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住出去,其實沈賢國也沒想好。


    他隻是覺得住在這裏人太憋屈了,難受的很,現在他們手上這點錢,其實如果要出去建個房子,不說太好的,還是能建的,畢竟現在的人基本都是自己上手就行了。


    隻是這麽一來,家裏可能要苦上一兩年才能緩過勁來。


    李麗敏當然也知道這點,所以心裏頭在衡量,究竟該不該做?


    他們現在拿在手上的,有六百多塊錢,也算是一筆巨款了,家裏現在五口人,睡覺的房間砌上兩三間,一家人也夠住了。


    沈賢國本來就學過砌房子,打好黃泥磚,其實屋子建起來很快的。


    現在紅磚還是稀罕物,一個都要五分錢,他要不起,但是黃泥磚也不差,弄幹淨點,屋子弄大一點,也寬敞很多。


    “你想好要出去住了?”李麗敏詢問道。


    這個念頭她也不是沒有產生過。


    在即將去生產隊拿錢的時候,她腦海裏也一閃而過想要在外頭自己另起屋子。


    可是,又想到拿到手上雖然有五六百塊,但是也怕閨女萬一有個好歹。


    她嚐試過沒錢的滋味,差點連閨女都失去了,所以總覺得身上得有防身的錢。


    夫妻倆的想法是一致的,各自看了對方一眼,也大概明白對方心裏想了什麽?


    沈賢國說道:“要沒這事,我想著咱們再熬兩年,掙多點錢,到時候再起大房子。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也許以後掙錢的機會更多,咱們到時候還能買得起紅磚,不過……”


    不過現在不同了。


    沈賢國話一頓,李麗敏失笑,接話道:“不過現在出了這事,咱們住這裏也是不安生,不如走遠點?”


    沈賢國點頭。


    夫妻倆沉默著,倒也沒有再往下說。


    現在就是一種進退兩難的局麵,他們倒是不擔心隔壁屋子怎麽說他們沒良心,人都是有眼睛看的,他們什麽樣的,別人都看在眼裏。


    要真遇上那些胡攪蠻纏的人,他們也隨他們說去了,反正他們行得正坐的直,還怕被人背後指責嗎?


    兩夫妻起了建房子的念頭剛一會,沈子夏也不知道哪裏聽說了這些,急哄哄跑來問李麗敏。


    “媽,咱們是不是要做房子了?”


    李麗敏一愣,笑問道:“你怎麽這麽問?”


    “我聽說了,我剛才聽到爸和二叔說房子的事,是不是真的啊?”


    李麗敏先是沉默了好一會,隨後才點頭說了句,“有可能是真的。”


    “為什麽是有可能?”


    聽說要在外麵另立房子,沈子夏心裏也高興的,不單止為自己高興,也為整個家高興。


    這一大家子雖然分家了,卻住在一個大房子裏,現在關係弄的那麽僵,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最好不要見比較好。


    當然,除了一家人有好處,她也有好處,到時候弄點什麽,也不會身邊有人盯著你。


    看著閨女臉上表現出來的興奮,李麗敏問道:“那夏夏你想住新房子嗎?”


    “當然想啊!媽,咱們是真的要建新房子了嗎?到時候也不用和三嬸四嬸他們住一起了是嗎?”


    李麗敏繼續點頭,“我和你爸有這個想法,現在咱們手上也有點錢,如果建房子,慢慢來,錢是夠的,隻不過,我們本來打算多攢幾年的錢,把咱們新家打扮的漂亮些,畢竟現在每天政策都在變化。”


    雖然是在鄉下,但是政策變動,即便在鄉下的人也能知道。


    李麗敏的意思是他們在等更好的時勢。


    “不過現在這情況,我和你爸想法又變了,就是擔心咱們家的錢花光了,到時候你要看病要補吃,家裏都沒錢。”


    這才是李麗敏最頭疼的事。


    雖然生產隊可以預支,但是也不可能一口氣給你預支太多的錢,說到底自己手裏有錢才是正事。


    知道夫妻擔心的是她,沈子夏反而心更安了,幸好不是因為別的原因。


    她安慰道:“媽,你別擔心我,我現在身體好了,可能吃了不少好東西,現在身體好了,你看我現在連感冒發燒都不會,我走路也快了很多,也不喘氣難受呢。”


    沈子夏說話的時候眼睛帶著笑,盡量讓李麗敏放心。


    “可是……”


    “哎呀,別可是了,媽,你是不相信你閨女,還是不相信你自己啊,你難道還想著我天天生病呢。”


    “當然不是!”李麗敏連忙反駁,她可不想閨女有事。


    沈子夏雙手抱著李麗敏,笑道:“那媽你還有啥要擔心的,我都沒問題,咱們家以後還能掙好多錢呢,大不了到時候咱們跟大隊長預支一下,再說了,咱們建房子又不是全部錢都用光了。”


    還有就是,她現在自己可以掙錢了,沈子夏並不擔心沒錢的日子。


    明後年之後,日子隻會越過越好,所以根本不用擔心其他的。


    兩母女說了一會話,李麗敏並沒有馬上應諾建房子,但是心裏至少比之前要有譜了。


    這麽一來,夫妻倆到了晚上,就又開始合計著這建房子的事。


    沈賢國壓低了聲音沉沉說道:“我和賢業說了一下,他也想在外頭建個房子,他聽說咱們有這個想法,說要不咱們兩家建一起,兩隔壁,共用一條牆,這樣咱們也能省下些錢。”


    李麗敏點點頭,“這想法也可以有的。”


    二叔一家和他們家關係不錯,這麽多年了,也沒發生什麽矛盾,再說,也隻是共用一條牆,平時兩家也不幹涉誰,還能省下些錢,將屋子做大點,也挺好的。


    這麽想著,李麗敏點頭答應了這想法。


    “我跟賢業也算了一下,磚瓦房梁這些,全部算下來,也花不了太多的錢,有三五百塊就已經很多了,大不了我和賢業這大半年,不掙工分,好好建房子就是了,還能省下一筆人工,自家建的,我也放心。”


    “嗯,你想好就行,隻要咱們一家好好的就行了。”


    “嗯。剛好我有個朋友在磚瓦廠那邊,這兩天要是有空,我去看看他那邊的瓦怎麽樣,好的話,到時候跟大隊長說一下。”


    “行。”


    “家具到時候晚點再做,我會一些,不過還得找人幫忙打家具才行,房梁到時候順道去問問。”


    “嗯。”


    夫妻倆說了大半晚上,第二天又忙了一天,等到第三天年二十八了,沈賢國才準備出門去轉轉。


    沈子夏最近起的早,正在外頭逗著雞吃爛菜,就看見她爸從屋子裏頭出來,和她媽媽正說著什麽?


    她站了起來,看著夫妻倆,聽到什麽房子木柴瓦片啥的,想到之前的事,連忙蹬蹬跑過去,問道:“爸媽,你們在說什麽呢?”


    李麗敏沒瞞著她,“你爸等會去大窯村問問磚瓦的事。”


    他們這邊也有磚瓦廠,村子每年都會給割草砍鬆樹枝去賣,但是這磚瓦廠的價格偏高,拿下這些瓦,得廢不少錢,這才有去別地看看的情況。


    “我也想去,我也想去。”沈子夏連忙說道。


    沈賢國看了媳婦一眼,李麗敏倒是爽快的擺手,“去吧,去吧,帶她去玩玩。”


    沈子秋也想去的,可惜昨天受了風,這兩天流鼻涕,李麗敏沒讓她出門,至於大姐沈子春,也跟著去了。


    大窯村距離大鷹村還挺遠的,父女三人走了有將近一個多小時,才算走到。


    大窯村坐落在四麵環山的山腳下,鬱鬱蔥蔥的樹木,高大的山峰,和大鷹村附近低矮小山包完全不同,就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比起大鷹村,大窯村四周的環境更加好,旱田水田一塊一塊,有點像雲南的梯田一樣,一路往上。


    田埂邊上有一塊塊的水塘,有人正穿著防水服在摸著水塘裏頭的東西。


    還沒走近,沈賢國先開口告訴兩孩子,“那裏是在挖蓮藕,糖泥很深,不過裏頭的蓮藕又大又白,又脆。”


    兩姐妹滿臉的好奇,走近了看,村民正將手裏挖到的蓮藕一塊塊放在田埂上。


    蓮藕還沾著黑色的塘土,散發著一股漚久的黑泥的味道,有點臭。


    不過水塘裏頭的叔叔伯伯們,滿臉的笑意。


    這當中有沈賢國認識的人,見了麵,大家寒暄兩句,互相交談。


    從他們交談的聲音沈子夏知道,今年的蓮藕長勢不錯,比去年產量高多了。


    這大窯村除了能像大鷹村那樣賺磚瓦廠的錢之外,要數種蓮藕最掙錢了。


    大窯村的水田淤泥深,也肥沃,由於過深,不適合種植花生番薯,就連水稻也不方便種,所以最後村大隊長那邊得了指示,種上了蓮藕。


    剛開始大家還不樂意種蓮藕,畢竟蓮藕不是糧食,不能管飽,這事情還遭到了不少村民反對,生怕年底分下來沒幾塊錢。


    為著這事,大窯村的大隊長村支書等人沒少去勸解村民,就連村長,也說這事不靠譜。


    不過最後,在大隊長強硬要求下,村子試種兩年,如果實在不如水稻的話,那就不種了。


    實踐得真知,這些水田變成的水塘淤泥夠黑夠肥沃,第一年種下去,蓮藕就長勢喜人。


    大隊長那邊聯係上的一家大型工廠正好需要蓮藕,就供應上了,平時蓮葉還可以做中藥煲湯做包裹的外皮,蓮子也能吃,好處多多。


    剛開始不樂意的村民,這會嚐了甜頭,也都紛紛努力種上了蓮藕。


    這麽多年下來,這大窯村都快變成蓮藕村了,不少人不知道大窯村的名字,隻知道種好多蓮藕的村子。


    而這大窯村的村民,效益高,錢多,家家戶戶都建上了大瓦房,日子可美了。


    今年蓮藕的收成比去年還好了,產量高了,收益好了,大家自然挖的高興,就算水塘裏頭很冷,也絲毫不擔心。


    沈子夏跟著沈賢國一路往前走,看見的,都是一塊塊的蓮藕水田,有些還沒有挖完,但是大多數已經挖完了。


    他們又往著小路走了很遠,才算抵達村屋前。


    磚瓦廠那邊早已經放假了,所以沈賢國抵達朋友家的時候,對方正在家裏頭。


    沈賢國喊了聲,“大昌。”


    看見沈賢國,對方也有些驚訝,“賢國你怎麽來了?”


    看見他身後跟著的兩姑娘,對方又笑道:“喲,這是你倆閨女吧,都這麽大了,是春子和小秋?”


    沈賢國不善言辭,被詢問了,也隻是羞赧一笑,看著自己的兩個孩子,“這是春子,這是夏夏,不是小秋。”


    “夏夏?你二閨女?”


    沈賢國點點頭,“她比較少出來,你可能不記得。”


    對方一愣,隨後驚訝笑道:“是夏夏啊,平時少見她,就看過春子和小秋,誰讓你兩個閨女都長的那麽像,我還以為是小秋來的。”


    其實主要是沈賢國平時出門,都是沒有帶沈子夏出門的,不是不想帶,是她那身子骨受不住,所以身邊朋友見的多的,是沈子春和沈子秋。


    沈賢國讓兩孩子喊人,兩人乖巧的喊上一聲,“大昌叔”


    大窯村裏頭是姓何和胡兩姓,大昌叔叫何大昌,平時就在邊上的磚瓦廠上班,一個月工資不低,和沈賢國認識也是因為兩人是同學,不過沈賢國讀了幾年就沒讀書了去打工。


    沈賢國人老實,人緣還算好的,早年何大昌家裏窮,沒錢了,當時找上沈賢國,那時候兩人關係還不是和現在那麽好,就是一曾經的同學。


    何大昌當時家裏窮的揭不開鍋,他爸病重,需要錢看病,孩子又剛出生不久,遇上沈賢國問他借錢,也是死馬當活馬醫,並不確定能借來錢。


    沈賢國當時還沒結婚,掙錢不少,二話沒說,把錢借給他了,還讓他不夠再找他,為此,迴家之後還被張金花大罵了一頓,也被沈棟材抽了幾棍子,說他傻。


    後來,何大昌的父親終究是走了,不過何大昌這人記著沈賢國的好,不單止把錢還上了,還每年都會去給沈賢國送禮。


    隻是沈家那龍潭虎穴,去了兩次,每次張金花那邊都是陰陽怪氣的,沈賢國怕朋友受這氣,所以每年就自己來探望朋友。


    一般都是過了年之後,沈賢國會帶著兩個孩子過來走走。所以這會看見沈賢國,何大昌心裏也有些驚訝的。


    連忙把人請進去,何大昌喊著媳婦衝茶水,又讓幾個孩子都出來見人。


    何大昌家的孩子都大了,十七八歲的大姑娘,也該說婆家結婚的時候,大閨女何蘭今年十八,已經說了婆家,明年就要嫁人了,小的閨女和兒子一個十六一個十七,都不小了,和沈子夏這些小豆丁站在一起,隻能像大姐姐大哥哥帶著他們。


    大人進屋裏說事,沈子夏和大姐以及何家姐妹在外頭玩。


    其實也沒什麽好玩的,倒是門口兩棵桃樹已經開始開花了,粉嫩嫩的,特別美。


    粵省氣候暖和,到處還蕭條一片,粵省還沒過年就已經迎來了春天了。


    畢竟大家年紀相差的有些大,雖然沈子夏心理年齡有二十多歲,但是披著孩子的臉,也沒法和何家姐妹玩一起。


    加上他們也忙,沈子夏勸著他們去忙,自己出去玩。


    何蘭不放心,把她帶到隔壁叔叔家,跟十三歲的堂妹玩,這才放心的走了。


    沈子春在這村子有同學,和沈子夏說了聲,問她要不要一起去找同學玩,沈子夏不想和孩子玩在一塊,幹脆搖頭不去了,說跟何蘭堂妹何曉玩。


    不過一群人玩了會跳繩跳格子,沈子夏找了個借口溜走了,何曉擔心她一個人找不著路,結果被沈子夏三兩句給糊弄過去了。


    等從院子出來,沈子夏大唿一口氣。


    她過了玩格子跳繩的年紀了,也可能是因為和他們不熟悉,所以想出去轉轉看看。


    這大窯村比大鷹村要大的多,人口也比大鷹村多,一眼望去,都是房屋水田。


    對這地方帶著好奇,她腳步也變的快了起來。


    四周都是在忙碌的村民,有人挑著藕迴去,有人在河邊洗淤泥,大家有說有笑,滿臉是對生活的向往。


    看著這些人,讓沈子夏想到了她以前小時候。


    那時候村子還有很多人,村子不大,但是哪裏都是人,她喜歡跟著小夥伴整個村莊跑著轉。


    到了傍晚,父母就會喊她吃飯。


    日子一天天的過,每一天都很高興。


    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村子的人開始出去務工,漸漸的,人都搬走了,最後整個村子剩下的人寥寥無幾。


    她一直沒有搬走,是因為想念著村子以前的日子,想念著離開了的父母親人。


    沈子夏一邊走一邊看,對周圍的景物滿是好奇。


    她順著黃泥小道走走停停,也不知道怎麽走著走著,走了很遠的路。


    她抬頭看向四周,一下子看到了不遠處草坪上有不少猩紅的小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七零發家做軍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敘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敘年並收藏迴到七零發家做軍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