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31


    昨天開家長會,老師就很清楚明白地把14,15歲孩子的特點描述出來了,很準確,很到位。


    老師首先問大家,有沒有覺得孩子這個暑假發生很大變化。我心裏嘀咕著,很大變化談不上,但是一直在鬥爭倒是真的,而且這個鬥爭形勢是最近半年甚至一年來都是這樣的,算不上最近的變化吧。


    隨後,老師就講了這些孩子的特點。


    首先,這些孩子都開始一點一點覺醒了,他們的眼睛越來越亮,能夠看到很多東西。


    我是深有體會的,兒子常常看穿我,甚至我隻是在心裏想到並沒有說出來;有時,是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但他已經看穿了兩件事情的邏輯。比如,我常常為了有安全感,需要他在我的控製範圍之內,而有一件事情他不願意做,我就會拿出另一件不相幹的事情來威脅他,隻是逼迫他聽從。我自己都諳於此道,我原來是一點兒也不清楚的。可是,這個年輕人就要挑戰我這個,讓我現形。


    其次,這個年齡的孩子常常把成人當作道德標本來評判。太準確了!


    從過往的鬥爭過程中,我無時不刻地感受到兒子對我的評判,你這件事情做得對不對啦,你講不講理呀,你說過的事情你自己都沒有做到,你說的和你做的不一樣啦......不光對我,對所有人皆是如此。


    我過往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但是呢,生活中事情很多很繁雜,人不是完人,誰能不忘記事情呢,結果就被兒子抓住小辮子來說。最後在他那裏被說成是大部分事情都做得不好的人。雖然很難過,但這是他的看法,開始我還據理力爭,後來發現爭不過,算了,不爭了,不好就不好吧,那是他此時的看法,權且這樣吧。很無奈的接受,作為成人,作為家長,還是有自己覺得很沒麵子的事情。但是也隻能接受,好吧,你現在是這麽看。不去反駁他,而是接納他這種看法。


    但我這個還算好的,到爸爸那兒,慘嘍,因為爸爸是個隨口承諾的人,到處說要給什麽什麽,最後也沒有幾樣能夠兌現的。所以呢,兒子常常數落“爸爸那時候說要給我搭個玩具室的,我還設計了,後來也沒有了”,“爸爸說帶我去現場看球的,也沒去”等等......然後爸爸呢,就是據理力爭,說這個事情沒做是什麽理由,那個是什麽原因,於是又被兒子看輕了,就是不服氣。兒子曾經表示過,爸爸就是不承認,我就是和他爭到底。


    再次,這個階段孩子不會有彈性,都是斷言式的發言。這個也非常準確。


    我兒子常常說全世界最糟糕的爸爸媽媽就是他的爸爸媽媽,別的家長都好。他認準的理就是那樣的,都是死理,不可以改動。非黑即白,沒有中間灰色地帶。


    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是這個特點,兩極性。他們就在兩極之間動蕩,沒有中間。


    還有,就是這個階段孩子的情緒都很大,很誇張。


    這個我也深有體會。“全世界最糟糕的爸爸媽媽”就很誇張。還有發生很多事情之後,他的反應會是天都要塌下來似的,或者我都活不下去了似的,挺極端的。


    剛開始不理解,以為真的發生了什麽天下大亂的事情,後來就知道了,事情不是大事,但他的感受確實是天要塌了,感情就是這麽強烈!


    --------------------------------------------------------------------------------------------------


    那麽針對這些特點,如何去工作呢?


    老師們會從課程本身,從與孩子的鏈接上會和孩子們工作。我聽到老師們講到這個學期孩子學習的課程,我非常開心地看到這些課程是如何與孩子的兩極性工作的。從課程本身,讓孩子們去充分體驗兩極,也讓他們去感受一下兩極之中的中間地帶。感受悲劇和喜劇,感受黑和白,感受凹和凸都是兩極,然後兩極之間的碰撞自然就產生了中間的地帶。


    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接納和引導”的方式。接納孩子所處的特點,讓他們充分地體驗和感受;引導孩子去看到其他的麵向,不是強迫,而是邀請的姿態,去看到一些角度,不說教,不逼迫,還是感受和體驗的方式,讓孩子們去看到,去體會到。什麽時候意識到呢?那就不做要求了,也許現在,也許將來某個時刻。從孩子的發展特點來看,通常會在將來。


    --------------------------------------------------------------------------------------------------


    家長要怎麽應對呢?


    要“體恤”他們,別急著指導他們,以傾聽為主。


    我喜歡老師用的“體恤”一詞,是要站在孩子們的實際處境去著想。這一點對成人來說就很難。我自己有深深的體會,我也看到孩子爸爸就很難理解孩子所在的處境,這是很正常的。


    要以傾聽為主,這個也非常難,成人總是忍不住要去指導,生怕孩子不知道,將來學不會。所以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閉嘴。


    如果不閉嘴會怎樣?我記得當時老師說了兩種情況,一種你和孩子意見一致,孩子本身就在很大情緒中,你和他一致,產生共鳴,會讓情緒更加升級,不免會對事情產生過度反應;另一種你和孩子意見不一致,不免會讓你們之間產生對抗。這兩種都是不合適的方式。


    所以能閉嘴還是閉嘴吧!


    實在想做點什麽,怎麽做呢?家長能做的,就是羅列出孩子不曾看到的麵向,是客觀的稱述,盡量中正、周詳,幫助孩子看到事物的全貌,但不做分析,因為分析是在更高的年級才會發生。


    這一點我也有體會。我記得有幾次,兒子“當當當”地扔下一些事實來,我告訴他我看到的情況,就是客觀地陳述,沒有評判,隻是描述事實。然後兒子說“好吧”,一種無奈的接受的口氣,但是接受了。我覺得這個“好吧”就是他看到了事物的另一個角度,於是他接受了。


    (這裏我不免產生一些想法:就是孩子往往比成人更加能夠接受,成人更加難,因為成人的習慣更加根深蒂固。而孩子,哪怕前一秒還是非常有情緒地誇張地描述他所看到的東西,但後一秒他也能接受“好吧”。這一點,我們確實要向這些年輕人學習。


    人類的發展後浪推前浪,不斷有年輕人出現,就是為了警醒我們這些老人吧!)


    所以家長不要去貼標簽,不要去定性,而是更有彈性地處理。


    好吧,總結一下家長能做的:


    “體恤”孩子所處的成長階段,不指導,多傾聽;不定性,有耐心;可以客觀中正地幫助孩子看到事物的全貌。


    這就是這一年我希望我能做到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境由心轉88zp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境由心轉88zp並收藏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