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孫承宗抽絲剝繭
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鬧革命 作者:倦鳥落舊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三說完走了。
朝堂上的壓力一下少了很多。
王仕湖更是擦著額頭冷汗站起來。
差點以為自己要沒了。
“你是怎麽搞的,這種事兒都能拖延。”賀天岸走來,略顯嗔怪的說。
王仕湖聞言,微微搖頭:“這件事純屬意外。時間太緊了,而且馬上要麵對山東戰局,我也隻是想通過這些前明閹黨內的山東官吏的身份,好加速滲透進入山東而已。
沒想到,陛下會如此不悅。”
賀天岸皺眉想了一下說:“最近局麵頗為複雜,這些山東來的前明官紳,大多是準備來摘桃子的。現在,你已經得罪了他們,知道該怎麽做吧?”
“是。青藏、西涼都是官位缺口,他們去正合適。”
王仕湖笑了笑。
賀天岸微微頷首:“但也要不著痕跡點,先問問他們的特長,然後出考題考校他們,有能力的任官,沒能力的送去學部。學部需要有人前往地方教化邊地百姓,頭幾年需要推行儒學,他們正合適。”
“好。”王仕湖應下。
大順政權發展到現在,學部的教育司的課題組,已經弄出了合適的課綱。
那就是對於孩子們的教育,前三年,儒學篇章占比能達到七成,剩下三成才是各家分。
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就各有側重,但總結下來,儒學在小學比例,能占到整體的四成。
其他三成則是曆史和數學。
這麽做的目的也很簡單,用最廉價的教育方式,快速同化邊區。
當然,王三的大同論,也會貼上去,但內容不會太多,主要是摘選偏於儒、墨、愛國的篇章,隻有到了初高中,才會大量的加入大同論的內容。
說白了,儒家有儒家的用處,尤其是對於邊疆的同化,武力過後,想要盡快穩定局麵,還得儒家來。
法家過於剛烈,容易直接跟本地民俗起衝突,墨家偏義氣,邊地民風本就彪悍,你還繼續強化幹啥?準備給他們提供造反口號?
所以,這些前明官員基本確定了,有能耐的繼續當管理,不成的就去當老師。
而且軍政分離之後,整個大順政權的行政效率是被要求極度高效的。
因為上邊有五年計劃壓著,一個五年計劃,代表了一個官員的升遷與否,再加上特有的層層加碼文化,上下所有人都繃著,這些新來的前明官員,要麽選擇融入其中,要麽選擇去邊緣地方呆著,然後到期換人,或者被內退,不然就別想當官了。
因此賀天岸提出的解決方案,真的幫王仕湖大忙,能讓王仕湖不用擔心之後被這些前明官員背刺。
……
另一邊,隨著王三質問孫承宗的文書公告。
報紙也開始滿天飛了 。
“督師,這……”
孫承宗正在跟孫元化交談,然後就被這一張報紙打得沉默了。
“陛下還活著?”孫元化語氣有點不相信,報紙上說崇禎還活著,但民間傳言崇禎已經沒了。
孫承宗放下報紙說:“陛下必然無虞,所謂陛下駕崩的消息,不過是他王肁發出來的風聲。
目的,是為了讓南方亂起來。”
“這……”孫元化大驚。
“王肁……很難想象,他究竟是有多少智計,心胸是何等寬闊。”孫承宗有點感慨,這些天他在滄州一戰被王信和趙肫聯手擋住。
就發現了敵人的銃炮太厲害,他若是硬要打,必然導致損失慘重。
他手中的兵馬,已經是整個大明北方最後的精銳了。
若是敗光了,大明也就完蛋了。
基於此,他才被迫選擇後撤,繼續延續他的計劃,將東昌府堵住,不讓南方徹底糜爛。
但對方也看出來了他的想法,或者說從一開始對方就沒考慮過今年內速戰速決,而是隻打算推到淮北就算結束。
崇禎沒死和崇禎死了,兩者對比一下現在的局麵,孫承宗很清楚崇禎一家子必然還還活著,但還盛傳崇禎已死的消息。
必然隻為了一種可能性。
那就是讓江南亂起來。
“江南現在有多少位王爺?”孫承宗又問。
孫元化一愣,很快琢磨了一下他收到的情報說:“鳳陽的唐王、潞王,南京孝陵的秦王、逃到武昌的福王世子朱由崧、崇王朱由樻,還有原本就待在衡陽的桂王……”
算到這裏,孫元化都驚呆了。
這還是他知道的,還有一堆還沒冒頭的。
孫承宗歎息道:“這個王肁,他用所謂的天下之名,就是為了拖延我不讓我南下。
若是我帶兵南下,隻要我支持誰登基為帝,誰就能用最短時間穩住江南局麵。倒是就能跟他分庭抗禮。
但我南下,淮北必然丟失,想要北上圖謀天下,淮北絕對不能丟,不然局麵必然不受控製。
可我不南下,江南局麵必亂,皇帝已經沒了,他們就算不登基稱帝,也會想辦法尋監國之位。
有資格那個位置的,除了潞王、桂王、福王,就是秦王。”
“難不成老師以為,秦王會行監國事?這不對吧!秦王是最早也是最快被驅逐封地的失國藩王,他應該是最沒資格的才是!”孫元化吃驚。
孫承宗微微搖頭說:“可他是秦王,大明的長藩。這個位置,哪怕是他失國了,也有資格認領!更重要的是,他在孝陵結廬而居三年!三年,足夠他將孝陵衛所有將官收買了吧?
他想要監國,誰攔得住?”
孫元化打了個激靈,想到了一個可能:“老師,你莫不是懷疑,秦王是王肁安排的人?”
“他不是。”孫承宗擺手,“但他身邊必然有人是。否則,是誰給秦王這麽大的膽子,結廬孝陵旁?這麽多年,秦王除了收到了不鹹不淡的申飭外,一點動靜都沒有,你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這……這……”
“世人都在傳說,王肁興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建鬥曾經抓了一個自爆身份的賊軍主簿,從他之口就能得知,從天啟七年,王扊、王肁兄弟舉兵開始,王肁就開始布局外邊。
最開始隻是安排一些精幹潛伏在河南,之後他的勢力越來越大,能調動的資源越來越多,布置與足跡開始外拓。
你說,當初洪承疇舉兵七萬投降,秦王就在西安府衙,是靠什麽殺出重圍的?”
“聽聞,是秦王府護衛朱財護送他離開的。這一路上,朱財也給他提了很多建議,先是哭承天府睿宗,後入應天府哭孝陵,惹得陛下無可奈何,隻是申飭,但還是讓應天府每月撥款,保證秦王俸祿。”
“是啊!朱財,陛下當初決定南遷的時候,曾經提過他一嘴。”孫承宗說,“說此人乃是可信之人,若是他與太子有一人逃亡江南,讓我去尋他。
朱財,何德何能,能為陛下所信重?”
“因為上次的捐款?”孫元化想起了關於朱財的一個傳說。
第一次皇帝要滿朝文武捐款的時候,朱財讓人送了一筆銀子進京,不多,區區幾百兩,但顯得忠心耿耿啊!
“嗯,是這件事,但更重要的就是,朱財手裏,大概率有兵了,否則陛下可不會讓他護送太子登基。”孫承宗吐出一口濁氣。
門外焦急腳步聲傳來:“督師!江南急報,秦王以陛下生死不明,國家不可一日無主為由,起孝陵衛三千兵馬奪了應天府,登臨南京皇宮,自號監國,並下令天下兵馬聽從應天府調遣。”
“開始了。”孫承宗失笑,孫元化眼睛已經無神了,隻剩下恐懼在臉上僵硬。
朝堂上的壓力一下少了很多。
王仕湖更是擦著額頭冷汗站起來。
差點以為自己要沒了。
“你是怎麽搞的,這種事兒都能拖延。”賀天岸走來,略顯嗔怪的說。
王仕湖聞言,微微搖頭:“這件事純屬意外。時間太緊了,而且馬上要麵對山東戰局,我也隻是想通過這些前明閹黨內的山東官吏的身份,好加速滲透進入山東而已。
沒想到,陛下會如此不悅。”
賀天岸皺眉想了一下說:“最近局麵頗為複雜,這些山東來的前明官紳,大多是準備來摘桃子的。現在,你已經得罪了他們,知道該怎麽做吧?”
“是。青藏、西涼都是官位缺口,他們去正合適。”
王仕湖笑了笑。
賀天岸微微頷首:“但也要不著痕跡點,先問問他們的特長,然後出考題考校他們,有能力的任官,沒能力的送去學部。學部需要有人前往地方教化邊地百姓,頭幾年需要推行儒學,他們正合適。”
“好。”王仕湖應下。
大順政權發展到現在,學部的教育司的課題組,已經弄出了合適的課綱。
那就是對於孩子們的教育,前三年,儒學篇章占比能達到七成,剩下三成才是各家分。
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就各有側重,但總結下來,儒學在小學比例,能占到整體的四成。
其他三成則是曆史和數學。
這麽做的目的也很簡單,用最廉價的教育方式,快速同化邊區。
當然,王三的大同論,也會貼上去,但內容不會太多,主要是摘選偏於儒、墨、愛國的篇章,隻有到了初高中,才會大量的加入大同論的內容。
說白了,儒家有儒家的用處,尤其是對於邊疆的同化,武力過後,想要盡快穩定局麵,還得儒家來。
法家過於剛烈,容易直接跟本地民俗起衝突,墨家偏義氣,邊地民風本就彪悍,你還繼續強化幹啥?準備給他們提供造反口號?
所以,這些前明官員基本確定了,有能耐的繼續當管理,不成的就去當老師。
而且軍政分離之後,整個大順政權的行政效率是被要求極度高效的。
因為上邊有五年計劃壓著,一個五年計劃,代表了一個官員的升遷與否,再加上特有的層層加碼文化,上下所有人都繃著,這些新來的前明官員,要麽選擇融入其中,要麽選擇去邊緣地方呆著,然後到期換人,或者被內退,不然就別想當官了。
因此賀天岸提出的解決方案,真的幫王仕湖大忙,能讓王仕湖不用擔心之後被這些前明官員背刺。
……
另一邊,隨著王三質問孫承宗的文書公告。
報紙也開始滿天飛了 。
“督師,這……”
孫承宗正在跟孫元化交談,然後就被這一張報紙打得沉默了。
“陛下還活著?”孫元化語氣有點不相信,報紙上說崇禎還活著,但民間傳言崇禎已經沒了。
孫承宗放下報紙說:“陛下必然無虞,所謂陛下駕崩的消息,不過是他王肁發出來的風聲。
目的,是為了讓南方亂起來。”
“這……”孫元化大驚。
“王肁……很難想象,他究竟是有多少智計,心胸是何等寬闊。”孫承宗有點感慨,這些天他在滄州一戰被王信和趙肫聯手擋住。
就發現了敵人的銃炮太厲害,他若是硬要打,必然導致損失慘重。
他手中的兵馬,已經是整個大明北方最後的精銳了。
若是敗光了,大明也就完蛋了。
基於此,他才被迫選擇後撤,繼續延續他的計劃,將東昌府堵住,不讓南方徹底糜爛。
但對方也看出來了他的想法,或者說從一開始對方就沒考慮過今年內速戰速決,而是隻打算推到淮北就算結束。
崇禎沒死和崇禎死了,兩者對比一下現在的局麵,孫承宗很清楚崇禎一家子必然還還活著,但還盛傳崇禎已死的消息。
必然隻為了一種可能性。
那就是讓江南亂起來。
“江南現在有多少位王爺?”孫承宗又問。
孫元化一愣,很快琢磨了一下他收到的情報說:“鳳陽的唐王、潞王,南京孝陵的秦王、逃到武昌的福王世子朱由崧、崇王朱由樻,還有原本就待在衡陽的桂王……”
算到這裏,孫元化都驚呆了。
這還是他知道的,還有一堆還沒冒頭的。
孫承宗歎息道:“這個王肁,他用所謂的天下之名,就是為了拖延我不讓我南下。
若是我帶兵南下,隻要我支持誰登基為帝,誰就能用最短時間穩住江南局麵。倒是就能跟他分庭抗禮。
但我南下,淮北必然丟失,想要北上圖謀天下,淮北絕對不能丟,不然局麵必然不受控製。
可我不南下,江南局麵必亂,皇帝已經沒了,他們就算不登基稱帝,也會想辦法尋監國之位。
有資格那個位置的,除了潞王、桂王、福王,就是秦王。”
“難不成老師以為,秦王會行監國事?這不對吧!秦王是最早也是最快被驅逐封地的失國藩王,他應該是最沒資格的才是!”孫元化吃驚。
孫承宗微微搖頭說:“可他是秦王,大明的長藩。這個位置,哪怕是他失國了,也有資格認領!更重要的是,他在孝陵結廬而居三年!三年,足夠他將孝陵衛所有將官收買了吧?
他想要監國,誰攔得住?”
孫元化打了個激靈,想到了一個可能:“老師,你莫不是懷疑,秦王是王肁安排的人?”
“他不是。”孫承宗擺手,“但他身邊必然有人是。否則,是誰給秦王這麽大的膽子,結廬孝陵旁?這麽多年,秦王除了收到了不鹹不淡的申飭外,一點動靜都沒有,你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這……這……”
“世人都在傳說,王肁興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建鬥曾經抓了一個自爆身份的賊軍主簿,從他之口就能得知,從天啟七年,王扊、王肁兄弟舉兵開始,王肁就開始布局外邊。
最開始隻是安排一些精幹潛伏在河南,之後他的勢力越來越大,能調動的資源越來越多,布置與足跡開始外拓。
你說,當初洪承疇舉兵七萬投降,秦王就在西安府衙,是靠什麽殺出重圍的?”
“聽聞,是秦王府護衛朱財護送他離開的。這一路上,朱財也給他提了很多建議,先是哭承天府睿宗,後入應天府哭孝陵,惹得陛下無可奈何,隻是申飭,但還是讓應天府每月撥款,保證秦王俸祿。”
“是啊!朱財,陛下當初決定南遷的時候,曾經提過他一嘴。”孫承宗說,“說此人乃是可信之人,若是他與太子有一人逃亡江南,讓我去尋他。
朱財,何德何能,能為陛下所信重?”
“因為上次的捐款?”孫元化想起了關於朱財的一個傳說。
第一次皇帝要滿朝文武捐款的時候,朱財讓人送了一筆銀子進京,不多,區區幾百兩,但顯得忠心耿耿啊!
“嗯,是這件事,但更重要的就是,朱財手裏,大概率有兵了,否則陛下可不會讓他護送太子登基。”孫承宗吐出一口濁氣。
門外焦急腳步聲傳來:“督師!江南急報,秦王以陛下生死不明,國家不可一日無主為由,起孝陵衛三千兵馬奪了應天府,登臨南京皇宮,自號監國,並下令天下兵馬聽從應天府調遣。”
“開始了。”孫承宗失笑,孫元化眼睛已經無神了,隻剩下恐懼在臉上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