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晉國大軍一路前行,先頭部隊到了虞國,信息上報給了虞公。虞公就問晉軍:“寡人呢,得了晉國的寶物,還是要做點事情,不知道晉國需要我們什麽幫助呢?”
荀息說:“君上願意幫我們的話,可以獻上下陽關。”虞公說:“現在下陽關還是虢國的地盤,我怎麽獻呢。”荀息說:“君上現在和虢國還是同盟,可以派兵假裝幫助虢國,到時候我們晉軍協助虞軍就可以拿下下陽關了。”
這個是個好辦法,於是虞公就按照荀息的計策就展開了行動,守下陽關的是虢國大將舟之僑,看到虞兵到來,心裏高興,咱們的同盟還挺仁義的,他打開大門,就迎接虞兵入城。
舟之僑哪裏知道隊伍一進到城裏,埋伏在虞兵戰車內的晉軍就蜂擁而出,舟之僑想關城根本來不及了。
後麵晉國主力在裏克的率領下,揮師直進。舟之僑沒有辦法挽迴敗局,他擔心會被虢君責罰,就投降了晉國。
這邊虢君正和犬戎對峙呢,下陽關失守的消息傳了過來,虢君大驚,率軍急忙迴撤。犬戎趁機跟進掩殺,虢軍大敗。
虢君一路逃到上陽才停了下來,身邊跟隨迴來的隻有十來個人,十來匹馬了。和上陽的守軍一起,隻有堅守不出,自個兒茫茫然大眼瞪小眼,根本沒有辦法。
很快,晉國大軍就到了,也不著急進攻,大軍駐紮城池周圍,把上陽包圍得一隻鳥兒也飛不出來。這個圍困階段從當年的8月一直持續到當年的12月,城裏麵吃的沒有了,喝的也沒有了,浩鴻遍野。虢君實在沒有辦法守下去了,虢君說:“我的祖先是天子的上卿,我是一個國家的君上,怎麽也不可能投降給其他諸侯。”他自個兒帶了家眷等人,半夜跑京師去了。
國君跑了,城裏的百姓軍兵就開城迎接晉軍。裏克也不追趕虢君,帶兵進入上陽,他呢節製士兵,對老百姓秋毫無犯,留下部分軍隊守衛,把虢國的金銀寶藏等用車裝好,然後把搜羅的虢國宮女其中三分之一都給了虞公。把虞公高興得都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高興勁還沒有完呢,就有人來報信,說晉侯親自率大軍來了。虞公就親自出城迎接晉獻公。兩個人一見麵就在那裏寒暄,互相吹捧然後約定外出打獵、喝酒。就這樣一連好幾個月都這樣。
這一天,和往常一樣兩國國君外出狩獵,忽然虞人來報說虞國都城裏麵火光衝天,好像出事了。虞公大驚,急忙迴城。一路上就看見很多虞國的百姓逃出來,一問原來是晉軍趁虞國國內沒有準備,一舉拿下了虞國都城。
虞公這個氣憤啊,趕著戰車,率軍奔到城下。
隻看見城頭上晉國一員大將鎧甲鮮明、威風凜凜,對虞公說:“感謝虞君借道之義,哈哈哈哈。”虞都早成人晉國之物了。虞公就準備攻城,晉軍哪裏給虞公機會啊,城頭上一聲梆子聲響,接著雨點般的箭矢就射了下來。
虞公看事情不好,就喊後隊變前隊全軍後撤,結果後麵報告說後麵大軍中了晉國埋伏,被晉軍半路截殺,死的死,傷的傷,其餘的大部分都投降了,馬上晉國大軍就要到了。
這下整個虞國完了。虞公歎口氣說:“寡人後悔啊,為什麽不聽宮之奇的諫言啊。”看看百裏奚還在身邊,心裏麵很不舒服,就說:“大夫啊,當時你為什麽不勸勸寡人呢?”百裏奚說:“君上當時不聽宮之奇的話,難道會聽我的嗎?我不說,但是我還是要留在君上的身邊,伴隨君上。”
兩個人正在那兒說呢,後麵又追上來一員晉國大將,虞公一看,原來是虢國降將舟之僑。虞公見是他,心裏別提多內疚了。
舟之僑說:“君上本來和虢國好好的,卻背地裏出賣了虢國。現在君上沒有地方可以去,還不如投降晉侯,晉侯對人寬宏大量,一定會優待君上的。”
虞公還在那裏猶豫呢。晉獻公這個時候就到了。眼看著晉國大軍旌旗飄揚,聲勢浩大。沒有辦法,虞公隻好硬著頭皮去見晉獻公。
晉獻公拉著虞公的手笑著說:“我這次來沒有什麽,是來拿我的玉璧和駿馬。”把個虞公羞愧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一行人馬就向虞都而去。百裏奚緊緊跟著後車的虞公,虞公說:“我都這樣啊,你何必再跟著我呢。”百裏奚說:“我是君上的大臣,吃的是君上的,用的是君上的,這當兒正是我報答君上的時候啊。”虞公聽了,也不好說什麽,隻有唉聲歎氣,後悔不已。
晉侯大軍進入虞都,荀息左手拿著玉璧,右手牽著駿馬,恭恭敬敬地對晉獻公說:“臣下的計策已經完成了,今天把玉璧和駿馬交還給主上。”
晉獻公哈哈大笑:“大夫辛苦了,大夫辛苦了。”
自此,虞國、虢國兩國就這樣滅掉了。
虞公投降後,晉獻公就想殺掉他,留著多麻煩。荀息說:“虞公這個人就像是呆子一樣,能有什麽作為啊。”晉獻公笑笑說:“也確實是這個道理。”就沒有為難他,然後又送了一個普通的碧玉和普通的馬匹給他,說:“寡人也是個重情義的人,忘記不了虞公的借道之義啊。”
虞公沒有辦法,有氣也隻有獨個兒吞。從此鬱鬱寡歡終身。
迴到晉國,晉獻公大封群臣,拜舟之僑為大夫。舟之僑向晉獻公推舉百裏奚。晉獻公就準備用百裏奚,就派舟之僑去給百裏奚說。
百裏奚說:“我聽說作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願意投靠敵國的。更何況去當敵國的官員。我是不會給晉國做事的了,更不要說當晉國的官員。”
舟之僑聽了,總覺得百裏奚的話有點刺耳,隱約有諷刺自己的意思,心頭感覺很不舒服。
這個時候,秦國那邊秦穆公繼位六年了,還沒有結婚呢,中宮空虛。就派大夫公子縶向晉獻公求婚,想要納晉獻公的長女伯姬為夫人。晉獻公認為秦國還是挺不錯的,就答應了婚約。
公子縶得到結果,就迴秦國複命。秦穆公聽說晉國同意婚約,就還派公子縶帶上聘禮到晉國迎接伯姬。
夫家來人迎婚,女方還是要派人送婚的,舟之僑就向晉獻公建言說:“百裏奚不想在晉國為官,不然就叫他去送婚吧。”
晉獻公說:“好啊,就讓這個百裏奚去。”
畢竟不知百裏奚這一去情況如何,請看下迴分解。
荀息說:“君上願意幫我們的話,可以獻上下陽關。”虞公說:“現在下陽關還是虢國的地盤,我怎麽獻呢。”荀息說:“君上現在和虢國還是同盟,可以派兵假裝幫助虢國,到時候我們晉軍協助虞軍就可以拿下下陽關了。”
這個是個好辦法,於是虞公就按照荀息的計策就展開了行動,守下陽關的是虢國大將舟之僑,看到虞兵到來,心裏高興,咱們的同盟還挺仁義的,他打開大門,就迎接虞兵入城。
舟之僑哪裏知道隊伍一進到城裏,埋伏在虞兵戰車內的晉軍就蜂擁而出,舟之僑想關城根本來不及了。
後麵晉國主力在裏克的率領下,揮師直進。舟之僑沒有辦法挽迴敗局,他擔心會被虢君責罰,就投降了晉國。
這邊虢君正和犬戎對峙呢,下陽關失守的消息傳了過來,虢君大驚,率軍急忙迴撤。犬戎趁機跟進掩殺,虢軍大敗。
虢君一路逃到上陽才停了下來,身邊跟隨迴來的隻有十來個人,十來匹馬了。和上陽的守軍一起,隻有堅守不出,自個兒茫茫然大眼瞪小眼,根本沒有辦法。
很快,晉國大軍就到了,也不著急進攻,大軍駐紮城池周圍,把上陽包圍得一隻鳥兒也飛不出來。這個圍困階段從當年的8月一直持續到當年的12月,城裏麵吃的沒有了,喝的也沒有了,浩鴻遍野。虢君實在沒有辦法守下去了,虢君說:“我的祖先是天子的上卿,我是一個國家的君上,怎麽也不可能投降給其他諸侯。”他自個兒帶了家眷等人,半夜跑京師去了。
國君跑了,城裏的百姓軍兵就開城迎接晉軍。裏克也不追趕虢君,帶兵進入上陽,他呢節製士兵,對老百姓秋毫無犯,留下部分軍隊守衛,把虢國的金銀寶藏等用車裝好,然後把搜羅的虢國宮女其中三分之一都給了虞公。把虞公高興得都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高興勁還沒有完呢,就有人來報信,說晉侯親自率大軍來了。虞公就親自出城迎接晉獻公。兩個人一見麵就在那裏寒暄,互相吹捧然後約定外出打獵、喝酒。就這樣一連好幾個月都這樣。
這一天,和往常一樣兩國國君外出狩獵,忽然虞人來報說虞國都城裏麵火光衝天,好像出事了。虞公大驚,急忙迴城。一路上就看見很多虞國的百姓逃出來,一問原來是晉軍趁虞國國內沒有準備,一舉拿下了虞國都城。
虞公這個氣憤啊,趕著戰車,率軍奔到城下。
隻看見城頭上晉國一員大將鎧甲鮮明、威風凜凜,對虞公說:“感謝虞君借道之義,哈哈哈哈。”虞都早成人晉國之物了。虞公就準備攻城,晉軍哪裏給虞公機會啊,城頭上一聲梆子聲響,接著雨點般的箭矢就射了下來。
虞公看事情不好,就喊後隊變前隊全軍後撤,結果後麵報告說後麵大軍中了晉國埋伏,被晉軍半路截殺,死的死,傷的傷,其餘的大部分都投降了,馬上晉國大軍就要到了。
這下整個虞國完了。虞公歎口氣說:“寡人後悔啊,為什麽不聽宮之奇的諫言啊。”看看百裏奚還在身邊,心裏麵很不舒服,就說:“大夫啊,當時你為什麽不勸勸寡人呢?”百裏奚說:“君上當時不聽宮之奇的話,難道會聽我的嗎?我不說,但是我還是要留在君上的身邊,伴隨君上。”
兩個人正在那兒說呢,後麵又追上來一員晉國大將,虞公一看,原來是虢國降將舟之僑。虞公見是他,心裏別提多內疚了。
舟之僑說:“君上本來和虢國好好的,卻背地裏出賣了虢國。現在君上沒有地方可以去,還不如投降晉侯,晉侯對人寬宏大量,一定會優待君上的。”
虞公還在那裏猶豫呢。晉獻公這個時候就到了。眼看著晉國大軍旌旗飄揚,聲勢浩大。沒有辦法,虞公隻好硬著頭皮去見晉獻公。
晉獻公拉著虞公的手笑著說:“我這次來沒有什麽,是來拿我的玉璧和駿馬。”把個虞公羞愧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一行人馬就向虞都而去。百裏奚緊緊跟著後車的虞公,虞公說:“我都這樣啊,你何必再跟著我呢。”百裏奚說:“我是君上的大臣,吃的是君上的,用的是君上的,這當兒正是我報答君上的時候啊。”虞公聽了,也不好說什麽,隻有唉聲歎氣,後悔不已。
晉侯大軍進入虞都,荀息左手拿著玉璧,右手牽著駿馬,恭恭敬敬地對晉獻公說:“臣下的計策已經完成了,今天把玉璧和駿馬交還給主上。”
晉獻公哈哈大笑:“大夫辛苦了,大夫辛苦了。”
自此,虞國、虢國兩國就這樣滅掉了。
虞公投降後,晉獻公就想殺掉他,留著多麻煩。荀息說:“虞公這個人就像是呆子一樣,能有什麽作為啊。”晉獻公笑笑說:“也確實是這個道理。”就沒有為難他,然後又送了一個普通的碧玉和普通的馬匹給他,說:“寡人也是個重情義的人,忘記不了虞公的借道之義啊。”
虞公沒有辦法,有氣也隻有獨個兒吞。從此鬱鬱寡歡終身。
迴到晉國,晉獻公大封群臣,拜舟之僑為大夫。舟之僑向晉獻公推舉百裏奚。晉獻公就準備用百裏奚,就派舟之僑去給百裏奚說。
百裏奚說:“我聽說作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願意投靠敵國的。更何況去當敵國的官員。我是不會給晉國做事的了,更不要說當晉國的官員。”
舟之僑聽了,總覺得百裏奚的話有點刺耳,隱約有諷刺自己的意思,心頭感覺很不舒服。
這個時候,秦國那邊秦穆公繼位六年了,還沒有結婚呢,中宮空虛。就派大夫公子縶向晉獻公求婚,想要納晉獻公的長女伯姬為夫人。晉獻公認為秦國還是挺不錯的,就答應了婚約。
公子縶得到結果,就迴秦國複命。秦穆公聽說晉國同意婚約,就還派公子縶帶上聘禮到晉國迎接伯姬。
夫家來人迎婚,女方還是要派人送婚的,舟之僑就向晉獻公建言說:“百裏奚不想在晉國為官,不然就叫他去送婚吧。”
晉獻公說:“好啊,就讓這個百裏奚去。”
畢竟不知百裏奚這一去情況如何,請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