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在西苑待很久,嘉靖也一直和嚴嵩閑聊著。君臣二人都很默契的沒有再聊政務,而是談了一些往事。
嘉靖過了一會才說道:“惟中,深秋寒涼,還是到無逸殿中區吧。”
兩人到了無逸殿內,嚴嵩這才仔細打量著這座他再熟悉不過的宮殿,嘉靖見狀說道:“有些不舍,要不然還是留下來吧。”
嚴嵩笑著說道:“陛下,說笑了,老臣還是要最後一點體麵的。”
嘉靖笑笑,還是問道:“惟中覺得裕王如何?”
這還是嘉靖第一次問嚴嵩這個問題,嚴嵩聽了之後,也是十分認真的思考了一下,嚴嵩才說道:“陛下,殿下英果睿智,富於決斷,見事長遠,有類成祖。”
嘉靖聽了之後說道:“惟中也隻是撿好的說的,他這人,於朝局還缺乏鍛煉,尚不知人心險惡,”
嚴嵩說道:“聖明無過陛下,有陛下在,哪有魑魅魍魎,殿下待年歲漸長,自然會世事洞明的。”
嘉靖隻是笑笑,並沒有在這個話題上糾結,隨著金烏西墜,嚴嵩向嘉靖告辭,嘉靖說道:“朕送送惟中吧!”
嘉靖親自送嚴嵩到無逸殿外,嘉靖這才說道:“惟中,現已深秋,水路不便,還是等到來年天氣暖和再走吧。”
嚴嵩趕緊說道:“臣謹遵陛下之命。”
嚴嵩迴家之後,派嚴世蕃到自己內閣值房收拾東西,將嚴嵩的個人物品都搬迴了嚴府,這下百官都明白嚴嵩是真的想致仕了。
在嘉靖不允嚴嵩致仕後,嚴嵩第二次上疏嘉靖請求致仕,而且嚴世蕃也同時上疏請求致仕一同迴鄉照顧自己父親。嘉靖還是不允,禦批道:卿效勞年久,何忍遽離,使國失棟梁,朕無股肱乎?
其實朝廷上下現在都看明白了,這一對君臣是在玩三辭三讓的把戲呢。
嘉靖的再次不允嚴嵩的致仕奏疏後,嚴嵩於第二天向嘉靖第三次上疏請求致仕,嚴嵩在奏疏中陳述自己實在是精力不濟,年事已高,現在已經是風燭殘年了,他現在唯一的心願就是和自己的老妻一道迴分宜老家,安享晚年,懇請嘉靖準允。
嚴嵩的奏疏言辭懇切,嘉靖收到奏疏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而是召集內閣,對徐階等人說道:“嚴閣老上疏求去,言辭懇切,你們怎麽看?”
徐階說道:“陛下,嚴閣老現在還不能輕離,國家正是多事之秋,嚴閣老身係柱石之任,豈可輕離?”
徐階很清楚,嘉靖從內心是不願意嚴嵩致仕的,而且大家都知道,一旦嚴嵩去位,接任的肯定是徐階,這個時候徐階更要小心謹慎,裝都要裝出來自己對首輔之位不感興趣。而且徐階還真不願意嚴嵩現在就離開朝堂,隨著倭寇的複起,徐階已經看出來了,未來的幾年朝廷都不會安寧。
一旦用兵,就是天量的錢糧,現在太倉空虛,哪裏去籌措銀子?徐階當然是有辦法籌措錢糧的,但是徐階很清楚,一旦自己做了這些事情,對自己的名聲極為不利,徐階是極其愛惜羽毛的人,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出任這個首輔。
嘉靖於是說道:“既然如此,徐閣老就代朕探望嚴閣老一趟吧!”
徐階趕緊領命,準備了一些禮物前去探望嚴嵩。
徐階到了嚴府,嚴嵩在書房接待了徐階,嚴嵩一身常服,氣色紅潤,笑著說道:“子升不在內閣理事,到老夫這裏可是有什麽事情?”
徐階趕緊說道:“下官是來請首揆迴內閣理事的,首揆不在,下官等實在是手足無措啊。”
嚴嵩笑著說道:“子升說笑了,子升之大才,處理這些瑣碎之事,不是手到擒來,老夫垂垂老矣,已經向陛下上疏求去,隻待陛下首肯,就離京返鄉,日後就是子升佐朝綱,輔聖主了!”
徐階連道不敢,他說道:“首揆,朝廷現在正是多事之秋,首揆乃是梁柱之才,豈可輕離?還請首揆盡速理政,下官等翹首以待。”
嚴嵩在心中隻是冷笑,徐階現在心中恐怕早就是歡欣雀躍了,他想坐上這個首輔之位,不是一天兩天了,現在終於得償所願了,怎麽會不高興呢。
但是徐階還是麵有憂色說道:“首揆,現在太倉空虛,國步艱難,東南戰事又起,下官實在是無能,難以處理此事,還請首揆出山,以輔佐聖主。”
徐階這算是說了實話,他很清楚,未來朝廷的日子不會好過,首輔更是難當,東南的戰事還不知道要耗費多少錢糧,漕運、河道也是事故頻發,要收拾這個爛攤子,需要的是天量的銀錢,徐階知道,要想支持國用,就得斂財,而他是清流出身,出來混靠的就是名聲,一旦擔上了這個斂財的名聲,那對徐階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所以他現在不願嚴嵩離開,希望嚴嵩再幫自己頂一下雷。
嚴嵩連嘉靖都不伺候了,你徐階算什麽?當然不會再迴去當這個背鍋俠了,嚴嵩隻是淡淡的說道:“子升,國用不足,無非開源節流罷了,此事責之戶部,一切皆有成法可循的。”
徐階當然知道嚴嵩說的成法是什麽,但是現在戶部尚書賈應春的能力還不如方鈍呢,節流已經是無處可節了,要想開源,也不是這麽簡單的,善財難舍,徐階就是再有本事,也不可能變出銀子了。
徐階雖然是苦苦相勸,但是嚴嵩就是不為所動,既然已經決意離開朝堂,嚴嵩就不會再去管這些事情了。徐階無功而返,隻得悻悻而歸。
迴去之後,徐階向嘉靖上疏,請求嘉靖慰留嚴嵩,徐階認為現在朝廷正是多事之秋,嚴嵩又是碩德老臣,此時輕離朝堂,會使得朝廷混亂,希望嘉靖不允嚴嵩致仕。
嘉靖收到徐階的奏疏之後,當即禦批道:卿所奏是極,首揆至重,不可輕動,遣司禮監及太醫院使,賜錦緞、藥材,仍命視事。
嘉靖再次派司禮監黃錦探望嚴嵩,甚至直接派人送去奏疏,要求嚴嵩在府中批答奏疏並擬票。
嘉靖過了一會才說道:“惟中,深秋寒涼,還是到無逸殿中區吧。”
兩人到了無逸殿內,嚴嵩這才仔細打量著這座他再熟悉不過的宮殿,嘉靖見狀說道:“有些不舍,要不然還是留下來吧。”
嚴嵩笑著說道:“陛下,說笑了,老臣還是要最後一點體麵的。”
嘉靖笑笑,還是問道:“惟中覺得裕王如何?”
這還是嘉靖第一次問嚴嵩這個問題,嚴嵩聽了之後,也是十分認真的思考了一下,嚴嵩才說道:“陛下,殿下英果睿智,富於決斷,見事長遠,有類成祖。”
嘉靖聽了之後說道:“惟中也隻是撿好的說的,他這人,於朝局還缺乏鍛煉,尚不知人心險惡,”
嚴嵩說道:“聖明無過陛下,有陛下在,哪有魑魅魍魎,殿下待年歲漸長,自然會世事洞明的。”
嘉靖隻是笑笑,並沒有在這個話題上糾結,隨著金烏西墜,嚴嵩向嘉靖告辭,嘉靖說道:“朕送送惟中吧!”
嘉靖親自送嚴嵩到無逸殿外,嘉靖這才說道:“惟中,現已深秋,水路不便,還是等到來年天氣暖和再走吧。”
嚴嵩趕緊說道:“臣謹遵陛下之命。”
嚴嵩迴家之後,派嚴世蕃到自己內閣值房收拾東西,將嚴嵩的個人物品都搬迴了嚴府,這下百官都明白嚴嵩是真的想致仕了。
在嘉靖不允嚴嵩致仕後,嚴嵩第二次上疏嘉靖請求致仕,而且嚴世蕃也同時上疏請求致仕一同迴鄉照顧自己父親。嘉靖還是不允,禦批道:卿效勞年久,何忍遽離,使國失棟梁,朕無股肱乎?
其實朝廷上下現在都看明白了,這一對君臣是在玩三辭三讓的把戲呢。
嘉靖的再次不允嚴嵩的致仕奏疏後,嚴嵩於第二天向嘉靖第三次上疏請求致仕,嚴嵩在奏疏中陳述自己實在是精力不濟,年事已高,現在已經是風燭殘年了,他現在唯一的心願就是和自己的老妻一道迴分宜老家,安享晚年,懇請嘉靖準允。
嚴嵩的奏疏言辭懇切,嘉靖收到奏疏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而是召集內閣,對徐階等人說道:“嚴閣老上疏求去,言辭懇切,你們怎麽看?”
徐階說道:“陛下,嚴閣老現在還不能輕離,國家正是多事之秋,嚴閣老身係柱石之任,豈可輕離?”
徐階很清楚,嘉靖從內心是不願意嚴嵩致仕的,而且大家都知道,一旦嚴嵩去位,接任的肯定是徐階,這個時候徐階更要小心謹慎,裝都要裝出來自己對首輔之位不感興趣。而且徐階還真不願意嚴嵩現在就離開朝堂,隨著倭寇的複起,徐階已經看出來了,未來的幾年朝廷都不會安寧。
一旦用兵,就是天量的錢糧,現在太倉空虛,哪裏去籌措銀子?徐階當然是有辦法籌措錢糧的,但是徐階很清楚,一旦自己做了這些事情,對自己的名聲極為不利,徐階是極其愛惜羽毛的人,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出任這個首輔。
嘉靖於是說道:“既然如此,徐閣老就代朕探望嚴閣老一趟吧!”
徐階趕緊領命,準備了一些禮物前去探望嚴嵩。
徐階到了嚴府,嚴嵩在書房接待了徐階,嚴嵩一身常服,氣色紅潤,笑著說道:“子升不在內閣理事,到老夫這裏可是有什麽事情?”
徐階趕緊說道:“下官是來請首揆迴內閣理事的,首揆不在,下官等實在是手足無措啊。”
嚴嵩笑著說道:“子升說笑了,子升之大才,處理這些瑣碎之事,不是手到擒來,老夫垂垂老矣,已經向陛下上疏求去,隻待陛下首肯,就離京返鄉,日後就是子升佐朝綱,輔聖主了!”
徐階連道不敢,他說道:“首揆,朝廷現在正是多事之秋,首揆乃是梁柱之才,豈可輕離?還請首揆盡速理政,下官等翹首以待。”
嚴嵩在心中隻是冷笑,徐階現在心中恐怕早就是歡欣雀躍了,他想坐上這個首輔之位,不是一天兩天了,現在終於得償所願了,怎麽會不高興呢。
但是徐階還是麵有憂色說道:“首揆,現在太倉空虛,國步艱難,東南戰事又起,下官實在是無能,難以處理此事,還請首揆出山,以輔佐聖主。”
徐階這算是說了實話,他很清楚,未來朝廷的日子不會好過,首輔更是難當,東南的戰事還不知道要耗費多少錢糧,漕運、河道也是事故頻發,要收拾這個爛攤子,需要的是天量的銀錢,徐階知道,要想支持國用,就得斂財,而他是清流出身,出來混靠的就是名聲,一旦擔上了這個斂財的名聲,那對徐階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所以他現在不願嚴嵩離開,希望嚴嵩再幫自己頂一下雷。
嚴嵩連嘉靖都不伺候了,你徐階算什麽?當然不會再迴去當這個背鍋俠了,嚴嵩隻是淡淡的說道:“子升,國用不足,無非開源節流罷了,此事責之戶部,一切皆有成法可循的。”
徐階當然知道嚴嵩說的成法是什麽,但是現在戶部尚書賈應春的能力還不如方鈍呢,節流已經是無處可節了,要想開源,也不是這麽簡單的,善財難舍,徐階就是再有本事,也不可能變出銀子了。
徐階雖然是苦苦相勸,但是嚴嵩就是不為所動,既然已經決意離開朝堂,嚴嵩就不會再去管這些事情了。徐階無功而返,隻得悻悻而歸。
迴去之後,徐階向嘉靖上疏,請求嘉靖慰留嚴嵩,徐階認為現在朝廷正是多事之秋,嚴嵩又是碩德老臣,此時輕離朝堂,會使得朝廷混亂,希望嘉靖不允嚴嵩致仕。
嘉靖收到徐階的奏疏之後,當即禦批道:卿所奏是極,首揆至重,不可輕動,遣司禮監及太醫院使,賜錦緞、藥材,仍命視事。
嘉靖再次派司禮監黃錦探望嚴嵩,甚至直接派人送去奏疏,要求嚴嵩在府中批答奏疏並擬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