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剛幾人離開了“東歸文化園”以後,驅車在和布克賽爾縣城內尋找下榻之處。


    行至縣城東邊時,又發現了一個文化園——江格爾文化園,也叫江格爾廣場。


    這個廣場是一個集文化旅遊、日常休閑、宣傳教育為一體的具有濃鬱民族風情的大型廣場。


    它不僅是一個人文景觀,也是《江格爾》史詩的紀念地,占地總麵積達到平方米,於2012年8月建成。


    江格爾廣場的背景靠著阿爾泰山,麵朝縣城中心,其設計充分體現了當地的文化和自然景觀。


    廣場上的主要建築,有江格爾宮、《龍馬騰飛》雕塑、江格爾“十二勇士”組雕等。


    其中的“江格爾宮”,是一個由三座宮廷建築組成的建築群,不僅是江格爾廣場的地標建築,還承擔著江格爾博物館的功能。


    這些建築以其獨特的宮廷風格,展現了其作為人文景觀的魅力。


    江格爾宮的設計融合了紀念館、藝術館、博物館等多種功能,其主宮有四層,宮內有“美麗的天堂之家《江格爾》宮殿”、“非遺文化展區”、“休閑娛樂區”等主題區域,向人們展示著江格爾的傳奇故事以及蒙古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和布克賽爾縣是史詩《江格爾》的發源地,被稱為“江格爾”之鄉。


    《江格爾》描述了以江格爾為首的12名雄獅大將,32位虎將,和數千名勇士為保衛家鄉而進行艱苦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最終使家園成為人人向往的“北方天堂”——寶木巴。


    寶木巴是一個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地,《江格爾》詩中這樣唱道:


    “沒有衰敗,


    沒有死亡,


    一切萬古長青,


    那裏的人們永遠像25歲的青年那樣健壯。


    在寶木巴,寒冬像春天一樣溫暖,


    炎夏像秋天一樣涼爽。


    孤獨的人來到寶木巴,


    就能人丁興旺;


    貧窮的人來到寶木巴,


    就能富庶隆昌。


    在寶木巴這個地方,


    人們的財富均衡了,


    貧富的界線消亡了。”


    而對英雄江格爾,詩中如此描寫:


    “江格爾是尊寶的化身,榮耀的聖人。


    有了江格爾,受傷的人能恢複健壯,死人能複活再生。


    跟他走,好像生活在33層天上。”


    《江格爾》具有粗獷豪邁、氣象周大的藝術特色,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理想和美學追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格薩(斯)爾》、《瑪納斯》一起,並稱“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史詩”。


    江格爾廣場的周邊,就是和布克賽爾縣城的商業區,虎永剛很容易就找到了落腳的酒店。


    這裏的美食以蒙古族特色為主,虎永剛覺得“紅燒羊排”最為可口。


    這是一道肉質豐腴細膩的“暖身菜”,選用羊羔的肋條與肋骨相連的肉,搭配土豆、胡蘿卜進行小火慢燉,出鍋的羊排鮮嫩多汁,味道鮮美?。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餐,虎永剛幾人就前往和布克賽爾縣城南部的瑪納斯鹽湖。


    在那裏,藍天、白雲、幹魚、鹽灘,構成了奇美的鹽湖風光。


    置身於此,如同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鹽的世界”。


    房車沿著湖邊便道緩緩行駛,隻見一望無際的鹽湖,在初升的朝陽下發出璀燦的光芒。


    那鹽粒晶瑩剔透,說它像鉑金,又或者是鑽石一點都不為過。


    整個鹽湖就像魚鱗鋪地,一層一層、一浪一浪地向遠方延伸。


    在和煦的夏日朝陽的光照下,浩瀚的鹽湖如同一個巨大的寶鏡,放射出銀色的光芒,像極了碧波萬頃的海洋。


    遺憾的是湖邊無綠草,湖中無遊魚,天空上也無飛鳥,空曠的鹽湖顯得一片寂靜


    據忙碌的鹽工說,在特定的季節,鹽湖上還有變幻莫測的“海市蜃樓”。


    人們從老遠就可以看到湖麵上不斷閃現的座座山峰,片片林海,或幢幢高樓。


    湖中還有色彩斑斕的結晶鹽,似珊瑚、寶塔、花朵、象牙、寶石等,奇美的景色足以讓人眩暈到不知身在何處。


    離開湖邊時,虎永剛幾人紛紛感歎:鹽湖美景在讓人陶醉的同時,也讓疲憊的身心得到了暫時的休憩。


    迴到縣城內,往東行駛不到十分鍾,就到了“準噶爾古城遺址”。


    這是一處明朝時期的古城遺址,又被稱為“道爾本厄魯特森木古城遺址”(“道爾本厄魯特森木”在蒙古語中意為“四衛拉特之廟”。),被譽為“準噶爾汗國第一城”和布克賽爾第一城”、“江格爾故鄉第一城”。


    木遺址坐落於南、北兩列山係之間一片濕地內凸起的高地上,北距賽爾山20千米,南距阿德爾格山4千米,興建於明崇禎十二至十六年(1636年~1643年),曾一度為準噶爾汗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


    道爾本厄魯特森木古城遺址,平麵基本上呈方形,四麵牆體上開有4座城門,不見角台和馬麵,在四個城角內側有規格相同的圍砌成方形的建築。


    據資料顯示,城內已發現有16處建築院落基址和房址,以及1處佛塔塔基。


    考古勘探表明,城內文化層堆積較薄,反映城址沿用年代較短。


    城內建築群落之間的空地較多,推測應當有搭建蒙古包居住的區域。


    古城遺址以北,及城內東北部,有天然泉眼,常年有泉水湧出,形成兩道河流向南穿城而過,匯入城南的濕地。


    古城的選址一方麵利用了城北的泉水,另一方麵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東西兩側濕地之間的高地。


    穿城而過的兩股泉水中,城西側的泉水從北牆中部偏西處進入城中,向西南由西牆南端流出城外;


    城中部的泉水從北牆正中進入城中,沿城中高地東側流過,與城內東北部流出的泉水合流後由南牆中部流出城外。


    因此,在城址南、北兩牆的中部應留有水門,從而使古城的南、北城門均不在正中位置而略偏東。


    站在古城遺址的最高點,可以看到它附近的風光無限,既有獨特的雅丹地貌,也有蒼翠豐茂的植物,環境優美,甚是美麗迷人。


    聽當地人講,以前在這座古城遺址的北邊,有兩棵曆史悠久的楊樹。


    據猜測是那時的執政者,樹立了2根楊木柱在那裏,隨後就順理成章的開枝散葉,生長成參天大樹。


    隻不過此刻虎永剛幾人看到的這兩棵樹,其中一棵已經枯萎凋謝了,看不到茂盛的模樣,而另一棵依然頑強地生長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房車環遊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虎成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虎成貓並收藏房車環遊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