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晨提到石勒喀河上的裝備,包括雷達和紅外夜視儀,這些都是高科技兵器,並非普通人能輕易使用的。
尤其是爾婁斯製造的雷達,使用的是真空管技術,這種設備壽命有限,因此需要配備額外的零件和操作手冊。
費萊德認為,即使有了這些資料,緬甸遊擊隊也可能難以學會如何正確操作這些設備,因為這需要相當的電子學知識,而這是他們缺乏的。
蘇晨聽後有些發愁:“這該怎麽辦呢?”
費萊德笑了笑,說他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蘇,我計劃在交貨時派遣一支小隊,成員包括有經驗的雷達操作員、武器專家和維護人員。他們首先會在伊克拉接受這款武器的專門訓練,然後去培訓緬甸的人。這樣應該能解決問題。”
蘇晨聽了非常高興:“太好了,上校,真的非常感謝你。需要的費用我會全部支付。”
費萊德迴答說:“不用了,蘇,其實這次我們已經賺了不少,多虧了你的支持。”
蘇晨好奇地問:“賺了很多?難道你們要把四旋翼無人機賣給伊克拉?”
“沒錯,他們初步的訂單就有800架。”費萊德自豪地說。
蘇晨驚訝地迴應:“看來真是財大氣粗啊!我能問問你們賣給他們的價格是多少嗎?”
費萊德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蘇,我說了你可別反悔。”
蘇晨堅定地說:“上校,你得相信我,我們可是兄弟,說定了的事怎麽會變呢?”
“好吧,我信你,他們接受的價格是每台兩萬美元。”
“哇,這也太誇張了吧!”當費萊德說出這個價格時,蘇晨真恨不得能收迴剛才拍著胸脯說的話。
兩萬美元一台,這生意做得簡直不要太輕鬆。賣出一台就能賺一萬,八百台那就是八百萬,而且幾乎不用自己費什麽力氣……
再看看正在較勁的伊波斯和伊克拉兩國,他們總是互相攀比,你有的我也得有,就像小孩子鬥氣一樣,非要爭個高低。
所以,當他們聽說4014研究所的雷達後,幾乎是同時趕到了那裏。
為了防止這兩個國家在研究所內發生衝突,研究所不得不專門為他們設立了就餐區和祈禱室,以防他們一時興起就在研究所上演一場小型的兩國對抗。
如果伊克拉真的把無人機亮出來,對麵的伊波斯肯定眼紅,肯定會立刻跟進購買,哪怕隻是為了在家裏炫耀一下。
還有那些隻認錯不認對的國家,像是壕沙、阿連酋、科威特……這麽新穎的東西,怎麽能不來點呢?
即使不用於戰鬥,拿來自拍也是相當不錯的……
這樣一來,巴鐵的收益可就翻倍了!
但是,盡管蘇晨自認為臉皮夠厚,但也做不出這種馬上變卦的事,畢竟不能當著別人的麵打自己的臉。
“哎,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小蘇蘇隻能用這句話來撫慰自己受傷的心情和癟下去的錢包。
不行,實在不甘心,這損失來得太突然,他決定不能就這麽算了。他得想個辦法,再賺一筆迴來。
對他來說,計劃總是隨時都能冒出來。正好陳義堅那邊正缺資金和用戶,也許這是個機會,不過首先得拉近關係才行。
於是,他裝作隨意地跟費萊德聊起來:“上校,你們那邊最近的情況怎麽樣?你知道,咱們這邊的消息不太靈通,我對那邊的事挺感興趣的。”
這個問題觸動了費萊德的心思,他歎了口氣說:“情況不太好。”
小蘇蘇接著問:“能具體說說嗎?”
費萊德迴答:“1979年底,蘇俄軍隊進入了山之國,用了六個摩托化步兵師和一個空降師,很快就控製了主要的城市和交通要道,還支持了一個新的政府。”
小蘇蘇點點頭,他知道曆史上的確是這麽迴事,而且他還知道,後來蘇俄軍隊在維持治安方麵遇到了很大困難。
山之國多山,適合遊擊戰。
雖然主要城市不多,但有三萬多座小村落分散在全國各地。
蘇軍雖然迅速占領了大城市,但對於山區裏的這些村落卻束手無策。
實際上,據戰後統計,蘇軍從未控製過這些村落中的三成以上。
這些村落成為抵抗蘇軍的核心,由超過三萬名遊擊隊員組成的反抗力量,依賴這些村落的支持以及外界的幫助,不斷消耗蘇軍的力量,最終迫使他們在1988年撤退。
然而,這樣的勝利需要山之國人民巨大的犧牲和不懈的努力。
而現在是1982年的夏天,蘇俄依然信心滿滿,認為這隻是像1968年‘布拉格之春’那樣的短暫衝突,隻要平息幾次小規模反抗,戰爭就會結束,他們也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
因此,他們策劃了一係列的大規模掃蕩行動,試圖穩固在山之國的地位。
費萊德繼續說:“在我此次訪問夏國前不久,今年6月,‘潘傑希爾雄獅’艾哈邁德·馬蘇德領導了一次對蘇軍控製下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及其周邊一百多個哨位的突襲,成功摧毀了23架飛機及大量的物資。”
蘇晨插嘴問道:“那麽,按照蘇軍的作風,他們肯定會馬上進行反擊吧?”
費萊德迴答:“確實如此,反擊早在5月就開始了。蘇軍集結了超過一萬名士兵,加上四千名山之國政府軍的支持,在德茲戈洛夫將軍的指揮下,動用了26架蘇-25\/17攻擊機;”
“230輛坦克和裝甲車輛作為先頭部隊,155門火炮和迫擊炮提供火力支援,以及104架直升機作為機動兵力,向艾哈邁德·馬蘇德所在的潘傑希爾山穀展開了大規模的掃蕩。”
蘇晨驚訝地說:“看來蘇軍是下了狠心的,為了這樣的衝突動用如此龐大的兵力並不常見。那麽最終的結果如何呢?”
費萊德帶著一絲輕蔑迴答:“結果可以用中文的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外強中幹’。這場戰役顯示出了遠東軍隊的弱點。”
蘇晨好奇地問:“怎麽說呢?”
費萊德解釋道:“雖然我沒有詳細的戰鬥過程,但我了解到了戰後的傷亡報告。蘇軍在這場戰鬥中損失了35架直升機、五十多輛坦克,並有超過兩千人的傷亡。”
尤其是爾婁斯製造的雷達,使用的是真空管技術,這種設備壽命有限,因此需要配備額外的零件和操作手冊。
費萊德認為,即使有了這些資料,緬甸遊擊隊也可能難以學會如何正確操作這些設備,因為這需要相當的電子學知識,而這是他們缺乏的。
蘇晨聽後有些發愁:“這該怎麽辦呢?”
費萊德笑了笑,說他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蘇,我計劃在交貨時派遣一支小隊,成員包括有經驗的雷達操作員、武器專家和維護人員。他們首先會在伊克拉接受這款武器的專門訓練,然後去培訓緬甸的人。這樣應該能解決問題。”
蘇晨聽了非常高興:“太好了,上校,真的非常感謝你。需要的費用我會全部支付。”
費萊德迴答說:“不用了,蘇,其實這次我們已經賺了不少,多虧了你的支持。”
蘇晨好奇地問:“賺了很多?難道你們要把四旋翼無人機賣給伊克拉?”
“沒錯,他們初步的訂單就有800架。”費萊德自豪地說。
蘇晨驚訝地迴應:“看來真是財大氣粗啊!我能問問你們賣給他們的價格是多少嗎?”
費萊德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蘇,我說了你可別反悔。”
蘇晨堅定地說:“上校,你得相信我,我們可是兄弟,說定了的事怎麽會變呢?”
“好吧,我信你,他們接受的價格是每台兩萬美元。”
“哇,這也太誇張了吧!”當費萊德說出這個價格時,蘇晨真恨不得能收迴剛才拍著胸脯說的話。
兩萬美元一台,這生意做得簡直不要太輕鬆。賣出一台就能賺一萬,八百台那就是八百萬,而且幾乎不用自己費什麽力氣……
再看看正在較勁的伊波斯和伊克拉兩國,他們總是互相攀比,你有的我也得有,就像小孩子鬥氣一樣,非要爭個高低。
所以,當他們聽說4014研究所的雷達後,幾乎是同時趕到了那裏。
為了防止這兩個國家在研究所內發生衝突,研究所不得不專門為他們設立了就餐區和祈禱室,以防他們一時興起就在研究所上演一場小型的兩國對抗。
如果伊克拉真的把無人機亮出來,對麵的伊波斯肯定眼紅,肯定會立刻跟進購買,哪怕隻是為了在家裏炫耀一下。
還有那些隻認錯不認對的國家,像是壕沙、阿連酋、科威特……這麽新穎的東西,怎麽能不來點呢?
即使不用於戰鬥,拿來自拍也是相當不錯的……
這樣一來,巴鐵的收益可就翻倍了!
但是,盡管蘇晨自認為臉皮夠厚,但也做不出這種馬上變卦的事,畢竟不能當著別人的麵打自己的臉。
“哎,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小蘇蘇隻能用這句話來撫慰自己受傷的心情和癟下去的錢包。
不行,實在不甘心,這損失來得太突然,他決定不能就這麽算了。他得想個辦法,再賺一筆迴來。
對他來說,計劃總是隨時都能冒出來。正好陳義堅那邊正缺資金和用戶,也許這是個機會,不過首先得拉近關係才行。
於是,他裝作隨意地跟費萊德聊起來:“上校,你們那邊最近的情況怎麽樣?你知道,咱們這邊的消息不太靈通,我對那邊的事挺感興趣的。”
這個問題觸動了費萊德的心思,他歎了口氣說:“情況不太好。”
小蘇蘇接著問:“能具體說說嗎?”
費萊德迴答:“1979年底,蘇俄軍隊進入了山之國,用了六個摩托化步兵師和一個空降師,很快就控製了主要的城市和交通要道,還支持了一個新的政府。”
小蘇蘇點點頭,他知道曆史上的確是這麽迴事,而且他還知道,後來蘇俄軍隊在維持治安方麵遇到了很大困難。
山之國多山,適合遊擊戰。
雖然主要城市不多,但有三萬多座小村落分散在全國各地。
蘇軍雖然迅速占領了大城市,但對於山區裏的這些村落卻束手無策。
實際上,據戰後統計,蘇軍從未控製過這些村落中的三成以上。
這些村落成為抵抗蘇軍的核心,由超過三萬名遊擊隊員組成的反抗力量,依賴這些村落的支持以及外界的幫助,不斷消耗蘇軍的力量,最終迫使他們在1988年撤退。
然而,這樣的勝利需要山之國人民巨大的犧牲和不懈的努力。
而現在是1982年的夏天,蘇俄依然信心滿滿,認為這隻是像1968年‘布拉格之春’那樣的短暫衝突,隻要平息幾次小規模反抗,戰爭就會結束,他們也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
因此,他們策劃了一係列的大規模掃蕩行動,試圖穩固在山之國的地位。
費萊德繼續說:“在我此次訪問夏國前不久,今年6月,‘潘傑希爾雄獅’艾哈邁德·馬蘇德領導了一次對蘇軍控製下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及其周邊一百多個哨位的突襲,成功摧毀了23架飛機及大量的物資。”
蘇晨插嘴問道:“那麽,按照蘇軍的作風,他們肯定會馬上進行反擊吧?”
費萊德迴答:“確實如此,反擊早在5月就開始了。蘇軍集結了超過一萬名士兵,加上四千名山之國政府軍的支持,在德茲戈洛夫將軍的指揮下,動用了26架蘇-25\/17攻擊機;”
“230輛坦克和裝甲車輛作為先頭部隊,155門火炮和迫擊炮提供火力支援,以及104架直升機作為機動兵力,向艾哈邁德·馬蘇德所在的潘傑希爾山穀展開了大規模的掃蕩。”
蘇晨驚訝地說:“看來蘇軍是下了狠心的,為了這樣的衝突動用如此龐大的兵力並不常見。那麽最終的結果如何呢?”
費萊德帶著一絲輕蔑迴答:“結果可以用中文的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外強中幹’。這場戰役顯示出了遠東軍隊的弱點。”
蘇晨好奇地問:“怎麽說呢?”
費萊德解釋道:“雖然我沒有詳細的戰鬥過程,但我了解到了戰後的傷亡報告。蘇軍在這場戰鬥中損失了35架直升機、五十多輛坦克,並有超過兩千人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