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上賊船容易
大明,開局挖了朱元璋祖墳 作者:陽陽的迴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欽差大臣趙惟德和徐唐臣進入沂州城勸降王宣父子。
但是徐唐臣明顯感覺到形勢對自己這些人非常不妙。
甚至感覺到小命馬上就要不保。
所以他不得不轉動大腦。
在死亡的威脅之下,他的腦筋開始活絡。
不得不對眼前的兩名看守他們的副將進行勸降。
他相信人都是有私心的,都是會為自己打算的。
沒人會陪著王宣父子瘋狂到底的。
經過徐唐臣的一番話,兩位間將軍眼神飄忽。
明顯心已經開始動搖了。
於是徐唐臣大喜過望,立刻加大力度進行勸說。
徐唐臣繼續說道:“兩位將軍要早做決斷,城外的大軍已經做好了攻城的準備。”
“為了穩定軍心和民心,徐達大將軍已經為沂州城準備了五萬石糧食。一旦你投降馬上就會運進城裏了,解決你們缺糧之苦。”
張煥和李朗兩個人眼珠子轉了轉,似乎有些心動。
他們兩個又互相看了看,都看出了自己眼中的動搖。
畢竟現在的形勢不需要特別關注,他們也知道是怎麽迴事。
尤其是他們作為王信的親信。
對其中的內幕的了解比別人更多一些。
他們的內心早已經非常讚同徐唐臣的話。
其實他們的內心中早已經動搖。
誰都有自己的私心,誰都會自為自己的前途考慮?
徐唐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他以前就是益州城裏麵的統領。
徐唐臣在城裏的時候他們便認識,雖然關係不是很熟。
但是也聽說過彼此。
沒想到徐唐臣搖身一變,變成了大明的特使。
衣著光鮮。
看這樣子小子混的還是不錯的。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王宣和王信父子在城裏早已經是麵臨著絕境,傻子都能看出來。
良臣擇主而事。
兩個人並沒有輕易表態,因為現在徐唐臣等人就是籠中的鳥。案板上的魚。
王信隨時都會要了他們的小命。
就是他們現在投誠,估計著在城裏也施展不了什麽手腳。
畢竟兩個人手底下隻有500人,再加上欽差大臣手下的十幾個人,完全頂不了什麽事情。
估計著他們稍有異動,便會被王信大卸八塊。
徐唐臣見到兩個人已經動搖。
此時急中生智,因為他再不努力的話,可能就會死在城裏了。
他將兩人的神情盡收眼底。一見到兩個人有所異動,徐唐臣急忙再接再厲說道:“兩位放心,一旦你們投降過來,便立刻會得到高官厚祿。”
“我們不但是奉了徐達大將軍的命令來給你們招降的,我們還奉了皇帝的聖旨。”
“皇帝陛下那可是一言九鼎,欽差大臣可是拿著皇帝的聖旨來的,隻要你們能夠投降,甚至待罪立功的話,說不定你們還能封個一官半職的,到時候我們在咱們漢人的手底下幹活,一樣高官厚祿,榮華富貴。”
“你看看我,昨天還是你們的戰友,如今投降過來之後,馬上就被徐大將軍封為招撫大使,負責招降的事宜,而且我現在還跟著欽差大臣,隻要我能立下一些功勞,到時候皇帝陛下自然會賞賜於我。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希望兩位深思熟慮之,畢竟時間不多了,立功的機會也不多。”
“現在城外的明軍有十幾萬人,這些人早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一旦我們在城裏談判失敗,甚至說我們遭遇不測,他們立刻會打著為我們報仇的借口進行攻城,到時候玉石俱焚,你們也好不到哪裏去,你們也會成為王宣父子的幫兇。”
徐唐臣這一番話說的有理有據。
尤其是自己還是現身說法。
頓時張煥和李朗兩個人聳然動容。
兩個人對著徐唐臣一拱手說道:“將軍說的言之有理,沂州城的形勢卻是危如累卵,我們也想找一條光明正大的出路。”
“可是我們位卑言輕,手底下掌握的士卒有限,隻有目前的500多人,就是我們想投靠你,也辦不成什麽事情,畢竟城裏麵可是有六萬人部隊。”
徐唐臣心中可是樂開了花,這兩位終於被自己苦口婆心說動了,好懸呐!
他早已經說的口幹舌燥,功夫不負有心人,將兩位將軍說動,徐唐臣也是盡了力了。
現在他是在死亡線上掙紮。
一旦王宣父子把自己這些人拉出去,到時候一點緩和的餘地沒有。
此時徐唐臣卻故作高深起來說道:“兩位將軍能夠棄暗投明,乃是你們的榮幸,其實你們並不是孤軍奮戰,我們也並不像表麵看的那樣勢單力薄。”
“其實城裏麵早有人為我們暗通款曲,我們主要是為了接應他們而來,我們進城勸降王宣父子乃是一個借口,王宣父子已經是頑固到底,根本不可能投降。”
張煥李朗兩個人頓時被徐唐臣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兩個人大吃了一驚,他們完全沒想到城裏的人早有人想投降。
他們已經落到了後麵。
兩個人做夢也沒想到,徐唐臣這是在臨死之前的胡說八道。
城裏麵哪有什麽人要投城?
徐唐臣卻是胸有成竹的說道:“別忘了,我以前的身份,我可是沂州城的統領,以前我把守著東門,現在東門的將領們都是我的舊將。”
“隻要我振臂一唿,他們自然會跟隨我棄暗投明。”
“你們雖然隻有500人,隻要能護送我們到達東門。”
“我就有把握讓我的部下們打開城門,放明軍入城。”
“到時候你們就是首功。
張煥和李朗兩個人頓時睜大眼睛,上下打量徐唐臣。
徐唐臣越說越上癮。
越說自己越胸有成竹。
他相信這兩位將軍早已經被他勸服。
至於東門的守將們以前是他的手下不假。
他振臂一唿能不能棄暗投明跟隨他投降,完全是子虛烏有,他自己杜撰的,根本沒有那麽一迴事。
徐唐臣在死亡的威脅下,不得不胡說八道。
隻要騙得了這兩位將軍,將自己帶到東門。
他們也就上了賊船。
上了賊船容易,下去就難了。
這也是徐長臣的如意算盤。
……
王宣和王信父子指揮著城裏的士兵們,對反抗的百姓嚴厲的鎮壓。
一陣忙碌之後,終於鎮壓下去了。
城裏老百姓的畢竟是一盤散沙。
但是徐唐臣明顯感覺到形勢對自己這些人非常不妙。
甚至感覺到小命馬上就要不保。
所以他不得不轉動大腦。
在死亡的威脅之下,他的腦筋開始活絡。
不得不對眼前的兩名看守他們的副將進行勸降。
他相信人都是有私心的,都是會為自己打算的。
沒人會陪著王宣父子瘋狂到底的。
經過徐唐臣的一番話,兩位間將軍眼神飄忽。
明顯心已經開始動搖了。
於是徐唐臣大喜過望,立刻加大力度進行勸說。
徐唐臣繼續說道:“兩位將軍要早做決斷,城外的大軍已經做好了攻城的準備。”
“為了穩定軍心和民心,徐達大將軍已經為沂州城準備了五萬石糧食。一旦你投降馬上就會運進城裏了,解決你們缺糧之苦。”
張煥和李朗兩個人眼珠子轉了轉,似乎有些心動。
他們兩個又互相看了看,都看出了自己眼中的動搖。
畢竟現在的形勢不需要特別關注,他們也知道是怎麽迴事。
尤其是他們作為王信的親信。
對其中的內幕的了解比別人更多一些。
他們的內心早已經非常讚同徐唐臣的話。
其實他們的內心中早已經動搖。
誰都有自己的私心,誰都會自為自己的前途考慮?
徐唐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他以前就是益州城裏麵的統領。
徐唐臣在城裏的時候他們便認識,雖然關係不是很熟。
但是也聽說過彼此。
沒想到徐唐臣搖身一變,變成了大明的特使。
衣著光鮮。
看這樣子小子混的還是不錯的。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王宣和王信父子在城裏早已經是麵臨著絕境,傻子都能看出來。
良臣擇主而事。
兩個人並沒有輕易表態,因為現在徐唐臣等人就是籠中的鳥。案板上的魚。
王信隨時都會要了他們的小命。
就是他們現在投誠,估計著在城裏也施展不了什麽手腳。
畢竟兩個人手底下隻有500人,再加上欽差大臣手下的十幾個人,完全頂不了什麽事情。
估計著他們稍有異動,便會被王信大卸八塊。
徐唐臣見到兩個人已經動搖。
此時急中生智,因為他再不努力的話,可能就會死在城裏了。
他將兩人的神情盡收眼底。一見到兩個人有所異動,徐唐臣急忙再接再厲說道:“兩位放心,一旦你們投降過來,便立刻會得到高官厚祿。”
“我們不但是奉了徐達大將軍的命令來給你們招降的,我們還奉了皇帝的聖旨。”
“皇帝陛下那可是一言九鼎,欽差大臣可是拿著皇帝的聖旨來的,隻要你們能夠投降,甚至待罪立功的話,說不定你們還能封個一官半職的,到時候我們在咱們漢人的手底下幹活,一樣高官厚祿,榮華富貴。”
“你看看我,昨天還是你們的戰友,如今投降過來之後,馬上就被徐大將軍封為招撫大使,負責招降的事宜,而且我現在還跟著欽差大臣,隻要我能立下一些功勞,到時候皇帝陛下自然會賞賜於我。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希望兩位深思熟慮之,畢竟時間不多了,立功的機會也不多。”
“現在城外的明軍有十幾萬人,這些人早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一旦我們在城裏談判失敗,甚至說我們遭遇不測,他們立刻會打著為我們報仇的借口進行攻城,到時候玉石俱焚,你們也好不到哪裏去,你們也會成為王宣父子的幫兇。”
徐唐臣這一番話說的有理有據。
尤其是自己還是現身說法。
頓時張煥和李朗兩個人聳然動容。
兩個人對著徐唐臣一拱手說道:“將軍說的言之有理,沂州城的形勢卻是危如累卵,我們也想找一條光明正大的出路。”
“可是我們位卑言輕,手底下掌握的士卒有限,隻有目前的500多人,就是我們想投靠你,也辦不成什麽事情,畢竟城裏麵可是有六萬人部隊。”
徐唐臣心中可是樂開了花,這兩位終於被自己苦口婆心說動了,好懸呐!
他早已經說的口幹舌燥,功夫不負有心人,將兩位將軍說動,徐唐臣也是盡了力了。
現在他是在死亡線上掙紮。
一旦王宣父子把自己這些人拉出去,到時候一點緩和的餘地沒有。
此時徐唐臣卻故作高深起來說道:“兩位將軍能夠棄暗投明,乃是你們的榮幸,其實你們並不是孤軍奮戰,我們也並不像表麵看的那樣勢單力薄。”
“其實城裏麵早有人為我們暗通款曲,我們主要是為了接應他們而來,我們進城勸降王宣父子乃是一個借口,王宣父子已經是頑固到底,根本不可能投降。”
張煥李朗兩個人頓時被徐唐臣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兩個人大吃了一驚,他們完全沒想到城裏的人早有人想投降。
他們已經落到了後麵。
兩個人做夢也沒想到,徐唐臣這是在臨死之前的胡說八道。
城裏麵哪有什麽人要投城?
徐唐臣卻是胸有成竹的說道:“別忘了,我以前的身份,我可是沂州城的統領,以前我把守著東門,現在東門的將領們都是我的舊將。”
“隻要我振臂一唿,他們自然會跟隨我棄暗投明。”
“你們雖然隻有500人,隻要能護送我們到達東門。”
“我就有把握讓我的部下們打開城門,放明軍入城。”
“到時候你們就是首功。
張煥和李朗兩個人頓時睜大眼睛,上下打量徐唐臣。
徐唐臣越說越上癮。
越說自己越胸有成竹。
他相信這兩位將軍早已經被他勸服。
至於東門的守將們以前是他的手下不假。
他振臂一唿能不能棄暗投明跟隨他投降,完全是子虛烏有,他自己杜撰的,根本沒有那麽一迴事。
徐唐臣在死亡的威脅下,不得不胡說八道。
隻要騙得了這兩位將軍,將自己帶到東門。
他們也就上了賊船。
上了賊船容易,下去就難了。
這也是徐長臣的如意算盤。
……
王宣和王信父子指揮著城裏的士兵們,對反抗的百姓嚴厲的鎮壓。
一陣忙碌之後,終於鎮壓下去了。
城裏老百姓的畢竟是一盤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