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當他看到周喬遞過來的子彈殼拚成的小手槍時,立刻咽下了嘴裏的糕點,差點被噎住。


    李鳳蓮趕緊給他喝了一碗水,周奇的臉漲得通紅,喘著氣說:“這是、這是給我玩的槍嗎”


    收到周喬的肯定答複後,周奇緊緊握住那把由子彈殼拚成的手槍,興奮地跳了起來:“謝謝姐夫,我的姐夫真是最好的。”


    在那個時代,軍人備受敬仰。


    周奇手中的這把子彈殼手槍,在鄉村裏幾乎是無人能敵的存在;即便帶到他鳳城的小學班級裏炫耀一番,也能讓同齡的孩子們為之傾倒,甚至有人願意跪下來叫他“奇哥”。


    隻要能摸一摸、玩一玩這把手槍,說不定還有孩子願意喊他爸爸呢。


    對於此時此刻的周奇來說,這把槍比任何紅包都要珍貴得多。


    雖然他還不能完全理解大人世界中的那些複雜情感,但他知道,這把子彈殼手槍是他的寶貝,多少錢都不會換出去。


    在他心中,陳順哥算什麽他的姐夫隻有一個,那就是陸征!


    看到家人們如此高興,周喬的心情也格外愉悅。


    陸征送禮物的技巧真是高明,每一份禮物都滿是心意。


    即使沒有那次救命之恩,單憑這樣的用心良苦,陸征也能贏得她家中每一個人的心。


    這份新年禮物帶來的喜悅,讓全家的好心情持續了好幾天。


    李鳳蓮想買台電視,周喬也非常讚同。畢竟家裏有些大件衣物不好洗,拿到鄰居於奶奶家去洗也不遠。


    周麗梅一大早就起來了,她要去縣一中參加周喬的家長會。


    她並沒有特意打扮,隻是穿了一件幹淨整潔的棉襖,頭發梳得整整齊齊,按照周喬的建議抹了點雪花膏,還給手塗上了蛤蜊油並戴上手套。


    “伯母,您看起來白了些吧”周麗梅自己看不出變化,李鳳蓮也過來仔細看了看,“確實比夏天時白了很多。”


    其實她的皮膚並沒有真的變白很多,主要是因為之前的黃氣消退了。


    這段時間飲食營養均衡,生活中的煩惱少了,身體狀況逐漸好轉,麵色也開始變得紅潤起來。膚色均勻了,是否潔白反而沒那麽重要了。


    每天都能吃到肉蛋米麵等營養豐富的食物,與過去隻有紅薯稀飯配鹹菜的日子相比,不僅臉上的黃氣消失了,連頭發也變得更加有光澤。


    以前不到四十歲就開始長白發,現在由於營養充足,白發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有減少的趨勢。


    周喬看著伯母的樣子,心裏滿是歡喜,“等我們迴鳳城後,我每天給您煮一碗黑芝麻糊。”


    周麗梅有些緊張,反複檢查自己的穿著是否得體,確認沒有問題後才準備出門。


    周喬笑著問她:“真的不用我陪您去嗎聽說學生也可以參加的。”


    “不用了,你在家還能看半天書……我自己一個人沒問題的。”


    家長會對於周麗梅來說是個新鮮事物,但她曾經做過油渣生意,所以對待學校老師的指示就像做生意時一樣認真。


    “那我們在家把東西收拾好,中午在縣城和您碰頭,下午一起坐班車去鳳城。黃嬸您認識吧,她的店就在一門口,有解決不了的事兒就找她幫忙,中午我們在黃嬸店裏吃蓋澆飯。”


    周喬細心地交代著每一個細節,逗得李鳳蓮直笑:“到底誰是伯母呀你快把你伯母當成小孩子照顧了!”


    ……


    當周麗梅走到縣一中門口時,時間剛過八點。張記小吃和黃嫂快餐都已經開門營業。


    盡管過年都想休息,但為了不浪費租金,兩家店鋪還是選擇了開門迎客。


    尤其是現在多了黃嫂快餐這個競爭對手,誰也不願意多休息一天,看著對手賺錢。


    其實,正月裏還真有不少生意。城裏人走親訪友時,喜歡在外麵吃完早飯再出發。一家三口隻需花費兩塊錢就能吃飽喝足。家裏孩子多的話,花費自然也多一些。


    黃嫂快餐主打的是簡單的麵食,用小火慢燉了一夜的骨頭湯做底,配上蔥花和鹽,味道特別香。


    不想吃湯麵的話,還有各種蓋澆麵可以選擇,不同的澆頭讓顧客每次來都有新口味嚐試。


    從最初的門可羅雀到如今與張記小吃平分秋色,黃嫂快餐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這種快速成長甚至讓周紫萱感到擔憂。


    雖然她有很多創意,但在實際經營上缺乏經驗,一時想不出什麽好辦法能超越黃嫂快餐。


    直接改做蓋澆飯似乎不是最佳選擇,因為張記小吃已經積累了不少忠實顧客。


    最終,她決定在現有菜單上增加蓋澆飯選項,以吸引更多的顧客。


    周紫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張萍,但張萍顯得有些猶豫:“炒幾個菜倒不難,順手就做了。可每天要買的食材種類繁多,如果點蓋澆飯的人不多,剩下的菜怎麽辦”


    周紫萱愣了一下,確實有道理。黃嫂快餐以單一品類著稱,提供豐富的蓋澆飯選擇,葷素搭配齊全。


    在寒冬時節,為了確保每種蔬菜都能供應,據說黃嫂家人甚至半夜騎車到遠處的市場采購。


    想到這裏,他不禁懷疑:難道張家也要走上這條辛苦的道路嗎


    一家小小的餐館竟然需要五個人來維持運營。


    周雲盛負責采購,舅舅張滿福揉麵,媽媽張萍調味兼掌勺,舅媽江蓮香招唿客人並收款,表妹周珊則做雜務,擦桌子收拾碗筷。


    每個人都有明確的任務,忙碌時各司其職,一旦生意清淡,整個店似乎變得格外安靜。


    其實,若父親能夠接手揉麵的工作,根本無需請舅舅幫忙。


    甚至舅媽和表妹的部分職責也可以合並。


    從前沒有店麵時,母親一人就能打理好小吃攤,從攤位升級為店鋪後,雖然業務量增加了,但是否真的需要雇傭這麽多人呢


    再看看黃嫂那邊,總共隻有三個人。


    黃嫂主廚,婆婆負責摘菜洗碗等雜務,有時丈夫或孩子也會幫忙端菜收錢。相比之下,張家雇用了更多人手,成本自然增加不少。


    尤其是舅舅和舅媽兩人每月工資合計100元,在當地已經算是高薪。


    而同樣的工作,在鄉下可能隻需支付20元工資就有許多人願意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書八零:發家從擺攤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歸人伊瓜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歸人伊瓜蘇並收藏穿書八零:發家從擺攤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