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降佛寺,也是傣族人信奉的上座部佛教,是從緬甸傳入雲南後不斷發展的重要佛教寺廟之一,它的曆史在傣族園內,僅次於曼滿春佛寺,也有了一千一百多年的曆史。
虎永剛發現,這是一座很低調、不張揚的佛寺,寺門如同普通住宅的門樓,一點也沒有漢族人建的寺廟那樣的恢弘大氣,兩邊都是商鋪,就連門口也擺放了賣衣服的架子。
進得佛寺內,卻發現裏麵的建築風格,和其他幾座寺廟稍有不同:
經過了漫長歲月的文化交融,它不再完全是傣式的建築,它的裝飾藝術既有東南亞寺廟一貫的金碧輝煌,也融合了漢家文化的肅穆典雅,形成了“和而不同、相融與共”的獨特魅力。
寺廟內冷冷清清,不見多少遊客,也沒有幾個僧人。
夫妻倆轉到後麵,看到一棵大樹的樹蔭下,一傣一漢兩個年輕女子,虔誠地匍匐在地,前麵各有一個身著赭紅色僧袍、光著腳的年輕和尚,肅穆莊嚴地站立,嘴裏念念有詞。
虎永剛覺得,她們是在請和尚開光、祈福之類,漢族聚居地的佛寺內常有這樣的場景出現。
寧靜卻認為,那兩個女子應該和漢人拜送子觀音一樣,來求子的。
這時,那兩個和尚誦經完畢,各自從鼓鼓囊囊的僧袍裏拿出了一個巨大的缽盂。
那傣族女子把一個衣服包裹交給和尚,估計是僧衣、僧袍之類;而漢族女子則是把一些現金,哦,這裏應該說是香火錢放入另外一個和尚的缽盂裏。
虎永剛夫妻倆這才恍然大悟:兩人之前都猜錯了!原來,這兩個女子是來給和尚布施的!
隻見那兩個和尚接受了錢物的布施,也沒有道謝的話語,好像是理所應當的,抬頭挺胸地轉身,施施然大搖大擺地走了。
這就讓虎永剛很是不解:和尚在這裏都是這樣的高高在上嗎?
即便是唐三藏那樣的得道高僧,肚中饑餓,也是客客氣氣地吩咐孫悟空:“徒兒,你去化些齋飯來吧!切記切記!不得與施主們無禮!”
化齋,說得很好聽,其實就是去討飯。唐僧師徒還知道要和施舍的人有禮有節,怎麽傣族和尚都是坦然受之呢?
剛剛布施的那位傣族女士說,你們不是信徒,尤其還不是傣族信徒,根本不知道我們傣族人對佛教的信仰程度。
我們傣族人家家信佛,每個男子的一生幾乎都要出家當一次和尚。他們出家期間,在寺廟裏的一切用度,都是靠的我們這些虔誠的信徒布施供養,不需要他們自己一家獨自承擔。
布施看起來是為了他人,實則上也是為了自己。我們傣家人認為,布施其實是在為親人和身邊的人積德行善:“一個人想要成佛,就得先多行善事,多積功德。信佛就是給予,而不是索求。當做的善事越多,離佛也就越近了。”
我們信徒都這樣認為,錢財都是身外之物,除了吃飽喝足等生活必需之外,都不是屬於自己的。
生,沒有帶來什麽,死,也帶不走什麽!而此生能夠有能力去給佛布施,那就會給我們自己帶來很大的福分。
布施不分大小、也不分種類,其實都是一份善念,都是我們自願的行為,正所謂“度人先度己”。因此我們也不需要接受布施的和尚們感恩!
虎永剛深有感觸地說道:“聽你這樣一說,我就明白你們傣族人隻是說‘賧佛’的涵義了!信佛,就是一種奉獻!
而我們漢族人總是說‘求佛’,求佛保佑父母的健康、自己的升官發財、兒女的學業有成等等,燒了幾塊錢的香,卻要佛來幫助完成幾十、幾百萬,甚至幾千萬才能達到的願望,這就與‘緣起性空’的佛家核心教義,背道而馳了!”
寧靜也感慨一下:“修行必先修心!《增廣賢文》中有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心之所向,無問西東!這句話我小學時候就會背,到今天已經人到中年,自問我還是做不到那個境界啊!”
虎永剛點頭讚同:“古往今來,知道這個道理的人多,做到的能有幾人?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聽到‘道’的人多,但理解並做到的微乎其微,所以,’聞道而夕死‘者幾乎沒有!
難怪李白會感歎:’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你看他活得多瀟灑:我學什麽聖賢哦,還是喝我的酒算了!
不過呢,我覺得,相對於你剛說的那些話,《名賢集》中也有差不多的記述:‘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這後半段就比較容易做到了。”
寧靜笑道:“這我知道,大的善事我做不來,小的好事還是會經常做的。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嘛,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不知不覺間,兩人已經走出了傣族園景區的大門。
依照虎永剛的想法,此時還不到五點鍾,可以開到邊境上一個叫做關牛的村子看一看。
寧靜堅決不去:“不管是關牛村還是關牧村,都不去。要不是晚上我想看江邊的放孔明燈,就讓你開去中科院植物園了。”
虎永剛問她:“那還早。這段時間準備去幹嘛呢?”
寧靜說:“到猛罕鎮上隨便逛逛吧。”
虎永剛想吃當地的美食,擔心寧靜在逛街的時候買菜自己做,就提前說道:“好啊。順便看看有沒有什麽沒有吃過的傣家美味。”
寧靜沒有反對:“好啊,今天傣族園玩了一天,你也累了,就不自己做飯了。”
猛罕鎮上的店鋪,有特色的大多數和傣族園內的差不多,隻有橄欖壩集市尚可一逛。
雖然不是趕集日,依然攤位林立、人聲鼎沸,主要售賣的是傣族風味的特色小吃,像什麽傣味燒烤之類的。
其他就是一些當地的熱帶水果和一些手工藝品和傣族服裝之類的。
這些在傣族園內,寧靜已經該看的看過了,該買的也買了,轉了十來分鍾,她就不想逛了,提議往瀾滄江邊走,如果有飯店就吃飯,然後在江邊吹吹江風、看看孔明燈,就迴去睡覺。
虎永剛巴不得如此。他和大多數的男人一樣,不喜歡逛街。
走出鎮子沒多遠,就看到一家“岩況傣家樂”,沒等虎永剛征求意見,寧靜就主動說:“你想吃傣族風味的,就這家吧。”
兩人走進店內坐下,按照正常流程,當然是要問一下,有什麽特色美味。
傣家小妹眨巴眨巴眼睛,說道:“我們猛罕最有特色的就是趕擺雞啦。”
虎永剛一聽這個菜名,不由得看向了寧靜。
中午在曼乍村的時候看到過,她就因為不知道是怎麽做而說不吃的。
寧靜笑笑:“你別看我,今天我舍命陪君子,你想吃什麽我就吃什麽。”
虎永剛才不信她的話呢:“那中午的見手青,一開始你怎麽不敢吃呢?”
當然,這話他也隻是在心裏想想,可不敢說出來。
雲南菜可不能顧名思義,還是要問明白才好。
他問那小妹:“我知道你們傣族人說的趕擺就是趕集,雲南人也說趕街(gai)。這趕擺雞是不是在集市上買迴來的,那種做好的燒雞、鹵雞之類的?”
小妹想了一下,說:“這樣說也沒錯,因為這種雞以前確實是趕擺去賣的,所以叫做趕擺雞。但和你想的那種燒雞之類不一樣,它有特殊的做法,還有趕擺賣這種雞也很是很浪漫的事情。”
虎永剛頓時來了興趣:“我就喜歡聽浪漫的故事。先不管它怎麽做的啦,你說說那浪漫的事情唄。”
小妹看看店內,時間還早,也沒有其他客人,就同意了:“好吧,現在不忙,我可以多聊一會兒。
我們這裏的傣家人,喜歡養雞、鬥雞,也很會殺雞煮雞。我們傣族男女也有‘以食傳情’的戀愛方式。
到趕擺那天,姑娘們就把事先煮熟的雞肉,裝在一個小盆裏,拿到趕擺場上去賣。
一般她們會隨身帶去兩個小凳子,一個自己坐,另一個遇到自己喜歡的人,就讓他來坐。
如果過來買雞肉的小夥子被她看上了,她就會主動把備用小凳子拿出來,讓他坐在自己的身邊,邊品嚐自己做的雞肉邊聊天。
姑娘對心儀的小夥兒要價也不高,甚至不要錢。雙方談得高興了,姑娘還會以‘一起吃才甜,一起抬オ輕’為理由,兩人相約著離開趕擺場,到瀾滄江邊、大榕樹下,一邊品嚐美味佳肴,一邊傾訴衷情。
如果姑娘沒看上來買雞肉的小夥子,不但要價高,而且連備用小凳子也不拿出來讓他坐,小夥子就會很尷尬,也就識趣地走了。
後來,我們這裏的人,就把姑娘們做的這種雞,叫做趕擺雞了。”
虎永剛微笑著說道:“確實很浪漫。不過我更想知道的,你說的這種做雞的方法是什麽樣的?”
小妹說:“這種雞的做法,隻有我們猛罕才有。雞殺好了以後,要把頭、翅膀、胸脯、大腿、雞腳等分塊砍下,一共是11塊,不能多也不能少……”
虎永剛插話問道:“這有什麽特別的講究嗎?是不是多了少了味道就不一樣了?”
小妹笑道:“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
虎永剛說:“好吧。你繼續說。”
小妹接著說道:“雞塊剁好了以後,要用洗淨的雞腸子把雞腳杆裹住,然後配上油鹽、蔥薑蒜、香茅草等佐料,放在砂鍋裏燜。等到雞塊燜熟後,再撒上切好的蔥段,砂鍋裏就散發出令人饞涎欲滴的香味,這趕擺雞就做好了。”
虎永剛笑道:“聽你說得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必須要來一隻。對了,你們也是在趕擺場上問那些姑娘們買迴來的嗎?”
小妹說:“當然不是啦,我們家廚師自己做的。”
虎永剛說:“我知道了,你們這裏的曼乍村就是廚師村,大廚多得很。”
寧靜來了一句:“你們有什麽蔬菜?”
小妹想了一下說:“我們這裏的蔬菜很多,我給你推薦一下喃咪拚盤吧。”
寧靜說:“中午我們就看到這道菜了,不知道是什麽東西,沒敢吃。”
小妹笑道:“你們外地人第一次來,都不知道是什麽,其實喃咪是一種我們傣族特有的調料。”
虎永剛說:“你們這裏的調料都很奇怪,像那個撒撇就是。這個喃咪是用什麽做的?”
小妹說:“喃咪沒有撒撇那麽奇怪,做法很簡單的。具體的是這樣,先把大蒜、小米辣、西紅柿、樹番茄在炭火上烤香烤熟,然後把大蒜和小米辣放碗裏用木棍舂碎,再把西紅柿和樹番茄去皮後也放碗裏也舂碎,最後放入鹽、味精和芫荽末拌勻,喃咪就做好了。
喃咪素拚盤,就是把黃瓜、紅蘿卜、開水裏煮熟的包菜、秋葵、花菜等等裝一個大盤子裏,蘸著喃咪吃。你們喜歡吃蔬菜的,可以多搞幾種喜歡吃的,這比你隻點一份炒蔬菜好吧?”
寧靜想了想,這喃咪的原料都不奇怪,而且貌似還可以,就同意了。
虎永剛說:“你剛剛說的這五種蔬菜都要,再給我們添上西蘭花,這樣就叫六六大順。”
小妹笑起來很好看:“你們漢族人真講究。我覺得你們就兩個人,一隻趕擺雞、一大份喃咪素拚盤已經夠了,多了也是浪費。”
寧靜笑嘻嘻地說:“小姑娘你很會持家啊,就照你說的辦吧。”
小妹又說:“我們的特色主食有菠蘿飯、竹筒飯和青苔飯,你們想吃哪種?”
虎永剛本想說,我們晚上不吃主食的,聽說了什麽“青苔飯”,頓時好奇心起,忙問那是怎麽做的,怎麽青苔也能吃嗎?
小妹說:“這種吃的青苔,不是路上長的,而是長在水底石頭上的,翠綠的、長長的那種水藻。
我們將它采迴來後,可以和糯米一起做飯,也可以先用鹽、薑末和小米辣醃製一下,曬幹以後下油鍋裏炸了吃。”
寧靜說:“青苔飯我們就不吃了,來點這種油炸青苔嚐嚐吧。”
虎永剛問:“小妹,你們家有自己釀的酒嗎?”
小妹說:“有糯米酒、包穀酒和酸木瓜酒。”
虎永剛正要說話,寧靜說:“來糯米酒吧,我陪你喝點兒。”
結果這酒,入口爽甜,卻後勁十足。
夏天天黑得晚,孔明燈要八點半以後才放。寧靜在江邊等待時,酒勁上來,堅持不住了……
虎永剛發現,這是一座很低調、不張揚的佛寺,寺門如同普通住宅的門樓,一點也沒有漢族人建的寺廟那樣的恢弘大氣,兩邊都是商鋪,就連門口也擺放了賣衣服的架子。
進得佛寺內,卻發現裏麵的建築風格,和其他幾座寺廟稍有不同:
經過了漫長歲月的文化交融,它不再完全是傣式的建築,它的裝飾藝術既有東南亞寺廟一貫的金碧輝煌,也融合了漢家文化的肅穆典雅,形成了“和而不同、相融與共”的獨特魅力。
寺廟內冷冷清清,不見多少遊客,也沒有幾個僧人。
夫妻倆轉到後麵,看到一棵大樹的樹蔭下,一傣一漢兩個年輕女子,虔誠地匍匐在地,前麵各有一個身著赭紅色僧袍、光著腳的年輕和尚,肅穆莊嚴地站立,嘴裏念念有詞。
虎永剛覺得,她們是在請和尚開光、祈福之類,漢族聚居地的佛寺內常有這樣的場景出現。
寧靜卻認為,那兩個女子應該和漢人拜送子觀音一樣,來求子的。
這時,那兩個和尚誦經完畢,各自從鼓鼓囊囊的僧袍裏拿出了一個巨大的缽盂。
那傣族女子把一個衣服包裹交給和尚,估計是僧衣、僧袍之類;而漢族女子則是把一些現金,哦,這裏應該說是香火錢放入另外一個和尚的缽盂裏。
虎永剛夫妻倆這才恍然大悟:兩人之前都猜錯了!原來,這兩個女子是來給和尚布施的!
隻見那兩個和尚接受了錢物的布施,也沒有道謝的話語,好像是理所應當的,抬頭挺胸地轉身,施施然大搖大擺地走了。
這就讓虎永剛很是不解:和尚在這裏都是這樣的高高在上嗎?
即便是唐三藏那樣的得道高僧,肚中饑餓,也是客客氣氣地吩咐孫悟空:“徒兒,你去化些齋飯來吧!切記切記!不得與施主們無禮!”
化齋,說得很好聽,其實就是去討飯。唐僧師徒還知道要和施舍的人有禮有節,怎麽傣族和尚都是坦然受之呢?
剛剛布施的那位傣族女士說,你們不是信徒,尤其還不是傣族信徒,根本不知道我們傣族人對佛教的信仰程度。
我們傣族人家家信佛,每個男子的一生幾乎都要出家當一次和尚。他們出家期間,在寺廟裏的一切用度,都是靠的我們這些虔誠的信徒布施供養,不需要他們自己一家獨自承擔。
布施看起來是為了他人,實則上也是為了自己。我們傣家人認為,布施其實是在為親人和身邊的人積德行善:“一個人想要成佛,就得先多行善事,多積功德。信佛就是給予,而不是索求。當做的善事越多,離佛也就越近了。”
我們信徒都這樣認為,錢財都是身外之物,除了吃飽喝足等生活必需之外,都不是屬於自己的。
生,沒有帶來什麽,死,也帶不走什麽!而此生能夠有能力去給佛布施,那就會給我們自己帶來很大的福分。
布施不分大小、也不分種類,其實都是一份善念,都是我們自願的行為,正所謂“度人先度己”。因此我們也不需要接受布施的和尚們感恩!
虎永剛深有感觸地說道:“聽你這樣一說,我就明白你們傣族人隻是說‘賧佛’的涵義了!信佛,就是一種奉獻!
而我們漢族人總是說‘求佛’,求佛保佑父母的健康、自己的升官發財、兒女的學業有成等等,燒了幾塊錢的香,卻要佛來幫助完成幾十、幾百萬,甚至幾千萬才能達到的願望,這就與‘緣起性空’的佛家核心教義,背道而馳了!”
寧靜也感慨一下:“修行必先修心!《增廣賢文》中有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心之所向,無問西東!這句話我小學時候就會背,到今天已經人到中年,自問我還是做不到那個境界啊!”
虎永剛點頭讚同:“古往今來,知道這個道理的人多,做到的能有幾人?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聽到‘道’的人多,但理解並做到的微乎其微,所以,’聞道而夕死‘者幾乎沒有!
難怪李白會感歎:’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你看他活得多瀟灑:我學什麽聖賢哦,還是喝我的酒算了!
不過呢,我覺得,相對於你剛說的那些話,《名賢集》中也有差不多的記述:‘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這後半段就比較容易做到了。”
寧靜笑道:“這我知道,大的善事我做不來,小的好事還是會經常做的。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嘛,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不知不覺間,兩人已經走出了傣族園景區的大門。
依照虎永剛的想法,此時還不到五點鍾,可以開到邊境上一個叫做關牛的村子看一看。
寧靜堅決不去:“不管是關牛村還是關牧村,都不去。要不是晚上我想看江邊的放孔明燈,就讓你開去中科院植物園了。”
虎永剛問她:“那還早。這段時間準備去幹嘛呢?”
寧靜說:“到猛罕鎮上隨便逛逛吧。”
虎永剛想吃當地的美食,擔心寧靜在逛街的時候買菜自己做,就提前說道:“好啊。順便看看有沒有什麽沒有吃過的傣家美味。”
寧靜沒有反對:“好啊,今天傣族園玩了一天,你也累了,就不自己做飯了。”
猛罕鎮上的店鋪,有特色的大多數和傣族園內的差不多,隻有橄欖壩集市尚可一逛。
雖然不是趕集日,依然攤位林立、人聲鼎沸,主要售賣的是傣族風味的特色小吃,像什麽傣味燒烤之類的。
其他就是一些當地的熱帶水果和一些手工藝品和傣族服裝之類的。
這些在傣族園內,寧靜已經該看的看過了,該買的也買了,轉了十來分鍾,她就不想逛了,提議往瀾滄江邊走,如果有飯店就吃飯,然後在江邊吹吹江風、看看孔明燈,就迴去睡覺。
虎永剛巴不得如此。他和大多數的男人一樣,不喜歡逛街。
走出鎮子沒多遠,就看到一家“岩況傣家樂”,沒等虎永剛征求意見,寧靜就主動說:“你想吃傣族風味的,就這家吧。”
兩人走進店內坐下,按照正常流程,當然是要問一下,有什麽特色美味。
傣家小妹眨巴眨巴眼睛,說道:“我們猛罕最有特色的就是趕擺雞啦。”
虎永剛一聽這個菜名,不由得看向了寧靜。
中午在曼乍村的時候看到過,她就因為不知道是怎麽做而說不吃的。
寧靜笑笑:“你別看我,今天我舍命陪君子,你想吃什麽我就吃什麽。”
虎永剛才不信她的話呢:“那中午的見手青,一開始你怎麽不敢吃呢?”
當然,這話他也隻是在心裏想想,可不敢說出來。
雲南菜可不能顧名思義,還是要問明白才好。
他問那小妹:“我知道你們傣族人說的趕擺就是趕集,雲南人也說趕街(gai)。這趕擺雞是不是在集市上買迴來的,那種做好的燒雞、鹵雞之類的?”
小妹想了一下,說:“這樣說也沒錯,因為這種雞以前確實是趕擺去賣的,所以叫做趕擺雞。但和你想的那種燒雞之類不一樣,它有特殊的做法,還有趕擺賣這種雞也很是很浪漫的事情。”
虎永剛頓時來了興趣:“我就喜歡聽浪漫的故事。先不管它怎麽做的啦,你說說那浪漫的事情唄。”
小妹看看店內,時間還早,也沒有其他客人,就同意了:“好吧,現在不忙,我可以多聊一會兒。
我們這裏的傣家人,喜歡養雞、鬥雞,也很會殺雞煮雞。我們傣族男女也有‘以食傳情’的戀愛方式。
到趕擺那天,姑娘們就把事先煮熟的雞肉,裝在一個小盆裏,拿到趕擺場上去賣。
一般她們會隨身帶去兩個小凳子,一個自己坐,另一個遇到自己喜歡的人,就讓他來坐。
如果過來買雞肉的小夥子被她看上了,她就會主動把備用小凳子拿出來,讓他坐在自己的身邊,邊品嚐自己做的雞肉邊聊天。
姑娘對心儀的小夥兒要價也不高,甚至不要錢。雙方談得高興了,姑娘還會以‘一起吃才甜,一起抬オ輕’為理由,兩人相約著離開趕擺場,到瀾滄江邊、大榕樹下,一邊品嚐美味佳肴,一邊傾訴衷情。
如果姑娘沒看上來買雞肉的小夥子,不但要價高,而且連備用小凳子也不拿出來讓他坐,小夥子就會很尷尬,也就識趣地走了。
後來,我們這裏的人,就把姑娘們做的這種雞,叫做趕擺雞了。”
虎永剛微笑著說道:“確實很浪漫。不過我更想知道的,你說的這種做雞的方法是什麽樣的?”
小妹說:“這種雞的做法,隻有我們猛罕才有。雞殺好了以後,要把頭、翅膀、胸脯、大腿、雞腳等分塊砍下,一共是11塊,不能多也不能少……”
虎永剛插話問道:“這有什麽特別的講究嗎?是不是多了少了味道就不一樣了?”
小妹笑道:“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
虎永剛說:“好吧。你繼續說。”
小妹接著說道:“雞塊剁好了以後,要用洗淨的雞腸子把雞腳杆裹住,然後配上油鹽、蔥薑蒜、香茅草等佐料,放在砂鍋裏燜。等到雞塊燜熟後,再撒上切好的蔥段,砂鍋裏就散發出令人饞涎欲滴的香味,這趕擺雞就做好了。”
虎永剛笑道:“聽你說得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必須要來一隻。對了,你們也是在趕擺場上問那些姑娘們買迴來的嗎?”
小妹說:“當然不是啦,我們家廚師自己做的。”
虎永剛說:“我知道了,你們這裏的曼乍村就是廚師村,大廚多得很。”
寧靜來了一句:“你們有什麽蔬菜?”
小妹想了一下說:“我們這裏的蔬菜很多,我給你推薦一下喃咪拚盤吧。”
寧靜說:“中午我們就看到這道菜了,不知道是什麽東西,沒敢吃。”
小妹笑道:“你們外地人第一次來,都不知道是什麽,其實喃咪是一種我們傣族特有的調料。”
虎永剛說:“你們這裏的調料都很奇怪,像那個撒撇就是。這個喃咪是用什麽做的?”
小妹說:“喃咪沒有撒撇那麽奇怪,做法很簡單的。具體的是這樣,先把大蒜、小米辣、西紅柿、樹番茄在炭火上烤香烤熟,然後把大蒜和小米辣放碗裏用木棍舂碎,再把西紅柿和樹番茄去皮後也放碗裏也舂碎,最後放入鹽、味精和芫荽末拌勻,喃咪就做好了。
喃咪素拚盤,就是把黃瓜、紅蘿卜、開水裏煮熟的包菜、秋葵、花菜等等裝一個大盤子裏,蘸著喃咪吃。你們喜歡吃蔬菜的,可以多搞幾種喜歡吃的,這比你隻點一份炒蔬菜好吧?”
寧靜想了想,這喃咪的原料都不奇怪,而且貌似還可以,就同意了。
虎永剛說:“你剛剛說的這五種蔬菜都要,再給我們添上西蘭花,這樣就叫六六大順。”
小妹笑起來很好看:“你們漢族人真講究。我覺得你們就兩個人,一隻趕擺雞、一大份喃咪素拚盤已經夠了,多了也是浪費。”
寧靜笑嘻嘻地說:“小姑娘你很會持家啊,就照你說的辦吧。”
小妹又說:“我們的特色主食有菠蘿飯、竹筒飯和青苔飯,你們想吃哪種?”
虎永剛本想說,我們晚上不吃主食的,聽說了什麽“青苔飯”,頓時好奇心起,忙問那是怎麽做的,怎麽青苔也能吃嗎?
小妹說:“這種吃的青苔,不是路上長的,而是長在水底石頭上的,翠綠的、長長的那種水藻。
我們將它采迴來後,可以和糯米一起做飯,也可以先用鹽、薑末和小米辣醃製一下,曬幹以後下油鍋裏炸了吃。”
寧靜說:“青苔飯我們就不吃了,來點這種油炸青苔嚐嚐吧。”
虎永剛問:“小妹,你們家有自己釀的酒嗎?”
小妹說:“有糯米酒、包穀酒和酸木瓜酒。”
虎永剛正要說話,寧靜說:“來糯米酒吧,我陪你喝點兒。”
結果這酒,入口爽甜,卻後勁十足。
夏天天黑得晚,孔明燈要八點半以後才放。寧靜在江邊等待時,酒勁上來,堅持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