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過戰火的老人們深知,平安才是最重要的,周家人之間雖偶有摩擦,但總體上還是很團結的。


    除夕夜,周家的兒孫們聚在一起陪兩位老人守歲。


    唯一缺席的是陸征,這讓周奶奶忍不住念叨起她的大孫子。


    聽到這裏,陸怡忽然插話說:“奶奶,我聽說誠子交了個外地女朋友……看來您很快就要有孫媳婦了。”


    這話讓整個房間頓時安靜下來,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陸怡身上。


    張麗梅手中的湯勺差點滑落到碗裏,“陸怡,你這都是從哪兒聽來的?”


    提到陸征在談戀愛?


    盡管陸征還不滿21歲,但張麗梅總隱隱覺得兒子將來可能會單身。


    陸征長得像她,長相無可挑剔,隻是性格有些不羈,在某些方麵特別成熟,但在感情上卻顯得十分天真。


    不知道有多少女孩子喜歡他,包括陸怡的一個好姐妹,從小學起就對陸征情有獨鍾,甚至為了他變得有些瘋狂。


    陸怡站在好友這邊,認為如果陸征找的是外地女孩,大家心裏都不舒服。


    “這是什麽意思?寧願找個鄉下姑娘,也不看一眼我們這些大院裏的姑娘?”


    陸怡故意挑明這件事,毫無愧疚之感,因為這個消息已經在圈子裏傳遍了,隻是長輩們還不知道罷了。


    要是當著陸征的麵,陸怡還有點怕這個堂弟,但今年陸征沒能請假迴家,所以陸怡也沒什麽顧慮了。


    見張麗梅表示懷疑,陸怡便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圈子裏的傳言:


    “聽說誠子在外麵路上救了個美女,兩人一見鍾情。那女孩家境不好,但人很漂亮,把誠子迷得神魂顛倒。


    據說部隊催了好幾次他才迴去,多半是為了那個對象吧。嬸嬸,誠弟沒告訴你和叔叔嗎?”


    張麗梅能說什麽呢?麵對家人好奇的目光,她隻能替陸征解釋:“陸怡,你也太小題大做了,陸征快21歲了,談個戀愛很正常。談戀愛是相互了解的過程,他也跟我提過一點,不過還沒到帶迴家見父母的地步。”


    她的話如此真實,連丈夫都信以為真了。


    陸怡卻不依不饒地追問:“陸征現在居然為她耽誤工作,我看那個外地小姑娘很有手段。嬸嬸,您現在不管,等陸征真的要把人帶迴家結婚,您同不同意?像我們這樣的家庭,外地小姑娘一旦攀上了,怎麽會輕易放手……”


    張麗梅被侄女的話堵得啞口無言。


    周老爺子則嚴肅地說:“陸怡,背後不要議論他人是非。你都沒見過陸征的對象,不要道聽途說評判別人。隻要家世清白、人品好,我們周家不是那種老封建。”


    雖然他也很驚訝陸征自己找到了對象,按照陸怡的說法,女方條件似乎不太好。


    家裏當然希望陸征能找到一個門當戶對的妻子,但更重要的是對方的人品和能力。


    周老爺子並不著急,就像張麗梅所說,陸征還沒有帶對象迴家,說明他們的關係還不到見家長的程度。


    陸征才21歲,再過幾年考慮婚事也不遲,這樣他還能專注於事業。


    陸怡不甘心,但周老爺子已經下了結論,其他人也隻好作罷。


    迴到家中,張麗梅心裏一直惦記著這件事。


    在春節聯歡晚會結束後迴家的路上,她對丈夫說:“不行,我明天必須去看看陸征,借你的車用一下。”


    陸征的父親原本閉目養神,聽到這話睜開眼看了妻子一眼:“原來你也不知道陸征對象的事,差點把我都騙過去了。


    你要去問陸征?他忙得連春節都不迴家,你現在拿這種流言打擾他工作,哪有這樣的母親!不用去了,陸征的對象應該是豫南省的。”


    那小子,還真是會藏。


    不過年輕人第一次談戀愛,總忍不住想要炫耀一番。


    一包信陽毛尖和幾顆大棗就讓他露了餡。


    張麗梅因為過於關心兒子,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這背後的意義,直到丈夫提醒她,才恍然大悟。


    “你說那些紅棗和茶葉,是陸征的女朋友送的?”如果是兒子孝敬她的東西,即便是檸檬也會覺得甜。


    但要是那個想和她爭兒子的女孩送的,連紅棗似乎也變得不那麽美味了。


    張麗梅的心裏七上八下,真不是滋味。


    作為母親,擔心的是什麽呢?兒子長大了不找對象吧,怕他不懂事;開始談戀愛了,又怕遇到別有用心的女孩騙了他。


    特別是當陸怡說兒子被一個外地女孩迷住時,張麗梅心裏就想,“特別差”到底有多糟糕呢?這樣的年怎麽過才能安心?


    而在同一天晚上,周喬卻睡得十分香甜。


    初一早上,她一直睡到八點多才醒來。


    家裏人計劃去白溪寺燒香,而那裏就在白溪水庫邊,去年在國營飯店吃到的大青魚就是從這個水庫捕撈的。


    白溪寺在當地相當有名,有人認為它很靈驗,還有人喜歡它的齋飯。


    “今年白溪寺的齋飯已經漲到了五毛錢一個人,去年才三毛。”


    李鳳蓮雖然不缺這兩毛錢,但還是感慨了一番。


    周喬對寺廟並不感興趣,但是農村過年期間娛樂活動不多,每年初一都有廟會,對她來說這是個新鮮的經曆。


    拖拉機成了前往白溪寺的主要交通工具,車後鬥放著板凳,能載二三十個人,每人隻需一元錢就能到達目的地。


    盡管顛簸得屁股疼,但比起走路,還是要好得多。


    陸民強的自行車沒有騎迴來,因為一輛車兩家共用不方便,新的自行車要等年後才能買到。


    周喬一口氣訂了兩輛女式自行車,因為她知道李鳳蓮學不會騎車。


    上了拖拉機,周喬有些後悔,沒想到陳順和他的媽媽也在車上。


    既然錢已交,且對方也看到了他們,隻好硬著頭皮上去。


    陳大嫂非常熱情地招唿道:“小喬,你也來看廟會啊?真是巧遇。陳順在家總是埋頭學習,我好不容易才把他拉出來……小喬你說,學習固然重要,但休息也是必要的,對吧?”


    陳大嫂心裏嘀咕,周喬不上學還能考年級第二,這差距未免也太大了。


    她懷疑周喬肯定有些學習秘訣沒公開,要是能分享給陳順,那陳順的成績豈不是更上一層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書八零:發家從擺攤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歸人伊瓜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歸人伊瓜蘇並收藏穿書八零:發家從擺攤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