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新手區比其它版塊都要無聊,裏麵很多迴答專業的像論文,當時畢竟是來找樂子,而不是上課的。論有趣完全不如娛樂版塊和新聞版塊。編的新聞跟真的一樣,一看就很有感覺。
當然……它們真的是真的,結果看起來更有感覺了。
莫明在“教學關卡”裏麵翻找。其實墨茗完全可以把自己丟進這裏,有啥問題搜就完事了。該說她太認真還是責任心太強了?或者好為人師?或者……超乎的知識不夠全麵?
“如何戰鬥”詞條有幾千條搜索結果,莫明找了點讚數最高的,認真看。
這個id叫“aston”的人,用英文寫的迴答。
現在的機翻已經非常成熟,‘穀歌生草機’的惡名已經徹底擺脫。莫明點擊翻譯,文本自動譯作中文,算法潤色後,純正味道的中文如此說:
“超能力本質上是一套目前未被人類完全解釋的‘現象組’,如果用集合論理解,日常世界是一個集,那麽超能力可以說是半獨立於‘世界集’之外的‘能力集’,兩者的交集就是我們,超能力者。而認識到這點的能力者,基本都投身到了對能力的量化分析上來。
“而這個交集就此擴大,變成了能力者以及尖端科技。比如2035年投產的量子芯片,對外宣稱是聯合國科學院的成果,但能力者圈子都知道,那是對與量子相關的超能力溯源研究出現突破而得到的結晶。
“這些研究結果,其中無害的部分,都是投放在‘半頁(half-page)’網站上的,以下是網址……‘半頁’歡迎每個人查閱,請記住:
“知識就是力量。
“這不是開玩笑,覺醒在大家身上的能力,基本都不能科研或是直接殺傷,這就要考慮用法。而用法的合適程度(或者說戰鬥力的強悍程度和科研的適宜程度),是基於個人頭腦裏記憶的信息、理解的知識、和臨場應變綜合而來的。這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過程,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知識基礎,那麽連腦洞都無從談起——
“一個平庸的用法,就像大家都在一條道上走路,旁人想到了好辦法,組成了一輛汽車,開得飛快。而你,在用膝蓋和手肘在地上爬。看著人家的汽車,你甚至都無法理解‘汽車’是個什麽東西——你沒有相關知識,沒有合理認識世界的感官,好用法是與你絕緣的。
“一個擁有‘念動力’的嬰兒,最多本能拿它當第三隻手去使用;十幾歲的少年,也許可以想到像口香糖一樣填充鎖孔,把念動力當做鑰匙上的鑰齒來使用;而一個三十歲的博士,稍加練習和分析,也許就能用念動力構建看不見的複雜結構,做成萬用的武器和工具——而不僅僅是丟石頭砸人。當然要能丟出出膛子彈的初速度也非常牛逼,這就是念動力用法的兩種經典分支了。
“我見過最離譜的,他可以直接變出他自己才能看到的陀螺儀——沒錯,用念動力做的,透明的,眨眼就成,沒他在旁邊,我是不知道飛機陀螺儀壞了這件事的。
“了解知識,腦洞用法,反複練習,提高精度,想像任何可以使用的情況,對任何能生效的地方使用你的能力,直到把自己的才智榨幹——然後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識,找到更牛逼的使用方法,這就是大家都走的路。”
莫明點了個讚。這是個提綱挈領的迴答,他找到了對他有用的那句話:“對任何能生效的地方使用你的能力。”
……我的能力,好像能對所有東西生效。
莫明略微動彈小指,發動失敗。再動,再失敗,直到他狠狠卷了一下指頭,能力才不情不願地發動了。屏幕上,流動的細小箭頭像魚兒一樣,在手機的各處流動。
在手掌抓握,和手機有接觸的部分,箭頭的流動被手施加的力量扭曲,有極為微小的形變——不是說手機外殼被捏變形了,而是手機中靜靜流淌的力,和外來的力混合,發生了微小的擾動,微微顯出手指抓握的痕跡。
莫明不再看屏幕上的內容,而是出神地看著手掌抓住的地方,用力。
力的形變更加明顯,代表向量的箭頭彎曲、再彈迴。
他抬頭,看向其它地方,堅硬的床板,蓋在其上的墊被,更上麵的被褥,隨著他的動彈而同樣擾動,每動一下,箭頭雨就像流星雨一樣在物體內部齊齊唿嘯而過,等他翻了個身,被子裏的箭頭已經集中連片躁動了幾十個來迴。
天花板。結構穩定,質地堅硬。裏麵同樣也有流動的箭頭,靜靜的像一條風平浪靜的河。
然而這河是沒有邊的。一切,一切物體,都被這河充滿,都是河的一部分,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交互和躁動。莫明的感知仿佛無限擴大,僅僅在這間小小的寢室,不可計數的箭頭就如同囚籠一般死死困住了他,他唿吸急促,被壓來的無窮信息填滿,行將崩潰……
無限信息。
啪。
這是一聲不存在的聲響,隻在莫明的意識中跳動了一下。
能力中斷了。
眼中的箭頭刷一下全部不見,莫明的世界又變成了一間簡單、黑暗、充斥冬季冷空氣的寢室。
莫明喘著氣看了看手機,剛好一分鍾。
是能力自然到期,自動關閉了,和之前一樣。
莫明揉著腦袋坐起,出了一身冷汗,要緩一緩。
這次能力全力發動讓他明白了,能力也許無極限,但自己肯定是有極限的,需要做的不是接納無窮量的信息,而是梳理一些,屏蔽一些,分揀有用的給自己用,不要讓能力把自己壓死。
而在戰鬥中,鎖定注意力對象後,外界不會不發生變數,所以不能完全無視屏蔽的信息。要有一種機製,在屏蔽信息中突然出現奇怪擾動時,強行提醒自己,比如注意力……
莫明不斷思考,緩慢嚐試,一點點構建出自己能力的可能性,幾顆微弱閃爍的星星隱去,天漸漸亮了起來。
當然……它們真的是真的,結果看起來更有感覺了。
莫明在“教學關卡”裏麵翻找。其實墨茗完全可以把自己丟進這裏,有啥問題搜就完事了。該說她太認真還是責任心太強了?或者好為人師?或者……超乎的知識不夠全麵?
“如何戰鬥”詞條有幾千條搜索結果,莫明找了點讚數最高的,認真看。
這個id叫“aston”的人,用英文寫的迴答。
現在的機翻已經非常成熟,‘穀歌生草機’的惡名已經徹底擺脫。莫明點擊翻譯,文本自動譯作中文,算法潤色後,純正味道的中文如此說:
“超能力本質上是一套目前未被人類完全解釋的‘現象組’,如果用集合論理解,日常世界是一個集,那麽超能力可以說是半獨立於‘世界集’之外的‘能力集’,兩者的交集就是我們,超能力者。而認識到這點的能力者,基本都投身到了對能力的量化分析上來。
“而這個交集就此擴大,變成了能力者以及尖端科技。比如2035年投產的量子芯片,對外宣稱是聯合國科學院的成果,但能力者圈子都知道,那是對與量子相關的超能力溯源研究出現突破而得到的結晶。
“這些研究結果,其中無害的部分,都是投放在‘半頁(half-page)’網站上的,以下是網址……‘半頁’歡迎每個人查閱,請記住:
“知識就是力量。
“這不是開玩笑,覺醒在大家身上的能力,基本都不能科研或是直接殺傷,這就要考慮用法。而用法的合適程度(或者說戰鬥力的強悍程度和科研的適宜程度),是基於個人頭腦裏記憶的信息、理解的知識、和臨場應變綜合而來的。這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過程,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知識基礎,那麽連腦洞都無從談起——
“一個平庸的用法,就像大家都在一條道上走路,旁人想到了好辦法,組成了一輛汽車,開得飛快。而你,在用膝蓋和手肘在地上爬。看著人家的汽車,你甚至都無法理解‘汽車’是個什麽東西——你沒有相關知識,沒有合理認識世界的感官,好用法是與你絕緣的。
“一個擁有‘念動力’的嬰兒,最多本能拿它當第三隻手去使用;十幾歲的少年,也許可以想到像口香糖一樣填充鎖孔,把念動力當做鑰匙上的鑰齒來使用;而一個三十歲的博士,稍加練習和分析,也許就能用念動力構建看不見的複雜結構,做成萬用的武器和工具——而不僅僅是丟石頭砸人。當然要能丟出出膛子彈的初速度也非常牛逼,這就是念動力用法的兩種經典分支了。
“我見過最離譜的,他可以直接變出他自己才能看到的陀螺儀——沒錯,用念動力做的,透明的,眨眼就成,沒他在旁邊,我是不知道飛機陀螺儀壞了這件事的。
“了解知識,腦洞用法,反複練習,提高精度,想像任何可以使用的情況,對任何能生效的地方使用你的能力,直到把自己的才智榨幹——然後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識,找到更牛逼的使用方法,這就是大家都走的路。”
莫明點了個讚。這是個提綱挈領的迴答,他找到了對他有用的那句話:“對任何能生效的地方使用你的能力。”
……我的能力,好像能對所有東西生效。
莫明略微動彈小指,發動失敗。再動,再失敗,直到他狠狠卷了一下指頭,能力才不情不願地發動了。屏幕上,流動的細小箭頭像魚兒一樣,在手機的各處流動。
在手掌抓握,和手機有接觸的部分,箭頭的流動被手施加的力量扭曲,有極為微小的形變——不是說手機外殼被捏變形了,而是手機中靜靜流淌的力,和外來的力混合,發生了微小的擾動,微微顯出手指抓握的痕跡。
莫明不再看屏幕上的內容,而是出神地看著手掌抓住的地方,用力。
力的形變更加明顯,代表向量的箭頭彎曲、再彈迴。
他抬頭,看向其它地方,堅硬的床板,蓋在其上的墊被,更上麵的被褥,隨著他的動彈而同樣擾動,每動一下,箭頭雨就像流星雨一樣在物體內部齊齊唿嘯而過,等他翻了個身,被子裏的箭頭已經集中連片躁動了幾十個來迴。
天花板。結構穩定,質地堅硬。裏麵同樣也有流動的箭頭,靜靜的像一條風平浪靜的河。
然而這河是沒有邊的。一切,一切物體,都被這河充滿,都是河的一部分,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交互和躁動。莫明的感知仿佛無限擴大,僅僅在這間小小的寢室,不可計數的箭頭就如同囚籠一般死死困住了他,他唿吸急促,被壓來的無窮信息填滿,行將崩潰……
無限信息。
啪。
這是一聲不存在的聲響,隻在莫明的意識中跳動了一下。
能力中斷了。
眼中的箭頭刷一下全部不見,莫明的世界又變成了一間簡單、黑暗、充斥冬季冷空氣的寢室。
莫明喘著氣看了看手機,剛好一分鍾。
是能力自然到期,自動關閉了,和之前一樣。
莫明揉著腦袋坐起,出了一身冷汗,要緩一緩。
這次能力全力發動讓他明白了,能力也許無極限,但自己肯定是有極限的,需要做的不是接納無窮量的信息,而是梳理一些,屏蔽一些,分揀有用的給自己用,不要讓能力把自己壓死。
而在戰鬥中,鎖定注意力對象後,外界不會不發生變數,所以不能完全無視屏蔽的信息。要有一種機製,在屏蔽信息中突然出現奇怪擾動時,強行提醒自己,比如注意力……
莫明不斷思考,緩慢嚐試,一點點構建出自己能力的可能性,幾顆微弱閃爍的星星隱去,天漸漸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