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君臣在商量怎麽封賞馬芳及參戰的官軍將士的時候,在桃河口外的俺答就有些尷尬了。
幾乎是和嘉靖同一時間,俺答也收到了板升遭到襲擊的事情,這下俺答很清楚了,從始至終這就是大明給自己設的局,什麽白蓮妖人在天津起事,什麽京師戒嚴,都隻不過是大明給他設下的圈套罷了,白蓮教根本不是大明朝廷的對手,這些被算計的隻有俺答了。
現在擺在俺答的麵前隻有兩條路,要麽趁現在消息還沒傳出去,直接下令攻城,不管怎麽說,破口進永平府擄掠一圈,找迴場子也彌補一些損失再說,第二就是幹脆撤軍迴到板升再做打算。
俺答在仔細思考著此事,從現在的情形看,雖然桃河口的官軍得到了援軍,但是俺答要是不惜一切代價,還是能夠破口的。但是俺答很清楚,既然薊鎮的官軍沒有能被白蓮教牽製住,現在整個薊鎮的機兵還有薊鎮總兵歐陽安的標營,薊遼總督歐陽必進的督標營,應該都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
即便是俺答今日破口而入,恐怕很快就會和大隊官軍相遇,到時候自己的損失可能會更大,而且俺答現在情況,恐怕並不容許自己承受太大的傷亡。現在板升城內情況還不明確,而且自己麾下的汗帳勇士,他們的家眷都在板升,一旦大明襲擊板升的事情傳開,軍心不穩,到時候恐怕會生變亂。
俺答思慮再三,還是決定撤軍迴土默特部休整。俺答撤軍的時候,恨恨的看了一眼大明的方向。
現在心中最惶恐的就是趙全了,板升被襲擊,白蓮教的力量肯定大受打擊,而且這次俺答的計劃全盤落空,和白蓮教提供的假情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俺答現在是沒空修理他,一旦迴到板升,恐怕就得處理自己了,這令趙全極為惶恐。
他已經無處可去了,從背叛大明那天起,趙全就已經沒有了退路,現在他除了俺答這裏,已經無處可去了。
隨著北虜的離開,京師城內這才開始歡騰起來,官軍出塞搗穴,這是多少年沒有過的事情了,馬芳立下的確實是奇功一件,對於封爵的事情,再次在朝野被提起來了。
不少人都認為,以馬芳所立下的功勞,封伯是絕對足夠了,洪武朝便立下公、侯、伯爵非有社稷軍功不封的祖製,而且對軍功有詳細的說明,六種可封爵的功勳,依次為“開國”“靖難”“禦胡”“平番”“征蠻”“擒反”,而馬芳這次立下的就是禦胡的大功。
不過持反對意見的人也不少,很多人認為,自從嘉靖繼位,幾乎是停封的狀態,左都禦史周延就認為:“祖宗之製,公侯伯之爵皆論功定議,蓋積前後之功無官可賞,然後加爵,非如百戶一級可至千戶,千戶兩級可至指揮也。”
現在馬芳還沒有到無官可賞的地步,遠遠沒有達到封爵的地步,故而不應該封爵,而是繼續加官。
朱載坖心中對於這幫文官不禁大肆嘲笑,他們多少是有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了,因為大明文官封爵的可能性極低,而且祖訓有明言:蓋公、侯,爵命之首,必開國元臣而始膺此,所以優待大功、大勳者也。凡文官非有推誠宣力,建大功勳於國家,而所司朦朧奏請輒?封,則罔上行私,竊冒殊典,當該官吏及受封之人,無分首從皆斬。
有明一代,能夠以文官封爵的不過聊聊數人,所以他們是極為嫉妒的,畢竟有了爵位,才能世世代代傳之子孫,這可是文官們做夢都想不到的好事,畢竟你能考上進士,你兒子可真不一定,很簡單的例子,現在內閣兩位閣老嚴嵩和徐階,都是翰苑菁華,科第翹楚。
嚴世蕃倒可以說是因為身體殘缺不能參加科舉考試,而且以嚴世蕃的水平,真能下場的話,未必不能中進士。但是徐閣老探花出身,他的幾個兒子可都是蔭官,尤其是長子徐璠,在應天府鄉試中請人代筆,還被人揭發了,導致徐階請求辭職,雖然被嘉靖挽留,但是徐階的兒子們也都沒有再參加科舉。
朱載坖也在和講官們商量此事,出乎朱載坖的意料,這次李春芳的居然堅決支持封爵,倒是令朱載坖沒有想到的。講官們走後,朱載坖單獨找來高拱問道:“高師傅,這次李學士怎麽支持封爵了?”
高拱笑著說道:“殿下,李學士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也!”
高拱為朱載坖解釋了一下,李春芳名義上是在支持馬芳封爵,實則是想推動王守仁的複爵。畢竟在世人的眼中,王守仁立下的功勞,是遠遠超過馬芳的。
而且王守仁的封爵是有極其正當的理由,正德十四年,江西寧王朱宸濠叛亂初起,武宗詔江西城中並附近地方官員軍民等有糾聚義兵擒殺逆賊者,可量功之大小拜侯、伯及升授都指揮、指揮、千百戶等官,世世承襲。這可是通過聖旨的形式懸賞,也就是所謂的皇榜封爵。
朝廷通過詔令的形式公開許下封爵承諾。“黃榜拜侯”代表著朝廷的威嚴,理應遵照施行。但南贛巡撫王守仁擒獲寧王後,武宗卻出爾反爾,對王守仁等平亂諸臣不予升賞。後來嘉靖雖然封爵,但是在王守仁死後不讓其子繼承爵位,在王門弟子們看來,這是朝廷不講信用。
昔日歐陽德在位的時候,一方麵撫育王守仁的幼子,一方麵就在積極爭取為王守仁複爵,而歐陽德去世後,這個重任又落在了李春芳身上。
所以這次李春芳明裏是在為馬芳封爵造勢,暗地裏是則是為王守仁複爵做準備。
李春芳的要求很明確,就是恢複當年對於王守仁的一切待遇,正德十六年四月,嘉靖登基,以平定江西蔭王守仁子正憲為錦衣衛副千戶。當年十一月,嘉靖正式“追論江西功”,封王守仁新建伯,加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文臣號,勳階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官兼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
幾乎是和嘉靖同一時間,俺答也收到了板升遭到襲擊的事情,這下俺答很清楚了,從始至終這就是大明給自己設的局,什麽白蓮妖人在天津起事,什麽京師戒嚴,都隻不過是大明給他設下的圈套罷了,白蓮教根本不是大明朝廷的對手,這些被算計的隻有俺答了。
現在擺在俺答的麵前隻有兩條路,要麽趁現在消息還沒傳出去,直接下令攻城,不管怎麽說,破口進永平府擄掠一圈,找迴場子也彌補一些損失再說,第二就是幹脆撤軍迴到板升再做打算。
俺答在仔細思考著此事,從現在的情形看,雖然桃河口的官軍得到了援軍,但是俺答要是不惜一切代價,還是能夠破口的。但是俺答很清楚,既然薊鎮的官軍沒有能被白蓮教牽製住,現在整個薊鎮的機兵還有薊鎮總兵歐陽安的標營,薊遼總督歐陽必進的督標營,應該都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
即便是俺答今日破口而入,恐怕很快就會和大隊官軍相遇,到時候自己的損失可能會更大,而且俺答現在情況,恐怕並不容許自己承受太大的傷亡。現在板升城內情況還不明確,而且自己麾下的汗帳勇士,他們的家眷都在板升,一旦大明襲擊板升的事情傳開,軍心不穩,到時候恐怕會生變亂。
俺答思慮再三,還是決定撤軍迴土默特部休整。俺答撤軍的時候,恨恨的看了一眼大明的方向。
現在心中最惶恐的就是趙全了,板升被襲擊,白蓮教的力量肯定大受打擊,而且這次俺答的計劃全盤落空,和白蓮教提供的假情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俺答現在是沒空修理他,一旦迴到板升,恐怕就得處理自己了,這令趙全極為惶恐。
他已經無處可去了,從背叛大明那天起,趙全就已經沒有了退路,現在他除了俺答這裏,已經無處可去了。
隨著北虜的離開,京師城內這才開始歡騰起來,官軍出塞搗穴,這是多少年沒有過的事情了,馬芳立下的確實是奇功一件,對於封爵的事情,再次在朝野被提起來了。
不少人都認為,以馬芳所立下的功勞,封伯是絕對足夠了,洪武朝便立下公、侯、伯爵非有社稷軍功不封的祖製,而且對軍功有詳細的說明,六種可封爵的功勳,依次為“開國”“靖難”“禦胡”“平番”“征蠻”“擒反”,而馬芳這次立下的就是禦胡的大功。
不過持反對意見的人也不少,很多人認為,自從嘉靖繼位,幾乎是停封的狀態,左都禦史周延就認為:“祖宗之製,公侯伯之爵皆論功定議,蓋積前後之功無官可賞,然後加爵,非如百戶一級可至千戶,千戶兩級可至指揮也。”
現在馬芳還沒有到無官可賞的地步,遠遠沒有達到封爵的地步,故而不應該封爵,而是繼續加官。
朱載坖心中對於這幫文官不禁大肆嘲笑,他們多少是有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了,因為大明文官封爵的可能性極低,而且祖訓有明言:蓋公、侯,爵命之首,必開國元臣而始膺此,所以優待大功、大勳者也。凡文官非有推誠宣力,建大功勳於國家,而所司朦朧奏請輒?封,則罔上行私,竊冒殊典,當該官吏及受封之人,無分首從皆斬。
有明一代,能夠以文官封爵的不過聊聊數人,所以他們是極為嫉妒的,畢竟有了爵位,才能世世代代傳之子孫,這可是文官們做夢都想不到的好事,畢竟你能考上進士,你兒子可真不一定,很簡單的例子,現在內閣兩位閣老嚴嵩和徐階,都是翰苑菁華,科第翹楚。
嚴世蕃倒可以說是因為身體殘缺不能參加科舉考試,而且以嚴世蕃的水平,真能下場的話,未必不能中進士。但是徐閣老探花出身,他的幾個兒子可都是蔭官,尤其是長子徐璠,在應天府鄉試中請人代筆,還被人揭發了,導致徐階請求辭職,雖然被嘉靖挽留,但是徐階的兒子們也都沒有再參加科舉。
朱載坖也在和講官們商量此事,出乎朱載坖的意料,這次李春芳的居然堅決支持封爵,倒是令朱載坖沒有想到的。講官們走後,朱載坖單獨找來高拱問道:“高師傅,這次李學士怎麽支持封爵了?”
高拱笑著說道:“殿下,李學士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也!”
高拱為朱載坖解釋了一下,李春芳名義上是在支持馬芳封爵,實則是想推動王守仁的複爵。畢竟在世人的眼中,王守仁立下的功勞,是遠遠超過馬芳的。
而且王守仁的封爵是有極其正當的理由,正德十四年,江西寧王朱宸濠叛亂初起,武宗詔江西城中並附近地方官員軍民等有糾聚義兵擒殺逆賊者,可量功之大小拜侯、伯及升授都指揮、指揮、千百戶等官,世世承襲。這可是通過聖旨的形式懸賞,也就是所謂的皇榜封爵。
朝廷通過詔令的形式公開許下封爵承諾。“黃榜拜侯”代表著朝廷的威嚴,理應遵照施行。但南贛巡撫王守仁擒獲寧王後,武宗卻出爾反爾,對王守仁等平亂諸臣不予升賞。後來嘉靖雖然封爵,但是在王守仁死後不讓其子繼承爵位,在王門弟子們看來,這是朝廷不講信用。
昔日歐陽德在位的時候,一方麵撫育王守仁的幼子,一方麵就在積極爭取為王守仁複爵,而歐陽德去世後,這個重任又落在了李春芳身上。
所以這次李春芳明裏是在為馬芳封爵造勢,暗地裏是則是為王守仁複爵做準備。
李春芳的要求很明確,就是恢複當年對於王守仁的一切待遇,正德十六年四月,嘉靖登基,以平定江西蔭王守仁子正憲為錦衣衛副千戶。當年十一月,嘉靖正式“追論江西功”,封王守仁新建伯,加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文臣號,勳階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官兼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