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些人目前都在魔都工作,要他們全體遷移到西京,需要得到組織和個人的雙重同意,並且西京方麵也要有能力接納。
這意味著西京將麵臨一筆不小的人力成本,這和隻讓馬總工程師一人迴來的情況完全不同。”
“第二點,如果‘運十’項目停止後,‘md-82’項目啟動,政府很可能不會同時支持另一個‘bac’項目,因為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對於一架民用飛機來說,這樣的投資不像‘兩彈一星’那樣被視為國家戰略重點,因此不太現實。”
“第三點,即便‘bac’項目得到了批準,還需要民航部門的認可。
沒有用戶的項目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要取得民航部門的支持,除了技術上的合格外,還需要高層的幫助。所以,沒有足夠的支持,‘bac’項目的啟動幾乎是不可能的。”
蘇晨聽完郭偉強的話後微笑道:“老師,您的分析和我想的一樣,看來我的方法值得一試。”
郭偉強驚訝地問:“你有主意了?是什麽?”
蘇晨迴答:“我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兩個字。”
“哪兩個字?”
“投資!”郭偉強沒想到蘇晨的答案如此直接,生氣地說:“就知道錢!宋老師說得對,你腦子裏隻有錢!蘇晨,我告訴你,很多事不是錢能解決的!”
蘇晨平靜地迴應:“郭老師,請先別急。
您再想想,您提到的三個難點,哪一個真正是錢解決不了的呢?”
“好吧,第一條,人事問題,你怎麽用錢解決?”
蘇晨笑著說:“其實,這個問題可能是最不需要花錢的一個。”
郭偉強氣得臉都漲紅了,怒視著對方:“你……”
蘇晨看出郭偉強是真的生氣了,立刻收起玩笑的態度,認真地說:“郭老師,您先聽我說完。
我覺得所有的人事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資金問題。比如您剛才提到的例子,如果您不信,我可以給您算一算。”
郭偉強努力壓下怒氣,冷哼一聲:“你說,看你怎麽算。”
蘇晨不慌不忙,一邊數著手指一邊說:“據我了解,‘運十’項目的核心技術團隊主要是當年從三機部、航空研究院和空軍抽調到淮海的那大約600人組成的,其他的分係統則由各地的合作單位負責研發,對吧?”
郭偉強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這段曆史他是清楚的。當年“運十”項目啟動時,正是這三家單位抽調了大約600名技術骨幹成立了“淮海飛機研究所”。
那時,馬祖楓等人才從全國各地聚集到淮海,而這個項目的正式啟動時間是在1970年8月,因此也被稱為“708工程”。
看到郭偉強的認可,蘇晨接著說:“那我們來算一算,要維持這600人的基本開支需要多少資金。按現在的工資標準,每人每月60元應該差不多了吧?”
蘇晨是根據他父親的工資情況來估算的,他父親譚銘作為1959年的大學畢業生,工資標準是每月52.5元,在當時已經算是高薪了。即便淮海的收入水平稍高一些,但全國的情況都差不多。
郭偉強想了想說:“可能不需要那麽多。”
事實上,郭教授前不久才加了薪,但他的月薪依然沒有達到蘇晨說的那個數字。
蘇晨笑著說:“那就按高的算,每人每月60元,600人一個月總共就是3萬六千元,一年就是43萬二千元。郭老師,我算得沒錯吧?”
這不過是簡單的數學計算,蘇晨高中畢業,這點數學題自然不在話下。
“我們再給他們增加些福利,一年總計50萬元,您看如何?”
郭偉強心想,如果真有這樣的待遇,連他自己都會心動。
但他還是不動聲色,隻是輕輕點了點頭。
\"如果我們假設需要十年的時間來培養這個團隊以取得成果,那麽所需的資金其實並不算太多,大概500萬就能覆蓋。
即使每年都給他們加薪,按照每人成本翻倍來算,總額也不會超過1000萬,對吧?\"
郭偉強帶著一絲不滿迴應道:\"理論上確實不需要這麽多錢,不過,即便如此,1000萬對你來說似乎也隻是小數目?你年紀輕輕,口氣倒不小。\"
蘇晨心想,現在的1000萬對他而言確實不算巨款,畢竟他不久前在香江的一次打賭中,賭注都達到了1500萬美元。
但他很快意識到此刻並不是迴想那件事的時候,於是繼續說:\"老師,我的意思是,如果西京方麵擁有1000萬資金,那麽吸引馬總的團隊過來,就不會遇到什麽阻礙了。\"
郭偉強想了想,覺得確實有道理。
若是上級願意撥給西京1000萬——甚至隻要七八百萬,那麽調動人員將變得容易得多。要知道,馬總的團隊成員都是各個單位選拔出來的精英,他們能夠立即投入工作並帶來成效。
如果既能得到人才又能得到資金支持,那真是兩全其美。
但隨即他又感到生氣。
蘇晨這是在拐彎抹角地說服我嗎?上級怎麽可能隨便就給西京1000萬?開玩笑吧,部門裏那麽多單位都在爭取資源,即便是小小的項目也能引發激烈的競爭,更別說1000萬這樣的大數目了。
因此他說:\"就算你說的有理,但這1000萬從哪裏來?你能提供嗎?別開玩笑了。\"
蘇晨露出狡黠的笑容:“看來,老師您也同意這歸根結底是個資金問題了?\"
郭偉強這才意識到自己被蘇晨的邏輯帶偏了,不禁有些尷尬,但仍不服氣地說,”好吧,這個問題你算是過關了,但還有另外兩個問題呢?它們也是資金問題?\"
蘇晨嚴肅起來:\"是的,都是與資金有關的問題。
我們來看看第二個問題,即為什麽部門不會批準另一個‘bac’項目。\"
讓我們換個方式來說這段故事,讓文字更加簡潔明了。
撇開那些不光彩的因素不說,擺在明麵上的理由就是想將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起來,處理一件重要的事情——也就是“md-82”項目。
說到人力,因為已經有了完整的技術資料,所以不需要從零開始設計飛機。
重點在於掌握材料選擇、裝配工藝以及質量控製等方麵的技術。
這意味著西京將麵臨一筆不小的人力成本,這和隻讓馬總工程師一人迴來的情況完全不同。”
“第二點,如果‘運十’項目停止後,‘md-82’項目啟動,政府很可能不會同時支持另一個‘bac’項目,因為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對於一架民用飛機來說,這樣的投資不像‘兩彈一星’那樣被視為國家戰略重點,因此不太現實。”
“第三點,即便‘bac’項目得到了批準,還需要民航部門的認可。
沒有用戶的項目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要取得民航部門的支持,除了技術上的合格外,還需要高層的幫助。所以,沒有足夠的支持,‘bac’項目的啟動幾乎是不可能的。”
蘇晨聽完郭偉強的話後微笑道:“老師,您的分析和我想的一樣,看來我的方法值得一試。”
郭偉強驚訝地問:“你有主意了?是什麽?”
蘇晨迴答:“我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兩個字。”
“哪兩個字?”
“投資!”郭偉強沒想到蘇晨的答案如此直接,生氣地說:“就知道錢!宋老師說得對,你腦子裏隻有錢!蘇晨,我告訴你,很多事不是錢能解決的!”
蘇晨平靜地迴應:“郭老師,請先別急。
您再想想,您提到的三個難點,哪一個真正是錢解決不了的呢?”
“好吧,第一條,人事問題,你怎麽用錢解決?”
蘇晨笑著說:“其實,這個問題可能是最不需要花錢的一個。”
郭偉強氣得臉都漲紅了,怒視著對方:“你……”
蘇晨看出郭偉強是真的生氣了,立刻收起玩笑的態度,認真地說:“郭老師,您先聽我說完。
我覺得所有的人事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資金問題。比如您剛才提到的例子,如果您不信,我可以給您算一算。”
郭偉強努力壓下怒氣,冷哼一聲:“你說,看你怎麽算。”
蘇晨不慌不忙,一邊數著手指一邊說:“據我了解,‘運十’項目的核心技術團隊主要是當年從三機部、航空研究院和空軍抽調到淮海的那大約600人組成的,其他的分係統則由各地的合作單位負責研發,對吧?”
郭偉強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這段曆史他是清楚的。當年“運十”項目啟動時,正是這三家單位抽調了大約600名技術骨幹成立了“淮海飛機研究所”。
那時,馬祖楓等人才從全國各地聚集到淮海,而這個項目的正式啟動時間是在1970年8月,因此也被稱為“708工程”。
看到郭偉強的認可,蘇晨接著說:“那我們來算一算,要維持這600人的基本開支需要多少資金。按現在的工資標準,每人每月60元應該差不多了吧?”
蘇晨是根據他父親的工資情況來估算的,他父親譚銘作為1959年的大學畢業生,工資標準是每月52.5元,在當時已經算是高薪了。即便淮海的收入水平稍高一些,但全國的情況都差不多。
郭偉強想了想說:“可能不需要那麽多。”
事實上,郭教授前不久才加了薪,但他的月薪依然沒有達到蘇晨說的那個數字。
蘇晨笑著說:“那就按高的算,每人每月60元,600人一個月總共就是3萬六千元,一年就是43萬二千元。郭老師,我算得沒錯吧?”
這不過是簡單的數學計算,蘇晨高中畢業,這點數學題自然不在話下。
“我們再給他們增加些福利,一年總計50萬元,您看如何?”
郭偉強心想,如果真有這樣的待遇,連他自己都會心動。
但他還是不動聲色,隻是輕輕點了點頭。
\"如果我們假設需要十年的時間來培養這個團隊以取得成果,那麽所需的資金其實並不算太多,大概500萬就能覆蓋。
即使每年都給他們加薪,按照每人成本翻倍來算,總額也不會超過1000萬,對吧?\"
郭偉強帶著一絲不滿迴應道:\"理論上確實不需要這麽多錢,不過,即便如此,1000萬對你來說似乎也隻是小數目?你年紀輕輕,口氣倒不小。\"
蘇晨心想,現在的1000萬對他而言確實不算巨款,畢竟他不久前在香江的一次打賭中,賭注都達到了1500萬美元。
但他很快意識到此刻並不是迴想那件事的時候,於是繼續說:\"老師,我的意思是,如果西京方麵擁有1000萬資金,那麽吸引馬總的團隊過來,就不會遇到什麽阻礙了。\"
郭偉強想了想,覺得確實有道理。
若是上級願意撥給西京1000萬——甚至隻要七八百萬,那麽調動人員將變得容易得多。要知道,馬總的團隊成員都是各個單位選拔出來的精英,他們能夠立即投入工作並帶來成效。
如果既能得到人才又能得到資金支持,那真是兩全其美。
但隨即他又感到生氣。
蘇晨這是在拐彎抹角地說服我嗎?上級怎麽可能隨便就給西京1000萬?開玩笑吧,部門裏那麽多單位都在爭取資源,即便是小小的項目也能引發激烈的競爭,更別說1000萬這樣的大數目了。
因此他說:\"就算你說的有理,但這1000萬從哪裏來?你能提供嗎?別開玩笑了。\"
蘇晨露出狡黠的笑容:“看來,老師您也同意這歸根結底是個資金問題了?\"
郭偉強這才意識到自己被蘇晨的邏輯帶偏了,不禁有些尷尬,但仍不服氣地說,”好吧,這個問題你算是過關了,但還有另外兩個問題呢?它們也是資金問題?\"
蘇晨嚴肅起來:\"是的,都是與資金有關的問題。
我們來看看第二個問題,即為什麽部門不會批準另一個‘bac’項目。\"
讓我們換個方式來說這段故事,讓文字更加簡潔明了。
撇開那些不光彩的因素不說,擺在明麵上的理由就是想將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起來,處理一件重要的事情——也就是“md-82”項目。
說到人力,因為已經有了完整的技術資料,所以不需要從零開始設計飛機。
重點在於掌握材料選擇、裝配工藝以及質量控製等方麵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