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坐在花轎裏,本來還感覺如今事事圓滿。
豆父家有錢,雖然說本著財不外露的心思,沒給那麽多彩禮。
但豆婆婆想著,自己畢竟就這麽一個兒子,將來如果不出啥意外,恐怕也就這麽一個兒媳婦了。
彩禮也不能太儉省了。
別讓新娘子感到委屈。
因此給的彩禮還挺豐厚的。
這些彩禮二丫的爹娘就象征性地留了那麽一點,剩餘大半都給二丫又帶迴來了。
要麽說二丫的爹娘是真的疼孩子呢,從來沒想過要指望著幾個閨女的彩禮來發財。
自然,他們如果不是對孩子們這麽掏心窩子的好,恐怕也不可能把二丫慣成這樣。
豆家來接親的排場可不小,特意雇的好些個吹鼓手,一路嗚嗚哇哇吹吹打打過來接的新娘子。
新郎官豆父,騎在小矮馬上,穿著喜服,看起來就是個精神小夥兒。
這排場,老風光了。
二丫覺得此刻,就是她人生的巔峰時刻啊,再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了。
結果,被三丫這一句:
“二姐夫是我不要的,不用感到抱歉······”
就這四個字“我不要的”,那家夥的,簡直如魔音入耳,再不能從二丫的腦海裏清除出去。
可把二丫給氣了個倒仰。
什麽愧疚啊,什麽對不起呀,我可去你的吧!
就衝你這句“我不要的”,二丫就單方麵決定,以後再也不認三丫這個親妹妹了。
從此以後,她沒三妹妹了。
反正看這樣,三妹妹也沒再拿她當親姐姐看待。
不然,不能在今天她大喜的日子裏,說這麽紮她心窩子的話。
咬牙切齒地惡狠狠瞪了三丫一眼,吧嗒把蓋頭放下來,大喊一聲:
“起轎——”
把幾個轎夫都給鬧愣了,沒聽說過接親的時候,是新娘子主動喊“ 起轎”的呀。
這活按規矩本就不該新娘子幹呢。
不過他們也都是這附近村屯裏的人,來之前就聽人講過,說這家的姑娘特別恨嫁呀,本來是介紹給她親妹子的小夥子。
結果被她一眼給相中了,不顧姐妹之情,橫刀奪愛,給搶走的。
現如今再一看,她對她三妹妹說對不起。
結果她三妹妹笑眯眯地對她講,“沒事,二姐夫是我不要的!”
臥槽,真是一出大戲啊!
幾個轎夫眼睛晶晶亮,亮晶晶地,看看花轎,看看三丫,再看看花轎,再瞅瞅三丫
······
好家夥,這給他們幾個給忙活的,隻恨爹娘沒多給他們生幾雙眼睛,看不過來,簡直看不過來!
一副看好戲沒夠的樣子。
純粹就是幾個樂子人。
把旁邊騎在小矮馬身上的豆父都給整懵圈了。
不過他也是第一次結婚沒經驗,一聽二丫都在裏頭喊起轎了,怎麽幾個轎夫不光不起轎,還一副看熱鬧的架勢呢。
這怕不是婚鬧吧。
於是非常靦腆地說了一句:
“那什麽,時候不早了,路也還遠著,不然,咱們還是早點出發吧!”
幾個轎夫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擠眉弄眼地嘻嘻一笑:“哎呦,新郎官可是真體貼新娘子呀,瞧,還沒入洞房呢,這就先疼上了!
行,咱們走著——”
喇叭嗩呐聲起,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往山裏去了。
四丫揣著手,瞅瞅遠去的花轎,再看看在一旁明顯啥也沒覺察出來的三姐,非常老成地歎口氣:
“唉,你說那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呢。怕是二姐已經記恨上你了。
走,啥也別想了,進屋吧。”
三丫:“啊?二姐為啥要恨我呀?我也沒說啥呀!”
其實三丫跟二丫說的話,還真就沒有啥特殊含義。
比方說是為了貶低豆父,或者諷刺二丫啥的,沒那意思。
三丫根本就沒在意過這事兒對她有啥影響沒。
本來就是她沒相中豆父,那就說不上對不起呀。
不是二姐嫁給豆父,那也還會有別的姑娘要嫁給他。
既然二姐覺得豆父好,倆人能成就好事,這不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好事一樁麽。
但誰想到,不光二丫曲解了三丫的意思,就是外人,也給想歪了。
那幾個轎夫出去以後,更是一頓瞎胡咧咧。
把這姐妹情仇,說的就跟他們在跟前見著真事兒了一樣。
一傳十,十傳百的。
就因為二丫的婚事,他們家附近的街坊四鄰,人緣都變好了。
總有人來向他們打聽,聽說二丫的婚事是搶了三丫的,是吧是吧是吧?
雖然有那厚道的鄰居,分辯說不是不是不是,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
但是這鄉下人家吧,平時也沒個啥娛樂活動,難得聽到二女爭夫的戲碼,尤其這二女,指的還是親姐妹倆。
可太刺激了。
於是乎,以訛傳訛,越傳越邪乎。
到最後,連三丫已經跟豆父馬上就要拜堂了,結果二丫從喜堂上愣是橫刀奪愛,把喜服從三丫身上扒下來,自己個穿上了給豆父拜的堂,這樣的戲碼都編出來了。
那還有更離譜的說法,說是在三丫臨要上花轎之前,二丫遞給她一碗糖水,三丫喝了糖水就昏迷過去了。
二丫把她的嫁衣往她自己個身上一套,就嫁去豆家了。
等到了豆家,已經拜堂成親,也圓了房了,第二天早晨豆家才發現,媳婦娶錯了!
但想退貨,可人已經被豆父給受用過了。
還沒法子退了,最後隻能捏著鼻子,認下了這個媳婦。
有的說的更兇殘。
說二丫為了嫁給豆父,把三丫誘騙到一個深山老林之中,趁三丫不注意,把三丫給推下懸崖,摔了個七葷八素。
又趁三丫昏迷之際,身子還熱乎著呢,把三丫的臉皮揭下來,粘到她自己臉上。
然後冒充三丫,迴到家中待嫁。
等嫁過去以後,某一天早晨起床,她梳妝打扮的時候,忘記往她自己的臉上,粘三丫的臉皮了,這才被豆父給發現真相。
但沒奈何,倆人已經成了夫妻了,於是豆父也隻能生受著。
畢竟,二丫如此兇殘,他怕不同意,再被害死了。
還有的人,居然編出了報恩的戲碼。
說二丫本來是山中的一隻小狐狸。
受了傷,曾被豆父所救。
因此附身到二丫身上,橫刀奪愛、不顧廉恥非要嫁給豆父,實則是為了報恩。
徹底把二丫給妖魔化了。
反正傳到最後,那是要多離譜,就有多離譜。
豆父家有錢,雖然說本著財不外露的心思,沒給那麽多彩禮。
但豆婆婆想著,自己畢竟就這麽一個兒子,將來如果不出啥意外,恐怕也就這麽一個兒媳婦了。
彩禮也不能太儉省了。
別讓新娘子感到委屈。
因此給的彩禮還挺豐厚的。
這些彩禮二丫的爹娘就象征性地留了那麽一點,剩餘大半都給二丫又帶迴來了。
要麽說二丫的爹娘是真的疼孩子呢,從來沒想過要指望著幾個閨女的彩禮來發財。
自然,他們如果不是對孩子們這麽掏心窩子的好,恐怕也不可能把二丫慣成這樣。
豆家來接親的排場可不小,特意雇的好些個吹鼓手,一路嗚嗚哇哇吹吹打打過來接的新娘子。
新郎官豆父,騎在小矮馬上,穿著喜服,看起來就是個精神小夥兒。
這排場,老風光了。
二丫覺得此刻,就是她人生的巔峰時刻啊,再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了。
結果,被三丫這一句:
“二姐夫是我不要的,不用感到抱歉······”
就這四個字“我不要的”,那家夥的,簡直如魔音入耳,再不能從二丫的腦海裏清除出去。
可把二丫給氣了個倒仰。
什麽愧疚啊,什麽對不起呀,我可去你的吧!
就衝你這句“我不要的”,二丫就單方麵決定,以後再也不認三丫這個親妹妹了。
從此以後,她沒三妹妹了。
反正看這樣,三妹妹也沒再拿她當親姐姐看待。
不然,不能在今天她大喜的日子裏,說這麽紮她心窩子的話。
咬牙切齒地惡狠狠瞪了三丫一眼,吧嗒把蓋頭放下來,大喊一聲:
“起轎——”
把幾個轎夫都給鬧愣了,沒聽說過接親的時候,是新娘子主動喊“ 起轎”的呀。
這活按規矩本就不該新娘子幹呢。
不過他們也都是這附近村屯裏的人,來之前就聽人講過,說這家的姑娘特別恨嫁呀,本來是介紹給她親妹子的小夥子。
結果被她一眼給相中了,不顧姐妹之情,橫刀奪愛,給搶走的。
現如今再一看,她對她三妹妹說對不起。
結果她三妹妹笑眯眯地對她講,“沒事,二姐夫是我不要的!”
臥槽,真是一出大戲啊!
幾個轎夫眼睛晶晶亮,亮晶晶地,看看花轎,看看三丫,再看看花轎,再瞅瞅三丫
······
好家夥,這給他們幾個給忙活的,隻恨爹娘沒多給他們生幾雙眼睛,看不過來,簡直看不過來!
一副看好戲沒夠的樣子。
純粹就是幾個樂子人。
把旁邊騎在小矮馬身上的豆父都給整懵圈了。
不過他也是第一次結婚沒經驗,一聽二丫都在裏頭喊起轎了,怎麽幾個轎夫不光不起轎,還一副看熱鬧的架勢呢。
這怕不是婚鬧吧。
於是非常靦腆地說了一句:
“那什麽,時候不早了,路也還遠著,不然,咱們還是早點出發吧!”
幾個轎夫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擠眉弄眼地嘻嘻一笑:“哎呦,新郎官可是真體貼新娘子呀,瞧,還沒入洞房呢,這就先疼上了!
行,咱們走著——”
喇叭嗩呐聲起,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往山裏去了。
四丫揣著手,瞅瞅遠去的花轎,再看看在一旁明顯啥也沒覺察出來的三姐,非常老成地歎口氣:
“唉,你說那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呢。怕是二姐已經記恨上你了。
走,啥也別想了,進屋吧。”
三丫:“啊?二姐為啥要恨我呀?我也沒說啥呀!”
其實三丫跟二丫說的話,還真就沒有啥特殊含義。
比方說是為了貶低豆父,或者諷刺二丫啥的,沒那意思。
三丫根本就沒在意過這事兒對她有啥影響沒。
本來就是她沒相中豆父,那就說不上對不起呀。
不是二姐嫁給豆父,那也還會有別的姑娘要嫁給他。
既然二姐覺得豆父好,倆人能成就好事,這不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好事一樁麽。
但誰想到,不光二丫曲解了三丫的意思,就是外人,也給想歪了。
那幾個轎夫出去以後,更是一頓瞎胡咧咧。
把這姐妹情仇,說的就跟他們在跟前見著真事兒了一樣。
一傳十,十傳百的。
就因為二丫的婚事,他們家附近的街坊四鄰,人緣都變好了。
總有人來向他們打聽,聽說二丫的婚事是搶了三丫的,是吧是吧是吧?
雖然有那厚道的鄰居,分辯說不是不是不是,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
但是這鄉下人家吧,平時也沒個啥娛樂活動,難得聽到二女爭夫的戲碼,尤其這二女,指的還是親姐妹倆。
可太刺激了。
於是乎,以訛傳訛,越傳越邪乎。
到最後,連三丫已經跟豆父馬上就要拜堂了,結果二丫從喜堂上愣是橫刀奪愛,把喜服從三丫身上扒下來,自己個穿上了給豆父拜的堂,這樣的戲碼都編出來了。
那還有更離譜的說法,說是在三丫臨要上花轎之前,二丫遞給她一碗糖水,三丫喝了糖水就昏迷過去了。
二丫把她的嫁衣往她自己個身上一套,就嫁去豆家了。
等到了豆家,已經拜堂成親,也圓了房了,第二天早晨豆家才發現,媳婦娶錯了!
但想退貨,可人已經被豆父給受用過了。
還沒法子退了,最後隻能捏著鼻子,認下了這個媳婦。
有的說的更兇殘。
說二丫為了嫁給豆父,把三丫誘騙到一個深山老林之中,趁三丫不注意,把三丫給推下懸崖,摔了個七葷八素。
又趁三丫昏迷之際,身子還熱乎著呢,把三丫的臉皮揭下來,粘到她自己臉上。
然後冒充三丫,迴到家中待嫁。
等嫁過去以後,某一天早晨起床,她梳妝打扮的時候,忘記往她自己的臉上,粘三丫的臉皮了,這才被豆父給發現真相。
但沒奈何,倆人已經成了夫妻了,於是豆父也隻能生受著。
畢竟,二丫如此兇殘,他怕不同意,再被害死了。
還有的人,居然編出了報恩的戲碼。
說二丫本來是山中的一隻小狐狸。
受了傷,曾被豆父所救。
因此附身到二丫身上,橫刀奪愛、不顧廉恥非要嫁給豆父,實則是為了報恩。
徹底把二丫給妖魔化了。
反正傳到最後,那是要多離譜,就有多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