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葉已經將提條件的權力交給了喬峰,盡管心中不太樂意,但是耶律洪基還是看向喬峰,等待著他開口。
喬峰也沒有浪費時間,直接開門見山道:
“咱們契丹人最重承諾,我也不要別的,隻要大哥一個承諾。”
耶律洪基臉色微變,心中已經隱隱有所猜測,但還是開口確認道:
“什麽承諾?”
喬峰神色不變道:
“我希望大哥有生之年不要南征。”
“我要是不答應呢?”
耶律洪基臉上閃過果然如此的表情,然後冷冷開口。
“那我隻好與大哥同歸於盡了,想當年我們結拜的時候也有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喬峰說著,拉耶律洪基向懸崖邊緣走了幾步。
懸崖邊的碎石因為兩人的移動嘩啦啦地掉下去,久久不見迴響。
耶律洪基臉色微變,但還是強撐著臉麵道:
“你這是威脅我了?”
“不,我隻是為了宋遼兩國千千萬萬的百姓,戰事一起,生靈塗炭,最終遭殃的還是無辜百姓。”
喬峰臉色惆悵。
“好兄弟,在你眼裏我的性命倒是挺值錢啊。”
耶律洪基冷笑。
“但還是比不過這天下百姓的性命。”
喬峰正色道。
“如此看來,你從來沒有把我這個大哥當一迴事。”
耶律洪基怒道。
“不,正是因為我知道大哥一諾千金,才會有此要求。”
喬峰道。
耶律洪基一愣,盡管臉上不顯,但是心中還是覺得頗為舒坦。
其他人說這話或許有拍馬屁嫌疑,但是如果是喬峰,那就是實話實說。
“我答應你了。”
耶律洪基眼中閃過一絲狡猾,兵不厭詐,隻要能迴去——
“不,大哥此言隻是權宜之計,怕是迴去就要用大軍將我們全部擒拿鎮壓,然後繼續揮師南征了。”
喬峰輕輕搖頭,點出了耶律洪基心底的打算。
耶律洪基瞪大眼睛,有點兒難以置信,這個平時隻知道喝酒吃肉的結拜兄弟什麽時候變得這麽聰明了?
“大哥,直接下令吧!”
喬峰歎了口氣,定定看著耶律洪基,大有一言不合就拉著他同歸於盡的架勢。
耶律洪基心中一冷,放棄了僥幸,直接大聲下令道:
“三軍聽令,全部撤退,在我有生之年不得再提南征之事,也不得再有一兵一卒踏過大宋邊界。”
說完,他拔出隨身佩戴的戰刀,折成兩半,扔在地上。
“你我兄弟,昔日情義,今日斷絕,從此隻有大遼的叛徒蕭峰,再無我耶律洪基的蕭兄弟。”
喬峰痛苦地閉上眼睛,又重新睜開,目送耶律洪基迴到遼軍之中。
“最後——”
耶律洪基翻身上馬,轉頭遙望著喬峰,半是歎息半是惋惜問道:
“你到底是契丹人,還是宋人?”
說完他也不等喬峰迴答,直接迴頭帶著大軍毫不留戀地離開。
喬峰心中的那根線瞬間崩斷,臉上帶著幾分淡然,在淡淡的龍吟聲中,以《擒龍功》之能,將地上的兩把斷刀攝到空中。
“大哥!”
段譽駭然色變,連忙飛身阻止。
“姐夫!”
阿紫滿臉驚恐地跑向這裏。
龍吟聲再起,《擒龍功》將段譽攝在半空中,而阿紫則還在趕來的路上。
“叮!”
吳葉直接出手,指間劍氣如虹,但隻打飛了刀尖,剩下的半截還是插進了喬峰的胸口。
所幸,不是心髒要害。
喬峰投來意外的目光,但卻並不怎麽在意。
他輕輕笑了笑,轉頭看了看身後,然後迴過頭來,道:
“當年我爹將我從這裏送上來,現在我也該迴去了。”
話音剛落,就直接仰身栽倒,掉下懸崖。
阿紫終於趕到了,卻一把抓了個空。
但她二話不說,也直接跳了下去。
和她前後腳一起跳下去的,還有吳葉。
段譽愣了,其他人也愣了。
然而作為最應該擔心的木婉清,卻是一臉堅定地道:
“他輕功那麽好,肯定能把人救迴來的,咱們等一會兒,等一會兒他們就上來了。”
“對對對,二哥的輕功是我見過最厲害的,他一定能夠迴來的。”
段譽眼神微亮地附和,神情卻是略微複雜,這位無良二哥曾經帶他飛的情形他至今還記憶猶新,甚至現在想起來都有種嘔吐的感覺。
真是一段不太美好的迴憶,隻是——
怎麽還沒有人上來?
段譽臉色難看地看向木婉清,嘴唇微動,還沒說話就被木婉清打斷:
“不,他一定會上來的,一定會的,一定會,一定——”
木婉清喃喃地重複著,像是在說服別人,但更像是在說服自己。
眾人默默無語,但沒有人注意到,一直跟在吳葉身邊的那個小丫鬟,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離開了。
大多數人離開,u看書 .uuknsh.m隻有以段譽為首的大理眾人陪著木婉清從白天等到黑夜,又從黑夜等到白天。
事情的結果已經毋庸置疑,但是木婉清還是想繼續等下去。
段譽等人沒有再陪她鬧,而是強行將她帶迴了大理。
江湖人士最喜歡熱鬧。
但喬峰死了,消息傳遍整個武林。
所有人卻都沉默了,仿佛提起這件事就是對他的褻瀆。
雁門關血戰,帶頭大哥,舊事重提,玄慈方丈慘遭鞭屍。
少林寺藏經閣中的木魚聲突然停了,停了好久,才再度響起,同超度經文一起。
同日,少室山上某個慧字輩的和尚突然發怒砸了佛像,被罰麵壁思過。
丐幫吳長風因為沒能救下喬峰,主動請辭了長老之位。
他覺得,要是他當日強行讓喬峰重新接下打狗棒,也許他就不會死了。
大理皇帝好久都沒有上朝,引起好多大臣的不滿,但是在有人提了某個名字之後,沒人再敢不滿。
聽說武林中多了兩個瘋子,一個在燕子塢,一個在大理的鎮南王府,一個天天扮皇帝扮得不亦樂乎,一個日日等人等的茶飯不思。
大遼南征的號角再未響起,有人知道為什麽,有人不知道。
但在知道的人眼中,這諾大個江湖卻是顯得有些乏味。
江湖還是那個江湖,武林還是那個武林,隻是有些空了。
明明隻是少了一個人,卻像少了千千萬萬人。
於是好多人金盆洗手,好多人退隱不出。
江湖,似乎變得安靜了。
喬峰也沒有浪費時間,直接開門見山道:
“咱們契丹人最重承諾,我也不要別的,隻要大哥一個承諾。”
耶律洪基臉色微變,心中已經隱隱有所猜測,但還是開口確認道:
“什麽承諾?”
喬峰神色不變道:
“我希望大哥有生之年不要南征。”
“我要是不答應呢?”
耶律洪基臉上閃過果然如此的表情,然後冷冷開口。
“那我隻好與大哥同歸於盡了,想當年我們結拜的時候也有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喬峰說著,拉耶律洪基向懸崖邊緣走了幾步。
懸崖邊的碎石因為兩人的移動嘩啦啦地掉下去,久久不見迴響。
耶律洪基臉色微變,但還是強撐著臉麵道:
“你這是威脅我了?”
“不,我隻是為了宋遼兩國千千萬萬的百姓,戰事一起,生靈塗炭,最終遭殃的還是無辜百姓。”
喬峰臉色惆悵。
“好兄弟,在你眼裏我的性命倒是挺值錢啊。”
耶律洪基冷笑。
“但還是比不過這天下百姓的性命。”
喬峰正色道。
“如此看來,你從來沒有把我這個大哥當一迴事。”
耶律洪基怒道。
“不,正是因為我知道大哥一諾千金,才會有此要求。”
喬峰道。
耶律洪基一愣,盡管臉上不顯,但是心中還是覺得頗為舒坦。
其他人說這話或許有拍馬屁嫌疑,但是如果是喬峰,那就是實話實說。
“我答應你了。”
耶律洪基眼中閃過一絲狡猾,兵不厭詐,隻要能迴去——
“不,大哥此言隻是權宜之計,怕是迴去就要用大軍將我們全部擒拿鎮壓,然後繼續揮師南征了。”
喬峰輕輕搖頭,點出了耶律洪基心底的打算。
耶律洪基瞪大眼睛,有點兒難以置信,這個平時隻知道喝酒吃肉的結拜兄弟什麽時候變得這麽聰明了?
“大哥,直接下令吧!”
喬峰歎了口氣,定定看著耶律洪基,大有一言不合就拉著他同歸於盡的架勢。
耶律洪基心中一冷,放棄了僥幸,直接大聲下令道:
“三軍聽令,全部撤退,在我有生之年不得再提南征之事,也不得再有一兵一卒踏過大宋邊界。”
說完,他拔出隨身佩戴的戰刀,折成兩半,扔在地上。
“你我兄弟,昔日情義,今日斷絕,從此隻有大遼的叛徒蕭峰,再無我耶律洪基的蕭兄弟。”
喬峰痛苦地閉上眼睛,又重新睜開,目送耶律洪基迴到遼軍之中。
“最後——”
耶律洪基翻身上馬,轉頭遙望著喬峰,半是歎息半是惋惜問道:
“你到底是契丹人,還是宋人?”
說完他也不等喬峰迴答,直接迴頭帶著大軍毫不留戀地離開。
喬峰心中的那根線瞬間崩斷,臉上帶著幾分淡然,在淡淡的龍吟聲中,以《擒龍功》之能,將地上的兩把斷刀攝到空中。
“大哥!”
段譽駭然色變,連忙飛身阻止。
“姐夫!”
阿紫滿臉驚恐地跑向這裏。
龍吟聲再起,《擒龍功》將段譽攝在半空中,而阿紫則還在趕來的路上。
“叮!”
吳葉直接出手,指間劍氣如虹,但隻打飛了刀尖,剩下的半截還是插進了喬峰的胸口。
所幸,不是心髒要害。
喬峰投來意外的目光,但卻並不怎麽在意。
他輕輕笑了笑,轉頭看了看身後,然後迴過頭來,道:
“當年我爹將我從這裏送上來,現在我也該迴去了。”
話音剛落,就直接仰身栽倒,掉下懸崖。
阿紫終於趕到了,卻一把抓了個空。
但她二話不說,也直接跳了下去。
和她前後腳一起跳下去的,還有吳葉。
段譽愣了,其他人也愣了。
然而作為最應該擔心的木婉清,卻是一臉堅定地道:
“他輕功那麽好,肯定能把人救迴來的,咱們等一會兒,等一會兒他們就上來了。”
“對對對,二哥的輕功是我見過最厲害的,他一定能夠迴來的。”
段譽眼神微亮地附和,神情卻是略微複雜,這位無良二哥曾經帶他飛的情形他至今還記憶猶新,甚至現在想起來都有種嘔吐的感覺。
真是一段不太美好的迴憶,隻是——
怎麽還沒有人上來?
段譽臉色難看地看向木婉清,嘴唇微動,還沒說話就被木婉清打斷:
“不,他一定會上來的,一定會的,一定會,一定——”
木婉清喃喃地重複著,像是在說服別人,但更像是在說服自己。
眾人默默無語,但沒有人注意到,一直跟在吳葉身邊的那個小丫鬟,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離開了。
大多數人離開,u看書 .uuknsh.m隻有以段譽為首的大理眾人陪著木婉清從白天等到黑夜,又從黑夜等到白天。
事情的結果已經毋庸置疑,但是木婉清還是想繼續等下去。
段譽等人沒有再陪她鬧,而是強行將她帶迴了大理。
江湖人士最喜歡熱鬧。
但喬峰死了,消息傳遍整個武林。
所有人卻都沉默了,仿佛提起這件事就是對他的褻瀆。
雁門關血戰,帶頭大哥,舊事重提,玄慈方丈慘遭鞭屍。
少林寺藏經閣中的木魚聲突然停了,停了好久,才再度響起,同超度經文一起。
同日,少室山上某個慧字輩的和尚突然發怒砸了佛像,被罰麵壁思過。
丐幫吳長風因為沒能救下喬峰,主動請辭了長老之位。
他覺得,要是他當日強行讓喬峰重新接下打狗棒,也許他就不會死了。
大理皇帝好久都沒有上朝,引起好多大臣的不滿,但是在有人提了某個名字之後,沒人再敢不滿。
聽說武林中多了兩個瘋子,一個在燕子塢,一個在大理的鎮南王府,一個天天扮皇帝扮得不亦樂乎,一個日日等人等的茶飯不思。
大遼南征的號角再未響起,有人知道為什麽,有人不知道。
但在知道的人眼中,這諾大個江湖卻是顯得有些乏味。
江湖還是那個江湖,武林還是那個武林,隻是有些空了。
明明隻是少了一個人,卻像少了千千萬萬人。
於是好多人金盆洗手,好多人退隱不出。
江湖,似乎變得安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