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變化的見證者
穿書八零:發家從擺攤開始 作者:歸人伊瓜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桌上很快擺滿了精致的茶點,“伯母,試試這個蟹黃包子。”
“還有豉汁排骨。”
周喬耐心地介紹著每一道美食:生滾牛肉粥、水晶蝦餃、炸春卷、叉燒包、酥皮蛋撻、金錢肚……
再加上一壺香醇的鐵觀音,這樣的盛宴在83年可不多見。
旁邊的老頭們用羊城話低聲議論著,說她們很有錢。
雖然周麗梅聽不懂他們的方言,但周喬淡定地迴應:“我隻是想帶我伯母嚐嚐新鮮的東西。”
在這裏,說普通話的往往是外地人,而外地人常被視為不如本地人富裕。
然而,周喬以自己的行動證明,她不僅有錢,更重要的是有孝心。
兩位老人見狀,也無言以對,畢竟,他們自己的兒孫未必願意為長輩花費如此之多。
“太多了,太多了……”周麗梅反複說著這句話,麵對如此豐富的食物,她既驚訝又感激。周喬則輕聲解釋,既然已經點了,不吃也是浪費。
看著滿滿一桌美食,周麗梅不再言語,心中明白,現在的食量雖大,卻不會剩下多少,隻是大多數時候人們隻會點一壺茶和幾個點心,慢慢聊上幾個小時。
周喬此次帶伯母來享受美食,並非為了閑聊,而是真心想要伯母體驗一番。
這些茶點不僅味道絕佳,而且選用的材料都非常實在。
周喬選擇的這家老字號,保持了傳統的水準,未來可能隨著連鎖店的擴張而變化,因此她珍惜每一次品嚐的機會,想要盡可能多地留下美好的迴憶。
當然,這頓飯好吃極了。每一個茶點都充滿了誠意,讓人迴味無窮。
周麗梅從未想過有一天能夠享受到這樣的待遇,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有一個懂得感恩、孝順的侄女。
周麗梅不懂羊城話,但周圍茶客們的羨慕之情她卻能感受到。他們羨慕什麽呢?是因為她有個出色的侄女周喬。想到這裏,周麗梅覺得嘴裏的食物更加美味了。
“小喬,你也來吃點。”周麗梅將盤中的排骨推到侄女麵前。
她不知道那些精致的點心製作起來有多複雜,隻覺得肉是最實在的食物,所以把最好的留給了侄女。
周喬沒有多說,微笑著接受了侄女的心意。
母女倆在酒樓裏吃得開心,而周圍的雅座中,兩位男士正輕聲交談。
一位戴眼鏡的先生看著大堂裏熱鬧的人群,對同伴說道:“這兩年來羊城的外地人越來越多了。”
他的同伴點頭同意:“羊城的繁榮遠超內地城市,再加上鵬城特區的帶動,差距隻會越來越大。不出幾年,更多的人會湧向這裏尋找機會。”
“你覺得鵬城特區很有潛力?”
另一位迴答:“現在鵬城還在建設中,和曆史悠久的羊城相比確實還有差距。
它曾經隻是一個小集市,即使成為特區,要超過羊城也不是易事。
不過,隨著特區的發展,吸引了大量勞動力,像小喬這樣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
“鐵絲網能擋住人們追求更好生活的心願嗎?”他繼續說道,“去年四月開始修建的那道86公裏長、28米高的鐵絲網,真的能阻止資本主義的影響進入內地嗎?”
兩人知道,雖然有這道屏障,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不會因此停止。
特區的發展勢不可擋,而像周喬這樣勇敢追夢的年輕人,正是這一變化的見證者。
盡管曾在火車上偶然相遇,但這兩位男士並不打算與周喬重敘舊情。
他們的世界與這位鄉下女孩的生活軌跡已經漸行漸遠,即便命運讓他們再次相逢在同一座城市的同一間酒樓裏,也隻不過是一次偶然的交匯。
然而,那位戴眼鏡的男士記得,周喬是個機靈的女孩,短短一個月內,她似乎已經在羊城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周喬沒想到,她與火車上遇到的年輕人差點擦肩而過。
她帶著周麗梅在羊城度過了充實的一天,她們的腳步遠不止停留在火車站周圍。
羊城的繁華超越了鳳城,尤其是新落成的羊城白天鵝賓館,這座32層高的大樓。
被當地人親切稱為“32層”,它矗立在沙麵島上,俯瞰著三江交匯處的白鵝潭,景色美不勝收。
周麗梅從未見過如此高的建築,心中滿是驚歎。
周喬許諾兩年後再訪羊城時,定會帶周麗梅入住白天鵝賓館,一起欣賞那無邊的美景。
周麗梅心中默默祈禱,覺得這一切太過奢華,幾乎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真的能夠體驗。
午後,周喬如約來到批發攤位,老板果然拿出了棉衣。他從蛇皮袋中取出棉衣的動作輕柔。
當看到那些棉衣時,周喬驚訝不已:“這是防寒服?”
“你還認識這?”老板顯得更加吃驚,“你竟然知道防寒服?”
對於後世的人來說,防寒服幾乎是家喻戶曉。
這種服裝在80年代末開始流行,采用厚尼龍麵料作為外層,能有效抵禦水珠和風的侵襲,同時內裏填充隔熱材料和保暖纖維,不僅防寒還特別輕便,顏色鮮豔奪目。
它與傳統的棉衣完全不同,既輕巧又保暖,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穿著體驗。
周喬輕輕撫摸著這件新穎的防寒服,心中好奇。
一旁的周麗梅也忍不住悄悄捏了一下,發現內部的填充物不像棉花,外麵的布料光滑且不同於普通的棉布。
“這衣服到底是什麽做的啊?不會是在騙我們吧?”周麗梅擔心地提高了聲音。
“伯母,再等等,我再看看。”周喬安撫道。
既然已經有了防寒服,那麽更高級的羽絨服是否也已經出現了呢?
“老板,你有羽絨服嗎?就是鴨絨做的那種。”
老板思索片刻後迴答:“你說的是鴨絨服吧,如果你需要的話,我也能找到。”
鴨絨服最近才開始流行,其實這種衣服早就有,但以前主要是為登山運動員設計的,被稱為“登山服”。
那時普通百姓既不知道哪裏能買到,也負擔不起。
這兩年經濟條件改善了,老百姓手頭寬裕了些,製衣廠便開始生產適合大眾的鴨絨服。
雖然名字裏有“鴨絨”,但實際上裏麵填充的是整根鴨毛,因為當時的技術還無法單獨提取鴨絨作為填充物。
“還有豉汁排骨。”
周喬耐心地介紹著每一道美食:生滾牛肉粥、水晶蝦餃、炸春卷、叉燒包、酥皮蛋撻、金錢肚……
再加上一壺香醇的鐵觀音,這樣的盛宴在83年可不多見。
旁邊的老頭們用羊城話低聲議論著,說她們很有錢。
雖然周麗梅聽不懂他們的方言,但周喬淡定地迴應:“我隻是想帶我伯母嚐嚐新鮮的東西。”
在這裏,說普通話的往往是外地人,而外地人常被視為不如本地人富裕。
然而,周喬以自己的行動證明,她不僅有錢,更重要的是有孝心。
兩位老人見狀,也無言以對,畢竟,他們自己的兒孫未必願意為長輩花費如此之多。
“太多了,太多了……”周麗梅反複說著這句話,麵對如此豐富的食物,她既驚訝又感激。周喬則輕聲解釋,既然已經點了,不吃也是浪費。
看著滿滿一桌美食,周麗梅不再言語,心中明白,現在的食量雖大,卻不會剩下多少,隻是大多數時候人們隻會點一壺茶和幾個點心,慢慢聊上幾個小時。
周喬此次帶伯母來享受美食,並非為了閑聊,而是真心想要伯母體驗一番。
這些茶點不僅味道絕佳,而且選用的材料都非常實在。
周喬選擇的這家老字號,保持了傳統的水準,未來可能隨著連鎖店的擴張而變化,因此她珍惜每一次品嚐的機會,想要盡可能多地留下美好的迴憶。
當然,這頓飯好吃極了。每一個茶點都充滿了誠意,讓人迴味無窮。
周麗梅從未想過有一天能夠享受到這樣的待遇,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有一個懂得感恩、孝順的侄女。
周麗梅不懂羊城話,但周圍茶客們的羨慕之情她卻能感受到。他們羨慕什麽呢?是因為她有個出色的侄女周喬。想到這裏,周麗梅覺得嘴裏的食物更加美味了。
“小喬,你也來吃點。”周麗梅將盤中的排骨推到侄女麵前。
她不知道那些精致的點心製作起來有多複雜,隻覺得肉是最實在的食物,所以把最好的留給了侄女。
周喬沒有多說,微笑著接受了侄女的心意。
母女倆在酒樓裏吃得開心,而周圍的雅座中,兩位男士正輕聲交談。
一位戴眼鏡的先生看著大堂裏熱鬧的人群,對同伴說道:“這兩年來羊城的外地人越來越多了。”
他的同伴點頭同意:“羊城的繁榮遠超內地城市,再加上鵬城特區的帶動,差距隻會越來越大。不出幾年,更多的人會湧向這裏尋找機會。”
“你覺得鵬城特區很有潛力?”
另一位迴答:“現在鵬城還在建設中,和曆史悠久的羊城相比確實還有差距。
它曾經隻是一個小集市,即使成為特區,要超過羊城也不是易事。
不過,隨著特區的發展,吸引了大量勞動力,像小喬這樣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
“鐵絲網能擋住人們追求更好生活的心願嗎?”他繼續說道,“去年四月開始修建的那道86公裏長、28米高的鐵絲網,真的能阻止資本主義的影響進入內地嗎?”
兩人知道,雖然有這道屏障,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不會因此停止。
特區的發展勢不可擋,而像周喬這樣勇敢追夢的年輕人,正是這一變化的見證者。
盡管曾在火車上偶然相遇,但這兩位男士並不打算與周喬重敘舊情。
他們的世界與這位鄉下女孩的生活軌跡已經漸行漸遠,即便命運讓他們再次相逢在同一座城市的同一間酒樓裏,也隻不過是一次偶然的交匯。
然而,那位戴眼鏡的男士記得,周喬是個機靈的女孩,短短一個月內,她似乎已經在羊城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周喬沒想到,她與火車上遇到的年輕人差點擦肩而過。
她帶著周麗梅在羊城度過了充實的一天,她們的腳步遠不止停留在火車站周圍。
羊城的繁華超越了鳳城,尤其是新落成的羊城白天鵝賓館,這座32層高的大樓。
被當地人親切稱為“32層”,它矗立在沙麵島上,俯瞰著三江交匯處的白鵝潭,景色美不勝收。
周麗梅從未見過如此高的建築,心中滿是驚歎。
周喬許諾兩年後再訪羊城時,定會帶周麗梅入住白天鵝賓館,一起欣賞那無邊的美景。
周麗梅心中默默祈禱,覺得這一切太過奢華,幾乎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真的能夠體驗。
午後,周喬如約來到批發攤位,老板果然拿出了棉衣。他從蛇皮袋中取出棉衣的動作輕柔。
當看到那些棉衣時,周喬驚訝不已:“這是防寒服?”
“你還認識這?”老板顯得更加吃驚,“你竟然知道防寒服?”
對於後世的人來說,防寒服幾乎是家喻戶曉。
這種服裝在80年代末開始流行,采用厚尼龍麵料作為外層,能有效抵禦水珠和風的侵襲,同時內裏填充隔熱材料和保暖纖維,不僅防寒還特別輕便,顏色鮮豔奪目。
它與傳統的棉衣完全不同,既輕巧又保暖,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穿著體驗。
周喬輕輕撫摸著這件新穎的防寒服,心中好奇。
一旁的周麗梅也忍不住悄悄捏了一下,發現內部的填充物不像棉花,外麵的布料光滑且不同於普通的棉布。
“這衣服到底是什麽做的啊?不會是在騙我們吧?”周麗梅擔心地提高了聲音。
“伯母,再等等,我再看看。”周喬安撫道。
既然已經有了防寒服,那麽更高級的羽絨服是否也已經出現了呢?
“老板,你有羽絨服嗎?就是鴨絨做的那種。”
老板思索片刻後迴答:“你說的是鴨絨服吧,如果你需要的話,我也能找到。”
鴨絨服最近才開始流行,其實這種衣服早就有,但以前主要是為登山運動員設計的,被稱為“登山服”。
那時普通百姓既不知道哪裏能買到,也負擔不起。
這兩年經濟條件改善了,老百姓手頭寬裕了些,製衣廠便開始生產適合大眾的鴨絨服。
雖然名字裏有“鴨絨”,但實際上裏麵填充的是整根鴨毛,因為當時的技術還無法單獨提取鴨絨作為填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