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不對等的時候會患得患失,很正常,所以不能隻交一個朋友,彼此太考驗了。
我一直覺得不同的年齡階段甚至是不同的學習、工作階段應該有不同的新朋友,替換一些舊朋友,甚至應該有幾個酒肉朋友,雖然這話乍聽起來有些功利,但是會更經濟適用。
許多時候同步成長很考驗一個人,共同話題與同頻共振也是,反過來想,不同的家庭環境、教育背景、知識結構、信息差異等,如果不足夠坦誠和信任,如果手裏的牌不一樣多,如果壓力成分不相似,生活裏財米油鹽醬醋茶和工作裏晉升進退等勾心鬥角、學習裏論文開題答辯修改退稿等苦悶抑鬱哪有訴說的地方呢?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無條件愛你的人也就那麽幾個,亞洲人的人文與家庭有太多因素綁架,比如金錢名利,比如成敗得失,比如生老病死等,畢竟比起關心自然科學我們的傳統更關注人本身,更換愛自己而非他人……所以我經常說每個階段的同學老師朋友隻了解過去的某一階段故事就可以了,關於現在,隻分享給保持善意與同步當下的人。
老高也經常抗議:你再拉黑或屏蔽我,就怎樣怎樣。我行我素。
我覺得任何關係都是和自己的關係,無論讚美還是貶低,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不要太往心裏去,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就聽取,沒啥正向促進的就屏蔽,拉黑或刪除都是正常的。
成年人的關係淡漠沒有那麽激烈衝突,大多是消失的無聲無息。
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好好經營,不過多求索或期待,你會開心很多。
人類的最終目的地是死亡,這是一個悲劇,但是如何走這一段從生到死的路,才是喜劇,如果看透了生死,選擇向死而生,真的人世間這點事都不算大事,何必苦了自己呢?學會自己成全自己,滿足小時候的願望,照顧好自己、子女、父母,中年人的愛情不過是我溫暖你你溫暖我,重迴二十歲的不遠千裏萬裏來見你或天天恨不得黏在一起,想想就嚇人。
昨天我還和老高說,突然很羨慕軍嫂,雖然不常見,但是有錢啊,還不會因為豬隊友生氣或爭吵,多麽穩定和諧的婚姻。
昨天韻衡和緯宸媽媽微信我問塵塵語文作業,我們在小青島公園廁所裏一個手攤著書一個拍照,韻衡媽媽很細心,問他備注部分都是語文老師講的嗎?都需要抄寫嗎?我說不是,那是我寫的,對理解《盧溝橋》這篇典型寫景文章結構和語言等有幫助,還有就是通過一篇課文可以拓展仿寫一係列作文,這是一種思維訓練,她感慨:你真厲害!
我經常和大家推薦一些教材輔導,不是說老師講的不好或自家孩子課堂吸收不好,而是我反對題海戰術和所謂的學而思等課程,有希望做一些學有餘力的拓展。我覺得超前學不可取,尤其填充或壓榨孩子休息玩耍時間,這幾年有一種提法叫遊戲力就是學習力,保護好孩子的性靈而非僅僅是知識積累或理性思考培育,教育是慢工出細活兒,尤其語言學和人文藝術修養,需要留白,需要悟性,需要自我激發潛能,而不是填鴨或樣板化或標準流水線……
我不是一個大眾化媽媽,比如放了學趕緊迴家寫作業,我會根據塵塵的情況和我自己身體蓄能情況機動安排。
昨天他在校基本完成作業情況下,我們逛了逛小青島公園,看了看夜色下的棧橋景區和小青島,我一路給他講兩處景點的發展曆史、曆史地位和意義,講一講德國建築和“琴島”來源,他還引發出了旅遊淡旺季經濟學和摩斯密碼等……彼此受益的談話,還有美麗的遇見,比如幾個大學生和一位專業攝影師。
爸爸總是擔心我們安全問題,我卻總是覺得好人總比壞人多,保持警惕但不能失了遊玩興致,不然天天局限在安全這個條框裏,也太無聊了。
人生很有趣,得走出去,親身經曆一下,這種增加的閱曆,閱書也閱人,娛心也娛情。
電影影評果然是道術結合最經典[強],有對香港電影發展史的迴顧,也有對當下的反思,還有全球視角與影評文化的一個恰當評價,厚德載物,活到老學到老呀。從我本科時代2003年左右開始學習書畫和影視鑒賞,二十多年過去了,從上大學到工作到帶娃到創業,觀看的影視劇也有幾百部,看到的好的影評很少,戴老師的算一個,懷念山財大韓書堂老師和海大柴焰老師的課了,尤其某些犀利評價與經典語錄。
送完塵塵給我婆婆去送倆月生活費順便買海蠣子,剛走到大學路公公電話就打來了,他們櫸林山早市買小蝦做蝦醬,讓我直接去找他們,幫我挑選好,還要買花肥和鮮花……我以前對老高每月給公婆錢節假日再給一大筆頗有微詞,不患寡患不均,我也和老媽一樣抱怨過為什麽大伯哥不給,老高說個人盡個人孝心,不能攀比。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小輪迴,就像當初我媽說叔叔嬸嬸不照顧八十多的爺爺奶奶,家裏有點烏煙瘴氣,尤其爺爺小腦萎縮生活不能自理那三年,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我見證了太多人類的悲歡離合與反目成仇……
加上我很小就熟讀古今中外名著經典,所以我一直對人性保持一份質疑,人本性惡還是善,我有自己的觀點,也有自己為人處世之道。
和任何人都保持距離,因為怕失去,許多年拒絕過於親密的關係,不戀愛不結婚,但是小妹、閨蜜們和老高、兒子似乎一次次打破我這種疏離與界限感,我高中大學都有住在女友家裏一張床暢聊天黑到天亮的經曆,真的很治愈,許多共同的悲喜分享,被拋棄或被過高期望,我們自我療愈和彼此共情鼓勵,我們在生命的映照裏不那麽玻璃心,和男生一樣競爭,一樣職場或學業廝殺自己的利益與地位……許多時候輝煌與成就隻代表過去某一階段的,我們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活在某一張照片或某一個榮譽裏,所以清零心態與自我更新能力與驚醒夢中人就需要保持,一次次打破了重建,一次次低穀期過後的小成就,一次次跨學科融合和翻山越嶺後喜極而泣……最好的是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無論我們的童年、青少年、中青年、老年時期,都希望我們不自我放棄,也不自我設限。共勉。
早安
我一直覺得不同的年齡階段甚至是不同的學習、工作階段應該有不同的新朋友,替換一些舊朋友,甚至應該有幾個酒肉朋友,雖然這話乍聽起來有些功利,但是會更經濟適用。
許多時候同步成長很考驗一個人,共同話題與同頻共振也是,反過來想,不同的家庭環境、教育背景、知識結構、信息差異等,如果不足夠坦誠和信任,如果手裏的牌不一樣多,如果壓力成分不相似,生活裏財米油鹽醬醋茶和工作裏晉升進退等勾心鬥角、學習裏論文開題答辯修改退稿等苦悶抑鬱哪有訴說的地方呢?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無條件愛你的人也就那麽幾個,亞洲人的人文與家庭有太多因素綁架,比如金錢名利,比如成敗得失,比如生老病死等,畢竟比起關心自然科學我們的傳統更關注人本身,更換愛自己而非他人……所以我經常說每個階段的同學老師朋友隻了解過去的某一階段故事就可以了,關於現在,隻分享給保持善意與同步當下的人。
老高也經常抗議:你再拉黑或屏蔽我,就怎樣怎樣。我行我素。
我覺得任何關係都是和自己的關係,無論讚美還是貶低,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不要太往心裏去,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就聽取,沒啥正向促進的就屏蔽,拉黑或刪除都是正常的。
成年人的關係淡漠沒有那麽激烈衝突,大多是消失的無聲無息。
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好好經營,不過多求索或期待,你會開心很多。
人類的最終目的地是死亡,這是一個悲劇,但是如何走這一段從生到死的路,才是喜劇,如果看透了生死,選擇向死而生,真的人世間這點事都不算大事,何必苦了自己呢?學會自己成全自己,滿足小時候的願望,照顧好自己、子女、父母,中年人的愛情不過是我溫暖你你溫暖我,重迴二十歲的不遠千裏萬裏來見你或天天恨不得黏在一起,想想就嚇人。
昨天我還和老高說,突然很羨慕軍嫂,雖然不常見,但是有錢啊,還不會因為豬隊友生氣或爭吵,多麽穩定和諧的婚姻。
昨天韻衡和緯宸媽媽微信我問塵塵語文作業,我們在小青島公園廁所裏一個手攤著書一個拍照,韻衡媽媽很細心,問他備注部分都是語文老師講的嗎?都需要抄寫嗎?我說不是,那是我寫的,對理解《盧溝橋》這篇典型寫景文章結構和語言等有幫助,還有就是通過一篇課文可以拓展仿寫一係列作文,這是一種思維訓練,她感慨:你真厲害!
我經常和大家推薦一些教材輔導,不是說老師講的不好或自家孩子課堂吸收不好,而是我反對題海戰術和所謂的學而思等課程,有希望做一些學有餘力的拓展。我覺得超前學不可取,尤其填充或壓榨孩子休息玩耍時間,這幾年有一種提法叫遊戲力就是學習力,保護好孩子的性靈而非僅僅是知識積累或理性思考培育,教育是慢工出細活兒,尤其語言學和人文藝術修養,需要留白,需要悟性,需要自我激發潛能,而不是填鴨或樣板化或標準流水線……
我不是一個大眾化媽媽,比如放了學趕緊迴家寫作業,我會根據塵塵的情況和我自己身體蓄能情況機動安排。
昨天他在校基本完成作業情況下,我們逛了逛小青島公園,看了看夜色下的棧橋景區和小青島,我一路給他講兩處景點的發展曆史、曆史地位和意義,講一講德國建築和“琴島”來源,他還引發出了旅遊淡旺季經濟學和摩斯密碼等……彼此受益的談話,還有美麗的遇見,比如幾個大學生和一位專業攝影師。
爸爸總是擔心我們安全問題,我卻總是覺得好人總比壞人多,保持警惕但不能失了遊玩興致,不然天天局限在安全這個條框裏,也太無聊了。
人生很有趣,得走出去,親身經曆一下,這種增加的閱曆,閱書也閱人,娛心也娛情。
電影影評果然是道術結合最經典[強],有對香港電影發展史的迴顧,也有對當下的反思,還有全球視角與影評文化的一個恰當評價,厚德載物,活到老學到老呀。從我本科時代2003年左右開始學習書畫和影視鑒賞,二十多年過去了,從上大學到工作到帶娃到創業,觀看的影視劇也有幾百部,看到的好的影評很少,戴老師的算一個,懷念山財大韓書堂老師和海大柴焰老師的課了,尤其某些犀利評價與經典語錄。
送完塵塵給我婆婆去送倆月生活費順便買海蠣子,剛走到大學路公公電話就打來了,他們櫸林山早市買小蝦做蝦醬,讓我直接去找他們,幫我挑選好,還要買花肥和鮮花……我以前對老高每月給公婆錢節假日再給一大筆頗有微詞,不患寡患不均,我也和老媽一樣抱怨過為什麽大伯哥不給,老高說個人盡個人孝心,不能攀比。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小輪迴,就像當初我媽說叔叔嬸嬸不照顧八十多的爺爺奶奶,家裏有點烏煙瘴氣,尤其爺爺小腦萎縮生活不能自理那三年,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我見證了太多人類的悲歡離合與反目成仇……
加上我很小就熟讀古今中外名著經典,所以我一直對人性保持一份質疑,人本性惡還是善,我有自己的觀點,也有自己為人處世之道。
和任何人都保持距離,因為怕失去,許多年拒絕過於親密的關係,不戀愛不結婚,但是小妹、閨蜜們和老高、兒子似乎一次次打破我這種疏離與界限感,我高中大學都有住在女友家裏一張床暢聊天黑到天亮的經曆,真的很治愈,許多共同的悲喜分享,被拋棄或被過高期望,我們自我療愈和彼此共情鼓勵,我們在生命的映照裏不那麽玻璃心,和男生一樣競爭,一樣職場或學業廝殺自己的利益與地位……許多時候輝煌與成就隻代表過去某一階段的,我們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活在某一張照片或某一個榮譽裏,所以清零心態與自我更新能力與驚醒夢中人就需要保持,一次次打破了重建,一次次低穀期過後的小成就,一次次跨學科融合和翻山越嶺後喜極而泣……最好的是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無論我們的童年、青少年、中青年、老年時期,都希望我們不自我放棄,也不自我設限。共勉。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