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裕洋笑道:“豈止見過,我還是用戶呢。”
蘇晨好奇地問:“廣交會10月中旬就開了,加上生產和運輸時間,到香江怎麽也得11月下旬了。那時候你買風扇做什麽?香江有那麽熱嗎?”
餘裕洋苦笑:“確實,迷你風扇到香江時已是11月末。香江地產市場就飛速上漲,地價、房價、租金都跟著漲。
我們律所也吃不消,隻能縮減租用麵積。辦公室變得悶熱,看到這個迷你風扇上市,我就買了一個放在辦公室通風。
價格也挺親民,同事們見我用得好,也都跟著買了。”
蘇晨聽到香江房價,立刻迴想起前世華夏房價的飆升。
而香江房價在蘇晨記憶中更是高得離譜。2014年他去香江旅遊時,曾逛過幾家地產中介,當時房價已高達每平方尺1萬多港幣。
當然,幾年後京城、魔都等地的房價也漲到這個水平,引發了一係列政府調控。
作為重生者,蘇晨自然要與“外地”朋友聊聊房價。他像後世閑聊一樣問餘裕洋:“香江房價這幾年漲得很快嗎?現在多少錢一尺了?”
餘裕洋驚訝地看著蘇晨,這個問題透露出這位年輕人對香江的了解。房子在華夏還未被視為商品,而蘇晨卻如此自然地談論這個話題,仿佛司空見慣。更令他詫異的是,蘇晨還知道香江特有的計價單位“平方英尺”。
餘裕洋在麵對這位看似年輕的客戶時,心中生出了更多的謹慎。因此,他對待蘇晨的問題格外認真,迴答也更為詳盡。
在腦海中梳理了一番思緒後,他娓娓道來:“香江的地產漲價狂潮大概是從前年開始的,到去年底,也就三年多的時間。但就在這短短的時間裏,政府拍賣的地價飆升了近67倍,房價也翻了三倍不止。
還有中環的聯邦、國際兩棟大廈,在半年內兩次轉手,價格就從10.89億漲到了22.35億,漲幅超過一倍。現在香江的房價,平均每尺大概要1000元左右。”
蘇晨興致勃勃地追問:“餘律師,沒想到你對地產金融這麽在行,這些數字記得這麽清楚!”
餘裕洋笑了笑:“在香江,誰不關心地產和金融呢?特別是這幾年,感覺大家都在炒股、炒房。就像我們剛才聊的房產,以前買房隻需交5%到10%的定金,買個‘樓花’就能進場交易。
那時候,樓市已經不是單套房子的買賣,而是一棟樓一棟樓的交易。不過從去年開始,政府加強了監管,對‘樓花’交易重稅,這才讓市場稍微冷靜了點。
至於那些樓盤的交易情況,我之所以記得這麽清楚,是因為我們律所都參與過那些交易。”
蘇晨聽後,心中一動。他感覺到其中似乎隱藏著某種機會,雖然還不明確,但這並不妨礙他深入了解。於是,他以謙虛的口吻繼續詢問:“那交了‘樓花’定金後,餘款是怎麽支付的呢?”
“一般都是通過銀行貸款。”餘裕洋解釋道,“過去幾年樓市火爆,銀行對房產的估值偏高,有些小銀行甚至能貸到估值的90%。
但去年開始,樓市漲幅放緩,通常隻能貸到估值的60%左右。而且,貸款利率也從1978年的大約6.7%飆升到了去年的21%。”
“21%?”蘇晨驚愕地重複道,以為自己聽錯了。
“是的,21%。去年年底的時候達到了這個高峰。”餘裕洋肯定地迴答。
蘇晨即使沒有深厚的金融背景,也知道這個利率有多麽驚人。在他的前世,年利率超過5%的銀行產品都會被搶購一空,而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僅約1.5%……
他心中已有答案,但仍需最後的確認。於是他問:“那香江人的平均月薪是多少?他們能買得起房嗎?”
餘裕洋歎了口氣:“平均月薪大概在2000到3000元之間,買房對他們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現在利率又這麽高,更是雪上加霜。
香江地少人多,很多人擠在小房子裏,800尺以上的房子就算是豪宅了。如果能住進政府的廉租屋,那對他們來說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不過,買房的不隻是本地人,南洋和台島的人也會在這裏買房。但我看,他們中很多人都是短線炒房。”
蘇晨聽後點了點頭,心中已有了打算。根據餘裕洋的描述,香江的房地產市場似乎已達到了一個階段性高點。
短線炒房者可能已經開始撤離,而未來支撐香江高房價的華夏大陸富豪們尚未崛起。這意味著,接盤的人可能寥寥無幾,大漲之後可能會迎來大跌。
若以發展的視角來審視,香江地產的前景實則是充滿希望的。在市場大幅下滑之際,反而可能是我們趁低吸納的良機。
畢竟,我曾目睹香江房價的變遷,深知其中蘊藏的長期迴報是何等誘人。看來,我得精心籌劃一番,好好把握這個投資機會。
然而,此事並非易如反掌,需要周全的策劃,不可輕率決定。目前,還有更為迫切的事務待處理。
於是,他輕巧地轉移了話題:“哈哈,餘律師,你剛才提及了房價,我順便了解了下,但這話題似乎有些偏離了我們的主題。我們還是言歸正傳,討論正事吧。”
餘裕洋此行並非來與蘇晨探討香江房價的,聽到蘇晨將話題引迴正軌,他也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說得好,蘇先生。我們還是先著手解決你的專利問題。房價的事,若你有興趣,我們稍後再聊。”
蘇晨頷首,隨即展開圖紙,詳細地向餘裕洋闡釋迷你風扇的運作機製,從“永久磁鐵勵磁的同步電動機”講起。
直至風扇葉片,甚至連支架的多種配合方式也一一細述。餘裕洋則聚精會神地聆聽,不時提出專業問題。
待蘇晨講解完畢,餘裕洋沉思片刻後開口道:“蘇先生,依我看,你這個產品的技術本身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簡單。
你隻是巧妙地將現有技術融合,創造出了一個新穎的商品。
蘇晨好奇地問:“廣交會10月中旬就開了,加上生產和運輸時間,到香江怎麽也得11月下旬了。那時候你買風扇做什麽?香江有那麽熱嗎?”
餘裕洋苦笑:“確實,迷你風扇到香江時已是11月末。香江地產市場就飛速上漲,地價、房價、租金都跟著漲。
我們律所也吃不消,隻能縮減租用麵積。辦公室變得悶熱,看到這個迷你風扇上市,我就買了一個放在辦公室通風。
價格也挺親民,同事們見我用得好,也都跟著買了。”
蘇晨聽到香江房價,立刻迴想起前世華夏房價的飆升。
而香江房價在蘇晨記憶中更是高得離譜。2014年他去香江旅遊時,曾逛過幾家地產中介,當時房價已高達每平方尺1萬多港幣。
當然,幾年後京城、魔都等地的房價也漲到這個水平,引發了一係列政府調控。
作為重生者,蘇晨自然要與“外地”朋友聊聊房價。他像後世閑聊一樣問餘裕洋:“香江房價這幾年漲得很快嗎?現在多少錢一尺了?”
餘裕洋驚訝地看著蘇晨,這個問題透露出這位年輕人對香江的了解。房子在華夏還未被視為商品,而蘇晨卻如此自然地談論這個話題,仿佛司空見慣。更令他詫異的是,蘇晨還知道香江特有的計價單位“平方英尺”。
餘裕洋在麵對這位看似年輕的客戶時,心中生出了更多的謹慎。因此,他對待蘇晨的問題格外認真,迴答也更為詳盡。
在腦海中梳理了一番思緒後,他娓娓道來:“香江的地產漲價狂潮大概是從前年開始的,到去年底,也就三年多的時間。但就在這短短的時間裏,政府拍賣的地價飆升了近67倍,房價也翻了三倍不止。
還有中環的聯邦、國際兩棟大廈,在半年內兩次轉手,價格就從10.89億漲到了22.35億,漲幅超過一倍。現在香江的房價,平均每尺大概要1000元左右。”
蘇晨興致勃勃地追問:“餘律師,沒想到你對地產金融這麽在行,這些數字記得這麽清楚!”
餘裕洋笑了笑:“在香江,誰不關心地產和金融呢?特別是這幾年,感覺大家都在炒股、炒房。就像我們剛才聊的房產,以前買房隻需交5%到10%的定金,買個‘樓花’就能進場交易。
那時候,樓市已經不是單套房子的買賣,而是一棟樓一棟樓的交易。不過從去年開始,政府加強了監管,對‘樓花’交易重稅,這才讓市場稍微冷靜了點。
至於那些樓盤的交易情況,我之所以記得這麽清楚,是因為我們律所都參與過那些交易。”
蘇晨聽後,心中一動。他感覺到其中似乎隱藏著某種機會,雖然還不明確,但這並不妨礙他深入了解。於是,他以謙虛的口吻繼續詢問:“那交了‘樓花’定金後,餘款是怎麽支付的呢?”
“一般都是通過銀行貸款。”餘裕洋解釋道,“過去幾年樓市火爆,銀行對房產的估值偏高,有些小銀行甚至能貸到估值的90%。
但去年開始,樓市漲幅放緩,通常隻能貸到估值的60%左右。而且,貸款利率也從1978年的大約6.7%飆升到了去年的21%。”
“21%?”蘇晨驚愕地重複道,以為自己聽錯了。
“是的,21%。去年年底的時候達到了這個高峰。”餘裕洋肯定地迴答。
蘇晨即使沒有深厚的金融背景,也知道這個利率有多麽驚人。在他的前世,年利率超過5%的銀行產品都會被搶購一空,而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僅約1.5%……
他心中已有答案,但仍需最後的確認。於是他問:“那香江人的平均月薪是多少?他們能買得起房嗎?”
餘裕洋歎了口氣:“平均月薪大概在2000到3000元之間,買房對他們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現在利率又這麽高,更是雪上加霜。
香江地少人多,很多人擠在小房子裏,800尺以上的房子就算是豪宅了。如果能住進政府的廉租屋,那對他們來說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不過,買房的不隻是本地人,南洋和台島的人也會在這裏買房。但我看,他們中很多人都是短線炒房。”
蘇晨聽後點了點頭,心中已有了打算。根據餘裕洋的描述,香江的房地產市場似乎已達到了一個階段性高點。
短線炒房者可能已經開始撤離,而未來支撐香江高房價的華夏大陸富豪們尚未崛起。這意味著,接盤的人可能寥寥無幾,大漲之後可能會迎來大跌。
若以發展的視角來審視,香江地產的前景實則是充滿希望的。在市場大幅下滑之際,反而可能是我們趁低吸納的良機。
畢竟,我曾目睹香江房價的變遷,深知其中蘊藏的長期迴報是何等誘人。看來,我得精心籌劃一番,好好把握這個投資機會。
然而,此事並非易如反掌,需要周全的策劃,不可輕率決定。目前,還有更為迫切的事務待處理。
於是,他輕巧地轉移了話題:“哈哈,餘律師,你剛才提及了房價,我順便了解了下,但這話題似乎有些偏離了我們的主題。我們還是言歸正傳,討論正事吧。”
餘裕洋此行並非來與蘇晨探討香江房價的,聽到蘇晨將話題引迴正軌,他也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說得好,蘇先生。我們還是先著手解決你的專利問題。房價的事,若你有興趣,我們稍後再聊。”
蘇晨頷首,隨即展開圖紙,詳細地向餘裕洋闡釋迷你風扇的運作機製,從“永久磁鐵勵磁的同步電動機”講起。
直至風扇葉片,甚至連支架的多種配合方式也一一細述。餘裕洋則聚精會神地聆聽,不時提出專業問題。
待蘇晨講解完畢,餘裕洋沉思片刻後開口道:“蘇先生,依我看,你這個產品的技術本身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簡單。
你隻是巧妙地將現有技術融合,創造出了一個新穎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