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剛和寧靜沿著一個人工湖繼續尋找那個可以蕩出國的秋千。
隻見湖水清澈見底,湖邊有不少傣式的竹樓,有些就直接建在了湖麵上,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
走到一處開闊地,卻見豎起了幾座現代的紅磚建築,就和他們在彌勒見過的那樣,紅房子倒映在碧水之中,視覺很有衝擊的效果。
虎永剛卻認為這樣不倫不類,愛攝影的人固然喜歡,但卻沒有了這種古老傣寨的原始生態之美。
再走不遠,終於看到了那可以在兩個國家之間蕩悠的秋千。
一棵大榕樹下的石頭大象雕塑上,寫著“一秋蕩兩國”,那名氣很大實際上很普通的秋千,就在樹後的小空地上。
周圍還用欄杆圍住,不知道是不是預防遊客們蕩出國去就不迴來了。
寧靜等那秋千空下來,也坐了上去,讓虎永剛給推。
她心心念念了好半天,上去蕩了還沒一分鍾,就失去了興趣。
這女人,雖然還有小女孩的心性,但畢竟已經不是小女孩了!
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迴味一下童年的樂趣就可以了,不在於時間要多長。
離得不遠,就是那傳說中世界最貴的跨越兩個國家的橋了。
眼前這座小小的拱橋,看起來毫不起眼,卻是一頭在中國、一頭在緬甸,名副其實的“一橋架兩國”。
據說這座橋是中緬兩國民眾共同修建的,共由7777塊翡翠打造而成。
和大多數中國人喜歡“8”這個數字不同,緬甸人喜歡“7”這個數字。“7”在緬甸象征著尊貴,所以緬甸有7個省,7個邦。
(虎永剛笑言,如果純中國製造,估計就要用8888塊翡翠了。)
同時,翡翠玉石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有著非凡的意義,因此,這座橋被譽為象征友善和平的“友誼之橋”。
橋麵很窄,虎永剛和寧靜兩人並排走就顯得有些擁擠;橋也很短,幾步就跨了過去,不過據說這橋麵上鑲嵌的玉石,都是貨真價實的珍品,可能這也是說這橋是世界上最奢華的橋的原因吧。
虎永剛走下橋麵時,發現橋頭台階上有好幾處小坑,估計是哪個手癢的遊客,趁沒人注意的時候,摳走了玉石吧!
到底是玉石的產地,好像不要錢似的。虎永剛和寧靜剛從世界最貴的玉石橋上下來,馬上就是世界最貴的國界線——中緬玉石國界線。
國界線上還立了一塊木牌,說明這條國界線由5068枚玉石鋪成,全長423米,是為了紀念1950年6月8日中緬建交,而用的這個數字。
寧靜一撇嘴:“還是小氣!既然是玉石的產地,又是為了紀念兩個國家建交,幹嘛不用塊玉石呢?”
虎永剛說:“可能是因為這一段才四百多米,多了鋪不下吧。”
寧靜指著地麵說:“既然這麽豪橫,這地麵幹嘛鋪瓷磚呢?也鋪玉石好了呀!”
虎永剛低頭一看,地麵果然鋪的是黃白兩色的瓷磚:中國的一側為黃色,寓意著博大和包容;緬甸的一側為白色,代表著單純和質樸。
這個區域好像管理很寬鬆。遊客們一會兒跨過玉石線上了白色地麵,一會兒又走迴黃色地麵,巡邏的人看到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連小嘀嘀也搖頭晃腦又擺尾地跑去那邊,抬腿在灌木叢邊撒了一泡尿。
寧靜大笑:“你這小東西也要出國留個記號,證明你出過國了嗎?”
往前走不遠,路的中間有一棵玉化樹(也叫樹化玉,估計是年代久遠樹成了玉一樣的化石),是緬甸的一位富豪友人捐獻給中國銀井村的禮物,十分珍貴!
為了感謝這位緬甸朋友贈送一這棵玉化樹,當年陳毅元帥還專門寫了一首《贈緬甸友人》: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為近鄰,友誼長積累。
不老如青山,不斷似流水。
彼此地相連,依山複靠水。
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軌。
彼此是胞波,語言多同匯。
團結而互助,和平力量偉。
臨水歎浩淼,登山歌石磊。
山山皆北向,條條南流水。”
這首詩,熱情洋溢地讚頌了中緬兩國人民之間的胞波情誼!詩詞以山水為喻,象征著中緬兩國人民的友誼,如流水般綿延不斷、如高山般穩固長青!
再往前走的一段石板路上,虎永剛和寧靜都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地麵的每一塊石板上都有三行紅色的大字。
上麵是中文,中間像豆芽一樣的文字,不知道是傣族文字還是緬甸文字,下麵還是中文,每個字都認識,但就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虎永剛沉吟片刻,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是在教遊客們學習簡單的傣文或者是緬文。
就像他小時候初學英語,老師教了“good morning”,他怕記不住,就會用中文標注“哥得摸你”。
這裏上麵寫著“一點點”,下麵寫著“呢呢巴巴”;上麵“放心吧”,下麵“省治巴”;上麵“再見”,下麵“鬧馬對加訴”等等,估計就是中間豆芽文字的讀音。
玉石國境線的盡頭,有一塊開闊地,一個金頂藍牆的小房子騎跨在黃白雙色地麵的中間。
牆的兩邊分別用中緬兩國文字寫著“中國銀井寨”和“緬甸芒秀寨”,並用紅色箭頭指引著方向。
房子裏麵隻有一口加了護欄的水井,外麵黃色地麵上有一個挑著水桶的少女,白色那邊則是一個頭頂瓦罐的少女,展示著兩邊取水方式的不同。
寧靜很奇怪:“為什麽這裏國境線上又有一口水井?那‘一井兩國’到底說的是我們前麵看到的,還是這口井啊?”
虎永剛說:“這麽大的寨子,有兩口井,不值得大驚小怪吧?”
寧靜找衛生間的時候,差點兒鬧出了笑話。她以為那座全部用竹子搭成的房子,是景區的衛生間,走近了一看,卻是一個無人值守的郵局。
竹房也是騎在國境線上,沒有郵局標識,隻在兩邊分別掛了一塊牌子,上寫“中國銀井郵遞”和“緬甸芒秀郵遞”。
這雖然是最簡陋的郵局,但也是最近的國際郵路了吧?
緬甸是佛教國度,傣族也是信奉佛教的民族,所以這個寨子裏有關佛教的雕塑很多:
有佛祖盤腿坐在龍身上的“龍佑佛道”。說是龍,其實就是虎永剛他們在緬甸寺廟裏看到的巨大眼鏡蛇。據傳說,佛祖釋伽牟尼曾經遇到惡魔加害,危急關頭有一條龍(也就是蛇)突然出現,來保護佛祖。它把身體盤蜷著給佛祖坐,並以巨大的蛇頭遮護佛首,佛祖以慈眼普視一切眾生,因此,這驚人的劇毒之物,也受佛祖感化而起善心;
有佛祖在山澗邊給人講經的“臨水明道”。據說佛祖釋伽牟尼在成佛前,曾與其他五人一起到深山裏齋戒修道。那五人或因質疑佛法或因受不了困苦,相繼放棄修行,隻有釋迦牟尼明誌苦修。四年後,終於修成正果,頭現光環。五人驚異,於水邊聆聽釋迦牟尼講佛明道;
還有那乘“鳳鳥”而來、為村寨看護佛經的佛國護經使者;佛祖釋伽牟尼的大弟子迦葉在“神”、“人”、“物”三屆廣為傳播佛法的“福臨三屆”……
寨中未見寺廟,大大小小的佛塔倒有不少。其中最大的一座,當屬那“一塔佑兩國”的大金塔。
那座據說是緬甸仰光大金塔的縮小版的金塔,坐落在對麵的芒秀寨的土地上,中國銀井寨這邊隻有一塊巨石,上寫“一塔佑兩國”五個大字。
不過中國這邊的遊客,也可以過去進到塔內參觀。
虎永剛和寧靜兩人都覺得,要脫鞋進去太麻煩,特別是嘀嘀不能帶進去,就直接往前走了。
瑞麗的天氣說變就變,剛剛還是陽光明媚,這是卻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路邊假山上一個形似螺螄的“螺螄塔”是兩人從沒見過的。
尤其是那塔頂的金鈴,在微風細雨中發出清脆悅耳的鈴聲,別有一番意境。
兩人沒從車上帶雨傘下來,為了躲雨無意中走進了一個院子,卻也非常有特點。
院子的門楣上寫著“一院兩國”,院內卻沒有明顯的國境線,兩邊的傣式民居又差不多,寧靜不知道該往哪邊去。
虎永剛看到一邊有個婦女,頭頂高高的摞著四個瓦罐,站在小雨中想和他們照相,加上她腳上的人字拖,就斷定那邊屬於緬甸。
中國這邊的村民很熱情地接待他們,並笑吟吟地告訴他們,兩邊都可以去的。這個院子裏的幾家人,都是跨國婚姻組成的家庭,不分彼此的。
這村民還主動說,他們家一共7口人,分別是中緬兩國國籍,而且還是傣族和白族兩個民族呢。
不僅是這個院子裏,整個銀井村和芒秀村之間的跨國婚姻,也是非常普遍的,銀井村一組150戶人家中,就有三分之一是跨國婚姻組成的家庭……
看他侃侃而談的樣子,讓虎永剛懷疑他不是真正的村民,而是景區的工作人員。
有一搭沒一搭地和他聊了一會兒,雨過天又晴,虎永剛趕緊和那人告辭,和寧靜離開了這即將完全商業化的“一寨兩國”……
隻見湖水清澈見底,湖邊有不少傣式的竹樓,有些就直接建在了湖麵上,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
走到一處開闊地,卻見豎起了幾座現代的紅磚建築,就和他們在彌勒見過的那樣,紅房子倒映在碧水之中,視覺很有衝擊的效果。
虎永剛卻認為這樣不倫不類,愛攝影的人固然喜歡,但卻沒有了這種古老傣寨的原始生態之美。
再走不遠,終於看到了那可以在兩個國家之間蕩悠的秋千。
一棵大榕樹下的石頭大象雕塑上,寫著“一秋蕩兩國”,那名氣很大實際上很普通的秋千,就在樹後的小空地上。
周圍還用欄杆圍住,不知道是不是預防遊客們蕩出國去就不迴來了。
寧靜等那秋千空下來,也坐了上去,讓虎永剛給推。
她心心念念了好半天,上去蕩了還沒一分鍾,就失去了興趣。
這女人,雖然還有小女孩的心性,但畢竟已經不是小女孩了!
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迴味一下童年的樂趣就可以了,不在於時間要多長。
離得不遠,就是那傳說中世界最貴的跨越兩個國家的橋了。
眼前這座小小的拱橋,看起來毫不起眼,卻是一頭在中國、一頭在緬甸,名副其實的“一橋架兩國”。
據說這座橋是中緬兩國民眾共同修建的,共由7777塊翡翠打造而成。
和大多數中國人喜歡“8”這個數字不同,緬甸人喜歡“7”這個數字。“7”在緬甸象征著尊貴,所以緬甸有7個省,7個邦。
(虎永剛笑言,如果純中國製造,估計就要用8888塊翡翠了。)
同時,翡翠玉石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有著非凡的意義,因此,這座橋被譽為象征友善和平的“友誼之橋”。
橋麵很窄,虎永剛和寧靜兩人並排走就顯得有些擁擠;橋也很短,幾步就跨了過去,不過據說這橋麵上鑲嵌的玉石,都是貨真價實的珍品,可能這也是說這橋是世界上最奢華的橋的原因吧。
虎永剛走下橋麵時,發現橋頭台階上有好幾處小坑,估計是哪個手癢的遊客,趁沒人注意的時候,摳走了玉石吧!
到底是玉石的產地,好像不要錢似的。虎永剛和寧靜剛從世界最貴的玉石橋上下來,馬上就是世界最貴的國界線——中緬玉石國界線。
國界線上還立了一塊木牌,說明這條國界線由5068枚玉石鋪成,全長423米,是為了紀念1950年6月8日中緬建交,而用的這個數字。
寧靜一撇嘴:“還是小氣!既然是玉石的產地,又是為了紀念兩個國家建交,幹嘛不用塊玉石呢?”
虎永剛說:“可能是因為這一段才四百多米,多了鋪不下吧。”
寧靜指著地麵說:“既然這麽豪橫,這地麵幹嘛鋪瓷磚呢?也鋪玉石好了呀!”
虎永剛低頭一看,地麵果然鋪的是黃白兩色的瓷磚:中國的一側為黃色,寓意著博大和包容;緬甸的一側為白色,代表著單純和質樸。
這個區域好像管理很寬鬆。遊客們一會兒跨過玉石線上了白色地麵,一會兒又走迴黃色地麵,巡邏的人看到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連小嘀嘀也搖頭晃腦又擺尾地跑去那邊,抬腿在灌木叢邊撒了一泡尿。
寧靜大笑:“你這小東西也要出國留個記號,證明你出過國了嗎?”
往前走不遠,路的中間有一棵玉化樹(也叫樹化玉,估計是年代久遠樹成了玉一樣的化石),是緬甸的一位富豪友人捐獻給中國銀井村的禮物,十分珍貴!
為了感謝這位緬甸朋友贈送一這棵玉化樹,當年陳毅元帥還專門寫了一首《贈緬甸友人》: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為近鄰,友誼長積累。
不老如青山,不斷似流水。
彼此地相連,依山複靠水。
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軌。
彼此是胞波,語言多同匯。
團結而互助,和平力量偉。
臨水歎浩淼,登山歌石磊。
山山皆北向,條條南流水。”
這首詩,熱情洋溢地讚頌了中緬兩國人民之間的胞波情誼!詩詞以山水為喻,象征著中緬兩國人民的友誼,如流水般綿延不斷、如高山般穩固長青!
再往前走的一段石板路上,虎永剛和寧靜都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地麵的每一塊石板上都有三行紅色的大字。
上麵是中文,中間像豆芽一樣的文字,不知道是傣族文字還是緬甸文字,下麵還是中文,每個字都認識,但就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虎永剛沉吟片刻,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是在教遊客們學習簡單的傣文或者是緬文。
就像他小時候初學英語,老師教了“good morning”,他怕記不住,就會用中文標注“哥得摸你”。
這裏上麵寫著“一點點”,下麵寫著“呢呢巴巴”;上麵“放心吧”,下麵“省治巴”;上麵“再見”,下麵“鬧馬對加訴”等等,估計就是中間豆芽文字的讀音。
玉石國境線的盡頭,有一塊開闊地,一個金頂藍牆的小房子騎跨在黃白雙色地麵的中間。
牆的兩邊分別用中緬兩國文字寫著“中國銀井寨”和“緬甸芒秀寨”,並用紅色箭頭指引著方向。
房子裏麵隻有一口加了護欄的水井,外麵黃色地麵上有一個挑著水桶的少女,白色那邊則是一個頭頂瓦罐的少女,展示著兩邊取水方式的不同。
寧靜很奇怪:“為什麽這裏國境線上又有一口水井?那‘一井兩國’到底說的是我們前麵看到的,還是這口井啊?”
虎永剛說:“這麽大的寨子,有兩口井,不值得大驚小怪吧?”
寧靜找衛生間的時候,差點兒鬧出了笑話。她以為那座全部用竹子搭成的房子,是景區的衛生間,走近了一看,卻是一個無人值守的郵局。
竹房也是騎在國境線上,沒有郵局標識,隻在兩邊分別掛了一塊牌子,上寫“中國銀井郵遞”和“緬甸芒秀郵遞”。
這雖然是最簡陋的郵局,但也是最近的國際郵路了吧?
緬甸是佛教國度,傣族也是信奉佛教的民族,所以這個寨子裏有關佛教的雕塑很多:
有佛祖盤腿坐在龍身上的“龍佑佛道”。說是龍,其實就是虎永剛他們在緬甸寺廟裏看到的巨大眼鏡蛇。據傳說,佛祖釋伽牟尼曾經遇到惡魔加害,危急關頭有一條龍(也就是蛇)突然出現,來保護佛祖。它把身體盤蜷著給佛祖坐,並以巨大的蛇頭遮護佛首,佛祖以慈眼普視一切眾生,因此,這驚人的劇毒之物,也受佛祖感化而起善心;
有佛祖在山澗邊給人講經的“臨水明道”。據說佛祖釋伽牟尼在成佛前,曾與其他五人一起到深山裏齋戒修道。那五人或因質疑佛法或因受不了困苦,相繼放棄修行,隻有釋迦牟尼明誌苦修。四年後,終於修成正果,頭現光環。五人驚異,於水邊聆聽釋迦牟尼講佛明道;
還有那乘“鳳鳥”而來、為村寨看護佛經的佛國護經使者;佛祖釋伽牟尼的大弟子迦葉在“神”、“人”、“物”三屆廣為傳播佛法的“福臨三屆”……
寨中未見寺廟,大大小小的佛塔倒有不少。其中最大的一座,當屬那“一塔佑兩國”的大金塔。
那座據說是緬甸仰光大金塔的縮小版的金塔,坐落在對麵的芒秀寨的土地上,中國銀井寨這邊隻有一塊巨石,上寫“一塔佑兩國”五個大字。
不過中國這邊的遊客,也可以過去進到塔內參觀。
虎永剛和寧靜兩人都覺得,要脫鞋進去太麻煩,特別是嘀嘀不能帶進去,就直接往前走了。
瑞麗的天氣說變就變,剛剛還是陽光明媚,這是卻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路邊假山上一個形似螺螄的“螺螄塔”是兩人從沒見過的。
尤其是那塔頂的金鈴,在微風細雨中發出清脆悅耳的鈴聲,別有一番意境。
兩人沒從車上帶雨傘下來,為了躲雨無意中走進了一個院子,卻也非常有特點。
院子的門楣上寫著“一院兩國”,院內卻沒有明顯的國境線,兩邊的傣式民居又差不多,寧靜不知道該往哪邊去。
虎永剛看到一邊有個婦女,頭頂高高的摞著四個瓦罐,站在小雨中想和他們照相,加上她腳上的人字拖,就斷定那邊屬於緬甸。
中國這邊的村民很熱情地接待他們,並笑吟吟地告訴他們,兩邊都可以去的。這個院子裏的幾家人,都是跨國婚姻組成的家庭,不分彼此的。
這村民還主動說,他們家一共7口人,分別是中緬兩國國籍,而且還是傣族和白族兩個民族呢。
不僅是這個院子裏,整個銀井村和芒秀村之間的跨國婚姻,也是非常普遍的,銀井村一組150戶人家中,就有三分之一是跨國婚姻組成的家庭……
看他侃侃而談的樣子,讓虎永剛懷疑他不是真正的村民,而是景區的工作人員。
有一搭沒一搭地和他聊了一會兒,雨過天又晴,虎永剛趕緊和那人告辭,和寧靜離開了這即將完全商業化的“一寨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