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舌戰群儒
大明,開局挖了朱元璋祖墳 作者:陽陽的迴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見到四皇子,氣就不打一處來。
四皇子和太子所犯的錯誤不一樣,太子所犯的錯誤隻是舉止失當,隻要在詔獄中反省反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可以放出來。
但是四皇子犯的錯誤那簡直是驚天動地。
首先拐走了內定的太子妃,然後再假扮當今聖上。
如果這些罪名加起來,比楊鳴的火燒皇陵的罪名也差不多了。
怎奈人家生的命好,是皇帝的兒子,所以才關進了詔獄。
關於四皇子怎麽處理,連朱元璋自己都沒有想好,沒想到他這個兒子讓人不省心,這才沒關兩天,又活蹦亂跳的跑出來,而且還敢跑到金殿上來,簡直讓朱元璋氣都不打一處來。
就在朱元璋臉色陰沉,思考如何處理四皇子的時候。
四皇子和徐妙雲兩個人已經到了朱元璋的麵前。
兩個人跪倒給朱元璋叩頭。
不待四皇子說話。
朱元璋氣的一拍龍膽,厲聲喝道:“你個逆子,朕讓你在詔獄裏,等候處理,你跑出來幹什麽?”
四皇子就是一呆,沒想到父皇居然對他如此的聲色俱厲。
四皇子早已準備好了說辭,急忙對著朱元璋一磕頭:“啟稟父皇,最近幾日,孩兒在詔獄之中與楊鳴日夜學習,獲益良多,如今聽聞楊鳴要在金殿之上講故事,所以孩兒忍不住跑過來旁聽,如若不信,可以問一問太子大哥。”
四皇子打的如意算盤,就是要把太子拖下水。
朱元璋聽到四皇子一番說辭就是手一扶額頭。
這太子朱標也是,放他出詔獄他都不出來。
如今楊鳴到了金殿之上,太子馬上跟了過來。
看來四皇子的行為也情有可原。
朱元璋也不願意再責備他,冷哼一聲說道:“你的罪行,一會再處理你。”
就在這時候,徐妙雲餘光看到自己的父親徐達。
此時居然躺在擔架之上,大吃了一驚。
徐妙雲並不知道自己老爹這是裝著受傷,沒想到幾天不見,自己的老爹傷成這樣。
徐妙雲也顧不得其他,急忙撲過去。
撲到老爹徐達的身上,急忙問到:“爹,你怎麽樣?你這是怎麽搞的?怎麽傷得如此嚴重。”
此時的徐達這個氣呀,你說你在個監獄裏老實待著,行不行?你非得出來亂跑。
我為了聽個故事,我容易嗎?
關鍵是現在徐達要裝成有重傷在身,無法對徐妙雲明說。
文武百官在下麵正虎視眈眈看著自己,自己也得裝的像一點。
於是徐達伸出手,有氣無力的對著徐妙雲擺了擺手,說道:“爹沒事,爹好著呢!”
其實徐達說的是真話,但是看在徐妙雲的眼裏,卻非常的擔心。
眼看著徐妙雲和徐達糾纏不清,而且文武百官都在等著楊鳴講故事。
於是朱元璋大喝一聲:“來人,將徐家的女娃拉到一旁。”
“一會再處理你們,在旁邊給我站好。”
徐達也是長出了一口氣,心中暗道,你爹為了一個楊鳴,容易嗎?
朱元璋看到事情已經解決了,急忙示意楊鳴趕緊快講。
楊鳴見到沒有人打擾,於是楊鳴開始了講故事。
曹操五十萬大軍南征。
在曹操大軍的威逼之下,荊州劉表之子劉琮獻城投靠了曹操。
拿下荊州後,曹操親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逼江東,陳兵在長江北岸,虎視著江東六郡。
江東人心惶惶,眾文武百官全都勸孫權投降曹操。
就在楊鳴說到這裏時候,下麵的文武百官頓時臉色一變,完全明白了朱元璋讓楊鳴講三國的用意。
當年陳友諒六十萬大軍壓境的時候。
朱元璋手下的這幫文武重臣們個個都想逃跑,想投降。
情形和當年曹操威逼江東何其相似。
文武百官沒想到已經過去了三年多,朱元璋還是在耿耿於懷當年的事情。
就連李善長、胡惟庸等人都是臉色難看。
隻有劉伯溫心中得意,因為這陳友諒大兵壓境的時候,隻有劉伯溫痛斥文武百官,力主決戰,勸住了朱元璋。
讓朱元璋有了和敵人戰鬥下去的勇氣。
所以劉伯溫也算是當時最大的功臣。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劉伯溫也是這一次戰鬥中嶄露頭角。
楊鳴開始講舌戰群儒,麵對東吳眾百官的投降論調,諸葛亮對著這群人一頓狂噴。
東吳的這些人文武百官並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
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你家主公劉備在沒有得到先生之前,縱橫天下。怎麽自從得到了你之後,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上不能報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輔孤子而據疆土;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後,反不如其初也。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見怪!”
眾人頓時哄堂大笑。
諸葛亮說:\"我主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隻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
“現在屯兵江夏,別有大計,鵬飛萬裏,其誌豈群鳥能識哉?”
“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主謀的人拿主意。“
“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
謀士虞翻問:今曹操兵屯百萬,戰將千員,虎視江東,公以為何如?
諸葛亮答:我主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雖然隻有數千人,但是仍然與曹操抵抗到底,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有人勸其主降曹,丟人吧你。
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諸葛亮每駁倒一個文人。
朱元璋在便是興奮的一錘桌子,因為這些話便是自己想對下麵文臣武將說的。
隻是朱元璋自小便是討飯的和尚,讀書不多,有些大道理講不出來。
沒想到楊鳴借著諸葛亮的口,將這些文人一頓狂噴,噴的他們啞口無言。
而且完全站在大義的製高點上。
頓時驚得朱元璋手下的文武百官臉色難看至極,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四皇子和太子所犯的錯誤不一樣,太子所犯的錯誤隻是舉止失當,隻要在詔獄中反省反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可以放出來。
但是四皇子犯的錯誤那簡直是驚天動地。
首先拐走了內定的太子妃,然後再假扮當今聖上。
如果這些罪名加起來,比楊鳴的火燒皇陵的罪名也差不多了。
怎奈人家生的命好,是皇帝的兒子,所以才關進了詔獄。
關於四皇子怎麽處理,連朱元璋自己都沒有想好,沒想到他這個兒子讓人不省心,這才沒關兩天,又活蹦亂跳的跑出來,而且還敢跑到金殿上來,簡直讓朱元璋氣都不打一處來。
就在朱元璋臉色陰沉,思考如何處理四皇子的時候。
四皇子和徐妙雲兩個人已經到了朱元璋的麵前。
兩個人跪倒給朱元璋叩頭。
不待四皇子說話。
朱元璋氣的一拍龍膽,厲聲喝道:“你個逆子,朕讓你在詔獄裏,等候處理,你跑出來幹什麽?”
四皇子就是一呆,沒想到父皇居然對他如此的聲色俱厲。
四皇子早已準備好了說辭,急忙對著朱元璋一磕頭:“啟稟父皇,最近幾日,孩兒在詔獄之中與楊鳴日夜學習,獲益良多,如今聽聞楊鳴要在金殿之上講故事,所以孩兒忍不住跑過來旁聽,如若不信,可以問一問太子大哥。”
四皇子打的如意算盤,就是要把太子拖下水。
朱元璋聽到四皇子一番說辭就是手一扶額頭。
這太子朱標也是,放他出詔獄他都不出來。
如今楊鳴到了金殿之上,太子馬上跟了過來。
看來四皇子的行為也情有可原。
朱元璋也不願意再責備他,冷哼一聲說道:“你的罪行,一會再處理你。”
就在這時候,徐妙雲餘光看到自己的父親徐達。
此時居然躺在擔架之上,大吃了一驚。
徐妙雲並不知道自己老爹這是裝著受傷,沒想到幾天不見,自己的老爹傷成這樣。
徐妙雲也顧不得其他,急忙撲過去。
撲到老爹徐達的身上,急忙問到:“爹,你怎麽樣?你這是怎麽搞的?怎麽傷得如此嚴重。”
此時的徐達這個氣呀,你說你在個監獄裏老實待著,行不行?你非得出來亂跑。
我為了聽個故事,我容易嗎?
關鍵是現在徐達要裝成有重傷在身,無法對徐妙雲明說。
文武百官在下麵正虎視眈眈看著自己,自己也得裝的像一點。
於是徐達伸出手,有氣無力的對著徐妙雲擺了擺手,說道:“爹沒事,爹好著呢!”
其實徐達說的是真話,但是看在徐妙雲的眼裏,卻非常的擔心。
眼看著徐妙雲和徐達糾纏不清,而且文武百官都在等著楊鳴講故事。
於是朱元璋大喝一聲:“來人,將徐家的女娃拉到一旁。”
“一會再處理你們,在旁邊給我站好。”
徐達也是長出了一口氣,心中暗道,你爹為了一個楊鳴,容易嗎?
朱元璋看到事情已經解決了,急忙示意楊鳴趕緊快講。
楊鳴見到沒有人打擾,於是楊鳴開始了講故事。
曹操五十萬大軍南征。
在曹操大軍的威逼之下,荊州劉表之子劉琮獻城投靠了曹操。
拿下荊州後,曹操親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逼江東,陳兵在長江北岸,虎視著江東六郡。
江東人心惶惶,眾文武百官全都勸孫權投降曹操。
就在楊鳴說到這裏時候,下麵的文武百官頓時臉色一變,完全明白了朱元璋讓楊鳴講三國的用意。
當年陳友諒六十萬大軍壓境的時候。
朱元璋手下的這幫文武重臣們個個都想逃跑,想投降。
情形和當年曹操威逼江東何其相似。
文武百官沒想到已經過去了三年多,朱元璋還是在耿耿於懷當年的事情。
就連李善長、胡惟庸等人都是臉色難看。
隻有劉伯溫心中得意,因為這陳友諒大兵壓境的時候,隻有劉伯溫痛斥文武百官,力主決戰,勸住了朱元璋。
讓朱元璋有了和敵人戰鬥下去的勇氣。
所以劉伯溫也算是當時最大的功臣。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劉伯溫也是這一次戰鬥中嶄露頭角。
楊鳴開始講舌戰群儒,麵對東吳眾百官的投降論調,諸葛亮對著這群人一頓狂噴。
東吳的這些人文武百官並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
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你家主公劉備在沒有得到先生之前,縱橫天下。怎麽自從得到了你之後,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上不能報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輔孤子而據疆土;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後,反不如其初也。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見怪!”
眾人頓時哄堂大笑。
諸葛亮說:\"我主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隻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
“現在屯兵江夏,別有大計,鵬飛萬裏,其誌豈群鳥能識哉?”
“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主謀的人拿主意。“
“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
謀士虞翻問:今曹操兵屯百萬,戰將千員,虎視江東,公以為何如?
諸葛亮答:我主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雖然隻有數千人,但是仍然與曹操抵抗到底,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有人勸其主降曹,丟人吧你。
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諸葛亮每駁倒一個文人。
朱元璋在便是興奮的一錘桌子,因為這些話便是自己想對下麵文臣武將說的。
隻是朱元璋自小便是討飯的和尚,讀書不多,有些大道理講不出來。
沒想到楊鳴借著諸葛亮的口,將這些文人一頓狂噴,噴的他們啞口無言。
而且完全站在大義的製高點上。
頓時驚得朱元璋手下的文武百官臉色難看至極,一句話也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