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三、災年


    自古以來江南這等豐腴之地, 多是皇帝自己留著的, 哪裏有分給旁人的說法, 偏生這太上皇心裏不知想的什麽,把寒繼安在此處做了個安樂王爺。


    黛玉和寒繼迴了姑蘇, 因為今年年景不好, 寒繼半道上就寫了折子, 說自去歲寒凍,今年又旱災, 自己那王府暫且就不修繕了, 便和黛玉住進了林家祖宅。


    連寒繼自己也說, 若是了解個中緣由的曉得的, 知道是黛玉嫁了他做王妃,不知道的怕是以為他是林家的贅婿了。


    黛玉見這寒繼又貧嘴, 說了他幾句, 寒繼連忙到惱,求著黛玉莫要把他趕出家門, 姨娘和服侍的人見了,都覺得好笑,不想這王爺竟是如此懼內,在黛玉跟前沒半點王爺的樣子。


    “在家中倒是你是大王, 到了外間可得給我麵子, 免得那些個人又尋你的不痛快。”寒繼如此對黛玉道。


    黛玉聽了也是左耳進右耳出,他們如今離了京城住在這姑蘇,本來就是安樂王最大, 她若是如何旁人又多敢言語半句?而且黛玉向來不喜那些趨炎附勢之人,懶得去費心思。


    迴了姑蘇,頭一件事就去拜訪陳老爺子,老爺子那麽大年歲,保養得宜,雖然白發蒼蒼,依舊精神矍鑠,見黛玉和寒繼來了,還與黛玉號了脈,見黛玉比之幼時身子有所好轉,心中也覺欣慰。


    黛玉迴了姑蘇,除了拜訪陳家,再者就是買了不少蘇州的土儀,給宮裏的太後皇後,還與薑氏帶了不少去。可惜先時在此處任職的知府已是調任到別處,江南的官員這幾年來都被明帝挨個換了一撥,黛玉與這些人家並不熟悉。


    江南各道官員見王爺駕到,自然是卯足了勁頭想要大辦,向這一地之主表表忠心,不想寒繼人還沒到,就傳了話下來,今年眼看著年景不好,這些排場能省則省,莫要搞這些排場了。


    眾位官員一麵讚王爺仁德,一麵又惴惴不安,相傳這王爺在太上皇跟前是極為得臉的,一口迴絕了宴席,也不知究竟是個什麽脾性。


    官員們見這一位不喜排場,也不奢靡,天家貴胄尚且如此,他們更不敢僭越,於是也隻能做出一副清廉模樣。寒繼見了越發在外麵做出簡樸模樣,可把這些官員耍得夠嗆,還是黛玉勸他收斂些,免得龍椅上那位知道了,又覺得寒繼為了美名故意為之,安樂王這才作罷。


    不過這府中隻得兩個主子,平日花用也用不得多少,兩府的下人也是簡而精,加在一處還沒有榮國府的多。


    前世見過榮國府的下場,黛玉深知那些動輒四五個人服侍的排場,並沒什麽大用,隻是讓人看了覺得這家人富貴非常罷了。黛玉並不缺錢,但也不喜歡擺闊,先前寶玉房中那些姐姐妹妹,過不了幾日就要鬧上一場,黛玉可不想自己房裏不清淨。


    黛玉雖說嫁進了王府,但是並不當王府的家,王府諸事打點還是由原先王府的管家負責,而黛玉嫁妝的處置,依然是林家人掌管,寒繼也沒往黛玉跟前送丫頭,黛玉也不插手寒繼服侍的人。


    雖說是兩家合作了一家人,但一律事務分得清清楚楚,和原先並無差別。


    等到安頓得差不多了,黛玉頭一件想做的事,便是去拜祭父母,黛玉和安樂王南下之時是三月裏,等到在姑蘇安頓下來,諸事理順,已是到了八月,林管家原想著八月裏天還有些熱,恐黛玉身子受不住,然黛玉堅持要去,他也隻能應了,讓多預備些冰盆。


    好在八月已經不是盛夏,黛玉原本想自己一人去便是了,寒繼是皇家之人,沒得讓皇家之人去祭拜林家祖墳的道理,怕是林家先祖泉下有知也不會安寧。


    寒繼說自己就去莊子上逛逛,不會去驚擾林家先祖,涎皮賴臉求了又求,黛玉才把他帶上。


    沿路風光並不算好,今年入了夏季就沒下幾場雨,江南之地是水鄉,還略好些,雖然收成不比往年,好歹稀稀疏疏長了幾顆。寒繼也曾下過幾次江南,昔年一看江南乃是魚米之鄉,如今見稻穀長勢不好,許多池塘都幹涸了,江南尚且如此,也不知別處如何?今年冬日百姓必定難熬了。


    黛玉雖然遠在京城,但是對莊園十分上心,每季的賬目都要親自過目,所以就算今年莊園收成不好,但是單憑這些年的積攢,熬個三五年不成問題。


    田莊之中最高興的莫過於張老爺子,他原想著自己熬不了幾年,自黛玉進京之時他心中有數,知道黛玉不去個三年五載,怕是難以迴還,張老爺子行將就木,走路顫顫巍巍,見黛玉來了激動得老淚縱橫。


    黛玉祭拜過先祖和父母,又和張老爺子說了會兒話,不覺已是過了大半天,迴到莊園之中時已然薄暮。西邊的天空被染上了紅色,夕陽下立著一人,如鬆如竹,卻是在等黛玉迴來的寒繼。


    黛玉見了一時覺得欣慰,發了善心,問寒繼可曾用了晚飯。那廝卻說今日不能和黛玉一處,茶不思飯不想,如今餓得很,巴巴等著黛玉迴來吃飯呢!黛玉見這人又開始貧嘴,不由的白了他一眼,寒繼渾然不覺,跟在黛玉身後問她今日可好,張老爺子可還康健。


    不想翌日,張老爺子就駕鶴西去了,大概是見到了黛玉了卻了夙願,張老爺子走的十分安詳,今早給他送飯的人發現之時,張老爺子躺在床上,先時自己換了幹淨衣裳,滿頭銀發也是梳好的,這位老人家好似欲知了死亡的到來,把自己收拾妥帖,安然去了。


    莊子上有這樣的老人家,棺木喪儀等物都是預備著了,按著張老爺子的遺願,一律從簡。黛玉學過些易數,在自己家墳園外選了個風水寶地,將這位老人家葬在了此處,張老爺子就像他先時說的那樣,到了陰間也還是要守著主家的。


    黛玉親自往老爺子墳前添了一把土,這莊子裏又多了新墳,寒繼看著黛玉心事重重似有所思,於是開口到。


    “我瞧過你的嫁妝,裏麵有一副棺木,是上好的烏木所製。”


    “是我爹爹給我備好的。”黛玉輕聲說道。


    對於此寒繼自然心中有數,大戶人家嫁女,嫁妝之中一律起居用具,乃至最後入殮的棺木都會備好,表示娘家人對女兒的不舍和眷戀。


    黛玉那副棺木除了木材貴重,倒是十分樸素,當下有些餘錢的人家免不了在棺木上做功夫,雕花裝飾,隻圖精巧,如黛玉這般簡潔的棺材倒是難見。


    “你可要記著曾經答應我的事。”黛玉又道。


    “記著呢!忘不了!”寒繼幹脆答應著,見黛玉小小年紀就如此淡然的談論此事,不免有些心疼和傷感。


    安葬了張老爺子,黛玉難得迴了姑蘇,可以來祭拜父母,便和往常一樣多留了幾日,每日都會去父母墳上拜祭。寒繼瞧了很是羨慕,在皇家哪裏可以如此,但凡祭拜總是繁文縟節,到了最後都不知是祭奠先祖還是擺個場子表表孝心,做個樣子罷了。


    和黛玉待得越久,寒繼越發覺著自己像是上門女婿,衣食住行無不是靠著林家,一來二去他反是覺得這種日子滋潤又逍遙,自他懂事以來哪一日不是小心應付,到從未如此輕鬆過。


    當然黛玉也覺得這樣極好,因為她和寒繼離了京城,不必理會那些繁瑣的親戚關係,又可以住在自家祖宅中,飲食起居一如往昔,寒繼也是個省心的,有吃有穿就成,每日裏練了劍法也會畫上幾筆,或是看會子書,日子很是閑適。


    九月裏過了林如海的祭日,黛玉才和寒繼迴了蘇州,雖說這日子閑適,但是眼看著這太陽一日比一日火辣,連莊園中那一眼泉水都比前幾年淺了許多。


    安樂王和黛玉都有些擔憂,不必黛玉提及,寒繼就吩咐手下調了些人來看守莊園,今年必有饑荒,此處是林家先祖安眠之處,莫要讓人擾了清淨才是。


    歸途中果然見路上有三三兩兩乞討的災民,寒繼讓人抓了幾個來問話,方知他們是從北邊逃過來的。江南水係眾多,比較富庶,是以就算大旱,還勉強能支持得住,而北邊可就慘了,自去歲封凍而後又是大旱,至今顆粒無收,有些人已是逃了出來,還有些舍不得家業,依然苦苦熬著。


    “一會子入了冬,怕是還有更多災民要來……”寒繼瞧著這些衣衫襤褸的人,蹙眉道。


    “若是入了冬,天又冷,屆時那些老弱病殘,怕是熬不住的,自古以來災荒之後便是瘟疫,因此屠城之事也不是沒有過。”黛玉也想到了此處,歎息道。


    “我見你們林家自去歲起就開始屯糧,不知如今得了多少?”寒繼問到。


    黛玉看了寒繼一眼,這寒繼平日裏貧嘴得很,實際上心中門清,黛玉自聽帝師說往後年景不好,便讓下麵的人開始屯糧,各處田莊裏出的糧食一律不賣,還各處收了許多。


    為了不惹人注意,黛玉讓下麵的人分散了各處收糧,就算運得遠一點,也莫要讓人看出端倪,不料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寒繼眼皮子底下。


    “如今我倒是建議你多囤些麵糠等物,現下已是有好些商戶開始屯糧了。”寒繼建議到。


    黛玉麵上不解,麵糠等物多是用來喂牲口的,自己為何要囤積這麽些東西。


    寒繼見黛玉不解,連忙解釋到。


    “那些災民所想的,不過是能填飽肚子,所以隻要能吃飽就成,如今一石大米可換四石麵糠,你花一石米的銀錢可以多養活幾個人,豈不是美事?”


    黛玉聽寒繼一言確實有理,她原想著放出些米去免得糧商哄抬糧價,可又覺著這法子不妥當,她林家想和江南眾多富商抗衡,是萬萬不能的,如今用寒繼這法子倒還可以騰出手來囤積些藥材。


    “你倒是思慮周全,隻是還是治標不治本,現下不知那城裏米糧是不是價格漲了又漲。”黛玉說道。


    “若是要治標治本,倒是還要屯些種子,日後年景好了,百姓才能耕種,如今國庫中雖然不太寬裕,但還能支持得住,但願我那皇兄能減免些賦稅,一旱一澇,這兩三年百姓日子不好過啊!”寒繼抬頭看了看遠處,隱約可以看見蘇州的城門了,又迴過頭來對黛玉嘻嘻笑到。


    “旁的地界我管不著,江南之地的糧價,王爺我管定了!”


    作者有話要說: 我覺得國人都有些忌諱談論生死之事,其實人固有一死,討論討論也沒什麽嘛……大家也不要傷感,我們黛玉離開塵世那一天必是飛升成仙了。


    另外,繼續為我的下一本書《家裏有王位要繼承》求預收。


    這一周每天都可以更新一章,還請大家多多支持喲!


    ——拔了智齒腫成豬頭的作者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黛玉重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矣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矣往並收藏紅樓之黛玉重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