人,不就是為了名利。富足與你我而言,已經享受過了,也就這樣,紙醉金迷之後徒留空虛,總得給世界留下一些自己的痕跡不是?”
“那……不該讓我讀軍校嗎?我很喜歡兵事……”張煌言訥訥反駁。
“兵事?”張圭章掃了一眼自己這個兒子嗬嗬一笑,“排兵布陣,行軍打仗,你沒有這個本事。就算有,你也擠不進去。
光是身家清白這一條,咱們家至少兩代內沒有這個機會。
所以啊,真想要從軍,隻有一條路可以給你走。去讀大學,然後積極了解大學征召的將兵的事務。據我所知,大學生是可以從軍的,一旦被選中,入伍操演之後經曆兩年體訓,就能選入講武堂。
畢業之後,要麽擔任出任參謀,要麽擔任後勤、軍工等偏文職卻必須了解軍隊的工作。
到時候從軍去了邊疆戰場,或許你就能在其中找到一個變轉的機會。
記住,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現在的你,一點本事都沒有,不充實自己,就別想著未來走上快道。
你爹我趕上了時局變化,王朝更迭,但因為前明官吏影響,導致了新朝對我們的普遍不信任,所以能給你鋪的路就這麽多。
後邊就得你自己選,自己走了。”
言罷,拍了拍自家兒子的肩膀,張圭章前往下一個河段。
隻留下他幾次思索。
而其他一些閑暇下來的勞工,對方才張圭章跟押解司判官的互毆,當成見聞笑談,與左右嘻嘻哈哈的說了起來。
他們不覺得有問題,也不覺得動手的後續會發生什麽。
因為這種事,習以為常。
現在的大順和大明一樣,官員之間的武鬥之風很濃烈的。
尤其是大明,上下所有人的鬥毆也很激烈。究其原因,這是明初的時候朱元璋的鍋。
他為了矯正蒙元遺留的律法和奴隸問題,鼓勵私鬥。
美其名曰是為了恢複漢人血性,但卻也造成了有明一朝,從上到下所有人善私鬥,以私鬥護私利,忽略群體公義,以至於之後被滿清挑撥,造成了各民族、各鄉人之間的激烈迴亂、土漢血戰、土客械鬥,內耗嚴重。
乍一看血性是恢複了,但歸根究底,力沒有往一處去,鬧得大明從明成祖之後,各為私利,大明整體就沒有再對外大規模開拓過。錯過了太多太多機會。
現在,這個苗頭也在大順蔓延。
尤其是大順很多官吏,都是基層複原退役的將官轉業過來的,多年軍旅生涯下,很多人其實腦袋裏更多還是拳頭講道理。
哪怕下邊再怎麽協調,對於這個時代,還未有完善濃烈的同一民族情感的社會氛圍之下,更多人還是以鄉黨、朋友、同事的身份來互相區分圈子。
所以知縣跟判官互毆,汾陽府工局水利課左通事過來雙手一壓,將兩人直接扯開之後,事情也就過去了。
不過也有人看在眼底,又看了看思考的張煌言,微微搖頭將一切記下來。
【平遙知縣與押解司判官當眾互毆,百姓不以為意,起哄助威,有朝廷失顏麵。
平遙知縣張圭章長子張煌言,年十四,聰慧早英,善算數與勘探。受父命同縣內匠作等協助設計平遙縣水庫一幹事務。水利課左通事選其掛名顧問,評有才幹,耐心,肯吃苦,向工作組舉薦為黃河大學公費生。
工作組批:水庫有用,設計翔實,可選公費生參與《天工萬匠計劃》選拔。但其人好兵事,或可選入樞密院軍工部……】
這封章程,出現在了學部,也出現在了張煌言的檔案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