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很清楚,現在大明朝這些官員,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是什麽好鳥。朝廷的官俸對於他們根本是無足輕重。州縣官員們有州縣官員的生財之路,主要是火耗和羨餘,征銀有火耗,征實物有羨餘,還不要說州縣官員們還可以在案件辦理等事項上直接撈取好處。


    京官們也有自己的生財之道,就像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汙泥一樣,京官向外官索賄,上級官員向下級官員索賄,這都是現在極為正常的事情。京官們無法直接撈取銀子,那就從外官們手上撈取常例銀。


    而且雖然朝廷的官俸微薄,但是官員們是絕不會虧待自己的,他們肯定要想方設法維持自己的生活。


    嘉靖說道:“徐閣老,官員們沒你說的那麽慘,朕看他們不用朝廷的官俸,就靠皂隸銀也能活的不錯。”


    所謂皂隸銀也是大明的一項陋規,朝廷按品級或衙門職事的繁簡輕重,分別撥給定額的皂隸。皂隸之撥給、查盤等事均由兵部武庫清吏司負責。


    比如文職一品二品十二名, 三品十名,四品六名,五品六品四名,七品至九品二名。而且翰林官、科道官、中書舍人等還要額外再增加一名。


    各個衙門也有一定之規,如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這樣的部院衙門每處直堂三十名;鴻臚寺、翰林院每處值堂十五名;宗人府、太常寺、國子監,每處直堂十名;詹事府、太仆寺、欽天監、太醫院,每處直堂六名;光祿寺、尚寶司、六科、中書科係內府衙門,各用看朝房四名,這些都是朝廷的定例。


    本來這些皂吏是以均徭的形式從百姓家中征發而來的,但是官員們很快就從中發現了生財之道,就是收取皂吏銀,即收受皂隸的銀兩,然後放迴務農,以銀代役。用弘治年間的大學士李東陽的話說就是:“京朝官祿薄,仆馬薪芻,鹹資之隸,遣隸,得歸耕,官得資費。”


    這個在現在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而且這不是某些官員或者某個衙門的單獨行為,而是整個朝廷的潛規則了,公使皂隸不願當者,每名歲出工食銀十兩,俱定期解部,按季發給各官、衙門。皂隸銀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官員每放賣一個皂隸即可得銀十兩, 這相當於於九品官幾個月的月俸。


    這筆銀子足夠他們養家糊口了,當然,你要什麽天天散衙之後想和八大胡同的小姐姐們談心,指望這些銀子顯然是不夠的。


    嘉靖對於這些事情是門清的,所請雖然徐階極言京官的清苦,但是嘉靖並不為所動,他很清楚,官員們有幾個是真正靠著官俸過活的啊,這些還算是合法的收入,要是那些灰色的或者不合法的收入那就多了去了。


    嘉靖當即拒絕了徐階的提議,然後將李春芳留下。嘉靖很清楚,天津的事情,徐階未必能夠想得到,如果沒人提醒的話,徐階怎麽會無緣無故的就想到天津鑄錢的收入呢?肯定是有人提醒了徐階,而最有可能的當然就是李春芳了。


    徐階和袁煒走後,嘉靖問道:“李春芳,你膽子不小啊,怎麽,這就想著做忠臣、直臣了?”


    李春芳趕緊說道:“臣不敢!”


    嘉靖並沒說什麽,而是直接說道:“太倉空虛,爾等就應該和戶部一道想辦法,而不是老打內廷的主意。”


    李春芳趕緊說道:“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太倉、內廷,都是陛下之物,何得分彼此呢?況且陛下支用太倉銀兩的時候,未分彼此,現在卻又要分什麽彼此,似乎不太妥當。”


    嘉靖冷笑了一聲,對黃錦說道:“黃伴,看到沒,咱們李閣老倒是有些骨鯁之臣的風度,朕看你可以去當都禦史了!你當朕真的對你們那些爛事一無所知嗎?什麽冰敬、碳敬、常例、陋規,你李春芳也沒有少拿吧?怎麽,還嫌少了?”


    嘉靖的話讓李春芳有些無奈,他又不是海瑞,畢竟李春芳自己出身寒微,還有一大家子人要養,這些錢怎麽可能不拿,真要是不拿的話,一家老小恐怕連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都沒有。


    李春芳趕緊叩頭說道:“陛下聖明,臣等何能及萬一,然臣有愚鈍之言,伏祈上奏。”


    嘉靖看了他一眼說道:“起來說話。”


    李春芳向嘉靖陳述了自己的意見,李春芳認為,官俸還是要予以補發的,京官的這些陋規等等,大部分都是官員們為了維持生活而搞出來的事情,若是能夠足額發給官俸,加上常例等進項,也足夠官員們維持體麵的生活,隻有這樣,才能使得大部分官員能夠守住本心,不去貪墨,朝廷也好借機刷新吏治。


    其實要是按照法度,不要說什麽冰敬、碳敬,就是皂隸銀也是違法的,按大明律,私受皂隸銀兩原本屬於受賄的犯罪行為,但當它形成為風氣,成為官場的普遍行為時,就由非法變為合法,即便皇帝也不得不認可。宣宗時,左都禦史顧佐靠放賣皂吏彌補開支用度,受官員彈劾,但是當時的閣臣楊士奇等公開支持。


    楊士奇當時向宣宗皇帝上疏稱:“朝臣月俸,止給米一石,薪炭、馬芻鹹資於皂,不得不遣半歸,使備所用。而皂亦樂得歸耕,實官皂兩便。此京師臣僚皆然,臣亦不免。”


    可見即便是在宣宗時,京官的俸祿就很難維持一家之生計了。李春芳認為,這些都是小節,其實僅僅是官員們為了為了維生搞的小把戲罷了,真正要命的是因此而產生的其他貪墨行為。


    在這些看似不得已的手段的掩護下,一些膽大妄為的官員,開始大撈特撈,憑借自己的職權便利謀取財富,戶部的官員就直接與小吏勾結,盜取庫銀,工部的官員這是與奸商勾結,收取迴扣,朝廷采購金箔,當時市價隻要銀五分,而朝廷卻要付出三倍的高價,多餘的錢財到了哪裏去,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