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樞密院那邊給的大致方略來看,我們需要將整個河南、冀南、魯西、淮西所包含的上百州縣,進行全線爆破。”


    地圖被鋪在桌上,參謀羅一心快速畫了一圈繼續說:“這裏,自古以來就是黃泛區,也是中國境內,最大的地理單元——黃淮海平原。


    此前,內閣曾經與陛下討論過,要在這片區域,以濮陽為中心,組建平原省。


    但被陛下否決了。


    陛下的意思就是,這裏太過平坦,但同時也是在水利設施完善時,整個天下最好的耕地之一。


    若是將這裏單獨獨立出來,風險也極大。


    綜合《黃泛區民眾生活考》、《水災救急同略》、《百姓風俗考察》等等調查和報告。來判斷,陛下認為,一旦黃河失控,平原若是單獨建省,大概率會迎來境內的普遍大災。


    既然是普遍大災,就意味著他們需要外來的物資支援,但受製於現在的交通環境來判斷,若是普遍大災,必然會引起不必要的人禍。


    比如起義,比如囤積居奇等。


    所以,最後還是決定按照行省的優勢,將平原拆成三塊。


    讓其他幾個省可以調集物資在省內資源,如此配置,才好讓本地的百姓能在災難發生的時候,有應對的緩衝。”


    說到這裏,羅一心敲了敲平原地區的中心位置——濮陽:“所以,基於此間的地理環境,我們能利用的,就是平原地區的糧產。


    想要快速激發本地的暴動也很簡單——發動下屬所有的獨立團、守備團,帶上鐮刀下地,用最短時間將這片區域的糧秣清掃一空。


    然後用這些糧食,就地招攬本地行將就木的流民。


    尤其是,對地主階級所掌握的土地進行打擊。


    糧食有了,我們就能再最短時間內,破壞掉本地的給養。


    然後再以各鎮主力,發動對開封、大名、東昌、歸德、徐州、兗州、濟南的強攻,給咱們的收割和收攏流民做準備。”


    “辦法是不錯,但你考慮過沒有?這一條線是運河。”楊發點了點歸德府的位置,“運河南北的調兵遣將速度飛快,你確定大明不會在第一時間內調兵來鎮壓嗎?”


    “當然,我敢這麽說,是有原因的。”羅一心並沒有太多反駁的心思,反而是笑了笑繼續說,“運河是很厲害,可要是我們將運河堵上呢?他們再快清理,也需要時間吧?”


    “所以,你打算在大運河上,發動沉船?”


    “必然,也必須。”羅一心抬起竹竿,點在了天津:“大明的北五省總督孫承宗,這段時間內頻頻調動兵馬和糧草,準備沿著大運河、黃河、淮河、長江以及西邊的山川走勢,布置重鎮。


    樞密院接下來要發動的金秋起義,就是專門用來破除孫承宗戰略意圖的反製。


    一旦我們在這裏爆發起義,為了保證北直隸的糧草供應,孫承宗必然南下。


    隻要他南下,北方堅守的氣勢,機會衰竭。


    到時候我們相當於給北方創造可能得入關條件。


    就算不成,為了保證大運河的安全,孫承宗一定會想辦法增兵。


    隻要他增兵,長達兩千裏的防線,總會有疏漏的地方。


    疏漏一出來,就是我們破局的點。”


    說罷,現場陷入了思索,片刻之後李信說:“可是,孫承宗明知道自己的防線這麽漫長,難道他不會有反應嗎?這可不是一個沙場老將該有的應對方略。”


    “沒錯,他肯定知道自己的防線會被針對。”羅一心拿來了邊上的一堆文件鋪開,指著上邊說,“這是這段時間,白蓮教、真空教等香堂送來的消息。張將軍那邊搞情報是一把好手,沿著漕運區境內的很多漕運漢子,也都送來了報告。


    首先,漕運的鈔關過境的賦稅加重了。


    隻有運送糧草的鈔關不僅不收稅,有些還會給補貼。


    沿著大運河的各個節點上的糧倉,全部轉移到了大運河的東麵。


    尤其是山東的青州府、登州府,這些地方集中了大量的糧草。


    並且,孫承宗命人在膠州(青島),單獨開辟了一座軍港,專門用來轉移糧草。


    也就是說,他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


    一旦我們突破他布置的河南戰場,那麽他就沿著大運河東岸行動反製,然後將糧草轉運轉入大海。


    換句話說,孫承宗的防線是兩條。


    第一條就是現在布置的兩千裏重鎮防線。


    第二條就是正在準備的大運河東岸防線。


    很明顯,他還是習慣老樣子,以守代攻。


    若是正常的交戰手段,我們還真可能會被他活活的耗死。”


    羅一心說完,李信皺眉:“既然明知道他在布置,為什麽我們不立刻出兵打斷?”


    “為了配合陛下的總戰略。”曹牛開口了,“李兄弟,你要知道,戰爭從來不是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計較你奪下的土地,究竟能不能為你最後想要達成的目的添磚加瓦。


    就比如現在,陛下親自領兵主攻四川,北方明廷最後六座邊鎮,全被我們的士兵壓製。


    山西還在打。


    就唯獨河南這邊一片寧靜,隻是我們這些分鎮軍區的獨立團出來帶走人口,破壞河南本地的敵人給養,目的也是很簡單,那就是不斷給大明朝廷增加包袱。


    同時也為我們之後的東出提前降低抵抗。


    要知道,抵抗從來不是客軍能做到的,都是需要依靠本地的百姓協防,才有可能堅持很長時間的。


    所以,我們遷徙人口,除了上天有好生之德,就是為了將河南變成一座隻有職業軍人的戰場。


    不過,明廷在永樂年開始營繕的大運河,實在是一條很強勢的經濟動脈,未來也是我們必須要利用起來的快速通道。


    因此不管我們雙方如何打,其實大家都默契的選擇放棄直接破壞大運河。


    隻不過,大明比我們還有更不錯的地理優勢——大海。


    以東南那邊的海貿情況對比,明廷隻要不計成本,有山東在,短期內大明不會崩盤。


    綜合以上的論述,我們和孫承宗之間的戰略決戰,不是現在。


    我們是主力,但陛下用我們當主力,是來佯攻,或者說是壓艙石,拖住整個大明的主力。


    我們在河南鬧出的動靜越大,明廷為了自己的糧草和防線安全,機會不斷從江南抽兵、抽糧。


    江南的兵糧錢全部被抽走了,本地士紳就會不滿,士紳可不會坐視自己虧輸,他們肯定會想辦法轉嫁出去。


    最後承受一切的,就是江南百姓。


    我們要做的,就是將江南百姓變成我們這一路的人。


    所以,有些時候,我們難得糊塗一下,不也是挺好的?而且,這些糧倉和重鎮,必然屯駐大量兵馬,強攻損失的隻會是咱們的兵馬。


    真要打消耗,我們耗不過大明的。畢竟大明保甲法推行下去之後,江南、兩淮這些地方的稅賦多少抽上來了一些。


    換句話說,若是我們不能速戰速決,那麽最好是讓這些稅賦不斷抽調出來,方便疲弱江南。


    不然將來我們奪取江南的時候,這些抽上來的糧秣沒有離開江南,必然會變成充實江南的物資。


    屆時江南足兵足糧,反而難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鬧革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落舊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落舊林並收藏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鬧革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