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範業文,最後娶了老穀太太的孫女穀老三為妻。
穀老三是個潑辣的女子,卻好在又非常明白事理,正符合範李氏對兒媳婦的標準。
要說範業文跟穀小三是怎麽結緣的呢?
這得說有些姻緣,真的就是上天注定的。
人都傳穀小三是個吝嗇鬼。
其實這話根本就不對。
這都是穀小三她二叔給造的謠。
這又是為什麽呢?
因為老穀太太特別偏心她二兒子。
但凡穀小三家裏有點錢,她就琢磨著給她二兒子送過去。
穀小三就生氣呀,你都說老穀太太在她們家住,在她們家吃,尤其當初分家產的時候,她二叔拿的還是大頭。
偏老穀太太就總惦記從她們家薅羊毛給她二叔送去。
她那二叔要是對老穀太太好,也就罷了。
偏她二叔那就是個十足的吝嗇鬼。
錢隻要進了他的手裏,再沒個拿出來的時候。
更別提能給老穀太太買點什麽好東西吃,好衣服穿啥的了,那簡直是想都別想。
純粹就是個一毛不拔地鐵公雞,隻進不出那夥的。
穀小三的爹和娘都是老實頭,老穀太太說啥,他倆半點不敢反駁。
穀小三上頭的兩個哥哥,也不是那等能言善辯心思靈巧之人,都是扛大包的苦力,整日就知道埋頭幹活掙錢。
豈不知家裏的錢早都被老穀太太搜刮走,給她們二叔送去花了。
為了家裏能留幾個錢,萬一有啥事兒的時候也好多少能應個急,
穀小三可不就橫扒拉豎擋著,不讓老穀太太從家裏拿錢給她二叔麽。
她二叔就記恨上她了,四處宣揚她不孝順還特別摳門。
穀小三倒也不在乎這個,名聲這玩意,不當吃不當喝的。
隻要錢沒被老穀太太倒騰走,她就心滿意足了。
前一段時間,老穀太太又想從家裏拿錢給她二叔,穀小三硬攔著不讓。
老穀太太就裝上死了。
非說她陽壽到了,必須得吃一口老吳家的大肉包子才能閉上眼睛。
穀小三看了這個生氣呀,偏就不給她買老吳家的肉包子吃。
吃什麽呀?想吃去她二叔家吃去唄,錢不都在她二叔家呢麽。
但奈何她那對愚孝的爹娘不爭氣,非得指使她出去給老穀太太買包子吃不可。
最後穀老三也是實在沒辦法,挑來挑去,就看上範業文賣的包子了。
嗨呀,這包子看起來又難吃,還又便宜,正該給她那作妖的奶奶吃。
誰想到,老穀太太吃上包子倒是不裝死了,可她因為被包子給咯掉半拉牙,訛了範業文不老少錢,並且還四處宣揚範業文做的包子不好吃。
穀小三心裏這個愧疚啊。
總感覺是因為她,才帶累到了範業文的包子鋪沒生意可做的。
於是閑著沒事兒的時候,就愛過來幫著幹點活啥的。
反正她在家待的也憋氣得很,倒不如出來放鬆一下心神。
她這一過來忙活,正巧是趕在三丫走了以後,範業文失意的空檔期。
範業文不知不覺地又把心思轉給穀老三了。
一來二去的,倆人擦出了愛的小火花。
範李氏經過三丫那樁事兒以後,這迴可謹慎多了,再也不敢輕易對兒媳婦人選下結論了。
考察了好久,覺得穀老三這姑娘確實不錯,正合她心意。
這才請托了媒人,跟穀家一商量,定了婚期,沒多久範業文就跟穀老三成了親。
他倆結了婚以後,穀老三就建議把包子鋪改成了賣餛飩的。
因為她不太擅長做包子,反倒是做餛飩有一手。
範李氏人逢喜事精神爽,自然兒媳婦說什麽是什麽。
新婚燕爾,範業文自然也是媳婦說啥是啥。
還別說,穀老三做餛飩的手藝絕了,隻要來吃過一次的人,就沒有不惦記來吃第二次的。
老穀太太倒是想過來打秋風,從範家多少弄點錢迴去給二兒子花。
可這都不用範李氏母子倆出麵,就一個穀老三就把老穀太太給打發走了。
想沾光,沒門兒!
而且結了婚以後,婆婆跟丈夫都對她非常好,穀老三也更有底氣了。
為了杜絕老穀太太把她娘家給搬空,直接花高價托媒人給她倆哥哥各找了個厲害媳婦。
等這倆嫂子過門以後,老穀太太再想從大兒子家裏往二兒子那兒拿錢,那簡直比登天還難。
這倆大孫媳婦厲害的呦,別說她想從家裏拿錢了,就是拿針鼻大的一點東西給她二兒子,都能被那倆孫媳婦從早晨罵到晚上。
她敢對著罵,那倆孫媳婦直接就不給她飯吃。
直接把她往外頭一推:
“你不是跟你二兒子好嗎?那你也別在我們家裏待著了。趕緊去你二兒子那兒,讓她給你養老送終!”
說完倆孫媳婦“咣當”把大門一關,從裏頭給鎖上了,死活不讓她進院子。
把老穀太太氣的呦,渾身直哆嗦:
“你們兩個小賤人給我等著,你看我不找我二兒子過來打死你們的!”
又隔著大門罵她大兒子和大兒媳婦:
“你們倆都是死人呢?你親娘老子被這倆小賤人這麽往外頭攆,你倆瞎呀!看不見呢?給我揍,狠狠的揍她們兩個!”
誰知道她那大兒子跟大兒子媳婦,老實的什麽似的,根本就不敢管。
隻一個勁兒地隔著門縫小聲勸她:
“娘,不如你就去我二弟家住幾天吧。等她倆啥時候消了氣,我們再接您迴來。”
老穀太太這可真傷了心了,早知道當初就不應該同意讓那倆小賤人進門。
隻能隔著門縫喊倆大孫子:
“大孫二孫啊,快把門給奶打開呀!這大冷的天,你們把奶關在門外頭,是不是要把奶給凍死啊?
快把門打開!
不打開門,我就去滿大街宣揚你們不孝順我了啊!”
她那倆大孫子,其實也早就對老穀太太總把家裏的錢給他們二叔有意見了。
過去隻是礙於孝道,再加上那時候好歹穀老三還在家,多少能管住老穀太太一點,還能留下點錢供他們吃喝。
可現在穀老三出嫁了,以後也確實不方便插手管娘家的這攤子爛事兒。
加上他們爹娘都不敢出頭管,他倆管那個幹啥呀。
反正在老穀太太眼裏,隻有他們二叔那一家子人。
心裏也沒他們倆。
到現在他倆都還記得小時候老穀太太給二叔家的孩子吃蘿卜,讓他倆在地上撿蘿卜皮吃呢。
二叔家孩子用著他們家的錢吃香的喝辣的,他們哥倆隻能餓著肚子在外頭嗆風嗬冷地扛大包,最後賺來的錢,一分不剩地都被老穀太太倒騰到二叔家去了,憑什麽呀!。
所以倆人根本就不管老穀太太在外頭咋喊。
他倆隻管蹲灶坑那兒吧嗒吧嗒抽旱煙,任憑老穀太太在外頭怎麽叫罵,都一聲不吭。
穀老三是個潑辣的女子,卻好在又非常明白事理,正符合範李氏對兒媳婦的標準。
要說範業文跟穀小三是怎麽結緣的呢?
這得說有些姻緣,真的就是上天注定的。
人都傳穀小三是個吝嗇鬼。
其實這話根本就不對。
這都是穀小三她二叔給造的謠。
這又是為什麽呢?
因為老穀太太特別偏心她二兒子。
但凡穀小三家裏有點錢,她就琢磨著給她二兒子送過去。
穀小三就生氣呀,你都說老穀太太在她們家住,在她們家吃,尤其當初分家產的時候,她二叔拿的還是大頭。
偏老穀太太就總惦記從她們家薅羊毛給她二叔送去。
她那二叔要是對老穀太太好,也就罷了。
偏她二叔那就是個十足的吝嗇鬼。
錢隻要進了他的手裏,再沒個拿出來的時候。
更別提能給老穀太太買點什麽好東西吃,好衣服穿啥的了,那簡直是想都別想。
純粹就是個一毛不拔地鐵公雞,隻進不出那夥的。
穀小三的爹和娘都是老實頭,老穀太太說啥,他倆半點不敢反駁。
穀小三上頭的兩個哥哥,也不是那等能言善辯心思靈巧之人,都是扛大包的苦力,整日就知道埋頭幹活掙錢。
豈不知家裏的錢早都被老穀太太搜刮走,給她們二叔送去花了。
為了家裏能留幾個錢,萬一有啥事兒的時候也好多少能應個急,
穀小三可不就橫扒拉豎擋著,不讓老穀太太從家裏拿錢給她二叔麽。
她二叔就記恨上她了,四處宣揚她不孝順還特別摳門。
穀小三倒也不在乎這個,名聲這玩意,不當吃不當喝的。
隻要錢沒被老穀太太倒騰走,她就心滿意足了。
前一段時間,老穀太太又想從家裏拿錢給她二叔,穀小三硬攔著不讓。
老穀太太就裝上死了。
非說她陽壽到了,必須得吃一口老吳家的大肉包子才能閉上眼睛。
穀小三看了這個生氣呀,偏就不給她買老吳家的肉包子吃。
吃什麽呀?想吃去她二叔家吃去唄,錢不都在她二叔家呢麽。
但奈何她那對愚孝的爹娘不爭氣,非得指使她出去給老穀太太買包子吃不可。
最後穀老三也是實在沒辦法,挑來挑去,就看上範業文賣的包子了。
嗨呀,這包子看起來又難吃,還又便宜,正該給她那作妖的奶奶吃。
誰想到,老穀太太吃上包子倒是不裝死了,可她因為被包子給咯掉半拉牙,訛了範業文不老少錢,並且還四處宣揚範業文做的包子不好吃。
穀小三心裏這個愧疚啊。
總感覺是因為她,才帶累到了範業文的包子鋪沒生意可做的。
於是閑著沒事兒的時候,就愛過來幫著幹點活啥的。
反正她在家待的也憋氣得很,倒不如出來放鬆一下心神。
她這一過來忙活,正巧是趕在三丫走了以後,範業文失意的空檔期。
範業文不知不覺地又把心思轉給穀老三了。
一來二去的,倆人擦出了愛的小火花。
範李氏經過三丫那樁事兒以後,這迴可謹慎多了,再也不敢輕易對兒媳婦人選下結論了。
考察了好久,覺得穀老三這姑娘確實不錯,正合她心意。
這才請托了媒人,跟穀家一商量,定了婚期,沒多久範業文就跟穀老三成了親。
他倆結了婚以後,穀老三就建議把包子鋪改成了賣餛飩的。
因為她不太擅長做包子,反倒是做餛飩有一手。
範李氏人逢喜事精神爽,自然兒媳婦說什麽是什麽。
新婚燕爾,範業文自然也是媳婦說啥是啥。
還別說,穀老三做餛飩的手藝絕了,隻要來吃過一次的人,就沒有不惦記來吃第二次的。
老穀太太倒是想過來打秋風,從範家多少弄點錢迴去給二兒子花。
可這都不用範李氏母子倆出麵,就一個穀老三就把老穀太太給打發走了。
想沾光,沒門兒!
而且結了婚以後,婆婆跟丈夫都對她非常好,穀老三也更有底氣了。
為了杜絕老穀太太把她娘家給搬空,直接花高價托媒人給她倆哥哥各找了個厲害媳婦。
等這倆嫂子過門以後,老穀太太再想從大兒子家裏往二兒子那兒拿錢,那簡直比登天還難。
這倆大孫媳婦厲害的呦,別說她想從家裏拿錢了,就是拿針鼻大的一點東西給她二兒子,都能被那倆孫媳婦從早晨罵到晚上。
她敢對著罵,那倆孫媳婦直接就不給她飯吃。
直接把她往外頭一推:
“你不是跟你二兒子好嗎?那你也別在我們家裏待著了。趕緊去你二兒子那兒,讓她給你養老送終!”
說完倆孫媳婦“咣當”把大門一關,從裏頭給鎖上了,死活不讓她進院子。
把老穀太太氣的呦,渾身直哆嗦:
“你們兩個小賤人給我等著,你看我不找我二兒子過來打死你們的!”
又隔著大門罵她大兒子和大兒媳婦:
“你們倆都是死人呢?你親娘老子被這倆小賤人這麽往外頭攆,你倆瞎呀!看不見呢?給我揍,狠狠的揍她們兩個!”
誰知道她那大兒子跟大兒子媳婦,老實的什麽似的,根本就不敢管。
隻一個勁兒地隔著門縫小聲勸她:
“娘,不如你就去我二弟家住幾天吧。等她倆啥時候消了氣,我們再接您迴來。”
老穀太太這可真傷了心了,早知道當初就不應該同意讓那倆小賤人進門。
隻能隔著門縫喊倆大孫子:
“大孫二孫啊,快把門給奶打開呀!這大冷的天,你們把奶關在門外頭,是不是要把奶給凍死啊?
快把門打開!
不打開門,我就去滿大街宣揚你們不孝順我了啊!”
她那倆大孫子,其實也早就對老穀太太總把家裏的錢給他們二叔有意見了。
過去隻是礙於孝道,再加上那時候好歹穀老三還在家,多少能管住老穀太太一點,還能留下點錢供他們吃喝。
可現在穀老三出嫁了,以後也確實不方便插手管娘家的這攤子爛事兒。
加上他們爹娘都不敢出頭管,他倆管那個幹啥呀。
反正在老穀太太眼裏,隻有他們二叔那一家子人。
心裏也沒他們倆。
到現在他倆都還記得小時候老穀太太給二叔家的孩子吃蘿卜,讓他倆在地上撿蘿卜皮吃呢。
二叔家孩子用著他們家的錢吃香的喝辣的,他們哥倆隻能餓著肚子在外頭嗆風嗬冷地扛大包,最後賺來的錢,一分不剩地都被老穀太太倒騰到二叔家去了,憑什麽呀!。
所以倆人根本就不管老穀太太在外頭咋喊。
他倆隻管蹲灶坑那兒吧嗒吧嗒抽旱煙,任憑老穀太太在外頭怎麽叫罵,都一聲不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