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時後,虎永剛兩人從蓮花閣出來,驅車往南出了縣城,直奔十多公裏外的德興鄉。
這是昨天晚上兩個人商量好的行程。
墨脫縣境內的風光雖美,景點也多,但都大同小異,無非就是看山看水,過來的時候也看過不少了。
還有一點就是,和咖啡約定在拉薩相聚,他當時說三天後迴到拉薩,現在已經兩天過去了,也不知道他可以有幾天的休整時間,兩人要抓緊趕過去。
原本拉薩並不在兩人的行程之內,雖然有萬人心中朝聖的布達拉宮,但219國道不經過拉薩,兩人也想給自己留下一個再次進藏的理由。
現在為了和老朋友他鄉重逢,輕利重情的虎永剛就決定改變路線,繞道幾百公裏又何妨?
所以,兩人今天的計劃就是,沿著219國道到羌納,力爭可以上到318國道上的林芝市。
墨脫境內沿途可以看到的雅魯藏布江“果果塘大拐彎”、“南迦巴瓦峰”就停留一下,其它地方就算了。
縣城到德興鄉的路況尚可,就是有些路段太窄,會車時需要上坡車讓下坡車先行。
路邊山間經常可以看到大片的茶園、芭蕉林和香蕉樹,據說這些都是墨脫人的經濟來源。
快到德興鄉的時候,路邊看到一個“德興藤網橋”的牌子,透過車窗可以側麵看到藤網橋,就像一條巨大的蜈蚣,頭尾分架於雅魯藏布江兩岸,時不時的身子還扭動一下。
下得車來,隻見那藤網橋甚是奇特,長度約有150米,離江麵不下於50米高,卻沒有橋墩,不用木板,一個鐵釘也找不到。
據當地人介紹,這藤網橋是用森林裏生長的一種韌性很強的白藤(白藤,常綠本植物,莖蔓細長,有40米高,柔軟而堅韌,它是編織籃、筐、椅、箱等用具的好材料),絞製成手腕粗的藤索,共兩根,用箭射引線牽過江去,在兩岸岩石或大樹上固定,悠悠懸於大江之上。
(虎永剛心想,這種方法,倒比怒族人在怒江上架設溜索,用釣魚竿甩過去要先進了許多。)
藤索架好以後,再編製約一米六高、一米寬的橢圓形藤圈,幾步一個,吊係在藤索上。
藤圈下半部分用藤條縱橫織密,如蜘蛛網般防護,人便可以通行了。
也有傳說,讓江中大魚銜著引線,送到江對岸,再把藤索拉過去。
這就更顯出奇麗迷幻的想象,增加了地域風情文化的多姿多彩。
走上了藤網橋,就如同進了一個網狀的圓形籠筒,顫顫巍巍地往前走。
頭上藍天白雲,腳下是洶湧澎湃、波浪翻滾、一路南去的雅魯藏布江。
越往中間走,橋就搖晃得越厲害,不僅上下,左右也晃蕩得很,虎永剛兩人必須順著藤網橋彈性的起落而邁步。
彈起時,一隻腳便因勢抬起;跌落時,再踏步向前。就這樣一高一低、一起一落地緩慢前行。
每移動一步,都分不清是橋隨人動、還是人隨橋動,顫顫悠悠,甚是驚險,也甚是刺激,但整座橋近似密封,甚是安全。
要說安全,往前的德興大橋就更安全了。
這是一座新建的鋼索吊橋,橋麵鋪設了鋼板,車在上麵走,“乞哩哐啷”隻響,還有點窄,隻能一輛車通行。
看到橋上有車,另一邊的車就要自覺地停在橋頭等候。
過橋沒多遠,上到一座半山腰,路邊停了一排車,虎永剛預感是可以看到“果果塘大拐彎”了,也就靠邊把車停下。
兩人下車,走到路邊一看,隻見奔湧而來的雅魯藏布江水,流到這裏突然如蛇行般轉向,形成了一個巨大拐彎的罕見景觀。
遠遠地望去,那江中的圓形半島像極了一塊巨大的棒棒糖,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果果糖大拐彎”。
這裏是墨脫縣的最低處,海拔隻有150米,輕紗般的薄霧彌漫在峽穀間,繁茂的植被掩映在雲霧之間,倒也有幾分仙氣。
其他過路遊客驚叫連連,直唿歎為觀止,虎永剛兩人看過了“怒江第一灣”,也見過了“丙察察”上的v字型峽穀,覺得這裏也就那樣。
所以,兩人隻是停留了幾分鍾,拍了幾張照片,就迴到車上繼續南下。
他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是二十多公裏外的背崩鄉格林村。
那是一個邊境小村,進村的路非常難走,是真正意義上的“爬山涉水”,非四驅車不能進。
(聽說兩年後,村裏的路修成了水泥路,普通家用轎車也可以進了。)
格林村的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可以稱得上是世外桃源。
村裏的居民以“門巴族”為主,全村隻有28戶人家,100多人,虎永剛兩人隻用了5分鍾,就從村頭走到了村尾。
兩人在村裏,聽到了一個發生在幾個月前的感人故事。
那是一份“48杯乳汁救助中毒戰士”的軍民魚水情!
2014年3月,“墨脫戍邊模範營”戰士陳樹根中了漆樹毒,急需人的乳汁解毒。
格林村的三位門巴族婦女羅布措姆、白瑪吉丹和羅布卓瑪,正好在哺乳期。她們得知後,主動及時把自己的乳汁送進軍營。
見治療效果明顯,她們不管刮風下雨,堅持每人每天送一竹杯乳汁到連隊。
羅布措姆身體不大好,產後奶水不足,但她說,“就是小孩少吃一口,也要多留一點給親人解放軍。”
羅布措姆的丈夫還為虛弱的陳樹根送去雞湯。
一天雨後,白瑪吉丹在送乳汁的泥路上摔倒,為保護乳汁,她雙手仍然舉著竹杯……
虎永剛聽得唏噓不已、肅然起敬!
村子後麵的高崗上,建了一個平整寬闊的觀景台,這也是兩人此行的目的,希望觀賞到“西藏眾山之父”—南迦巴瓦峰。
聽村裏人說,這個觀景台還是一個世界之最!
那就是,這裏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肉眼所見超過7千米的海拔落差的地方。
遠處最高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而腳下是世界上最深的雅魯藏布大峽穀,江麵海拔僅600米,展現了由下至上一覽無餘的壯麗景色。
南迦巴瓦,在藏語中有多種解釋,一種是“雷電如火燃燒”,一種是“天上掉下來的石頭”,還有一種是“直刺天空的長矛”。
這個解釋來源於《格薩爾王傳》中的“門嶺一戰”,在這段中將南迦巴瓦峰描繪成“狀若長矛,直刺蒼穹”。
因為它巨大的三角形峰體終年積雪,雲霧繚繞,從不輕易露出真麵目,傳說“十人九不遇”,想看到它全憑運氣,所以它也被稱為“羞女峰”。
虎永剛兩人雲海茶園,看到了整個南迦巴瓦山群,看到了雅魯藏布大峽穀,看到了喜馬拉雅山脈,
但那南迦巴瓦峰就是一直羞答答地躲在雲裏,不肯露一麵!
這是昨天晚上兩個人商量好的行程。
墨脫縣境內的風光雖美,景點也多,但都大同小異,無非就是看山看水,過來的時候也看過不少了。
還有一點就是,和咖啡約定在拉薩相聚,他當時說三天後迴到拉薩,現在已經兩天過去了,也不知道他可以有幾天的休整時間,兩人要抓緊趕過去。
原本拉薩並不在兩人的行程之內,雖然有萬人心中朝聖的布達拉宮,但219國道不經過拉薩,兩人也想給自己留下一個再次進藏的理由。
現在為了和老朋友他鄉重逢,輕利重情的虎永剛就決定改變路線,繞道幾百公裏又何妨?
所以,兩人今天的計劃就是,沿著219國道到羌納,力爭可以上到318國道上的林芝市。
墨脫境內沿途可以看到的雅魯藏布江“果果塘大拐彎”、“南迦巴瓦峰”就停留一下,其它地方就算了。
縣城到德興鄉的路況尚可,就是有些路段太窄,會車時需要上坡車讓下坡車先行。
路邊山間經常可以看到大片的茶園、芭蕉林和香蕉樹,據說這些都是墨脫人的經濟來源。
快到德興鄉的時候,路邊看到一個“德興藤網橋”的牌子,透過車窗可以側麵看到藤網橋,就像一條巨大的蜈蚣,頭尾分架於雅魯藏布江兩岸,時不時的身子還扭動一下。
下得車來,隻見那藤網橋甚是奇特,長度約有150米,離江麵不下於50米高,卻沒有橋墩,不用木板,一個鐵釘也找不到。
據當地人介紹,這藤網橋是用森林裏生長的一種韌性很強的白藤(白藤,常綠本植物,莖蔓細長,有40米高,柔軟而堅韌,它是編織籃、筐、椅、箱等用具的好材料),絞製成手腕粗的藤索,共兩根,用箭射引線牽過江去,在兩岸岩石或大樹上固定,悠悠懸於大江之上。
(虎永剛心想,這種方法,倒比怒族人在怒江上架設溜索,用釣魚竿甩過去要先進了許多。)
藤索架好以後,再編製約一米六高、一米寬的橢圓形藤圈,幾步一個,吊係在藤索上。
藤圈下半部分用藤條縱橫織密,如蜘蛛網般防護,人便可以通行了。
也有傳說,讓江中大魚銜著引線,送到江對岸,再把藤索拉過去。
這就更顯出奇麗迷幻的想象,增加了地域風情文化的多姿多彩。
走上了藤網橋,就如同進了一個網狀的圓形籠筒,顫顫巍巍地往前走。
頭上藍天白雲,腳下是洶湧澎湃、波浪翻滾、一路南去的雅魯藏布江。
越往中間走,橋就搖晃得越厲害,不僅上下,左右也晃蕩得很,虎永剛兩人必須順著藤網橋彈性的起落而邁步。
彈起時,一隻腳便因勢抬起;跌落時,再踏步向前。就這樣一高一低、一起一落地緩慢前行。
每移動一步,都分不清是橋隨人動、還是人隨橋動,顫顫悠悠,甚是驚險,也甚是刺激,但整座橋近似密封,甚是安全。
要說安全,往前的德興大橋就更安全了。
這是一座新建的鋼索吊橋,橋麵鋪設了鋼板,車在上麵走,“乞哩哐啷”隻響,還有點窄,隻能一輛車通行。
看到橋上有車,另一邊的車就要自覺地停在橋頭等候。
過橋沒多遠,上到一座半山腰,路邊停了一排車,虎永剛預感是可以看到“果果塘大拐彎”了,也就靠邊把車停下。
兩人下車,走到路邊一看,隻見奔湧而來的雅魯藏布江水,流到這裏突然如蛇行般轉向,形成了一個巨大拐彎的罕見景觀。
遠遠地望去,那江中的圓形半島像極了一塊巨大的棒棒糖,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果果糖大拐彎”。
這裏是墨脫縣的最低處,海拔隻有150米,輕紗般的薄霧彌漫在峽穀間,繁茂的植被掩映在雲霧之間,倒也有幾分仙氣。
其他過路遊客驚叫連連,直唿歎為觀止,虎永剛兩人看過了“怒江第一灣”,也見過了“丙察察”上的v字型峽穀,覺得這裏也就那樣。
所以,兩人隻是停留了幾分鍾,拍了幾張照片,就迴到車上繼續南下。
他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是二十多公裏外的背崩鄉格林村。
那是一個邊境小村,進村的路非常難走,是真正意義上的“爬山涉水”,非四驅車不能進。
(聽說兩年後,村裏的路修成了水泥路,普通家用轎車也可以進了。)
格林村的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可以稱得上是世外桃源。
村裏的居民以“門巴族”為主,全村隻有28戶人家,100多人,虎永剛兩人隻用了5分鍾,就從村頭走到了村尾。
兩人在村裏,聽到了一個發生在幾個月前的感人故事。
那是一份“48杯乳汁救助中毒戰士”的軍民魚水情!
2014年3月,“墨脫戍邊模範營”戰士陳樹根中了漆樹毒,急需人的乳汁解毒。
格林村的三位門巴族婦女羅布措姆、白瑪吉丹和羅布卓瑪,正好在哺乳期。她們得知後,主動及時把自己的乳汁送進軍營。
見治療效果明顯,她們不管刮風下雨,堅持每人每天送一竹杯乳汁到連隊。
羅布措姆身體不大好,產後奶水不足,但她說,“就是小孩少吃一口,也要多留一點給親人解放軍。”
羅布措姆的丈夫還為虛弱的陳樹根送去雞湯。
一天雨後,白瑪吉丹在送乳汁的泥路上摔倒,為保護乳汁,她雙手仍然舉著竹杯……
虎永剛聽得唏噓不已、肅然起敬!
村子後麵的高崗上,建了一個平整寬闊的觀景台,這也是兩人此行的目的,希望觀賞到“西藏眾山之父”—南迦巴瓦峰。
聽村裏人說,這個觀景台還是一個世界之最!
那就是,這裏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肉眼所見超過7千米的海拔落差的地方。
遠處最高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而腳下是世界上最深的雅魯藏布大峽穀,江麵海拔僅600米,展現了由下至上一覽無餘的壯麗景色。
南迦巴瓦,在藏語中有多種解釋,一種是“雷電如火燃燒”,一種是“天上掉下來的石頭”,還有一種是“直刺天空的長矛”。
這個解釋來源於《格薩爾王傳》中的“門嶺一戰”,在這段中將南迦巴瓦峰描繪成“狀若長矛,直刺蒼穹”。
因為它巨大的三角形峰體終年積雪,雲霧繚繞,從不輕易露出真麵目,傳說“十人九不遇”,想看到它全憑運氣,所以它也被稱為“羞女峰”。
虎永剛兩人雲海茶園,看到了整個南迦巴瓦山群,看到了雅魯藏布大峽穀,看到了喜馬拉雅山脈,
但那南迦巴瓦峰就是一直羞答答地躲在雲裏,不肯露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