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剛接上寧靜和嘀嘀,沿著“丙察察”線往北走沒多遠,就看到右側的碧羅雪山和左側的高黎貢山突然靠近,兩座絕壁從江邊拔地而起,直衝霄漢,仿佛形成一道500多米高、近200米寬的巨大關口。
兩山之間的怒江從中噴湧而出,奔瀉而下,氣勢磅礴,雄奇壯觀。
虎永剛找了個稍微寬闊的地方,靠邊停車、下車觀景。
度娘介紹說,此處叫做“石門關”,實則是怒江的一處峽口,當地人稱為“納依強”。
其中的“納依”,在當地語言中的意思是仙人洞,而“強”指的是關口,整個名稱的寓意為“神仙也難以通過的關口”,體現著石門關的自然險峻和神秘色彩。
隻見怒江到了這裏,江水奪路而出,拐了一個小彎後再往南邊的丙中洛流去。
江石門關側麵有兩個石墜,形狀和雨傘極為相似,因而稱之為“石傘”。
據說崖頂有一塊平地,周圍生長著一種絕世棕櫚樹,每年自己脫殼一次,為世界僅有的表稀植物,目前僅有數百株。
石門關的摩岩壁上,共刻有五幅藏文版摩岩,第一、第二、第三幅是教徒們對藏傳佛教第十七世嘎馬巴說的話,意思是:“我們信仰你,我們尊敬你,嘎馬巴”;
第四幅藏文是釋迦牟尼說“南無阿彌陀佛”;
第五幅的意思是“山神保佑這裏過往的行人一路平安,不要鬧鬼,不要滾石頭”。
每年端午節前後,時常會有數條顏色各異的大蟒蛇爬出山洞曬太陽,最長的約有10米左右。
巨莽的出現使石門關變得更加神秘。此處出現巨蟒的曆史,最早在300年前的佛經裏有記載,最近的有十年前的目擊者見證。
傳說石門關摩岩壁上的藏文,其實是鎮邪禪語,就是為了鎮住這些被當地土著民族稱為“龍”的巨蟒。
現實中,路過此地的虎永剛和兩人,不管是睜大了四隻眼睛,還是拉近了相機的鏡頭,也沒有找到那五幅摩岩和巨蟒出沒的山洞。
上車繼續前行後不遠,就看到前往“秋那桶村”的標誌。
寧靜問道:“老公,我們要不要去看看?”
看來她是對霧裏村那宛若仙境般的美麗田園風光念念不忘啊。
“我感覺這秋那桶村和霧裏村應該差不多,還是不要去了吧。”虎永剛第一次對老婆提出了反對意見。
他考慮的是安全問題。
好友咖啡不止一次地說過,穿越“丙察察”必須要車況好、車技高超、膽量過人,這三者缺一不可。
網上的網友們也紛紛表示,這是一條骨灰級的魔鬼自駕路線,想來肯定不是危言聳聽。
前方的路途一無所知,想必是兇險無比。自己必須要做最壞的預期,給萬一出現的突發狀況,比如紮胎、塌方、修路等,留夠充足的處理時間。
這樣的道路,自己再是信心十足,也不敢夜間行駛。
雖然現在才還不到中午,距離察瓦龍鄉也不過60多公裏,但誰知道前方會有什麽臆想不到的狀況發生呢?
所以,為了確保能在天黑之前趕到察瓦龍,還是能不停留就不停留吧。
“我看也不見得有多麽多麽的難走,你看這一路走來,不都是柏油路麵嗎?”寧靜有些不以為然。
“這可不一定哦。即便是網上的人說的不一定是真的,但咖啡那樣的老驢,應該不會騙我的。”虎永剛可不敢大意。
三言兩語之間,車子已經開過了前往秋那桶的路口,寧靜也就沒有再說什麽。
往前走了幾公裏,就到了雲南和西藏的交界處。
此時此地,沒有什麽什麽特別之處,隻有一塊很小的藍底白字毫不起眼的路牌,上寫“滇藏界”,掛了幾根經幡。
2018年,虎永剛再走“丙察察”時,也不過在這塊牌子上加了一塊大一點的牌子,“滇藏界”三個字而已。
但在摘下口罩後,這裏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麵山崖鑲嵌上了巨大的銅字,南邊是“雲南”,北邊是“西藏”。
因此也成為了自駕“丙察察”的必打卡之處。
過了分界線,屬於雲南省的柏油路麵到此為止,西藏境內的路段變成了泥石路。
往前5、6公裏,隻見路邊陡峭的山體上,一塊巨石懸在了道路上方,遠遠望去,就像是張開的布滿利齒的老虎嘴,路麵周圍的張牙舞爪的崖壁令人膽戰心驚。
一邊是陡峭的懸崖,一邊是滔滔的怒江水,車輪底下隻能單車通過的簡易路麵又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看起來十分兇險。
虎永剛小心翼翼地緩慢行駛,他既要擔心懸崖上會不會有落石,又要擔心狹窄路基會不會塌陷。
一不小心翻滾下去,那兩人可就喂了怒江裏的魚了!
開到巨石正下方時,他把車子刹停,想要下去來張照片,然後到朋友圈裏顯擺一下。
雙手緊緊拉著扶手的寧靜趕忙催促他,“太危險了!你要拍照還是往前開一點吧。”
“你是擔心這大石頭掉下來砸到車子嗎?”虎永剛一邊和她開著玩笑,一邊把車往前開了幾十米停下來。
寧靜下車,壯起膽子到路邊往下看,隻一眼就縮迴了另一側,“快點拍幾張照片就走吧!這一段太嚇人了!”
(後來,虎永剛從咖啡的嘴裏得知,此處還真的叫“老虎嘴”,幾年後被開發成了景點。)
往前走了幾百米,轉過一個山角,難題出現了。
按照公路的方向,是要左拐彎下坡,往怒江邊走,但車頭的正前方卻是一個有人工開鑿痕跡的山洞,像是隧道,但那犬牙交錯的洞口,又讓虎永剛不敢確定。
他沒有貿然進入,擔心萬一不是隧道,開進去再倒出來就有些麻煩。
停在路邊等了一會兒,也不見對麵有車過來,為保險起見,他還是往左邊的下坡路走去。
剛走沒多遠,還沒到坡底,就被一堆倒在路中央的石子擋住了去路。
虎永剛連忙下車,去和那位身著道班工作服、正拿著大鐵鏟鏟石子的工人打招唿,想請他先鏟出一條路來,好讓自己過去。
那人很奇怪,“你怎麽不走上麵的隧道,卻要走這老路呢?”
“我不知道啊,還以為那隻是一個山洞呢。”
“早就通了,這條老路幾乎沒人走了,要不然我們也不會把石子倒在路中間啊。”
確認了隧道可以通車,虎永剛趕緊掉頭開了進去。
隧道內黑咕隆咚的漆黑一團,車燈照射下,無論是頭頂、兩壁還是車輪底下的路,都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讓虎永剛的第一感覺就是走進了電影《地道戰》裏的地道。
這極其狹窄、極其簡陋的條件,完全顛覆了他對隧道的認知。
好在隧道也就800多米長,很快就開了出去,擔心對麵有車過來的情況也沒發生,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
兩山之間的怒江從中噴湧而出,奔瀉而下,氣勢磅礴,雄奇壯觀。
虎永剛找了個稍微寬闊的地方,靠邊停車、下車觀景。
度娘介紹說,此處叫做“石門關”,實則是怒江的一處峽口,當地人稱為“納依強”。
其中的“納依”,在當地語言中的意思是仙人洞,而“強”指的是關口,整個名稱的寓意為“神仙也難以通過的關口”,體現著石門關的自然險峻和神秘色彩。
隻見怒江到了這裏,江水奪路而出,拐了一個小彎後再往南邊的丙中洛流去。
江石門關側麵有兩個石墜,形狀和雨傘極為相似,因而稱之為“石傘”。
據說崖頂有一塊平地,周圍生長著一種絕世棕櫚樹,每年自己脫殼一次,為世界僅有的表稀植物,目前僅有數百株。
石門關的摩岩壁上,共刻有五幅藏文版摩岩,第一、第二、第三幅是教徒們對藏傳佛教第十七世嘎馬巴說的話,意思是:“我們信仰你,我們尊敬你,嘎馬巴”;
第四幅藏文是釋迦牟尼說“南無阿彌陀佛”;
第五幅的意思是“山神保佑這裏過往的行人一路平安,不要鬧鬼,不要滾石頭”。
每年端午節前後,時常會有數條顏色各異的大蟒蛇爬出山洞曬太陽,最長的約有10米左右。
巨莽的出現使石門關變得更加神秘。此處出現巨蟒的曆史,最早在300年前的佛經裏有記載,最近的有十年前的目擊者見證。
傳說石門關摩岩壁上的藏文,其實是鎮邪禪語,就是為了鎮住這些被當地土著民族稱為“龍”的巨蟒。
現實中,路過此地的虎永剛和兩人,不管是睜大了四隻眼睛,還是拉近了相機的鏡頭,也沒有找到那五幅摩岩和巨蟒出沒的山洞。
上車繼續前行後不遠,就看到前往“秋那桶村”的標誌。
寧靜問道:“老公,我們要不要去看看?”
看來她是對霧裏村那宛若仙境般的美麗田園風光念念不忘啊。
“我感覺這秋那桶村和霧裏村應該差不多,還是不要去了吧。”虎永剛第一次對老婆提出了反對意見。
他考慮的是安全問題。
好友咖啡不止一次地說過,穿越“丙察察”必須要車況好、車技高超、膽量過人,這三者缺一不可。
網上的網友們也紛紛表示,這是一條骨灰級的魔鬼自駕路線,想來肯定不是危言聳聽。
前方的路途一無所知,想必是兇險無比。自己必須要做最壞的預期,給萬一出現的突發狀況,比如紮胎、塌方、修路等,留夠充足的處理時間。
這樣的道路,自己再是信心十足,也不敢夜間行駛。
雖然現在才還不到中午,距離察瓦龍鄉也不過60多公裏,但誰知道前方會有什麽臆想不到的狀況發生呢?
所以,為了確保能在天黑之前趕到察瓦龍,還是能不停留就不停留吧。
“我看也不見得有多麽多麽的難走,你看這一路走來,不都是柏油路麵嗎?”寧靜有些不以為然。
“這可不一定哦。即便是網上的人說的不一定是真的,但咖啡那樣的老驢,應該不會騙我的。”虎永剛可不敢大意。
三言兩語之間,車子已經開過了前往秋那桶的路口,寧靜也就沒有再說什麽。
往前走了幾公裏,就到了雲南和西藏的交界處。
此時此地,沒有什麽什麽特別之處,隻有一塊很小的藍底白字毫不起眼的路牌,上寫“滇藏界”,掛了幾根經幡。
2018年,虎永剛再走“丙察察”時,也不過在這塊牌子上加了一塊大一點的牌子,“滇藏界”三個字而已。
但在摘下口罩後,這裏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麵山崖鑲嵌上了巨大的銅字,南邊是“雲南”,北邊是“西藏”。
因此也成為了自駕“丙察察”的必打卡之處。
過了分界線,屬於雲南省的柏油路麵到此為止,西藏境內的路段變成了泥石路。
往前5、6公裏,隻見路邊陡峭的山體上,一塊巨石懸在了道路上方,遠遠望去,就像是張開的布滿利齒的老虎嘴,路麵周圍的張牙舞爪的崖壁令人膽戰心驚。
一邊是陡峭的懸崖,一邊是滔滔的怒江水,車輪底下隻能單車通過的簡易路麵又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看起來十分兇險。
虎永剛小心翼翼地緩慢行駛,他既要擔心懸崖上會不會有落石,又要擔心狹窄路基會不會塌陷。
一不小心翻滾下去,那兩人可就喂了怒江裏的魚了!
開到巨石正下方時,他把車子刹停,想要下去來張照片,然後到朋友圈裏顯擺一下。
雙手緊緊拉著扶手的寧靜趕忙催促他,“太危險了!你要拍照還是往前開一點吧。”
“你是擔心這大石頭掉下來砸到車子嗎?”虎永剛一邊和她開著玩笑,一邊把車往前開了幾十米停下來。
寧靜下車,壯起膽子到路邊往下看,隻一眼就縮迴了另一側,“快點拍幾張照片就走吧!這一段太嚇人了!”
(後來,虎永剛從咖啡的嘴裏得知,此處還真的叫“老虎嘴”,幾年後被開發成了景點。)
往前走了幾百米,轉過一個山角,難題出現了。
按照公路的方向,是要左拐彎下坡,往怒江邊走,但車頭的正前方卻是一個有人工開鑿痕跡的山洞,像是隧道,但那犬牙交錯的洞口,又讓虎永剛不敢確定。
他沒有貿然進入,擔心萬一不是隧道,開進去再倒出來就有些麻煩。
停在路邊等了一會兒,也不見對麵有車過來,為保險起見,他還是往左邊的下坡路走去。
剛走沒多遠,還沒到坡底,就被一堆倒在路中央的石子擋住了去路。
虎永剛連忙下車,去和那位身著道班工作服、正拿著大鐵鏟鏟石子的工人打招唿,想請他先鏟出一條路來,好讓自己過去。
那人很奇怪,“你怎麽不走上麵的隧道,卻要走這老路呢?”
“我不知道啊,還以為那隻是一個山洞呢。”
“早就通了,這條老路幾乎沒人走了,要不然我們也不會把石子倒在路中間啊。”
確認了隧道可以通車,虎永剛趕緊掉頭開了進去。
隧道內黑咕隆咚的漆黑一團,車燈照射下,無論是頭頂、兩壁還是車輪底下的路,都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讓虎永剛的第一感覺就是走進了電影《地道戰》裏的地道。
這極其狹窄、極其簡陋的條件,完全顛覆了他對隧道的認知。
好在隧道也就800多米長,很快就開了出去,擔心對麵有車過來的情況也沒發生,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