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華光和萬維,未來的方向!】
重生1981開局救了鄰村姐妹花 作者:我和賭毒不共戴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彭萬華點點頭。
bp機的確是一款長壽產品。
他記得上輩子,bp機從1983年進入大陸,他記得直到2005年才完全消失。
算是通信時代壽命最長的產品之一了。
這輩子雖然有他的布局和影響,bp的壽命會縮短一些。
但bp機最大的受眾是下沉市場的鄉鎮人群。
估計這輩子bp機的壽命會受他的影響,但很有限。
頂多也就提前一、兩年消失。
保守估算,壽命還是有二十年!
至於李維對手機出貨量的預測。
彭萬華隻能說有點保守。
他記得前世那些手機巨頭基本上一年的銷量都是過億!
單單國內的手機出貨量,一年最高時銷量能超過5億台!
如果國內銷量低於三億,那就說明市場不景氣。
萬維的全球銷量如今才3000多萬台。
不說全球市場,單單國內市場都還沒到爆發的時刻呢。
李維繼續道:“第二大類是家用產品,包括vcd、錄音機、遊戲機、錄像機等等。主打產品是vcd去年全球銷量2800萬台,今年預計同比增長10%!”
“另外我們現在正在研發dvd產品,dvd光盤的容量能達到4.7g,是vcd光盤的容量數倍,具有更高音頻質量和畫質,預計明年就能推向市場!”
“第三大類是網絡通訊設備,主要包括通訊基站、室分和交換機產品,今年營收預計能有個400億左右。”
彭萬華點點頭,“很不錯。”
李維嘴角一翹,露出個笑容,繼續匯報道:“除了萬維,華光那邊業績也很不錯。倪洸南把華光的業務分為三類,第一大類是終端,包括手機、電腦、筆記本和打印機等等。”
“其中手機是最大的單品,今年手機銷量包括自己和貼牌產品,預計能達到4000萬台!電腦同樣不少,預計全球銷量能達到2000萬台!”
“第二大類是通信網絡,包括交換機、防火牆、路由器、服務器等設備。得益於全球互聯網的發展,其中服務器是增長最快的業務,預計出貨量能達到百萬台左右。”
“第三大類是基礎軟件,包括數據庫、中間件以及華光的北鬥用戶端軟件等軟件產品,這部分營收約200億rmb左右。”
彭萬華微微點頭。
華光和萬維現在已經成為了全國乃至亞洲信息領域的領頭羊。
在他的規劃裏,華光和萬維將成為微軟+蘋果+戴爾+惠普+oracle+思科+華為+愛立信的結合體。
從現在的發展局勢來看,這和他當初的規劃是一脈相承。
“不過,未來的市場會繼續擴大,我們依舊要注意市場的變化,做出更先進、更適合時代需求的產品。”
彭萬華叮囑了一句。
其實不用他多說,現在的華光和萬維員工都是超過十萬人的巨無霸,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自我發展和提升體係。
李維點點頭,銘記於心。
這個世界沒有神,但在他看來,彭萬華就是。
無論是從一開始帶領幾兄弟來香江,還是布局全國電子信息產業。
萬維和華光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離不開彭萬華的幕後布局!
彭萬華繼續道:“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需求的變化,新的信息化場景層出不窮。未來的網絡化、信息化將會徹底改變整個世界。”
李維深以為然道:“這我信!現在不單是我們的it產品,互聯網在線服務都在迅猛發展!
國外的就不說了,國內的萬網科技、紅星在線那日益爆發式增長的營收,都讓我感受互聯網的潛力!”
紅星在線的廣告收入,還有萬網科技的收入,對於外人來說保密。
但在彭萬華各個板塊內部,李維打聽一下就能知道。
“今年到目前為止,紅星在線的廣告收入已經超過了30億港幣!淨利潤則超過了十億港幣!同比去年增長了超過100%!”
“還有萬網科技,除了門戶,還提供瀏覽器、搜索、貼吧等一係列令人驚歎的產品,今年收入已經超過了25億港幣!同比去年同樣增長了超過100%!”
“毫無疑問,互聯網一定是今年增長最猛的業務!”
說到這,李維露出一絲向往加糾結的神色。
之所以向往,是因為互聯網是在根植於硬件終端之上的應用。
從理論分析來說,越處於行業下遊、越接近用戶,市場越大!
互聯網現在爆發式的增長,已經讓他看到了這種潛力。
他甚至隱隱覺得,未來應用的市場將會百花齊放,市場遠超過硬件終端!
說實話,他現在有點糾結。
未來更大的市場他已經摸到了邊界和門檻,那麽問題來了,萬維的方向要不要轉型?
想到這,他朝彭萬華提出了這個疑問,“哥,你覺得我們是否要朝互聯網方向發展?”
彭萬華一聽,頓時明白了李維的意思。
他當然明白未來互聯網的市場有多大。
但萬維要不要朝這個方向發展,並不取決於市場有多大。
他微微一笑,沒有告訴他答案。
反而問道:“萬維的長期目標是什麽?深耕領域是什麽?”
李維頓時一愣,琢磨道:“目標?領域?”
他沉思了片刻。
他想起了以前彭萬華給他一直說的願景,還有他一直和下麵高管和職員們一直傳達的理念——
萬維立誌成為全球信息通信領域領先的設備終端供應商!
忽然他“啪”地一聲拍了一下腦袋,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
彭萬華點點頭。
“你明白就好,公司要不要轉向,向來不是因為錢的原因,而是取決於公司的未來的戰略目標和深耕方向。”
“有時候即便短期不賺錢,那也要做。有時候即便看到未來錢景,不是自己的業務,即便賺錢也不做!”
“東敲一棒子西敲一棒子,隻會分散人的精力,讓整個團隊方向錯亂。隻有將團隊凝聚成一股繩,朝一個方向猛衝,才能攻下這座山頭。”
李維點點頭,隨即又有些不確定道:“隻不過,我感覺現在我們已經成為行業龍頭,業務逐漸到了瓶頸期。
不跨界,又該如何保持增長呢?”
bp機的確是一款長壽產品。
他記得上輩子,bp機從1983年進入大陸,他記得直到2005年才完全消失。
算是通信時代壽命最長的產品之一了。
這輩子雖然有他的布局和影響,bp的壽命會縮短一些。
但bp機最大的受眾是下沉市場的鄉鎮人群。
估計這輩子bp機的壽命會受他的影響,但很有限。
頂多也就提前一、兩年消失。
保守估算,壽命還是有二十年!
至於李維對手機出貨量的預測。
彭萬華隻能說有點保守。
他記得前世那些手機巨頭基本上一年的銷量都是過億!
單單國內的手機出貨量,一年最高時銷量能超過5億台!
如果國內銷量低於三億,那就說明市場不景氣。
萬維的全球銷量如今才3000多萬台。
不說全球市場,單單國內市場都還沒到爆發的時刻呢。
李維繼續道:“第二大類是家用產品,包括vcd、錄音機、遊戲機、錄像機等等。主打產品是vcd去年全球銷量2800萬台,今年預計同比增長10%!”
“另外我們現在正在研發dvd產品,dvd光盤的容量能達到4.7g,是vcd光盤的容量數倍,具有更高音頻質量和畫質,預計明年就能推向市場!”
“第三大類是網絡通訊設備,主要包括通訊基站、室分和交換機產品,今年營收預計能有個400億左右。”
彭萬華點點頭,“很不錯。”
李維嘴角一翹,露出個笑容,繼續匯報道:“除了萬維,華光那邊業績也很不錯。倪洸南把華光的業務分為三類,第一大類是終端,包括手機、電腦、筆記本和打印機等等。”
“其中手機是最大的單品,今年手機銷量包括自己和貼牌產品,預計能達到4000萬台!電腦同樣不少,預計全球銷量能達到2000萬台!”
“第二大類是通信網絡,包括交換機、防火牆、路由器、服務器等設備。得益於全球互聯網的發展,其中服務器是增長最快的業務,預計出貨量能達到百萬台左右。”
“第三大類是基礎軟件,包括數據庫、中間件以及華光的北鬥用戶端軟件等軟件產品,這部分營收約200億rmb左右。”
彭萬華微微點頭。
華光和萬維現在已經成為了全國乃至亞洲信息領域的領頭羊。
在他的規劃裏,華光和萬維將成為微軟+蘋果+戴爾+惠普+oracle+思科+華為+愛立信的結合體。
從現在的發展局勢來看,這和他當初的規劃是一脈相承。
“不過,未來的市場會繼續擴大,我們依舊要注意市場的變化,做出更先進、更適合時代需求的產品。”
彭萬華叮囑了一句。
其實不用他多說,現在的華光和萬維員工都是超過十萬人的巨無霸,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自我發展和提升體係。
李維點點頭,銘記於心。
這個世界沒有神,但在他看來,彭萬華就是。
無論是從一開始帶領幾兄弟來香江,還是布局全國電子信息產業。
萬維和華光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離不開彭萬華的幕後布局!
彭萬華繼續道:“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需求的變化,新的信息化場景層出不窮。未來的網絡化、信息化將會徹底改變整個世界。”
李維深以為然道:“這我信!現在不單是我們的it產品,互聯網在線服務都在迅猛發展!
國外的就不說了,國內的萬網科技、紅星在線那日益爆發式增長的營收,都讓我感受互聯網的潛力!”
紅星在線的廣告收入,還有萬網科技的收入,對於外人來說保密。
但在彭萬華各個板塊內部,李維打聽一下就能知道。
“今年到目前為止,紅星在線的廣告收入已經超過了30億港幣!淨利潤則超過了十億港幣!同比去年增長了超過100%!”
“還有萬網科技,除了門戶,還提供瀏覽器、搜索、貼吧等一係列令人驚歎的產品,今年收入已經超過了25億港幣!同比去年同樣增長了超過100%!”
“毫無疑問,互聯網一定是今年增長最猛的業務!”
說到這,李維露出一絲向往加糾結的神色。
之所以向往,是因為互聯網是在根植於硬件終端之上的應用。
從理論分析來說,越處於行業下遊、越接近用戶,市場越大!
互聯網現在爆發式的增長,已經讓他看到了這種潛力。
他甚至隱隱覺得,未來應用的市場將會百花齊放,市場遠超過硬件終端!
說實話,他現在有點糾結。
未來更大的市場他已經摸到了邊界和門檻,那麽問題來了,萬維的方向要不要轉型?
想到這,他朝彭萬華提出了這個疑問,“哥,你覺得我們是否要朝互聯網方向發展?”
彭萬華一聽,頓時明白了李維的意思。
他當然明白未來互聯網的市場有多大。
但萬維要不要朝這個方向發展,並不取決於市場有多大。
他微微一笑,沒有告訴他答案。
反而問道:“萬維的長期目標是什麽?深耕領域是什麽?”
李維頓時一愣,琢磨道:“目標?領域?”
他沉思了片刻。
他想起了以前彭萬華給他一直說的願景,還有他一直和下麵高管和職員們一直傳達的理念——
萬維立誌成為全球信息通信領域領先的設備終端供應商!
忽然他“啪”地一聲拍了一下腦袋,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
彭萬華點點頭。
“你明白就好,公司要不要轉向,向來不是因為錢的原因,而是取決於公司的未來的戰略目標和深耕方向。”
“有時候即便短期不賺錢,那也要做。有時候即便看到未來錢景,不是自己的業務,即便賺錢也不做!”
“東敲一棒子西敲一棒子,隻會分散人的精力,讓整個團隊方向錯亂。隻有將團隊凝聚成一股繩,朝一個方向猛衝,才能攻下這座山頭。”
李維點點頭,隨即又有些不確定道:“隻不過,我感覺現在我們已經成為行業龍頭,業務逐漸到了瓶頸期。
不跨界,又該如何保持增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