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反叛之心
三國:以大漢之名,鎮全球 作者:五個冬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操看著城牆上那些英勇抵抗的袁紹軍,心中不禁有些惱怒。
便命令大軍輪番攻城,然而,樂安國的城牆堅固無比,再加上袁紹軍的頑強抵抗,使得曹操的攻城行動接連受挫。
城中的逢紀見狀大喜,立刻寫了一封密信,派人送往袁紹的營地。
在信中,逢紀詳細描述了樂安國的戰況以及曹操大軍的困境。
“曹操大軍雖然勢大,但樂安國地勢險要,我軍堅守不出,曹操無法攻入。隻要我們再拖一段時間,等曹操的糧草耗盡,便是我們反擊的時刻。”
袁紹坐在書房的案前,手中緊握著那封剛送來的信件,目光如炬,掃視著信上的每一個字。
隨著閱讀的深入,袁紹的臉上漸漸浮現出激動的神色,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然而,這份激動並未持續太久,袁紹的眉頭很快又緊鎖起來,疑心如烏雲般籠罩在他的心頭。
人一旦有了疑心,便是再也無法完全相信,袁紹自然也是這樣的。
於是,袁紹開始暗中布局,逐步將許攸手中的事務分派給了郭圖和審配二人。
這一日,袁紹在議事廳召集了郭圖、審配以及幾位心腹將領,麵色凝重地說道:“近日來,我軍憑借樂安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局勢慢慢變好,可那許攸畢竟和曹操關係非凡,你們需得多加留意,他手中的事務,你們二人暫且接手,務必確保萬無一失。”
郭圖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看來袁紹對許攸的已經有了疑心,此刻正是自己上位的好時機。
於是,郭圖恭敬地答道:“主公放心,我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托。”
審配則顯得更為沉穩,道:“自當盡心竭力,為主公分憂。”
袁紹滿意地點了點頭,心中卻仍在盤算著如何進一步削弱許攸的影響力。
而此時的許攸,正獨自坐在府中的花園裏,手中握著一壺美酒,眼神空洞地望著遠方。他心中明白,自從自己表明和曹操的關係之後,自己在袁紹心中的地位便一落千丈。
迴想起往日的輝煌,許攸不禁感慨萬千,他喃喃自語道:“我許攸一心為主公出謀劃策,難道有錯嗎?為何主公要如此對我?”
說著,他猛地將手中的酒杯摔在地上,酒水四濺,仿佛是他心中積壓已久的怒火在瞬間爆發。
這時,一個仆人匆匆走來,見狀連忙停下腳步,小心翼翼地問道:“老爺,您這是怎麽了?可是遇到了什麽煩心事?”
許攸抬頭看了仆人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落寞,道:“你一個小小仆人,又怎會懂我心中的苦楚?”
仆人見狀,心中暗自思量,決定趁機向許攸示好。
於是趁著給許攸倒酒的機會,低聲說道:“老爺才華橫溢,滿腹經綸,本該被奉為上賓,奈何被無端猜疑,不得重用。小的雖不才,但也能看出老爺的委屈。”
許攸聞言,心中微微一動,他沒想到這個仆人竟能看出自己的心思。便自嘲地笑了笑,道:“連你一個小小的仆人都能看出這一點,我家主公卻是不及你。若是之前聽我的建議,何至於丟了濟南國和平原兩郡?”
仆人見許攸打開了話匣子,心中一喜,繼續順著許攸的意思說道:“老爺說的是,以老爺的才智,若是在曹操麾下,那必然會受到重用。”
這話一出,許攸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住口!我對主公忠心耿耿,你要是再敢亂說,我定把你交給主公不可!”
仆人被許攸突如其來的怒火嚇得渾身一顫,連忙跪倒在地,連連求饒:“老爺息怒,小的也是為老爺著急,這次語無倫次,還請老爺饒命。”
許攸看著跪在地上的仆人,心中的怒火漸漸平息,又深吸一口氣,道:“念你是初犯,暫且不追究。但你要記住,以後萬萬不可再提此事。你先退下吧。”
仆人如獲大赦,連聲道謝:“多謝老爺開恩,小的這就退下。”說完,就連滾帶爬地離開了花園。
在仆人匆匆離開後,許攸獨自坐在書房中,心中翻湧著複雜的情緒,
凝視著窗外漸暗的天色,許攸心中暗自思量:“這仆人雖是無心之言,卻如晨鍾暮鼓,敲醒了我這夢中人。良禽擇木而息,賢臣擇主而事,我許攸何必在袁紹這棵枯樹上吊死?他既不仁,我又何必再對他講義?”
許攸站起身,在書房中來迴踱步,心中逐漸堅定了一個念頭——離開袁紹,另尋明主。
可許攸也知道一旦做出這個決定,就意味著與袁紹徹底決裂,從此踏上一條充滿未知和危險的道路。
但許攸已無暇顧及這些,他隻想盡快擺脫袁紹的束縛,尋找一個能夠讓自己施展才華的舞台。
夜深人靜,許攸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許攸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袁紹那猜疑的眼神,以及自己在袁紹手下的種種不如意。
許攸暗暗發誓,一定要讓袁紹為他的不信任付出代價。
次日清晨,許攸早早起床,梳洗完畢,便吩咐仆人準備馬車,他要前往郭圖府上。
郭圖作為袁紹手下的重要謀士,對袁紹的兵力部署了如指掌。
許攸決定利用這次機會,暗中打探袁紹的軍事機密,作為自己投奔新主的投名狀。
馬車在郭圖府前停下,許攸整理了一下衣襟,邁步走進府內。
郭圖見許攸來訪,心中有些驚訝,但麵上卻不動聲色,熱情地迎了上來。
“你今日怎麽有空光臨寒舍?”郭圖微笑著問道。
許攸也笑了笑,道:“今日無事,特來與郭兄敘舊。”
兩人寒暄了幾句,便落座品茶。
許攸看似漫不經心地問道:“郭兄,近日來主公可有什麽新的動向?”
郭圖聞言,心中微微一動,但麵上依舊保持著平靜,道:“主公近日來並無什麽大的動作,隻是加強了各地的防守,以防曹操偷襲。”
便命令大軍輪番攻城,然而,樂安國的城牆堅固無比,再加上袁紹軍的頑強抵抗,使得曹操的攻城行動接連受挫。
城中的逢紀見狀大喜,立刻寫了一封密信,派人送往袁紹的營地。
在信中,逢紀詳細描述了樂安國的戰況以及曹操大軍的困境。
“曹操大軍雖然勢大,但樂安國地勢險要,我軍堅守不出,曹操無法攻入。隻要我們再拖一段時間,等曹操的糧草耗盡,便是我們反擊的時刻。”
袁紹坐在書房的案前,手中緊握著那封剛送來的信件,目光如炬,掃視著信上的每一個字。
隨著閱讀的深入,袁紹的臉上漸漸浮現出激動的神色,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然而,這份激動並未持續太久,袁紹的眉頭很快又緊鎖起來,疑心如烏雲般籠罩在他的心頭。
人一旦有了疑心,便是再也無法完全相信,袁紹自然也是這樣的。
於是,袁紹開始暗中布局,逐步將許攸手中的事務分派給了郭圖和審配二人。
這一日,袁紹在議事廳召集了郭圖、審配以及幾位心腹將領,麵色凝重地說道:“近日來,我軍憑借樂安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局勢慢慢變好,可那許攸畢竟和曹操關係非凡,你們需得多加留意,他手中的事務,你們二人暫且接手,務必確保萬無一失。”
郭圖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看來袁紹對許攸的已經有了疑心,此刻正是自己上位的好時機。
於是,郭圖恭敬地答道:“主公放心,我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托。”
審配則顯得更為沉穩,道:“自當盡心竭力,為主公分憂。”
袁紹滿意地點了點頭,心中卻仍在盤算著如何進一步削弱許攸的影響力。
而此時的許攸,正獨自坐在府中的花園裏,手中握著一壺美酒,眼神空洞地望著遠方。他心中明白,自從自己表明和曹操的關係之後,自己在袁紹心中的地位便一落千丈。
迴想起往日的輝煌,許攸不禁感慨萬千,他喃喃自語道:“我許攸一心為主公出謀劃策,難道有錯嗎?為何主公要如此對我?”
說著,他猛地將手中的酒杯摔在地上,酒水四濺,仿佛是他心中積壓已久的怒火在瞬間爆發。
這時,一個仆人匆匆走來,見狀連忙停下腳步,小心翼翼地問道:“老爺,您這是怎麽了?可是遇到了什麽煩心事?”
許攸抬頭看了仆人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落寞,道:“你一個小小仆人,又怎會懂我心中的苦楚?”
仆人見狀,心中暗自思量,決定趁機向許攸示好。
於是趁著給許攸倒酒的機會,低聲說道:“老爺才華橫溢,滿腹經綸,本該被奉為上賓,奈何被無端猜疑,不得重用。小的雖不才,但也能看出老爺的委屈。”
許攸聞言,心中微微一動,他沒想到這個仆人竟能看出自己的心思。便自嘲地笑了笑,道:“連你一個小小的仆人都能看出這一點,我家主公卻是不及你。若是之前聽我的建議,何至於丟了濟南國和平原兩郡?”
仆人見許攸打開了話匣子,心中一喜,繼續順著許攸的意思說道:“老爺說的是,以老爺的才智,若是在曹操麾下,那必然會受到重用。”
這話一出,許攸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住口!我對主公忠心耿耿,你要是再敢亂說,我定把你交給主公不可!”
仆人被許攸突如其來的怒火嚇得渾身一顫,連忙跪倒在地,連連求饒:“老爺息怒,小的也是為老爺著急,這次語無倫次,還請老爺饒命。”
許攸看著跪在地上的仆人,心中的怒火漸漸平息,又深吸一口氣,道:“念你是初犯,暫且不追究。但你要記住,以後萬萬不可再提此事。你先退下吧。”
仆人如獲大赦,連聲道謝:“多謝老爺開恩,小的這就退下。”說完,就連滾帶爬地離開了花園。
在仆人匆匆離開後,許攸獨自坐在書房中,心中翻湧著複雜的情緒,
凝視著窗外漸暗的天色,許攸心中暗自思量:“這仆人雖是無心之言,卻如晨鍾暮鼓,敲醒了我這夢中人。良禽擇木而息,賢臣擇主而事,我許攸何必在袁紹這棵枯樹上吊死?他既不仁,我又何必再對他講義?”
許攸站起身,在書房中來迴踱步,心中逐漸堅定了一個念頭——離開袁紹,另尋明主。
可許攸也知道一旦做出這個決定,就意味著與袁紹徹底決裂,從此踏上一條充滿未知和危險的道路。
但許攸已無暇顧及這些,他隻想盡快擺脫袁紹的束縛,尋找一個能夠讓自己施展才華的舞台。
夜深人靜,許攸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許攸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袁紹那猜疑的眼神,以及自己在袁紹手下的種種不如意。
許攸暗暗發誓,一定要讓袁紹為他的不信任付出代價。
次日清晨,許攸早早起床,梳洗完畢,便吩咐仆人準備馬車,他要前往郭圖府上。
郭圖作為袁紹手下的重要謀士,對袁紹的兵力部署了如指掌。
許攸決定利用這次機會,暗中打探袁紹的軍事機密,作為自己投奔新主的投名狀。
馬車在郭圖府前停下,許攸整理了一下衣襟,邁步走進府內。
郭圖見許攸來訪,心中有些驚訝,但麵上卻不動聲色,熱情地迎了上來。
“你今日怎麽有空光臨寒舍?”郭圖微笑著問道。
許攸也笑了笑,道:“今日無事,特來與郭兄敘舊。”
兩人寒暄了幾句,便落座品茶。
許攸看似漫不經心地問道:“郭兄,近日來主公可有什麽新的動向?”
郭圖聞言,心中微微一動,但麵上依舊保持著平靜,道:“主公近日來並無什麽大的動作,隻是加強了各地的防守,以防曹操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