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棟材雖然做人老子不怎麽樣,但是聽到這消息,卻也擔心是不是有什麽大事要發生,特別是之前主席去世,可把他哭死了,好不容易緩過勁來,不要再發生動蕩才是。
見狀,他朝大兒子喊了聲,“賢國,平時你和大隊長走的近,去問問怎麽迴事,可不要是什麽壞事。”
張金花也一斂平日裏的囂張跋扈,收起了利爪,衝沈賢國笑著,“是啊,去問問怎麽迴事啊?該不會又要打仗了吧?”
張金花的話,讓沈棟材臉色倏然大變。
“別烏鴉嘴亂說話。”
張金花連忙用手捂嘴自己的嘴,輕拍了幾下,“我說的不算不算。”
沈棟材算是從那槍林彈雨的戰爭中走過來的,知道打仗有多可怕,當年鬼子進入中原,像粵省這些沿海地帶,即便是躲在深山裏,也遭受了鬼子的荼毒。
如今戰爭打完了,國家也成立也快三十年了,早年還有好幾處地方沒有收複,這麽多年過去了,基本能收複的都收複了,剩下香城,媽港等地還沒有迴歸。
人們的日子一天天安定了,這突然說可能打仗,可不把沈棟材急壞了。
他經曆過戰爭的無情炮火摧毀,更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見狀,連忙催著沈賢國去找大隊長問問。
“是啊,賢國,快去問問吧!”張金花也怕了。
她小時候,就是經曆過鬼子進村,當年的種種還曆曆在目,不免煞白了臉。
至於兄弟幾個,雖然出生那會國家已經基本安定下來,但戰爭卻離他們並不遠,很多邊疆地帶,還頻頻有戰爭發生,駭人聽聞。
想到戰爭,一家人都緊張起來,連小家寶都看到大人眼底裏的擔憂,緊緊抓著媽媽的衣服不鬆。
而當中,可能隻有沈子夏一個人,一點都不擔心。
她是未來人,戰爭對粵省來說,早已經成為過去,接下來的四十年間,國家會一步步繁榮富強,雖然看著比不上發達國家,卻不讓別人欺負了去!
她拉了拉沈賢國的手,寬慰道:“爸,你別擔心,應該不會是打仗的,打仗大隊長村長他們不可能這副表情。”
張金花早已經慌了神,沈子夏的話她隻當是放屁,“小孩子家家你懂個屁。”
怕得罪沈賢國,她又連忙壓住怒氣,勸道:“賢國,你還是先去找大隊長問問吧。”她實在等不了兩點鍾啊!
沈賢國心裏也焦灼,雖然沈子夏的話是對的,但還是點點頭,連忙出去找大隊長。
沈賢國和大隊長關係不錯,他們來通知的時候,他就已經想到可能是什麽大事,家裏十幾口滿臉的擔憂,讓他也跟著擔憂起來。
“光子哥,這是怎麽迴事啊?”大隊長叫沈光,比沈賢國大一歲。
沈光和他關係不錯,聞聲,雖然沒有說明白,卻也讓他放寬心。
他笑了笑,拍著沈賢國的肩膀,“賢國,這次可以說,是件好事,不用擔心。”
有大隊長這句話,沈賢國也鬆了一口氣。
迴到家裏,一家人在等著他的迴答。
他笑了笑,說了聲,“沒事,大隊長說了,不是打仗,具體是什麽,他也沒說,隻說,不是壞事。”
至此,大家總算鬆了一口氣。
李麗敏忙道:“看來還真是讓夏夏猜對了。”
張金花嫌棄的看了沈子夏一眼,心道幸好說的不是壞事,不然讓她說對了,那就慘了。
因為這事情,把一村子人急壞了,即便大隊長事先說了這不是壞事,可大家上午上工也還是沒精打彩。
終於等到兩點,一村子人,包括拄著拐杖的老人和抱著的小孩,都來到曬穀場。
曬穀場邊上有一根長長的大竹竿,上麵掛著一個大喇叭,平時特大通知什麽的,全靠這個大喇叭。
曬穀場熙熙攘攘站了幾百號人,大家議論紛紛,想知道這究竟是什麽事情?
沈子秋拉著二姐站在邊上,身邊還有大姐沈子春和堂姐沈歡歡。
這幾天二姐的變化她是看在眼裏,平時她是最有主見了,這會卻忍不住拉著二姐的手詢問。
“二姐,你說,這是要通知什麽啊?那麽多人都來了?”
沈子夏隱隱猜到是什麽事,但是麵上卻不顯,“大概是什麽好事吧!”
“真的嗎?你說會是什麽好事呢。”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咱們馬上就知道了。”
“嗯。”
快十月底了,這個好消息,估計是帝都□□被抓倒台的消息。
這麽一個消息,對於全國上下的人民的來說,的確是個普天同慶的好消息。
這就說明動蕩了十年的□□,就要結束了,撥亂反正,到時候那些受傷害的文人學者,還有家裏放了點東西的被殘害的人,都可以反正了。
就連普通老百姓,也不用再戰戰兢兢過日子,生怕祖上留下什麽東西,會禍害了一家人!
沈家玲聽著兩人的談話,嗤了聲,“還真以為自己什麽都懂了。”
沈子秋一臉生氣,反倒是沈子夏拉著她的手,讓她別著急。
“跟她急眼沒意思,咱們安靜聽吧!反正就是好事唄。”
沈家玲討厭沈子夏一副什麽都懂的模樣,自從她生病之後,整個人都變了,還敢跟她對著幹。
平時在家,幾個姐妹就她最大,水敢和她過不去,特別是沈子夏,永遠見她都慫的站在牆角等她走了再走。
可現在,都敢和她叫板了。
“哼,少得意。”
正說著,頭頂的廣播終於響起來了,隻聽廣播裏頭先是村支書的聲音通知大家豎耳聽。
緊接著,一條播報從喇叭裏頭傳了出來。
京腔的普通話從喇叭裏頭傳出來,隻見整個曬穀場的村民屏氣凝神認真的聽完播報。
播報結束後整整一分鍾,大家都沉默在剛才的播報聲中,直到村支書大喊著,鄉親們,都過去了!
他這七個字,帶著哽咽,卻如同冰錐掉入了油鍋沸騰了起來。
隨後,整個曬穀場都歡唿了起來,更有人把衣服都脫下來扔到空中。
而最高興的,莫過於那些來村子上山下鄉的知青。
這些知青,基本都是家世還算好讀得起書的城市人,甚至父母是老師和學者。
因為□□的開始,很多知青家庭,都遭到了□□時期破四舊的重創,□□的結束,即便知青暫時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迴家,但是至少,□□結束了。
那一天的人,又哭又笑,大隊長知道大家都不容易,紛紛給大家放了這一天的假。
沈子秋高興的舉著二姐的手,“姐,真的是好事呢,真的是好事呢。”
雖然沈子秋年紀不大,但是□□發生的事情,可以說是從她出生開始就開始的,一直到今天。
生長在遙遠南方的農村,卻也無法完全躲避破四舊所帶來的傷害,很多老師被學生迫害,父母被兒女舉報,發生了一樁樁一件件慘絕人寰的事情。
沈子夏對這些事情更是清楚,雖然她不能在□□時期經曆,但是她讀過書,知道那個曆史有多少老師慘死。
那時候家裏附近就有一個老人,聽說就是□□時候□□老師的學生,將老師的家庭□□的四分五裂,家人慘死。
後來,□□結束,這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時候,在那幾十年間,一直上門道歉,祈求老師的原諒。
可一直到他的老師去世,他也沒有聽到那句原諒的話。
這一點充分說明,□□時候對那位老師的傷害有多麽的大。
沈子夏慶幸自己穿來的是七六年末,讓她看到了希望。
不過,雖然□□的錯誤判斷導致了整個國家停滯了十年,但是幸好,一切都結束了,國家隻會繁榮昌盛下去。
當天,一家人坐在家裏,笑容滿麵。
趙翠見一家人心情不錯,想到後院水缸裏的魚,幹脆撈起來煮了魚湯。
魚抓起來的時候,簡直鮮嫩肥美,讓人垂涎欲滴。
沈子夏看的眼睛都直了,要知道,這魚可是用她的靈泉澆灌長出來的,沒想到幾天的時間居然長這麽肥大了。
趙翠看著網兜的魚,笑道:“這魚可真夠大的,還是夏夏厲害,給吃蚯蚓蟲子都能吃那麽大。”
沈子夏迴以一笑,暗道,誰家蚯蚓能讓魚長那麽快,她去挖點迴來好了。
這魚能長那麽快,很顯然是她靈泉起到了巨大作用。
而這條魚,隻是她的試驗品,如今成功了,接下來,她也能實行自己的下一步計劃了,那就是捕魚,養魚,把魚養的肥肥大大,就算不能賣,也能吃。
興奮的同時,沈子夏把水缸裏的頭用勺子舀水桶裏去,讓大姐和妹妹幫忙提到菜園澆水,澆不完的,沈子夏讓他們澆到外頭的野果樹上,再不行,提到河裏去灑。
兩人不解,但是也沒浪費水,說就放在水缸裏,要的時候要舀水澆菜。
他們不知道,這些水可都是寶貝,可都是攙了靈泉的水,能幫助植物生長,連魚都可以。
可惜,人不行,喝了也不能長高長大。
沈子夏在給魚試驗過後,就喝過這些水,沒什麽反應,連指甲蓋都沒有比往日長的快。
看樣子,靈泉應該對人產生不了作用。
為免上次發生的分魚不均勻,趙翠把魚湯煮的稀爛,不爛的,也用筷子全部攪開。
中午的時候,魚骨頭魚頭,趙翠先孝敬了沈棟材,剩下分魚湯,則是沈棟材來分。
兒媳婦心裏想著他,給他魚頭帶肉的骨頭,沈棟材心裏自然沒有不滿意的,很快均勻的把魚湯分了下去。
他倒是想給沈家旺多分點,奈何上次發生那樣的事情,他免得多事,幹脆抖了抖,把湯裏飄著的魚肉給抖了下去。
張金花看著心肝疼的要命,這魚她是見過的,那麽肥大的一條,就這麽煮的稀巴爛,她想夾塊整的魚肉都沒有,可憐的。
忿忿的看著趙翠等人,她也不好大聲發作,嘴裏嘀咕了幾句,被沈棟材喝了句,她也不敢再說話了。
第二天,一切恢複如常,該幹活還是幹活,倒是農場那邊的知青,對這件事情感受特別強烈,恨不得馬上迴家看看老父親老母親。
有些人家家裏都是被破四舊迫害過的家庭,雖然不是特別嚴重,但是日子肯定不如以前好過。
沈子夏早上起床洗曬完衣服之後,把木耳收割了一茬,把新鮮和半幹的木耳拿出去曬。
雖然每天隻是一點一點的,但是積攢了那麽多天,也算積攢了一小包。
沈子夏用布袋包裹著,藏了起來,不讓人發現。
等忙活完之後,她就帶著沈家寶在家裏晃蕩,看看有沒有什麽有用的東西。
昨天那一頓魚肉,雖然做出來的味道就是帶鹹味的魚湯,但是對好久沒吃過好吃的沈子夏來說,就像珍饈美味,對她來說,是一次不小的衝擊。
所以,她趁著今天有空,四處找找,有沒有什麽簍子籃子可以捕魚抓魚的。
生產隊雖然管的嚴,但是小河小溪裏頭抓兜子小魚小蝦卻並不犯事,村子都是沾親帶故的親戚,平時雖然有些小矛盾,但是還不至於跟敵人似得敵對著。
再說,沈子夏一個小孩子,真去河裏捕魚,不怕淹死就不錯了,還想捕魚,就算捕魚,那也是幾條小魚小蝦,大人根本不會放在心上。
於是,在找了一圈家裏沒什麽簍子隻有一個網兜之後,沈子夏沒再指望家裏了。
她牽著沈家寶,帶了把砍柴的勾刀,直接朝著河邊的竹林而去。
大鷹村一條長長的河水兩邊,栽種了許多西南竹,這種竹子適合砍下來削竹篾,竹篾可以編織各種各樣的簍子籃子。
沈棟材一把編織的好手,會編織的玩意多了去,雖然他不怎麽好,但是編織的手藝倒是傳了下來,就連幾個孫子孫女都是會一點。
原來的沈子夏隻能說是耳濡目染,動手的機會卻不多,而現在的沈子夏,她原本就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早年奶奶還在的時候,她跟著也織過不少箕簍,還有小籠子籃子之類。
兩個人的能力,織一個玩意,她還是有些勝算的。
家寶不懂,一路跟一路問。
“姐姐,你是要砍竹子幹什麽啊?”
“我要削竹篾做個籠子。”
“做籠子來幹什麽啊?”
“做籠子抓小魚還有蝦。”
小家夥聽到是魚,一雙眼睛瞬間亮了起來,“真的嗎?那是不是可以抓蚯蚓養魚魚了?”
小家寶一直以為,昨天那條大魚全靠他抓來的蚯蚓養大的,為此沒少自豪,吃魚的時候都嚷嚷著自己的功勞,沒把沈子夏笑死。
她點點頭,“對啊,咱們要是抓到大魚,就能挖蚯蚓給它吃了。”
“好啊!”
“那家寶你站邊上別動,姐姐砍竹子。”
家寶乖巧的果然一動不動站那,看著沈子夏一根接一根的竹子砍下來。
她也不敢砍多,村子的竹子都是公家的東西,砍太多會讓人起疑,兩根就夠了。
路上,她又砍了幾根細軟的五指荊,五指荊枝條軟韌最難折斷,是做籃子簸箕固邊最好的材料。
除此之外,她還拔了幾根細軟的羅翻天的藤條。
剛迴到家,張金花就坐在門口嗑瓜子。
這年頭人沒錢,但是張金花倒總是能變著法子給自己找吃的,讓沈子夏羨慕又妒忌。
“這拖兩根竹子迴來幹嘛?又搞什麽亂七八糟。”
沈子夏迴了句,“我看到家裏有幾個籃子壞了,我砍迴來,讓我爸織幾個。”
張金花不疑有他,反正織東西這事,老材家的人個個都拿手,家裏的籃子簸箕還有籠著雞的籠子,都是自己編織的。
這年頭藝多不壓身,特別是這些編織的手藝,多了才好,不然事事都要求別人幫忙,幫多了別人也不一定樂意。
她吐著瓜子,一邊看沈子夏在那剖竹子,削竹篾,有模有樣的。
可惜,沈子夏還小,身子骨弱,手上使不上力氣,以前奶奶還在的時候,她幫忙削竹篾的能力,現在也退化了,這才削了兩根竹篾,就氣喘籲籲,還削的不均勻,和她爸沈賢國削的竹篾比起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弄了三根竹篾,她就已經浪費了一根竹子,見狀不弄了,太細小竹篾她根本掌握不了力度。
等到中午沈賢國迴來的時候,她把這事跟沈賢國說了一嘴,李麗敏好奇的問她,“要弄竹篾做什麽?”
沈子夏總不能說是弄個兜子,想去抓魚,隻能囫圇兩句,“做幾個小籃子裝東西。”
李麗敏不疑有他,進屋把家裏的衣服縫補起來。
倒是沈賢國在聽了沈子夏說的話之後,把她拉到一旁,笑問道:“說吧,夏夏要爸爸幫你弄竹篾做什麽?不隻是織小籃子吧?”
沈子夏也沒想隱瞞著自家人,剛才是因為張金花就在跟前,她不好多說,這種事情,她一點都不想給張金花知道。
她點點頭,“爸,你手藝好,我就想織幾個籃子,再弄個抓魚的簍子,把簍子放水裏去,讓魚鑽進去吃,然後就能抓魚了。”
沈賢國一聽,笑容突然凝滯了下來。
他眼神晦澀,壓低了聲音問道:“夏夏是想吃魚了吧?”
那天老二媳婦煮的魚湯他也吃了,鮮美的很,家裏多久沒聞過肉腥他也知道,他一個大人都饞,更別說小孩子了。
山溝溝裏頭很多小溪小河,裏頭很多小魚小蝦,小孩子就喜歡拿著箕簍去抓魚,不過沒什麽誘餌,這小魚抓的也不多,就是能解解饞。
他看著自家閨女,估計也是看別人這麽弄,眼饞了吧,就想去弄點。
沈子夏沒瞞著,點點頭。
沈賢國心裏難受,想到閨女之前剛在河裏淹過一次,現在還要去抓魚,估計也是饞的厲害。
“是爸沒用,讓你媽跟你們姐妹幾個跟著爸受苦了,行,夏夏等著,爸給你織個。”
沈子夏衝他點點頭,笑道:“謝謝爸。”
“謝什麽謝,是爸沒本事,讓你們受罪,等爸弄好了,給你去抓魚,讓你吃魚。”
“不用,不用,我自己去抓就行了。”
沈賢國哪裏同意閨女去河裏,生怕出事了,安慰的拍著她的肩膀,“行了,你小孩子家家的,等吃就行了,我收工早就給你去抓。”
知道沈賢國的執拗,也知道他誤會了,沈子夏沒再堅持,隻說,“那爸爸你去的時候,帶上我,我想看看。”
沈賢國笑著應了句,“行!”
農村人也不是沒弄過捕魚的籠子,沈賢國說做就做,趁著家裏人煮飯空檔,把勾刀磨鋒利,然後一根一根的把竹篾削出來,又照著沈子夏說的,給她做了個用細竹絲編織的小籠子,籠子上麵隻開一個小口,而在口子四周,又用竹子做了個大口,就感覺像一個漏鬥,直接把魚往裏裝。
沈賢國沒見過這種,一般捕魚籠子都比較大的口子,用的竹篾片也比較寬,當然,針對的大多數是大魚。
他一邊照著沈子夏說的方法織一邊問,“這籠子有用?”
沈子夏忙點頭,“嗯,應該是有用的,魚從上麵鑽進去,然後就找不到路出來了,到時候拎起來,就是一籠子魚。”
沈賢國樂了,“真那麽好抓,咱們就不愁沒魚吃了都。”
村子說是不能有投機倒把的心思,但是去河裏抓條魚吃還是不犯法的,小魚小蝦更加沒人管。
就是這年頭人都吃不飽,這魚也不是那麽好抓的,大水庫那麽大的地方,魚肥,村子不組織幹水抓魚,哪能抓的了?釣魚也難釣上來。
至於小河裏頭的,魚精明的要命,小魚小蝦倒是多,那東西也釣不上來。
這一來二去,看的見也未必抓的了。
不過現在看著閨女定睛的盯著他織籠子,沈賢國總覺得,這籠子能捕魚。
見狀,他朝大兒子喊了聲,“賢國,平時你和大隊長走的近,去問問怎麽迴事,可不要是什麽壞事。”
張金花也一斂平日裏的囂張跋扈,收起了利爪,衝沈賢國笑著,“是啊,去問問怎麽迴事啊?該不會又要打仗了吧?”
張金花的話,讓沈棟材臉色倏然大變。
“別烏鴉嘴亂說話。”
張金花連忙用手捂嘴自己的嘴,輕拍了幾下,“我說的不算不算。”
沈棟材算是從那槍林彈雨的戰爭中走過來的,知道打仗有多可怕,當年鬼子進入中原,像粵省這些沿海地帶,即便是躲在深山裏,也遭受了鬼子的荼毒。
如今戰爭打完了,國家也成立也快三十年了,早年還有好幾處地方沒有收複,這麽多年過去了,基本能收複的都收複了,剩下香城,媽港等地還沒有迴歸。
人們的日子一天天安定了,這突然說可能打仗,可不把沈棟材急壞了。
他經曆過戰爭的無情炮火摧毀,更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見狀,連忙催著沈賢國去找大隊長問問。
“是啊,賢國,快去問問吧!”張金花也怕了。
她小時候,就是經曆過鬼子進村,當年的種種還曆曆在目,不免煞白了臉。
至於兄弟幾個,雖然出生那會國家已經基本安定下來,但戰爭卻離他們並不遠,很多邊疆地帶,還頻頻有戰爭發生,駭人聽聞。
想到戰爭,一家人都緊張起來,連小家寶都看到大人眼底裏的擔憂,緊緊抓著媽媽的衣服不鬆。
而當中,可能隻有沈子夏一個人,一點都不擔心。
她是未來人,戰爭對粵省來說,早已經成為過去,接下來的四十年間,國家會一步步繁榮富強,雖然看著比不上發達國家,卻不讓別人欺負了去!
她拉了拉沈賢國的手,寬慰道:“爸,你別擔心,應該不會是打仗的,打仗大隊長村長他們不可能這副表情。”
張金花早已經慌了神,沈子夏的話她隻當是放屁,“小孩子家家你懂個屁。”
怕得罪沈賢國,她又連忙壓住怒氣,勸道:“賢國,你還是先去找大隊長問問吧。”她實在等不了兩點鍾啊!
沈賢國心裏也焦灼,雖然沈子夏的話是對的,但還是點點頭,連忙出去找大隊長。
沈賢國和大隊長關係不錯,他們來通知的時候,他就已經想到可能是什麽大事,家裏十幾口滿臉的擔憂,讓他也跟著擔憂起來。
“光子哥,這是怎麽迴事啊?”大隊長叫沈光,比沈賢國大一歲。
沈光和他關係不錯,聞聲,雖然沒有說明白,卻也讓他放寬心。
他笑了笑,拍著沈賢國的肩膀,“賢國,這次可以說,是件好事,不用擔心。”
有大隊長這句話,沈賢國也鬆了一口氣。
迴到家裏,一家人在等著他的迴答。
他笑了笑,說了聲,“沒事,大隊長說了,不是打仗,具體是什麽,他也沒說,隻說,不是壞事。”
至此,大家總算鬆了一口氣。
李麗敏忙道:“看來還真是讓夏夏猜對了。”
張金花嫌棄的看了沈子夏一眼,心道幸好說的不是壞事,不然讓她說對了,那就慘了。
因為這事情,把一村子人急壞了,即便大隊長事先說了這不是壞事,可大家上午上工也還是沒精打彩。
終於等到兩點,一村子人,包括拄著拐杖的老人和抱著的小孩,都來到曬穀場。
曬穀場邊上有一根長長的大竹竿,上麵掛著一個大喇叭,平時特大通知什麽的,全靠這個大喇叭。
曬穀場熙熙攘攘站了幾百號人,大家議論紛紛,想知道這究竟是什麽事情?
沈子秋拉著二姐站在邊上,身邊還有大姐沈子春和堂姐沈歡歡。
這幾天二姐的變化她是看在眼裏,平時她是最有主見了,這會卻忍不住拉著二姐的手詢問。
“二姐,你說,這是要通知什麽啊?那麽多人都來了?”
沈子夏隱隱猜到是什麽事,但是麵上卻不顯,“大概是什麽好事吧!”
“真的嗎?你說會是什麽好事呢。”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咱們馬上就知道了。”
“嗯。”
快十月底了,這個好消息,估計是帝都□□被抓倒台的消息。
這麽一個消息,對於全國上下的人民的來說,的確是個普天同慶的好消息。
這就說明動蕩了十年的□□,就要結束了,撥亂反正,到時候那些受傷害的文人學者,還有家裏放了點東西的被殘害的人,都可以反正了。
就連普通老百姓,也不用再戰戰兢兢過日子,生怕祖上留下什麽東西,會禍害了一家人!
沈家玲聽著兩人的談話,嗤了聲,“還真以為自己什麽都懂了。”
沈子秋一臉生氣,反倒是沈子夏拉著她的手,讓她別著急。
“跟她急眼沒意思,咱們安靜聽吧!反正就是好事唄。”
沈家玲討厭沈子夏一副什麽都懂的模樣,自從她生病之後,整個人都變了,還敢跟她對著幹。
平時在家,幾個姐妹就她最大,水敢和她過不去,特別是沈子夏,永遠見她都慫的站在牆角等她走了再走。
可現在,都敢和她叫板了。
“哼,少得意。”
正說著,頭頂的廣播終於響起來了,隻聽廣播裏頭先是村支書的聲音通知大家豎耳聽。
緊接著,一條播報從喇叭裏頭傳了出來。
京腔的普通話從喇叭裏頭傳出來,隻見整個曬穀場的村民屏氣凝神認真的聽完播報。
播報結束後整整一分鍾,大家都沉默在剛才的播報聲中,直到村支書大喊著,鄉親們,都過去了!
他這七個字,帶著哽咽,卻如同冰錐掉入了油鍋沸騰了起來。
隨後,整個曬穀場都歡唿了起來,更有人把衣服都脫下來扔到空中。
而最高興的,莫過於那些來村子上山下鄉的知青。
這些知青,基本都是家世還算好讀得起書的城市人,甚至父母是老師和學者。
因為□□的開始,很多知青家庭,都遭到了□□時期破四舊的重創,□□的結束,即便知青暫時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迴家,但是至少,□□結束了。
那一天的人,又哭又笑,大隊長知道大家都不容易,紛紛給大家放了這一天的假。
沈子秋高興的舉著二姐的手,“姐,真的是好事呢,真的是好事呢。”
雖然沈子秋年紀不大,但是□□發生的事情,可以說是從她出生開始就開始的,一直到今天。
生長在遙遠南方的農村,卻也無法完全躲避破四舊所帶來的傷害,很多老師被學生迫害,父母被兒女舉報,發生了一樁樁一件件慘絕人寰的事情。
沈子夏對這些事情更是清楚,雖然她不能在□□時期經曆,但是她讀過書,知道那個曆史有多少老師慘死。
那時候家裏附近就有一個老人,聽說就是□□時候□□老師的學生,將老師的家庭□□的四分五裂,家人慘死。
後來,□□結束,這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時候,在那幾十年間,一直上門道歉,祈求老師的原諒。
可一直到他的老師去世,他也沒有聽到那句原諒的話。
這一點充分說明,□□時候對那位老師的傷害有多麽的大。
沈子夏慶幸自己穿來的是七六年末,讓她看到了希望。
不過,雖然□□的錯誤判斷導致了整個國家停滯了十年,但是幸好,一切都結束了,國家隻會繁榮昌盛下去。
當天,一家人坐在家裏,笑容滿麵。
趙翠見一家人心情不錯,想到後院水缸裏的魚,幹脆撈起來煮了魚湯。
魚抓起來的時候,簡直鮮嫩肥美,讓人垂涎欲滴。
沈子夏看的眼睛都直了,要知道,這魚可是用她的靈泉澆灌長出來的,沒想到幾天的時間居然長這麽肥大了。
趙翠看著網兜的魚,笑道:“這魚可真夠大的,還是夏夏厲害,給吃蚯蚓蟲子都能吃那麽大。”
沈子夏迴以一笑,暗道,誰家蚯蚓能讓魚長那麽快,她去挖點迴來好了。
這魚能長那麽快,很顯然是她靈泉起到了巨大作用。
而這條魚,隻是她的試驗品,如今成功了,接下來,她也能實行自己的下一步計劃了,那就是捕魚,養魚,把魚養的肥肥大大,就算不能賣,也能吃。
興奮的同時,沈子夏把水缸裏的頭用勺子舀水桶裏去,讓大姐和妹妹幫忙提到菜園澆水,澆不完的,沈子夏讓他們澆到外頭的野果樹上,再不行,提到河裏去灑。
兩人不解,但是也沒浪費水,說就放在水缸裏,要的時候要舀水澆菜。
他們不知道,這些水可都是寶貝,可都是攙了靈泉的水,能幫助植物生長,連魚都可以。
可惜,人不行,喝了也不能長高長大。
沈子夏在給魚試驗過後,就喝過這些水,沒什麽反應,連指甲蓋都沒有比往日長的快。
看樣子,靈泉應該對人產生不了作用。
為免上次發生的分魚不均勻,趙翠把魚湯煮的稀爛,不爛的,也用筷子全部攪開。
中午的時候,魚骨頭魚頭,趙翠先孝敬了沈棟材,剩下分魚湯,則是沈棟材來分。
兒媳婦心裏想著他,給他魚頭帶肉的骨頭,沈棟材心裏自然沒有不滿意的,很快均勻的把魚湯分了下去。
他倒是想給沈家旺多分點,奈何上次發生那樣的事情,他免得多事,幹脆抖了抖,把湯裏飄著的魚肉給抖了下去。
張金花看著心肝疼的要命,這魚她是見過的,那麽肥大的一條,就這麽煮的稀巴爛,她想夾塊整的魚肉都沒有,可憐的。
忿忿的看著趙翠等人,她也不好大聲發作,嘴裏嘀咕了幾句,被沈棟材喝了句,她也不敢再說話了。
第二天,一切恢複如常,該幹活還是幹活,倒是農場那邊的知青,對這件事情感受特別強烈,恨不得馬上迴家看看老父親老母親。
有些人家家裏都是被破四舊迫害過的家庭,雖然不是特別嚴重,但是日子肯定不如以前好過。
沈子夏早上起床洗曬完衣服之後,把木耳收割了一茬,把新鮮和半幹的木耳拿出去曬。
雖然每天隻是一點一點的,但是積攢了那麽多天,也算積攢了一小包。
沈子夏用布袋包裹著,藏了起來,不讓人發現。
等忙活完之後,她就帶著沈家寶在家裏晃蕩,看看有沒有什麽有用的東西。
昨天那一頓魚肉,雖然做出來的味道就是帶鹹味的魚湯,但是對好久沒吃過好吃的沈子夏來說,就像珍饈美味,對她來說,是一次不小的衝擊。
所以,她趁著今天有空,四處找找,有沒有什麽簍子籃子可以捕魚抓魚的。
生產隊雖然管的嚴,但是小河小溪裏頭抓兜子小魚小蝦卻並不犯事,村子都是沾親帶故的親戚,平時雖然有些小矛盾,但是還不至於跟敵人似得敵對著。
再說,沈子夏一個小孩子,真去河裏捕魚,不怕淹死就不錯了,還想捕魚,就算捕魚,那也是幾條小魚小蝦,大人根本不會放在心上。
於是,在找了一圈家裏沒什麽簍子隻有一個網兜之後,沈子夏沒再指望家裏了。
她牽著沈家寶,帶了把砍柴的勾刀,直接朝著河邊的竹林而去。
大鷹村一條長長的河水兩邊,栽種了許多西南竹,這種竹子適合砍下來削竹篾,竹篾可以編織各種各樣的簍子籃子。
沈棟材一把編織的好手,會編織的玩意多了去,雖然他不怎麽好,但是編織的手藝倒是傳了下來,就連幾個孫子孫女都是會一點。
原來的沈子夏隻能說是耳濡目染,動手的機會卻不多,而現在的沈子夏,她原本就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早年奶奶還在的時候,她跟著也織過不少箕簍,還有小籠子籃子之類。
兩個人的能力,織一個玩意,她還是有些勝算的。
家寶不懂,一路跟一路問。
“姐姐,你是要砍竹子幹什麽啊?”
“我要削竹篾做個籠子。”
“做籠子來幹什麽啊?”
“做籠子抓小魚還有蝦。”
小家夥聽到是魚,一雙眼睛瞬間亮了起來,“真的嗎?那是不是可以抓蚯蚓養魚魚了?”
小家寶一直以為,昨天那條大魚全靠他抓來的蚯蚓養大的,為此沒少自豪,吃魚的時候都嚷嚷著自己的功勞,沒把沈子夏笑死。
她點點頭,“對啊,咱們要是抓到大魚,就能挖蚯蚓給它吃了。”
“好啊!”
“那家寶你站邊上別動,姐姐砍竹子。”
家寶乖巧的果然一動不動站那,看著沈子夏一根接一根的竹子砍下來。
她也不敢砍多,村子的竹子都是公家的東西,砍太多會讓人起疑,兩根就夠了。
路上,她又砍了幾根細軟的五指荊,五指荊枝條軟韌最難折斷,是做籃子簸箕固邊最好的材料。
除此之外,她還拔了幾根細軟的羅翻天的藤條。
剛迴到家,張金花就坐在門口嗑瓜子。
這年頭人沒錢,但是張金花倒總是能變著法子給自己找吃的,讓沈子夏羨慕又妒忌。
“這拖兩根竹子迴來幹嘛?又搞什麽亂七八糟。”
沈子夏迴了句,“我看到家裏有幾個籃子壞了,我砍迴來,讓我爸織幾個。”
張金花不疑有他,反正織東西這事,老材家的人個個都拿手,家裏的籃子簸箕還有籠著雞的籠子,都是自己編織的。
這年頭藝多不壓身,特別是這些編織的手藝,多了才好,不然事事都要求別人幫忙,幫多了別人也不一定樂意。
她吐著瓜子,一邊看沈子夏在那剖竹子,削竹篾,有模有樣的。
可惜,沈子夏還小,身子骨弱,手上使不上力氣,以前奶奶還在的時候,她幫忙削竹篾的能力,現在也退化了,這才削了兩根竹篾,就氣喘籲籲,還削的不均勻,和她爸沈賢國削的竹篾比起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弄了三根竹篾,她就已經浪費了一根竹子,見狀不弄了,太細小竹篾她根本掌握不了力度。
等到中午沈賢國迴來的時候,她把這事跟沈賢國說了一嘴,李麗敏好奇的問她,“要弄竹篾做什麽?”
沈子夏總不能說是弄個兜子,想去抓魚,隻能囫圇兩句,“做幾個小籃子裝東西。”
李麗敏不疑有他,進屋把家裏的衣服縫補起來。
倒是沈賢國在聽了沈子夏說的話之後,把她拉到一旁,笑問道:“說吧,夏夏要爸爸幫你弄竹篾做什麽?不隻是織小籃子吧?”
沈子夏也沒想隱瞞著自家人,剛才是因為張金花就在跟前,她不好多說,這種事情,她一點都不想給張金花知道。
她點點頭,“爸,你手藝好,我就想織幾個籃子,再弄個抓魚的簍子,把簍子放水裏去,讓魚鑽進去吃,然後就能抓魚了。”
沈賢國一聽,笑容突然凝滯了下來。
他眼神晦澀,壓低了聲音問道:“夏夏是想吃魚了吧?”
那天老二媳婦煮的魚湯他也吃了,鮮美的很,家裏多久沒聞過肉腥他也知道,他一個大人都饞,更別說小孩子了。
山溝溝裏頭很多小溪小河,裏頭很多小魚小蝦,小孩子就喜歡拿著箕簍去抓魚,不過沒什麽誘餌,這小魚抓的也不多,就是能解解饞。
他看著自家閨女,估計也是看別人這麽弄,眼饞了吧,就想去弄點。
沈子夏沒瞞著,點點頭。
沈賢國心裏難受,想到閨女之前剛在河裏淹過一次,現在還要去抓魚,估計也是饞的厲害。
“是爸沒用,讓你媽跟你們姐妹幾個跟著爸受苦了,行,夏夏等著,爸給你織個。”
沈子夏衝他點點頭,笑道:“謝謝爸。”
“謝什麽謝,是爸沒本事,讓你們受罪,等爸弄好了,給你去抓魚,讓你吃魚。”
“不用,不用,我自己去抓就行了。”
沈賢國哪裏同意閨女去河裏,生怕出事了,安慰的拍著她的肩膀,“行了,你小孩子家家的,等吃就行了,我收工早就給你去抓。”
知道沈賢國的執拗,也知道他誤會了,沈子夏沒再堅持,隻說,“那爸爸你去的時候,帶上我,我想看看。”
沈賢國笑著應了句,“行!”
農村人也不是沒弄過捕魚的籠子,沈賢國說做就做,趁著家裏人煮飯空檔,把勾刀磨鋒利,然後一根一根的把竹篾削出來,又照著沈子夏說的,給她做了個用細竹絲編織的小籠子,籠子上麵隻開一個小口,而在口子四周,又用竹子做了個大口,就感覺像一個漏鬥,直接把魚往裏裝。
沈賢國沒見過這種,一般捕魚籠子都比較大的口子,用的竹篾片也比較寬,當然,針對的大多數是大魚。
他一邊照著沈子夏說的方法織一邊問,“這籠子有用?”
沈子夏忙點頭,“嗯,應該是有用的,魚從上麵鑽進去,然後就找不到路出來了,到時候拎起來,就是一籠子魚。”
沈賢國樂了,“真那麽好抓,咱們就不愁沒魚吃了都。”
村子說是不能有投機倒把的心思,但是去河裏抓條魚吃還是不犯法的,小魚小蝦更加沒人管。
就是這年頭人都吃不飽,這魚也不是那麽好抓的,大水庫那麽大的地方,魚肥,村子不組織幹水抓魚,哪能抓的了?釣魚也難釣上來。
至於小河裏頭的,魚精明的要命,小魚小蝦倒是多,那東西也釣不上來。
這一來二去,看的見也未必抓的了。
不過現在看著閨女定睛的盯著他織籠子,沈賢國總覺得,這籠子能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