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招降要有誠意
大明,開局挖了朱元璋祖墳 作者:陽陽的迴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宣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王信居然出了這麽一個主意。
居然想把城裏的老百姓口糧都沒收,然後將老百姓驅趕出城外。
然後再尾隨老百姓後麵趁勢發動進攻。
普顏不花居然也讚同這個主意。
王宣此時卻是猶豫不決。
城裏的百姓早已被他壓榨的差不多了。
在北伐軍要進攻的幾個月裏。
他已經命令沂州城裏的老百姓出人出力。
日夜不停的加固城牆。
甚至是把許多堅固的民房都已經拆掉了,也加固到城牆上。
昨天夜裏的一把大火損失最為慘重的固然是輜重糧草。
但是老百姓的損失也更為慘重。
七八成的老百姓的民房都已被付之一炬。
早已經有許多百姓露宿街頭。
沒想到在最後的關頭。
卻又要拋棄這些老百姓。
王宣身為沂州城守將感覺此事不妥。
即使是用計謀將老百姓驅趕出城去。
部隊緊隨其後殺出去。
就是取得了戰果。
可是這個戰果依然是不能持久。
在沂州城裏麵沒有了老百姓,也是守不住的。
王信此時著急的說道:“父親大人,現在形勢已經很危急了,再也不能婆婆媽媽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大不了我們殺出城去,帶著隊伍去山西投奔大帥,省的在這裏受他們的鳥氣。”
“反正我們的糧草已經被燒光了,無論如何也守不住城了。”
王宣終於下定了決心,冷冷的說道:“就按你的主意來辦,明天一早,我們殺出城去。”
……
第二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
欽差大臣趙惟德就站在高坡之上。
他眼望著沂州城裏。
隻見城裏的大火早已經被撲滅,此時城牆上不見了動靜。
雖然大火已經被撲滅了,城裏麵就是一片死寂。
就連城牆上的旗幟都被熏黑了,有的被燒光了,也沒有人換上新的旗幟。
趙惟德滿意的點了點頭,敵人把大火撲滅了,該他上場去勸降了。
可以預料到現在城裏麵可能早已燒的精光。
他們的糧草也沒有了。
現在又被大軍四麵圍住。
城內的守軍早已陷入了絕境。
終於讓他大展身手,去勸降了。
這可是沂州城,山東的南大門,邊境重鎮,如果被他勸降了。那可是大功一件。可能連皇帝陛下都會給他嘉獎。
至於敵人會不會狗急跳牆?瘋狂的攻擊,那都不是他考慮的範圍。
在他想來,王宣和王信父子已經是處於絕境。
元朝廷昏聵無能,山東本來有優勢的兵力,卻被壓著打。
已經完全沒有能力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大勢已去,王宣沒有別的出路。
不如選擇投降。
昨天晚上,趙惟德並沒有躺在床上睡大覺。
而是仔細研究沂州城的守將王宣和王信父子。
現在沂州城的降將徐唐臣,早已經調到了他的手下。
徐唐臣非常了解王宣和王信父子。
通過徐唐臣的口中,趙惟徳仔細了解了這些人。
經過他分析,守軍在絕境的時候。
投降的機會很大,所以他也信心十足。
趙惟德轉過頭急忙說道:“徐將軍,我們立刻收拾行裝,準備去沂州城,爭取今天我們把王宣父子勸降。”
徐唐臣手卻是一哆嗦。
他認真打量了趙惟德。
他沒想到趙惟德堂堂的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居然有如此大的膽子,敢要進城去勸降,簡直是不知道死是怎麽寫的。
徐唐臣現在對於進沂州城有心理陰影。
王信和王宣父子最恨的人可能就是楊鳴和常遇春。
更恨的人就是他這個叛徒。
就是他打開了城門,把楊鳴等人放進了城。
而且還是他帶的路,找到了輜重糧草。
結果糧草被付之一炬。
如果他要跟著趙惟德去城裏勸降。
估計王宣等人首先就會拿刀宰了他。
把他大卸八塊好報仇。
然後再考慮是不是投降的問題?
到時候王宣隻要一舉手投降。
北伐軍也不好意思追究殺害他徐唐臣的責任,也就是說他徐唐臣可能就白死了。
徐唐臣並不打算和趙惟德一起進城。
但是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
趙惟德那可是欽差大臣,自己的前途可都捏在他的奏報裏麵。
萬一給自己寫兩筆,掉腦袋都可能。
他隻能硬著頭皮答應,急忙說道:“欽差大人,我們此去招降帶多少人馬?”
趙惟德手撚著胡須說道:“我們隻去沂州招降,並不是去打仗的,帶那麽多人馬有什麽用?帶十幾個人就行了。”
徐唐臣再次努力規勸說道:“要想勸降敵人,我們也不必要進城,不如把勸降的書信從城外射進城裏。”
“如果他們要投降的話,讓他們出城就行了。”
“這樣可保萬無一失,我也是為了大人您的安全著想。”
趙惟德哈哈大笑說道:“你為什麽這麽膽怯呢?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我們就是進城勸個降而已,在城外我們可是有幾萬大軍呢。”
“我們的人在威懾他。他們也不敢把我們怎麽樣。”
“他們現在已處於絕境,說不定今天一早還餓著肚子呢,怎麽和我們打仗?”
“堅持又堅持不下去,打又打不出來,所以他們隻能投降。”
“我們勸降要拿出誠意來,所以我們要昂然入城,我想憑著三寸不爛之舌,進城與他們理論一番,勸他們出城投降。”
“就是勸降不成功,我個人死又何妨?我們讀書人講究當死則死,死得其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徐唐臣頓時頭大如鬥。
沒想到這個書呆子真是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關鍵是你想死就死去吧,你為什麽還要拉上我去當墊背的?
徐唐臣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這個欽差大臣真是無所畏懼。
眼見著說服不了欽差大臣。
徐唐臣隻好挑選了十幾名護衛。
趙惟徳眼見著收拾差不多,便帶著一臉不情願的徐唐臣昂然走出軍營。
好巧不巧迎麵正好碰上了徐輝祖和副先鋒常茂。
大將軍徐達臨走的時候吩咐徐輝祖負責欽差大人的安全。
所以徐輝祖才不得不來到了趙惟德的麵前。
眼見著趙惟德要去城裏招降。
徐輝祖也是大吃了一驚。
居然想把城裏的老百姓口糧都沒收,然後將老百姓驅趕出城外。
然後再尾隨老百姓後麵趁勢發動進攻。
普顏不花居然也讚同這個主意。
王宣此時卻是猶豫不決。
城裏的百姓早已被他壓榨的差不多了。
在北伐軍要進攻的幾個月裏。
他已經命令沂州城裏的老百姓出人出力。
日夜不停的加固城牆。
甚至是把許多堅固的民房都已經拆掉了,也加固到城牆上。
昨天夜裏的一把大火損失最為慘重的固然是輜重糧草。
但是老百姓的損失也更為慘重。
七八成的老百姓的民房都已被付之一炬。
早已經有許多百姓露宿街頭。
沒想到在最後的關頭。
卻又要拋棄這些老百姓。
王宣身為沂州城守將感覺此事不妥。
即使是用計謀將老百姓驅趕出城去。
部隊緊隨其後殺出去。
就是取得了戰果。
可是這個戰果依然是不能持久。
在沂州城裏麵沒有了老百姓,也是守不住的。
王信此時著急的說道:“父親大人,現在形勢已經很危急了,再也不能婆婆媽媽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大不了我們殺出城去,帶著隊伍去山西投奔大帥,省的在這裏受他們的鳥氣。”
“反正我們的糧草已經被燒光了,無論如何也守不住城了。”
王宣終於下定了決心,冷冷的說道:“就按你的主意來辦,明天一早,我們殺出城去。”
……
第二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
欽差大臣趙惟德就站在高坡之上。
他眼望著沂州城裏。
隻見城裏的大火早已經被撲滅,此時城牆上不見了動靜。
雖然大火已經被撲滅了,城裏麵就是一片死寂。
就連城牆上的旗幟都被熏黑了,有的被燒光了,也沒有人換上新的旗幟。
趙惟德滿意的點了點頭,敵人把大火撲滅了,該他上場去勸降了。
可以預料到現在城裏麵可能早已燒的精光。
他們的糧草也沒有了。
現在又被大軍四麵圍住。
城內的守軍早已陷入了絕境。
終於讓他大展身手,去勸降了。
這可是沂州城,山東的南大門,邊境重鎮,如果被他勸降了。那可是大功一件。可能連皇帝陛下都會給他嘉獎。
至於敵人會不會狗急跳牆?瘋狂的攻擊,那都不是他考慮的範圍。
在他想來,王宣和王信父子已經是處於絕境。
元朝廷昏聵無能,山東本來有優勢的兵力,卻被壓著打。
已經完全沒有能力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大勢已去,王宣沒有別的出路。
不如選擇投降。
昨天晚上,趙惟德並沒有躺在床上睡大覺。
而是仔細研究沂州城的守將王宣和王信父子。
現在沂州城的降將徐唐臣,早已經調到了他的手下。
徐唐臣非常了解王宣和王信父子。
通過徐唐臣的口中,趙惟徳仔細了解了這些人。
經過他分析,守軍在絕境的時候。
投降的機會很大,所以他也信心十足。
趙惟德轉過頭急忙說道:“徐將軍,我們立刻收拾行裝,準備去沂州城,爭取今天我們把王宣父子勸降。”
徐唐臣手卻是一哆嗦。
他認真打量了趙惟德。
他沒想到趙惟德堂堂的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居然有如此大的膽子,敢要進城去勸降,簡直是不知道死是怎麽寫的。
徐唐臣現在對於進沂州城有心理陰影。
王信和王宣父子最恨的人可能就是楊鳴和常遇春。
更恨的人就是他這個叛徒。
就是他打開了城門,把楊鳴等人放進了城。
而且還是他帶的路,找到了輜重糧草。
結果糧草被付之一炬。
如果他要跟著趙惟德去城裏勸降。
估計王宣等人首先就會拿刀宰了他。
把他大卸八塊好報仇。
然後再考慮是不是投降的問題?
到時候王宣隻要一舉手投降。
北伐軍也不好意思追究殺害他徐唐臣的責任,也就是說他徐唐臣可能就白死了。
徐唐臣並不打算和趙惟德一起進城。
但是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
趙惟德那可是欽差大臣,自己的前途可都捏在他的奏報裏麵。
萬一給自己寫兩筆,掉腦袋都可能。
他隻能硬著頭皮答應,急忙說道:“欽差大人,我們此去招降帶多少人馬?”
趙惟德手撚著胡須說道:“我們隻去沂州招降,並不是去打仗的,帶那麽多人馬有什麽用?帶十幾個人就行了。”
徐唐臣再次努力規勸說道:“要想勸降敵人,我們也不必要進城,不如把勸降的書信從城外射進城裏。”
“如果他們要投降的話,讓他們出城就行了。”
“這樣可保萬無一失,我也是為了大人您的安全著想。”
趙惟德哈哈大笑說道:“你為什麽這麽膽怯呢?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我們就是進城勸個降而已,在城外我們可是有幾萬大軍呢。”
“我們的人在威懾他。他們也不敢把我們怎麽樣。”
“他們現在已處於絕境,說不定今天一早還餓著肚子呢,怎麽和我們打仗?”
“堅持又堅持不下去,打又打不出來,所以他們隻能投降。”
“我們勸降要拿出誠意來,所以我們要昂然入城,我想憑著三寸不爛之舌,進城與他們理論一番,勸他們出城投降。”
“就是勸降不成功,我個人死又何妨?我們讀書人講究當死則死,死得其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徐唐臣頓時頭大如鬥。
沒想到這個書呆子真是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關鍵是你想死就死去吧,你為什麽還要拉上我去當墊背的?
徐唐臣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這個欽差大臣真是無所畏懼。
眼見著說服不了欽差大臣。
徐唐臣隻好挑選了十幾名護衛。
趙惟徳眼見著收拾差不多,便帶著一臉不情願的徐唐臣昂然走出軍營。
好巧不巧迎麵正好碰上了徐輝祖和副先鋒常茂。
大將軍徐達臨走的時候吩咐徐輝祖負責欽差大人的安全。
所以徐輝祖才不得不來到了趙惟德的麵前。
眼見著趙惟德要去城裏招降。
徐輝祖也是大吃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