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剛這天的計劃是趕到布爾津縣城住宿,從禾木村過去大約150公裏。
所以,他們家訪完了隻在村裏走馬觀花地轉了一圈,然後就匆匆離開了。
到達布爾津縣城的時候,雖然天還沒有全黑,也是到了晚上十點。
“布爾津”,源於衛拉特蒙古語,意思為“牧放3歲公駱駝”。
據說,很早以前曾有位老人在河邊以牧駝為生,他的駝群中,以3歲公駱駝居多,因而稱將這條穿城而過的河為“布爾津”河。
布爾津則縣因為濱臨布爾津河而得名
進到縣城,找好落腳的酒店,上街覓食的時候,虎永剛發現這裏有很多的魚館。
這是他們的最愛。
於是找了一家四川人開的“蜀都魚館”走進去。
店家介紹說,布爾津的魚都是來自額爾齊斯河中的野生冷水魚,而且有26種之多。
虎永剛問哪一種好吃,店家主推狗魚。
這種魚他們別說吃了,連名字也是第一次聽說。
店家說,狗魚是阿勒泰地區特有的一種冷水魚,學名“白斑狗魚”,哈薩克語稱“喬爾泰”,是額爾齊斯河中的野生冷水魚類中的稀少魚種。
這種魚的名字是狗,性格也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吃貨。
據說它每天能吃掉和自己體重相當的食物,而且這種魚還是以肉食為主,可以說是淡水中生性最為粗暴的肉食魚。
更令人震驚的是,狗魚為了覓食,除了襲擊別的魚外,還會襲擊蛙、鼠或野鴨等,可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粗暴而又貪吃的水中惡狗。
不過它的肉質細膩鮮嫩,爆炒、紅燒和清蒸都很美味。
寧靜張口就要了兩條,一條做爆炒魚片,一條清蒸。
劉偉民點了一個五道黑紅燒豆腐,再來了一個白切牛肉下酒。
小劉娜想吃烤羊肉串,店裏沒有,店家還讓服務員到外麵的燒烤攤買了來,可謂熱情周到。
虎永剛則要求店家,把爆炒魚片剩下的魚頭、魚尾和魚骨煲湯,另外再隨便點了兩道蔬菜,一頓豐盛的晚餐就齊活了。
酒足飯飽之後,店家送上了一壺茶,劉偉民邊喝茶邊開始查機票。
這天已經是8月28號,小劉娜8月31號要去學校報名,所以他們要在8月30號之前迴到深圳。
布爾津的喀納斯機場,沒有直飛深圳的航班,必須要到烏魯木齊轉機。
可兩邊的航班不趕趟,劉偉民就想第二天先飛烏魯木齊,然後30號早上飛深圳。
虎永剛想了一下,說道:“這裏已經是最北邊,我們也要往南走了。不如你直接訂30號烏魯木齊飛深圳的機票,我們送你過去,這樣還可以多玩會天。”
“這樣最好不過了。”劉偉民笑道,“正好我還想去可可托海玩一下。”
主意一定,他馬上訂好了機票,幾人散步迴酒店休息。
第二天一早,虎永剛就驅車離開布爾津縣城,沿著217國道向阿勒泰方向行駛。
一路馬不停蹄,100多公裏的路程,一個半小時就到了阿勒泰市。
“阿勒泰”是突厥語,意思為“金山”,因山中蘊藏黃金而得名,有“阿爾泰山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之說。
阿勒泰市在古代是中國少數民族的牧居地,自古以來先後有塞種、匈奴、鮮卑、柔然、突厥、蒙古、哈薩克等遊牧民族自此繁衍生息。
據史書記載,秦代牧居在此的部落,是由今甘肅省河西走廊一帶遷來的塞種人。從西漢開始,曆代中央政府均在此設行政管理機構。
阿勒泰市曾先後榮獲“人類滑雪起源地”、“中國雪都”、“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首批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中國天然氧吧”、“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等30餘項殊榮。
盡管如此,虎永剛一行也沒在市區停留,因為他們的目的地是可可托海,此去還有200多公裏,必須抓緊時間。
穿越阿勒泰市繁華的路段,走出不遠,遇到修路,還好可以單向通過。
再行駛一段黃色岩石山丘區域,進入216國道。
這個路段的路況還可以,就是路麵上布滿了牛馬羊糞便的印跡。
黑白黃三色混搭的花牛,黑色棗紅色水泥灰色的膘肥體壯馬兒,成群結隊地出現。
牛犢子站在牛媽媽身下伸頭吃奶,場景溫馨;騎著馬牧馬、牧牛及牧羊的牧民,三三兩兩,大群牛馬激起灰塵,宛若千軍萬馬走過,蔚為壯觀。
群馬在國道上旁若無人,邁著矯健的步伐,檢閱著一輛輛緩緩跟在它們屁股後麵或側麵行駛的車輛。
216國道仿佛在山崗上,俯視道路兩邊,樹林田地、莊稼牛馬等構成的北疆田園風光,美不勝收;
逶迤綿延的阿爾泰山,如影隨形地跟在房車左邊車窗外。
過了216國道阿克恰任收費站後,綠色田園消失,黃色戈壁灘登場,車輛少多了,車速也快多了。
遠處草甸上牧民的白色氈房,在茫茫戈壁十分顯眼;近處駱駝挺著肉鼓鼓到耷拉下來的駝峰,成群結隊地出現在國道旁或戈壁灘深處。
沿途時不時會有綠洲出現,有綠洲的地方就有建築物,但一般都是檢查站,還有就是玉石市場或村莊。
過了阿克恰仁鄉,東行不遠,216國道就斷了頭,改走鄉道,往東南行駛。
中午時分,到達了素有“中國寒極”之稱的可可托海鎮。
“可可托海”的命名,來源於哈薩克語和蒙古語?。哈薩克語的意思為“綠色的叢林”,蒙古語的意思則為“藍色的河灣”。
這是一個因礦而誕生的小鎮,1951年,這裏是中蘇合營新疆有色公司阿山礦管處;1953年,為第一區;1956年,才撤銷了第一區,成立了可可托海鎮。
時至今日,虎永剛的房車行走在小鎮的街道上,入眼所見,還有不少蘇式建築物……
所以,他們家訪完了隻在村裏走馬觀花地轉了一圈,然後就匆匆離開了。
到達布爾津縣城的時候,雖然天還沒有全黑,也是到了晚上十點。
“布爾津”,源於衛拉特蒙古語,意思為“牧放3歲公駱駝”。
據說,很早以前曾有位老人在河邊以牧駝為生,他的駝群中,以3歲公駱駝居多,因而稱將這條穿城而過的河為“布爾津”河。
布爾津則縣因為濱臨布爾津河而得名
進到縣城,找好落腳的酒店,上街覓食的時候,虎永剛發現這裏有很多的魚館。
這是他們的最愛。
於是找了一家四川人開的“蜀都魚館”走進去。
店家介紹說,布爾津的魚都是來自額爾齊斯河中的野生冷水魚,而且有26種之多。
虎永剛問哪一種好吃,店家主推狗魚。
這種魚他們別說吃了,連名字也是第一次聽說。
店家說,狗魚是阿勒泰地區特有的一種冷水魚,學名“白斑狗魚”,哈薩克語稱“喬爾泰”,是額爾齊斯河中的野生冷水魚類中的稀少魚種。
這種魚的名字是狗,性格也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吃貨。
據說它每天能吃掉和自己體重相當的食物,而且這種魚還是以肉食為主,可以說是淡水中生性最為粗暴的肉食魚。
更令人震驚的是,狗魚為了覓食,除了襲擊別的魚外,還會襲擊蛙、鼠或野鴨等,可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粗暴而又貪吃的水中惡狗。
不過它的肉質細膩鮮嫩,爆炒、紅燒和清蒸都很美味。
寧靜張口就要了兩條,一條做爆炒魚片,一條清蒸。
劉偉民點了一個五道黑紅燒豆腐,再來了一個白切牛肉下酒。
小劉娜想吃烤羊肉串,店裏沒有,店家還讓服務員到外麵的燒烤攤買了來,可謂熱情周到。
虎永剛則要求店家,把爆炒魚片剩下的魚頭、魚尾和魚骨煲湯,另外再隨便點了兩道蔬菜,一頓豐盛的晚餐就齊活了。
酒足飯飽之後,店家送上了一壺茶,劉偉民邊喝茶邊開始查機票。
這天已經是8月28號,小劉娜8月31號要去學校報名,所以他們要在8月30號之前迴到深圳。
布爾津的喀納斯機場,沒有直飛深圳的航班,必須要到烏魯木齊轉機。
可兩邊的航班不趕趟,劉偉民就想第二天先飛烏魯木齊,然後30號早上飛深圳。
虎永剛想了一下,說道:“這裏已經是最北邊,我們也要往南走了。不如你直接訂30號烏魯木齊飛深圳的機票,我們送你過去,這樣還可以多玩會天。”
“這樣最好不過了。”劉偉民笑道,“正好我還想去可可托海玩一下。”
主意一定,他馬上訂好了機票,幾人散步迴酒店休息。
第二天一早,虎永剛就驅車離開布爾津縣城,沿著217國道向阿勒泰方向行駛。
一路馬不停蹄,100多公裏的路程,一個半小時就到了阿勒泰市。
“阿勒泰”是突厥語,意思為“金山”,因山中蘊藏黃金而得名,有“阿爾泰山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之說。
阿勒泰市在古代是中國少數民族的牧居地,自古以來先後有塞種、匈奴、鮮卑、柔然、突厥、蒙古、哈薩克等遊牧民族自此繁衍生息。
據史書記載,秦代牧居在此的部落,是由今甘肅省河西走廊一帶遷來的塞種人。從西漢開始,曆代中央政府均在此設行政管理機構。
阿勒泰市曾先後榮獲“人類滑雪起源地”、“中國雪都”、“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首批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中國天然氧吧”、“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等30餘項殊榮。
盡管如此,虎永剛一行也沒在市區停留,因為他們的目的地是可可托海,此去還有200多公裏,必須抓緊時間。
穿越阿勒泰市繁華的路段,走出不遠,遇到修路,還好可以單向通過。
再行駛一段黃色岩石山丘區域,進入216國道。
這個路段的路況還可以,就是路麵上布滿了牛馬羊糞便的印跡。
黑白黃三色混搭的花牛,黑色棗紅色水泥灰色的膘肥體壯馬兒,成群結隊地出現。
牛犢子站在牛媽媽身下伸頭吃奶,場景溫馨;騎著馬牧馬、牧牛及牧羊的牧民,三三兩兩,大群牛馬激起灰塵,宛若千軍萬馬走過,蔚為壯觀。
群馬在國道上旁若無人,邁著矯健的步伐,檢閱著一輛輛緩緩跟在它們屁股後麵或側麵行駛的車輛。
216國道仿佛在山崗上,俯視道路兩邊,樹林田地、莊稼牛馬等構成的北疆田園風光,美不勝收;
逶迤綿延的阿爾泰山,如影隨形地跟在房車左邊車窗外。
過了216國道阿克恰任收費站後,綠色田園消失,黃色戈壁灘登場,車輛少多了,車速也快多了。
遠處草甸上牧民的白色氈房,在茫茫戈壁十分顯眼;近處駱駝挺著肉鼓鼓到耷拉下來的駝峰,成群結隊地出現在國道旁或戈壁灘深處。
沿途時不時會有綠洲出現,有綠洲的地方就有建築物,但一般都是檢查站,還有就是玉石市場或村莊。
過了阿克恰仁鄉,東行不遠,216國道就斷了頭,改走鄉道,往東南行駛。
中午時分,到達了素有“中國寒極”之稱的可可托海鎮。
“可可托海”的命名,來源於哈薩克語和蒙古語?。哈薩克語的意思為“綠色的叢林”,蒙古語的意思則為“藍色的河灣”。
這是一個因礦而誕生的小鎮,1951年,這裏是中蘇合營新疆有色公司阿山礦管處;1953年,為第一區;1956年,才撤銷了第一區,成立了可可托海鎮。
時至今日,虎永剛的房車行走在小鎮的街道上,入眼所見,還有不少蘇式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