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鬥爭暫告一段落
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 作者:境由心轉88zp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021.8.28
昨天下午,我幹脆和兒子來了個民主大討論,我們一起看看家裏有哪些事情,我們怎麽分工。
討論在我們兩人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當然其中也不免我比較激動聲音大的時候,兒子會說“你能不能小點聲音?”雖然這個提醒有些小抱怨的口氣,但我基本都能馬上意識到,把聲音降低一點。
我天生聲音就比較大,一激動就更大了,並且還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我和兒子討論得很熱烈的時候,說到很關鍵的地方,我很激動,兒子突然來了一句:“媽媽,你能不能不噴口水?”唉,尷尬死了!於是後退一步,繼續討論。
一開始,我們就有不同看法,我覺得他家務活做得太少,他覺得他已經做得很多了。好吧,先各自聽到,繼續討論。
然後討論到房間外麵的走廊多久掃一次,兒子覺得不影響大局,不掃也沒事兒,而我覺得需要至少一周掃一次。最後達成的共識就是看到髒了就掃一掃,不定具體時間。
也有一致的,延續之前,誰做飯,誰就隻用洗自己吃飯的碗就行了,而另一個人就需要洗其他所有的東西。
這裏,就要把洗碗到底做哪些事情進行了一下明確:洗碗除了洗各種碗、筷、碟、鍋之外,還包括擦電磁爐,洗幹淨抹布並掛好。
其中有兩件事情,兒子表示不想做。一是不願意擦電飯鍋的蓋子和鍋體四麵的水;二是不願意弄水池裏的東西。
我頓了一下,為什麽不做,就是要做呀。兒子說,我就不願意做,除了這兩項,我都可以做。
這時,我們又討論起之前發生的,媽媽用的鍋不洗的問題。兒子說,我就覺得我沒有用,所以就不用洗。為什麽呢?我們又深入探討了一下,我終於有點兒明白了他的想法。他覺得因為沒有吃這道菜,甚至看都沒有看到這道菜,我吃掉了,剩了個鍋底讓他洗,他就不想洗。我告訴他那天的鍋就是炒青菜和熱剩菜用的,他那天都看到了那些菜的。他表示才知道,是這樣啊!
我有些理解他了,因為他很愛吃,所以如果有什麽菜我們自己偷著摸做的菜吃了,不留給他,還讓他洗鍋,那是絕對不願意的。但實際上印象中我覺得我沒有做過這類事情。
過了一會兒,兒子自己先表示,好吧,這樣的鍋我同意洗,那兩項我可以不做嗎?
行吧,我同意,畢竟兒子自己表示要做,還是鼓勵比較好。
後來,我們還談到了洗碗的人也要擦桌子,和如果地上有飯粒也要處理的事情,很快達成了一致。
很快,我們就各自打掃各自的屋子也達成了共識。
--------------------------------------------------------------------------------------------------
在這個討論過程中,我收獲到幾點:
一個是孩子大了,需要和他正式的討論,聽到他的聲音,重要的是他需要表達,我需要傾聽,然後再經過一來一去達到一定的共識。隻有他參與進來的討論,得到的共識比較容易執行。
另一個是孩子需要鼓勵,我沒有養成鼓勵的習慣(因為我小時候也很少被鼓勵),甚至不會鼓勵,所以我很容易看到孩子做得不夠的地方,沒有看到他做得好的地方,並且及時給予真誠的鼓勵。這一點,是兒子的反饋告訴我的。
我昨天確實有暴露我這一點的愚蠢的行為,那就是冰箱事件,本來我還處理得可以,我也等了,但我也讓兒子做了。但是我昨天討論時,沒忍住說到他擦冰箱擦了兩天,我已經很有耐心了,其實是含有責備的意思。結果兒子說“本來我就不願意做,是你邀請我做的,我也答應做了。最後你還來埋怨我說我做的時間長,我覺得你很沒有道理。”他說了很多遍,我知道他是真的對這一點很生氣。他還直接說了,“我本來就有了很大進步了,你看不到,你就看到我做得不夠。”
再一個就是處理事情時還需要多一些柔軟的東西。我一向是比較硬的,雖然我堅持讓他做,但是還是硬了些。用邀請的姿態,不是用強迫的姿態,這個是對青春期孩子很重要的東西。
最後一點就是刻意為之的事情可以偶爾做一點,但不要一直很刻意,還是讓生活的自然後果來影響孩子。比如,兒子就說,你昨天說我沒有洗鍋,你說你餓了,那你為什麽不自己洗了鍋後去做飯,你不是餓了嗎?你餓了,完全可以自己洗呀?說得沒錯,我確實想讓他做的心思太重了。
-------------------------------------------------------------------------------------------------
好了,加點小插曲,昨天夜裏發生了一件事情。
已經睡著的我聽到兒子在喊“媽!媽!媽......”我以為他在說夢話,十幾聲後我迴應了一聲,兒子說“媽媽,我害怕。”後來他就跑到我這裏來,告訴我他聽到有個女人的笑聲很害怕。
我拉著他的手,摸著他的頭,關切地問“兒子,害怕了!”
兒子說“我可以開開燈麽?看看是不是我媽媽。”
這是兒子小一點的時候常玩的遊戲,就是他故意說,這個不是我媽媽,我媽媽去哪裏了呢,然後某一次說,這真的是媽媽呀,好像還很驚喜的樣子。
我開了燈,他說“這真是我媽媽”,我說“嗯,這也真是我的寶!”
然後他說“我可以檢查一下房間麽?”我說“可以呀!”
然後他仔細看了房間,廁所,甚至外麵的走廊,確保沒有人。
然後我們就坐著聊了好一會兒,他說到他在青海湖騎行的時候落下了怕下雨的毛病,說起我去新西蘭時下雨他不敢讓爸爸上班,他說到隻要家裏有人他就不怕下雨等等......
突然,我仿佛覺得那個小小的順從的孩子又迴來了,這幾年都沒有看到他的這種狀態了呢,那種和你的親密,還需要媽媽的樣子。
我對兒子說“你這次害怕就像你三年級那樣,開始在房間裏找大怪物。”
我說祝賀兒子又要長大了呀。
我隱約覺得,兒子又要上到一個新的台階了。
九歲的時候,三年級,孩子第一次真正地踩到大地上,他們會感到害怕,小時候不怕的現在開始怕了,怕夜路,怕沒有光。這是他們在長大。
十二歲的時候,六年級,應該是第二次更深的感覺,自己站在了大地上。而兒子這次長大在他十四歲半的時候,確實我感覺到他的心智還比較小,比同齡人都小,因為他的八年級同學都在想著努力學習的時候,他還想著玩,還沒有玩夠。他終於要長大了。
我的心情很複雜,既希望他慢一點長大,留在童年更多一些,和家人更親密一些,也希望他長大,因為這是他的路,我不應該也不能阻擋。
兒子,又長大了,媽媽祝賀你,你的新的高中生活即將來到!我和你一起擁抱我們的生活!
昨天下午,我幹脆和兒子來了個民主大討論,我們一起看看家裏有哪些事情,我們怎麽分工。
討論在我們兩人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當然其中也不免我比較激動聲音大的時候,兒子會說“你能不能小點聲音?”雖然這個提醒有些小抱怨的口氣,但我基本都能馬上意識到,把聲音降低一點。
我天生聲音就比較大,一激動就更大了,並且還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我和兒子討論得很熱烈的時候,說到很關鍵的地方,我很激動,兒子突然來了一句:“媽媽,你能不能不噴口水?”唉,尷尬死了!於是後退一步,繼續討論。
一開始,我們就有不同看法,我覺得他家務活做得太少,他覺得他已經做得很多了。好吧,先各自聽到,繼續討論。
然後討論到房間外麵的走廊多久掃一次,兒子覺得不影響大局,不掃也沒事兒,而我覺得需要至少一周掃一次。最後達成的共識就是看到髒了就掃一掃,不定具體時間。
也有一致的,延續之前,誰做飯,誰就隻用洗自己吃飯的碗就行了,而另一個人就需要洗其他所有的東西。
這裏,就要把洗碗到底做哪些事情進行了一下明確:洗碗除了洗各種碗、筷、碟、鍋之外,還包括擦電磁爐,洗幹淨抹布並掛好。
其中有兩件事情,兒子表示不想做。一是不願意擦電飯鍋的蓋子和鍋體四麵的水;二是不願意弄水池裏的東西。
我頓了一下,為什麽不做,就是要做呀。兒子說,我就不願意做,除了這兩項,我都可以做。
這時,我們又討論起之前發生的,媽媽用的鍋不洗的問題。兒子說,我就覺得我沒有用,所以就不用洗。為什麽呢?我們又深入探討了一下,我終於有點兒明白了他的想法。他覺得因為沒有吃這道菜,甚至看都沒有看到這道菜,我吃掉了,剩了個鍋底讓他洗,他就不想洗。我告訴他那天的鍋就是炒青菜和熱剩菜用的,他那天都看到了那些菜的。他表示才知道,是這樣啊!
我有些理解他了,因為他很愛吃,所以如果有什麽菜我們自己偷著摸做的菜吃了,不留給他,還讓他洗鍋,那是絕對不願意的。但實際上印象中我覺得我沒有做過這類事情。
過了一會兒,兒子自己先表示,好吧,這樣的鍋我同意洗,那兩項我可以不做嗎?
行吧,我同意,畢竟兒子自己表示要做,還是鼓勵比較好。
後來,我們還談到了洗碗的人也要擦桌子,和如果地上有飯粒也要處理的事情,很快達成了一致。
很快,我們就各自打掃各自的屋子也達成了共識。
--------------------------------------------------------------------------------------------------
在這個討論過程中,我收獲到幾點:
一個是孩子大了,需要和他正式的討論,聽到他的聲音,重要的是他需要表達,我需要傾聽,然後再經過一來一去達到一定的共識。隻有他參與進來的討論,得到的共識比較容易執行。
另一個是孩子需要鼓勵,我沒有養成鼓勵的習慣(因為我小時候也很少被鼓勵),甚至不會鼓勵,所以我很容易看到孩子做得不夠的地方,沒有看到他做得好的地方,並且及時給予真誠的鼓勵。這一點,是兒子的反饋告訴我的。
我昨天確實有暴露我這一點的愚蠢的行為,那就是冰箱事件,本來我還處理得可以,我也等了,但我也讓兒子做了。但是我昨天討論時,沒忍住說到他擦冰箱擦了兩天,我已經很有耐心了,其實是含有責備的意思。結果兒子說“本來我就不願意做,是你邀請我做的,我也答應做了。最後你還來埋怨我說我做的時間長,我覺得你很沒有道理。”他說了很多遍,我知道他是真的對這一點很生氣。他還直接說了,“我本來就有了很大進步了,你看不到,你就看到我做得不夠。”
再一個就是處理事情時還需要多一些柔軟的東西。我一向是比較硬的,雖然我堅持讓他做,但是還是硬了些。用邀請的姿態,不是用強迫的姿態,這個是對青春期孩子很重要的東西。
最後一點就是刻意為之的事情可以偶爾做一點,但不要一直很刻意,還是讓生活的自然後果來影響孩子。比如,兒子就說,你昨天說我沒有洗鍋,你說你餓了,那你為什麽不自己洗了鍋後去做飯,你不是餓了嗎?你餓了,完全可以自己洗呀?說得沒錯,我確實想讓他做的心思太重了。
-------------------------------------------------------------------------------------------------
好了,加點小插曲,昨天夜裏發生了一件事情。
已經睡著的我聽到兒子在喊“媽!媽!媽......”我以為他在說夢話,十幾聲後我迴應了一聲,兒子說“媽媽,我害怕。”後來他就跑到我這裏來,告訴我他聽到有個女人的笑聲很害怕。
我拉著他的手,摸著他的頭,關切地問“兒子,害怕了!”
兒子說“我可以開開燈麽?看看是不是我媽媽。”
這是兒子小一點的時候常玩的遊戲,就是他故意說,這個不是我媽媽,我媽媽去哪裏了呢,然後某一次說,這真的是媽媽呀,好像還很驚喜的樣子。
我開了燈,他說“這真是我媽媽”,我說“嗯,這也真是我的寶!”
然後他說“我可以檢查一下房間麽?”我說“可以呀!”
然後他仔細看了房間,廁所,甚至外麵的走廊,確保沒有人。
然後我們就坐著聊了好一會兒,他說到他在青海湖騎行的時候落下了怕下雨的毛病,說起我去新西蘭時下雨他不敢讓爸爸上班,他說到隻要家裏有人他就不怕下雨等等......
突然,我仿佛覺得那個小小的順從的孩子又迴來了,這幾年都沒有看到他的這種狀態了呢,那種和你的親密,還需要媽媽的樣子。
我對兒子說“你這次害怕就像你三年級那樣,開始在房間裏找大怪物。”
我說祝賀兒子又要長大了呀。
我隱約覺得,兒子又要上到一個新的台階了。
九歲的時候,三年級,孩子第一次真正地踩到大地上,他們會感到害怕,小時候不怕的現在開始怕了,怕夜路,怕沒有光。這是他們在長大。
十二歲的時候,六年級,應該是第二次更深的感覺,自己站在了大地上。而兒子這次長大在他十四歲半的時候,確實我感覺到他的心智還比較小,比同齡人都小,因為他的八年級同學都在想著努力學習的時候,他還想著玩,還沒有玩夠。他終於要長大了。
我的心情很複雜,既希望他慢一點長大,留在童年更多一些,和家人更親密一些,也希望他長大,因為這是他的路,我不應該也不能阻擋。
兒子,又長大了,媽媽祝賀你,你的新的高中生活即將來到!我和你一起擁抱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