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家都吃好了,葉纖紅站起來收拾桌子,其它人也不好意思叫她一個人動手,主動站起來幫忙。


    等收拾好桌子,趙大成給眾人泡了茶,葉纖紅把廚房簡單整理了一下,也出來了。


    大家團團圍坐在桌子邊,一時間有些沉默。


    今天要聊什麽事,大家來前就已清楚了。


    隻是這個問題有點沉重,所以誰也沒有主動開口。


    等喝完一杯茶,又添滿水,肖東燦終於出了聲。


    他把這些天搞到的資料,挑重點的說了說,又把麵臨的問題和自己的擔心,說了出來,征詢大家的意見。


    在場的人,限於年紀,大多數沒有真正參與過這種操作的經曆。但是出身的原因,從小耳濡目染,對這些勾心鬥角的事並不陌生。


    “那幾家國企老總的背景調查清楚了嗎?”蔣建輝首先開口。


    他的經曆比其它人更豐富,看問題也最一針見血。


    “當然。”肖東燦迴答道。“棉紡廠的宋德林,是副市長陳棟的人,而這個陳棟,據說是最有希望升為常務副市長的人,我哥調過來,擋了他的路,應該是目前明麵上最大的敵人。”


    眾人一聽,一齊皺眉,看來麻煩真的不小。


    “至於衛陶的李程江,是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宋保國的人。”肖東燦繼續開口。“以宋保國的資曆,暫時沒有升上去的可能,所以相對比較低調,不會有興趣跟人打擂台。”


    這是好消息。


    如果肖東勝一來,就要直接麵對兩個同級別對手的狙擊,再加上他們身後隨時會爆炸的定時炸彈,那難度就太大了。


    “有沒有辦法抓/住宋德林的把柄?最好快刀斬亂麻,在東勝哥來之前,把他拿下。”趙大成畢竟是當警察的,看問題自然用自己的角度。


    這時候因為法製不健全,國企老總或多或少都有問題,趙大成這樣說,也算不上錯。


    宋德林拿下後,陳棟必定有所顧忌,不敢明目張膽對付肖東勝,肖東勝就有時間熟悉虞城,也能緩出手來,慢慢解決那些企業的問題。


    “這個估計不行。”肖東燦搖搖頭。“除非是出了了不得的大事,誰沾手誰跟著倒黴。否則有陳棟在,這樣做意義不大,反而會打草驚蛇,讓他們警惕。如果他們把問題掩藏起來,後麵會更難處理。”


    趙大成點點頭,算是認可了肖東燦的話,心裏卻打算暗裏調查宋德林。


    最好他沒有犯大錯,否則他一定會把他送進牢裏。


    葉纖紅坐在一邊,沒有插嘴。


    他們討論的內容,都是國家大事,離她的生活有些遠,不是現在的她需要關心的。


    再說以她的能力,也未必幫得上忙。


    不過在這樣的氛圍下,她也不知不覺開動大腦,思考如果自己是肖東勝,應該如何應付眼前的難題。


    國企改革,不管是影視劇,還是現實中,前世的經曆都告訴葉纖紅,它永遠是國家治理的一個難點。


    她依稀記得國企的幾次重大改革,從早期的改變所有製,也就是鼓勵個人承包,中間的破產重組,股份製改革,到後期的政企分開,建立現代的企業製度,都離不開一個目的,就是盤活資產,輕裝上陣,讓企業重新煥發生機。


    這些大道理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涉及太多的關係和利益,往往改革的刀切下去,最後受傷的,恰恰是無數無辜的勞動者。


    葉纖紅並不是太明白這些政策上的事,在她想來,任何一家健全的企業,都得有一名合格的掌舵人,有適銷對路的產品,做不到這兩點,不管國企,還是民企,最後都逃不過倒閉的命運。


    像虞城的棉紡廠,如果下遊有大型的服裝廠或家居廠,照後世的訂單模式安排生產,扭虧為盈其實沒有那麽難。當然前提是,有一個合格的廠長,否則生產一團糟,那就誰也救不了他們。


    也就是說,解決棉紡廠的問題,最迫切的是需要找到一家大型服裝廠和一個合格的廠長。


    或者自己可以辦一家服裝廠?葉纖紅暗暗思量。


    以她對服裝行業的了解,設計出這個時代普羅大眾喜歡的款式,應該不會很難。


    這時候競爭比較少,前世那些服裝品牌,大多還處於草創階段,不成氣候和規模。要到二千年前後,中國加入wto,跟國外的服裝企業血拚過之後,大家才有了品牌意識。


    那時候國產品牌開始遍地開花,有的甚至走向國際,達到一流品牌的水準。


    不過想想辦服裝廠的資金不是一個小數目,自己哪有能力籌措到,葉纖紅打了退堂鼓。


    男人們剛才還在討論可行的方案,說著說著話題就偏了。


    從虞城的企業,跳到各自的現狀,於是有人歎起了苦經,說自己沒有錢用,連車子也買不起。


    這時候國外的車企開始大規模進入國內市場,全民騎自行車上班的場景,開始發生了變化。一些早期的個體戶和下海的機關人員,賺錢買了車,開始過起了有房有車的富豪生活。


    這些情況在京城和深圳尤其普遍,很多年輕人受不了誘/惑,甚至考慮不顧家裏長輩的勸阻,棄政從商。


    在座的人,大多數因為得不到家族的資源,所以外表看著光鮮,實際上手裏沒幾個錢,從商對他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甚至肖東燦也動過這樣的念頭。


    葉纖紅記得,九十年代初確實刮過一陣下海風,特別是今年,據說有十二萬人辭職下海,有一千萬人停薪留職。


    不過這股風潮並不長久,公務員這個特殊職業,越到後麵越吃香,甚至出現千人萬人爭一個職位的地步。


    想想也容易理解,在政府部門工作時,雖說是在做“服務”,但更多的時候,都是別人來找自己辦事兒。而創業時,隻能到處求人。跟留在機關的同事朋友相比,他們的生活質量反而不如他們。


    特別是下海的人裏,很多人創業隻是賺了小錢,算不上成功。而公務員的工作,旱澇保收,體麵又有尊嚴。


    於是又掀起了迴歸體製的浪潮。


    葉纖紅沒有去勸阻他們,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重生的經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長遠的眼光。


    這時候的機關工作人員,還不叫公務員,待遇也一般,當然更沒有公務員法。


    既然這樣,倒是可以提醒他們私下賺些錢。


    他們每個人都有後台,如果投資一些公司或者商鋪,再找個信得過的代言人替他們打理瑣事,那不是解決手頭緊的麻煩了嗎?


    如果這些人展開合作,說不定幾年後,能搞出幾個跨國公司,甚至五百強公司,那就厲害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九二好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向晚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向晚葵並收藏重生九二好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