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看向了周延了,他是左都禦史,算是清流的大佬,又是徐階的心腹,此番徐階肯定是對他有所交代的,不僅是王用賓等人在等著周延,連六科和都察院的言官們也都看著周延,希望他來說說看法,畢竟言官們以他為旗幟。
但是周延半天都不開口,使得一眾言官們都很無奈,江東不得不說道:“周總憲恐怕還是要思量一下,不過各位還有什麽想說的,還請暢所欲言。”
這下通政使李開先、左春坊大學士兼翰林學士李春芳、詹事府左詹事兼翰林侍讀學士高拱等人都明確表態支持馬芳封爵,這下大家都很明確了,朱載坖對於馬芳封爵一事,也是鼎力支持的。
裕王黨的一應成員都已經表態的,嚴黨的幹將們也都表態了,眼下就看周延的了。周延不得不出來說道:“爵祿賞功,本官一唯公議是從,絕無偏私。”
在場的官員不禁在心中暗罵周延滑頭,說了一句正確無比的廢話,這話誰不會說,說白了你周延就是首鼠兩端唄,這也不怪周延,今天早上徐階派人給周延傳信,也就隻有四個字,見機行事,周延也隻有這麽辦了。
最後在江東的組織下,官員的會商得出結論:馬芳有擒斬搗穴之奇功,且效勞經年,頗有斬獲,宜重加賞賜,激勵士心,不失國家待大臣之道。
江東遂以此為詞,上奏嘉靖,嘉靖也得知了會商的情況,裕王一派的官員們全力支持馬芳封爵,嘉靖並沒有想象的猜疑,因為嘉靖很清楚,隻有自己才能給馬芳想要的,馬芳同樣也很清楚,裕王可以是馬芳的後路,但是絕不可能是馬芳現在的效忠對象。
嘉靖於是在兵部的奏疏上批道:有奇功必有重賞,封拜之儀,內閣、禮部擬來奏聞!
嘉靖以禦批的形式宣告了馬芳封爵的事情,隨即內閣就此事開始跟相關的各部商量起來了,冊封勳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首先就是應該給馬芳封個什麽伯的事情,關於功臣的封號,大明有“國郡邑名”和“取事名”兩種,所謂“國郡邑名” 即地名,即以功臣的家鄉作為功臣的封號,取衣錦還鄉的意思,如延安侯、定遠侯等。
還有就是去事名,就是以功臣所立下功勞的事件或者描述了勳臣的性格特征及功勳特色,如劉基封誠意伯,汪廣洋封忠勤伯等。
內閣和禮部商量之後,還是覺得取事名比較適合馬芳,內閣商議之後,決定給馬芳一個豐州伯,以紀念馬芳此次搗穴豐州灘。
然後就是勳號了,凡功臣都有勳號,是與爵位相關的榮譽性稱號,首封的功臣必給勳號,開國的功臣一般是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和開國輔運守正文臣、奉天翊運守正文臣三種,此外就是靖難功臣,他們一般是奉天靖難功臣的勳號,此外還有“推誠輔運”、“欽承父業”、“推忠協謀”等勳號,當然也有很普遍的宣力武臣勳號。
這次內閣還是給馬芳用的宣力武臣的勳號,這也是最普遍的勳號,大部分勳臣也都是宣力武臣的勳號,勳號的作用主要是說明得爵者勳貴身份的雙重性。第一,大臣封爵成為勳貴,身份地位自然與一般文武相區別並高於一般文武。第二,勳臣同時兼有原來的文武大臣身份,以勳號中的“武臣”和“文臣”來表明。也就是說,一個大臣得爵後,便進入特殊的勳臣序列,但他又不完全脫離原有的文武大臣身份。
除了封號和勳號之外,還有散階、勳官,以示榮寵,馬芳本就已經是左都督了,是武將的巔峰了,嚴嵩等人商量之後,決定加馬芳太保、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佩征虜前將軍印,這其中太保、特進榮祿大夫、左柱國都算是正常配置,唯獨征虜前將軍算是非常之賞。
因為征虜前將軍再進一步就是征虜大將軍了,征虜大將軍,乃是大明將軍重號。徐達、藍玉均曾擔任此職,為重要領兵將領。其地位之重,不言而喻了,現在何人敢領征虜大將軍一職?除非徐達複生,馮勝再活才行,給馬芳加征虜前將軍已經極高的榮譽了。
隨後的一個大事就是擬定鐵券的銘文,大明給功臣最重要的文書憑證就是鐵券了,也就是所謂的世券。伯爵鐵券高六寸五分,廣一尺 二寸五分。鐵券不僅是功臣證明身份的重要文書,更是子孫後代得以繼承爵位的憑證。
朝廷對於鐵券的管理極嚴,隻有因功封爵的功臣才能被賜予鐵券, 其餘有爵位的大臣則皆不予券。在受賜鐵券的功臣去世後,其子孫需襲封則徵其誥券,稽其功過,核其宗支,以第其世流降除之等。也就是說,襲封的功臣子孫必須將家藏鐵券和內務府所藏鐵券進行勘合,核定其功過之後,決定爵位是世襲或者降除。
皇帝給功臣頒賜鐵券前,先由翰林在驗封審核後,按照封賞的規格來撰寫鐵券券文, 之後由中書科舍人在鐵券上篆刻成文。鐵券被賜予或者更換時,其文不僅寫功臣之功,還會不隱功臣之過。如湯和從中山侯改封為信國公時,因數其常州時過失,鐫之券。洪武二十一年,藍玉本會因功被封為梁國公,但以過改為涼,仍鐫其過於券。
可見鐵券對於功臣的重要性。凡鐵券,左右各一,左藏內府,右給功臣之家。這種鐵券,在民間被認為是免死金牌,當然也有其中的道理的。
鐵券上又明文規定:初犯免罪附過,再犯住支俸給一半,三犯停其祿,四犯與庶民同罪。也就是說,大明的鐵券可不是無限免罪免死的,以鐵券不多的免罪免死次數而言,每一次免死的機會都需要格外珍惜,不能隨意揮霍。
在鐵券的背麵,有成祖的一段警醒功臣的話:自古君臣善始者易,善終者難。而相與保全始終之道, 人君在於明法,人臣在於守法而已。若不忘昔日之艱,勉圖自保,敬謹不懈,則君臣有兩全之美矣。
當然鐵券上最重要的還是冊封的詔書,這是需要翰林學士起草,嘉靖首肯的。
但是周延半天都不開口,使得一眾言官們都很無奈,江東不得不說道:“周總憲恐怕還是要思量一下,不過各位還有什麽想說的,還請暢所欲言。”
這下通政使李開先、左春坊大學士兼翰林學士李春芳、詹事府左詹事兼翰林侍讀學士高拱等人都明確表態支持馬芳封爵,這下大家都很明確了,朱載坖對於馬芳封爵一事,也是鼎力支持的。
裕王黨的一應成員都已經表態的,嚴黨的幹將們也都表態了,眼下就看周延的了。周延不得不出來說道:“爵祿賞功,本官一唯公議是從,絕無偏私。”
在場的官員不禁在心中暗罵周延滑頭,說了一句正確無比的廢話,這話誰不會說,說白了你周延就是首鼠兩端唄,這也不怪周延,今天早上徐階派人給周延傳信,也就隻有四個字,見機行事,周延也隻有這麽辦了。
最後在江東的組織下,官員的會商得出結論:馬芳有擒斬搗穴之奇功,且效勞經年,頗有斬獲,宜重加賞賜,激勵士心,不失國家待大臣之道。
江東遂以此為詞,上奏嘉靖,嘉靖也得知了會商的情況,裕王一派的官員們全力支持馬芳封爵,嘉靖並沒有想象的猜疑,因為嘉靖很清楚,隻有自己才能給馬芳想要的,馬芳同樣也很清楚,裕王可以是馬芳的後路,但是絕不可能是馬芳現在的效忠對象。
嘉靖於是在兵部的奏疏上批道:有奇功必有重賞,封拜之儀,內閣、禮部擬來奏聞!
嘉靖以禦批的形式宣告了馬芳封爵的事情,隨即內閣就此事開始跟相關的各部商量起來了,冊封勳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首先就是應該給馬芳封個什麽伯的事情,關於功臣的封號,大明有“國郡邑名”和“取事名”兩種,所謂“國郡邑名” 即地名,即以功臣的家鄉作為功臣的封號,取衣錦還鄉的意思,如延安侯、定遠侯等。
還有就是去事名,就是以功臣所立下功勞的事件或者描述了勳臣的性格特征及功勳特色,如劉基封誠意伯,汪廣洋封忠勤伯等。
內閣和禮部商量之後,還是覺得取事名比較適合馬芳,內閣商議之後,決定給馬芳一個豐州伯,以紀念馬芳此次搗穴豐州灘。
然後就是勳號了,凡功臣都有勳號,是與爵位相關的榮譽性稱號,首封的功臣必給勳號,開國的功臣一般是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和開國輔運守正文臣、奉天翊運守正文臣三種,此外就是靖難功臣,他們一般是奉天靖難功臣的勳號,此外還有“推誠輔運”、“欽承父業”、“推忠協謀”等勳號,當然也有很普遍的宣力武臣勳號。
這次內閣還是給馬芳用的宣力武臣的勳號,這也是最普遍的勳號,大部分勳臣也都是宣力武臣的勳號,勳號的作用主要是說明得爵者勳貴身份的雙重性。第一,大臣封爵成為勳貴,身份地位自然與一般文武相區別並高於一般文武。第二,勳臣同時兼有原來的文武大臣身份,以勳號中的“武臣”和“文臣”來表明。也就是說,一個大臣得爵後,便進入特殊的勳臣序列,但他又不完全脫離原有的文武大臣身份。
除了封號和勳號之外,還有散階、勳官,以示榮寵,馬芳本就已經是左都督了,是武將的巔峰了,嚴嵩等人商量之後,決定加馬芳太保、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佩征虜前將軍印,這其中太保、特進榮祿大夫、左柱國都算是正常配置,唯獨征虜前將軍算是非常之賞。
因為征虜前將軍再進一步就是征虜大將軍了,征虜大將軍,乃是大明將軍重號。徐達、藍玉均曾擔任此職,為重要領兵將領。其地位之重,不言而喻了,現在何人敢領征虜大將軍一職?除非徐達複生,馮勝再活才行,給馬芳加征虜前將軍已經極高的榮譽了。
隨後的一個大事就是擬定鐵券的銘文,大明給功臣最重要的文書憑證就是鐵券了,也就是所謂的世券。伯爵鐵券高六寸五分,廣一尺 二寸五分。鐵券不僅是功臣證明身份的重要文書,更是子孫後代得以繼承爵位的憑證。
朝廷對於鐵券的管理極嚴,隻有因功封爵的功臣才能被賜予鐵券, 其餘有爵位的大臣則皆不予券。在受賜鐵券的功臣去世後,其子孫需襲封則徵其誥券,稽其功過,核其宗支,以第其世流降除之等。也就是說,襲封的功臣子孫必須將家藏鐵券和內務府所藏鐵券進行勘合,核定其功過之後,決定爵位是世襲或者降除。
皇帝給功臣頒賜鐵券前,先由翰林在驗封審核後,按照封賞的規格來撰寫鐵券券文, 之後由中書科舍人在鐵券上篆刻成文。鐵券被賜予或者更換時,其文不僅寫功臣之功,還會不隱功臣之過。如湯和從中山侯改封為信國公時,因數其常州時過失,鐫之券。洪武二十一年,藍玉本會因功被封為梁國公,但以過改為涼,仍鐫其過於券。
可見鐵券對於功臣的重要性。凡鐵券,左右各一,左藏內府,右給功臣之家。這種鐵券,在民間被認為是免死金牌,當然也有其中的道理的。
鐵券上又明文規定:初犯免罪附過,再犯住支俸給一半,三犯停其祿,四犯與庶民同罪。也就是說,大明的鐵券可不是無限免罪免死的,以鐵券不多的免罪免死次數而言,每一次免死的機會都需要格外珍惜,不能隨意揮霍。
在鐵券的背麵,有成祖的一段警醒功臣的話:自古君臣善始者易,善終者難。而相與保全始終之道, 人君在於明法,人臣在於守法而已。若不忘昔日之艱,勉圖自保,敬謹不懈,則君臣有兩全之美矣。
當然鐵券上最重要的還是冊封的詔書,這是需要翰林學士起草,嘉靖首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