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滾鍋的旁邊有一片“石林”。
虎永剛攀登上去後,發現這塊地方全是石頭,而且地麵寸草不生,一摸溫度很高,居然燙手。
估計把雞蛋塞到這裏的石頭縫裏,也能很快烤熟。
“石林”往下,是一個很大的茶鋪,主要是賣茶,順便也給遊客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讓虎永剛兩人驚奇的是,這個茶鋪裏居然擺放了很多足浴桶,可他們家又不是足浴店。
一問才知道,他們家的足浴桶,是出租的。遊客們可以到大滾鍋裏打水,拎到這裏來泡腳。
虎永剛頓時有些心動,想要體驗一下那舒爽的享受。
可寧靜不想,那就聽老婆的,往前走吧。
再往前走,也沒有什麽好玩的地方了,隻有有一座金龍寺,還要拐進另外一條山路往上爬。
可對於這兩人來說,別說讓他們爬山了,就是在平地上,也不想進什麽寺廟了。
於是,兩人順著另外一條山路下了山,按照事先規劃好的行程,直奔和順古鎮而去。
從熱海景區,到和順古鎮,不足十公裏的路程,開車十幾分鍾就到了。
古鎮建築環山而建,從東到西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裏。
遠遠望去,一座座古色古香、富有年代氣息的祠堂、牌坊、古宅等,鱗次櫛比地矗立著。
鎮子前麵卻是一馬平川,清溪繞村,垂柳拂岸,稻秧搖曳,一派和諧的田園風光。
進古鎮是需要買門票的,55元一個人。
寧靜說,她從網上看到有和順古鎮的逃票攻略:步行的遊客可以從鎮子後麵的石板路進到裏麵;而自駕的人可以從鄉道繞到後山,那裏就能把車開到古鎮裏。
虎永剛認為,大可不必貪這個小便宜!誠然,古鎮並沒有封閉起來,隻要避開鎮口,就可以進去。
但這裏的門票和別處不一樣,它的有效期是三天,而且還是通票—一票通行全鎮,裏麵所有的景點,無須再次購票。
而且,裏麵的停車場也是全部免費。人家提供了如此良好的服務,理應得到該有的報酬。
兩人購票後,並沒有著急往裏走。虎永剛把車開到邊上的池塘邊停好,他覺得此處荷花盛開、垂柳依依,正是夜間駐車休息的絕佳之處。
停好車,兩人往古鎮裏走。抬頭就看見一個高大的牌坊,上麵正中寫著“文浩光昌”四個大字,兩邊分別用稍小的字體寫著“士和”、“民順”。
據說這座牌坊很有來曆。
和順,古時候名叫“陽溫暾”,有文化人嫌棄不好聽,見有小河繞村而過,就給改名為“河順”。後又有大儒覺得俗氣,取“士和民順”之雅意,改成了現在的名字,並建了牌坊作為紀念。
穿過牌坊,就上了一座石拱橋。此橋雖小,卻也不容小覷。
和它相距不遠,並排橫跨河上還有一座同樣的石拱橋。兩座橋如同雙虹臥波,所以並稱“雙虹橋”。
隻見兩橋造型別致精美,橋畔綠柳成蔭、水中翠荷映日,河邊村婦搗衣之聲不絕於耳;橋下鵝鴨戲水,魚翔淺底,真是一幅江南水鄉的恬美畫卷。
那座橋頭也有一座牌坊,那是寫著“冰清玉潔”的貞節牌坊,據說是為和順一個17歲嫁人,19歲丈夫亡故後,終身守節的女人而建。
那位女性在丈夫早亡後,選擇了終身不嫁,吃齋念佛,所以在她死後,家人為她立了貞節牌坊。
和順古鎮是雲南著名的僑鄉,鎮上的男人大多都在國外打拚。所以這個貞節牌坊不僅是對她個人一生忠誠和堅守的紀念,也是對和順古鎮中許多因丈夫外出或早亡而選擇終身守節的女性的致敬。
走過雙虹橋,又是一座高大的牌坊。有意思的是,上寫“和順順和”四個大字,無論正過來念,還是反過來讀,都是一個意思。
國人都喜歡“和”、“順”兩個字,“和”與“順”不論如何組合,都讓人心馳神往,讓人覺得心中充滿祥和之感。
不得不佩服寫這四個字的人,他巧妙地用了迴文的修辭手法,將“和”與“順”兩個字構成“和順順和”的組合,不僅寄托了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是對人們的美好祝願。
作為和順古鎮的標誌性建築,它的曆史並不悠久,2001年才建成。但它背麵的“仁裏”二字,卻大有來頭。
那是我國近代曆史上著名才子、曾擔任騰越道尹的趙藩所書,意思是“和順”是講究傳統文化的仁義道德之鄉。
到了古鎮裏麵,寧靜卻不想馬上去各處參觀。
雖然才十一點剛過,但她在熱海景區爬上爬下的,有些累了。所以她讓虎永剛先找個地方休息一下。
虎永剛笑道:“那就找家飯店唄,吃飯、休息二者兼顧了。”
人們的生活富裕起來後,常常會問自己:“今天吃什麽呢?”
而對於虎永剛這對立誌要吃遍天下美食的夫妻來說,更是每頓都麵臨著艱難的選擇!
和順古鎮的居民不過1000多戶,大大小小的飯店餐館卻有幾十家,其中不乏有特色的店家。
當地人力推的“牛牛家銅瓢牛肉”,主打的是牛肉火鍋。虎永剛夫妻倆都不想在大夏天的中午吃火鍋,直接忽略。
鎮上還有幾家私房菜館,據說其中的“花姐私房菜”是古鎮裏餐廳的天花板。
難得夫妻倆同時感興趣,但卻沒有吃到。不是因為198元一位的高價,也不是因為她家不讓點菜、上什麽吃什麽,而是她家隻接待預定的客人。
另外一家“寸大官私房菜”就更有特色了。
首先,菜館開在一座百年老宅裏;
其次,這家隻做和順傳統的“三滴水”家宴,而老板雖然是個89年的妹子,卻是“三滴水”正宗的第四代傳人;
再次,這家也是隻接待提前預定的食客,而這妹子比遮放那個魚館的老板更任性,她每天隻接待一桌。如果哪天心情好,她可能會多接待一桌。
還有就是,她家沒有固定菜單,每天吃什麽,全靠妹子接到預訂後,當天采購新鮮的應季食材,而臨時發揮。
其實這也不能怪妹子任性,因為她家沒有專職服務員,一切都要她親自動手,包括到自家果園采摘宴客的水果、點心果茶製作,甚至白米酒也是她親自釀造。
至於她家的味道怎麽樣,當地人是這樣評價的:凡是有幸品嚐到她手藝的食客,都達到了吃貨的最高境界——扶牆進扶牆出……
虎永剛攀登上去後,發現這塊地方全是石頭,而且地麵寸草不生,一摸溫度很高,居然燙手。
估計把雞蛋塞到這裏的石頭縫裏,也能很快烤熟。
“石林”往下,是一個很大的茶鋪,主要是賣茶,順便也給遊客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讓虎永剛兩人驚奇的是,這個茶鋪裏居然擺放了很多足浴桶,可他們家又不是足浴店。
一問才知道,他們家的足浴桶,是出租的。遊客們可以到大滾鍋裏打水,拎到這裏來泡腳。
虎永剛頓時有些心動,想要體驗一下那舒爽的享受。
可寧靜不想,那就聽老婆的,往前走吧。
再往前走,也沒有什麽好玩的地方了,隻有有一座金龍寺,還要拐進另外一條山路往上爬。
可對於這兩人來說,別說讓他們爬山了,就是在平地上,也不想進什麽寺廟了。
於是,兩人順著另外一條山路下了山,按照事先規劃好的行程,直奔和順古鎮而去。
從熱海景區,到和順古鎮,不足十公裏的路程,開車十幾分鍾就到了。
古鎮建築環山而建,從東到西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裏。
遠遠望去,一座座古色古香、富有年代氣息的祠堂、牌坊、古宅等,鱗次櫛比地矗立著。
鎮子前麵卻是一馬平川,清溪繞村,垂柳拂岸,稻秧搖曳,一派和諧的田園風光。
進古鎮是需要買門票的,55元一個人。
寧靜說,她從網上看到有和順古鎮的逃票攻略:步行的遊客可以從鎮子後麵的石板路進到裏麵;而自駕的人可以從鄉道繞到後山,那裏就能把車開到古鎮裏。
虎永剛認為,大可不必貪這個小便宜!誠然,古鎮並沒有封閉起來,隻要避開鎮口,就可以進去。
但這裏的門票和別處不一樣,它的有效期是三天,而且還是通票—一票通行全鎮,裏麵所有的景點,無須再次購票。
而且,裏麵的停車場也是全部免費。人家提供了如此良好的服務,理應得到該有的報酬。
兩人購票後,並沒有著急往裏走。虎永剛把車開到邊上的池塘邊停好,他覺得此處荷花盛開、垂柳依依,正是夜間駐車休息的絕佳之處。
停好車,兩人往古鎮裏走。抬頭就看見一個高大的牌坊,上麵正中寫著“文浩光昌”四個大字,兩邊分別用稍小的字體寫著“士和”、“民順”。
據說這座牌坊很有來曆。
和順,古時候名叫“陽溫暾”,有文化人嫌棄不好聽,見有小河繞村而過,就給改名為“河順”。後又有大儒覺得俗氣,取“士和民順”之雅意,改成了現在的名字,並建了牌坊作為紀念。
穿過牌坊,就上了一座石拱橋。此橋雖小,卻也不容小覷。
和它相距不遠,並排橫跨河上還有一座同樣的石拱橋。兩座橋如同雙虹臥波,所以並稱“雙虹橋”。
隻見兩橋造型別致精美,橋畔綠柳成蔭、水中翠荷映日,河邊村婦搗衣之聲不絕於耳;橋下鵝鴨戲水,魚翔淺底,真是一幅江南水鄉的恬美畫卷。
那座橋頭也有一座牌坊,那是寫著“冰清玉潔”的貞節牌坊,據說是為和順一個17歲嫁人,19歲丈夫亡故後,終身守節的女人而建。
那位女性在丈夫早亡後,選擇了終身不嫁,吃齋念佛,所以在她死後,家人為她立了貞節牌坊。
和順古鎮是雲南著名的僑鄉,鎮上的男人大多都在國外打拚。所以這個貞節牌坊不僅是對她個人一生忠誠和堅守的紀念,也是對和順古鎮中許多因丈夫外出或早亡而選擇終身守節的女性的致敬。
走過雙虹橋,又是一座高大的牌坊。有意思的是,上寫“和順順和”四個大字,無論正過來念,還是反過來讀,都是一個意思。
國人都喜歡“和”、“順”兩個字,“和”與“順”不論如何組合,都讓人心馳神往,讓人覺得心中充滿祥和之感。
不得不佩服寫這四個字的人,他巧妙地用了迴文的修辭手法,將“和”與“順”兩個字構成“和順順和”的組合,不僅寄托了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是對人們的美好祝願。
作為和順古鎮的標誌性建築,它的曆史並不悠久,2001年才建成。但它背麵的“仁裏”二字,卻大有來頭。
那是我國近代曆史上著名才子、曾擔任騰越道尹的趙藩所書,意思是“和順”是講究傳統文化的仁義道德之鄉。
到了古鎮裏麵,寧靜卻不想馬上去各處參觀。
雖然才十一點剛過,但她在熱海景區爬上爬下的,有些累了。所以她讓虎永剛先找個地方休息一下。
虎永剛笑道:“那就找家飯店唄,吃飯、休息二者兼顧了。”
人們的生活富裕起來後,常常會問自己:“今天吃什麽呢?”
而對於虎永剛這對立誌要吃遍天下美食的夫妻來說,更是每頓都麵臨著艱難的選擇!
和順古鎮的居民不過1000多戶,大大小小的飯店餐館卻有幾十家,其中不乏有特色的店家。
當地人力推的“牛牛家銅瓢牛肉”,主打的是牛肉火鍋。虎永剛夫妻倆都不想在大夏天的中午吃火鍋,直接忽略。
鎮上還有幾家私房菜館,據說其中的“花姐私房菜”是古鎮裏餐廳的天花板。
難得夫妻倆同時感興趣,但卻沒有吃到。不是因為198元一位的高價,也不是因為她家不讓點菜、上什麽吃什麽,而是她家隻接待預定的客人。
另外一家“寸大官私房菜”就更有特色了。
首先,菜館開在一座百年老宅裏;
其次,這家隻做和順傳統的“三滴水”家宴,而老板雖然是個89年的妹子,卻是“三滴水”正宗的第四代傳人;
再次,這家也是隻接待提前預定的食客,而這妹子比遮放那個魚館的老板更任性,她每天隻接待一桌。如果哪天心情好,她可能會多接待一桌。
還有就是,她家沒有固定菜單,每天吃什麽,全靠妹子接到預訂後,當天采購新鮮的應季食材,而臨時發揮。
其實這也不能怪妹子任性,因為她家沒有專職服務員,一切都要她親自動手,包括到自家果園采摘宴客的水果、點心果茶製作,甚至白米酒也是她親自釀造。
至於她家的味道怎麽樣,當地人是這樣評價的:凡是有幸品嚐到她手藝的食客,都達到了吃貨的最高境界——扶牆進扶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