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召集內閣閣臣還有六部的重臣商量此事。
嘉靖問道:“眼下城外流民日多,朝廷要拿出辦法來!”
一眾臣子們麵對這個問題頭都有些大,曆來這流民就是最不好處理的,一旦處理不當,導致民變,輕則丟官罷職,重則身家性命都不保,所以一眾臣子們都緘口不言。
嘉靖見狀,直接問道:“惟中你來說說。”
嘉靖點名之後,嚴嵩起身說道:“迴陛下,曆來安輯流民政策主要有以下幾點:一 是給流民提供食物、住處等基本生活條件的救助;二是加強對流民的編甲管理,或遣送迴原籍,以穩定社會秩序。三是鼓勵流民開墾荒地,減少國庫開支,增加朝廷財政收入。”
嚴嵩說的這些都是大明救災的正常操作,嚴嵩說完之後,徐階也補充道:“陛下,前朝處理流民,也都是以令其迴原籍為主,如憲宗時,為安撫河南流民,民願歸原籍者,有司給與印信文憑。沿途軍衛有司,每口糧三升。其原籍無房屋者,有司設法起蓋草屋四間。仍不分男女,每大口給口糧三鬥,小口一鬥五升。每十戶給牛二隻。量給種子,審驗原業田地,給與耕種。優免糧差五年,給帖執照。”
徐階說的是之前朝廷賑濟流民的方式,不過眼下國庫空虛,恐怕拿不出這麽多銀子和糧食來安頓這些流民。嘉靖想了想說道:“嘉靖二十四年的時候,朕曾經下詔安撫流民,有流民複業者予牛、種、開墾閑田者給複十年之規,還是照此辦理吧,同時在京官員能獻計安撫流民者,朕不吝官爵之賞。”
嘉靖還下令,發太倉糧一萬五千餘石賑濟灤東饑民,蠲免大同被虜各州縣稅糧,再發太仆寺馬價銀三萬九百五十八兩於大同鎮修邊。嘉靖說完,正準備讓諸位臣子們迴去辦事,黃錦送來的一份奏疏讓嘉靖勃然大怒。
再開封的周王上疏嘉靖,聲稱:河南各王府祿米久缺,請扣留保定河間等府起運倉米銀二萬五千五百餘兩及本省事例提編銀共一萬六千兩給之。
嘉靖對周王極為不滿,平心而論,嘉靖對於大明的這些藩王那是相當不錯的,因為嘉靖本身就出身於藩王,所以他繼位之後,對於藩王還算是不錯的,但是這次周王的索要祿米,顯然已經讓嘉靖極為憤怒了。
嘉靖自己就出身藩王,對於藩王的經濟狀況當然是十分了解的,雖然大部分低級宗室生活困苦,但是作為宗室的頂流,藩王們個個都是錦衣玉食,那份祿米根本不算什麽。尤其是周王府,藩王封地上的莊田是其重要的經濟來源,周王的王田連阡陌之地,甚至橫跨幾省。
僅河南的周、趙、伊、徽、 鄭等王府,所占有的莊田就達三十二萬頃,分河南之半矣,其中最多的就是周王府。周王還多次奏討民田,王府所奏討的土地,很多是為民田,卻被藩王妄指為荒地、閑地、退灘地等, 以請乞朝廷的批準,而朝廷幾乎無不應者,以顯示宗室的親親之誼。
而周王府又是河南第一藩府,以周藩為例,河南初僅封周藩一王, 歲祿米一萬石。至嘉靖初年,新增王府宗室一千四百四十餘位,歲共支出祿米六十九萬二百五十石。朝廷現在如此艱難,尤其是河南今年也受災不小,沒見周王賑濟災民,為朝廷分憂,奏討糧餉倒是比誰都快。
嘉靖將周王的奏疏給諸位臣子傳閱,問道:“周王的奏疏你們怎麽看?”
嚴嵩首先說道:“陛下,周王的奏疏不妥,他是國朝親王,怎麽不體諒朝廷難處,還指明索要祿米,此風決不可漲。”
徐階、方鈍也都站出來表示反對,周王不過是個藩王,就敢跳出來直接索要祿米,還是指名道姓的索要哪一部分的收入,那還得了?都這樣做的話,還要戶部幹什麽?看上哪一部分,直接上疏拿來用就行了嘛。
周王的這個行為,顯然不光是激怒了嘉靖,臣子們也都極為憤怒,嘉靖當即吩咐道:“內閣擬旨,申斥周王,罰俸一年,令禮部、翰林院前往傳旨。”大臣們這才迴去辦公。
眼下嘉靖最擔心的就是海運的漕糧能否及時到位了,雖然靠著朱載坖賣糧的錢,暫時解了燃眉之急,但是京師的糧價是一漲再漲,已經突破二兩二錢一石了,嘉靖並非不知世事的皇帝,這麽高的糧價,肯定會影響京師百姓的生計,而且遼東的災荒也沒有緩解的跡象。
嘉靖吩咐黃錦派人到天津查問,一旦有消息了之後,立刻迴報。
李朝觀也在思考此事,作為一個老練的商人,他很清楚,朝廷不可能一直對這麽高的糧價無動於衷,而且受災的隻是北方,江南、湖廣並沒有受災,朝廷的漕糧還是可以如期抵達的,一旦從東南的漕糧大批抵達京師,糧價肯定會應聲而落的。
所以現在的糧價雖然高,但是已經不能再等了,必須的出手,否則就會砸到手裏麵,而京師顯然是消化不了這麽多糧食的,而且再京師投放這麽糧食,會造成糧價的急劇下降,形成踩踏效應。
所以李朝觀決定,一麵少量的在京師出貨,迴收銀兩,一麵轉運糧食到薊鎮、遼東鎮去,這次受災最重的就是遼東鎮,雖然朝廷已經撥了十萬石糧食,但是這些糧食是補充軍儲的,而非百姓的救災糧,遼東的糧價依然極高,鬥米七錢,這個時候把糧食販運到遼東去,即便是路途上的損耗大一些,也絕對有得賺。
開什麽玩笑,鬥米七錢,那就是一石糧食七兩銀子,自己從朱載坖這裏買的糧食不過一石一兩五錢,就是加上一倍的損耗,成本也就一石三兩,還有四兩的利潤,天底下哪有這麽掙錢的生意?何況他們的存糧大部分都是一石五錢到七錢收來的,所以在李朝觀的安排下,大批的糧食往薊鎮、遼東而去。
嘉靖問道:“眼下城外流民日多,朝廷要拿出辦法來!”
一眾臣子們麵對這個問題頭都有些大,曆來這流民就是最不好處理的,一旦處理不當,導致民變,輕則丟官罷職,重則身家性命都不保,所以一眾臣子們都緘口不言。
嘉靖見狀,直接問道:“惟中你來說說。”
嘉靖點名之後,嚴嵩起身說道:“迴陛下,曆來安輯流民政策主要有以下幾點:一 是給流民提供食物、住處等基本生活條件的救助;二是加強對流民的編甲管理,或遣送迴原籍,以穩定社會秩序。三是鼓勵流民開墾荒地,減少國庫開支,增加朝廷財政收入。”
嚴嵩說的這些都是大明救災的正常操作,嚴嵩說完之後,徐階也補充道:“陛下,前朝處理流民,也都是以令其迴原籍為主,如憲宗時,為安撫河南流民,民願歸原籍者,有司給與印信文憑。沿途軍衛有司,每口糧三升。其原籍無房屋者,有司設法起蓋草屋四間。仍不分男女,每大口給口糧三鬥,小口一鬥五升。每十戶給牛二隻。量給種子,審驗原業田地,給與耕種。優免糧差五年,給帖執照。”
徐階說的是之前朝廷賑濟流民的方式,不過眼下國庫空虛,恐怕拿不出這麽多銀子和糧食來安頓這些流民。嘉靖想了想說道:“嘉靖二十四年的時候,朕曾經下詔安撫流民,有流民複業者予牛、種、開墾閑田者給複十年之規,還是照此辦理吧,同時在京官員能獻計安撫流民者,朕不吝官爵之賞。”
嘉靖還下令,發太倉糧一萬五千餘石賑濟灤東饑民,蠲免大同被虜各州縣稅糧,再發太仆寺馬價銀三萬九百五十八兩於大同鎮修邊。嘉靖說完,正準備讓諸位臣子們迴去辦事,黃錦送來的一份奏疏讓嘉靖勃然大怒。
再開封的周王上疏嘉靖,聲稱:河南各王府祿米久缺,請扣留保定河間等府起運倉米銀二萬五千五百餘兩及本省事例提編銀共一萬六千兩給之。
嘉靖對周王極為不滿,平心而論,嘉靖對於大明的這些藩王那是相當不錯的,因為嘉靖本身就出身於藩王,所以他繼位之後,對於藩王還算是不錯的,但是這次周王的索要祿米,顯然已經讓嘉靖極為憤怒了。
嘉靖自己就出身藩王,對於藩王的經濟狀況當然是十分了解的,雖然大部分低級宗室生活困苦,但是作為宗室的頂流,藩王們個個都是錦衣玉食,那份祿米根本不算什麽。尤其是周王府,藩王封地上的莊田是其重要的經濟來源,周王的王田連阡陌之地,甚至橫跨幾省。
僅河南的周、趙、伊、徽、 鄭等王府,所占有的莊田就達三十二萬頃,分河南之半矣,其中最多的就是周王府。周王還多次奏討民田,王府所奏討的土地,很多是為民田,卻被藩王妄指為荒地、閑地、退灘地等, 以請乞朝廷的批準,而朝廷幾乎無不應者,以顯示宗室的親親之誼。
而周王府又是河南第一藩府,以周藩為例,河南初僅封周藩一王, 歲祿米一萬石。至嘉靖初年,新增王府宗室一千四百四十餘位,歲共支出祿米六十九萬二百五十石。朝廷現在如此艱難,尤其是河南今年也受災不小,沒見周王賑濟災民,為朝廷分憂,奏討糧餉倒是比誰都快。
嘉靖將周王的奏疏給諸位臣子傳閱,問道:“周王的奏疏你們怎麽看?”
嚴嵩首先說道:“陛下,周王的奏疏不妥,他是國朝親王,怎麽不體諒朝廷難處,還指明索要祿米,此風決不可漲。”
徐階、方鈍也都站出來表示反對,周王不過是個藩王,就敢跳出來直接索要祿米,還是指名道姓的索要哪一部分的收入,那還得了?都這樣做的話,還要戶部幹什麽?看上哪一部分,直接上疏拿來用就行了嘛。
周王的這個行為,顯然不光是激怒了嘉靖,臣子們也都極為憤怒,嘉靖當即吩咐道:“內閣擬旨,申斥周王,罰俸一年,令禮部、翰林院前往傳旨。”大臣們這才迴去辦公。
眼下嘉靖最擔心的就是海運的漕糧能否及時到位了,雖然靠著朱載坖賣糧的錢,暫時解了燃眉之急,但是京師的糧價是一漲再漲,已經突破二兩二錢一石了,嘉靖並非不知世事的皇帝,這麽高的糧價,肯定會影響京師百姓的生計,而且遼東的災荒也沒有緩解的跡象。
嘉靖吩咐黃錦派人到天津查問,一旦有消息了之後,立刻迴報。
李朝觀也在思考此事,作為一個老練的商人,他很清楚,朝廷不可能一直對這麽高的糧價無動於衷,而且受災的隻是北方,江南、湖廣並沒有受災,朝廷的漕糧還是可以如期抵達的,一旦從東南的漕糧大批抵達京師,糧價肯定會應聲而落的。
所以現在的糧價雖然高,但是已經不能再等了,必須的出手,否則就會砸到手裏麵,而京師顯然是消化不了這麽多糧食的,而且再京師投放這麽糧食,會造成糧價的急劇下降,形成踩踏效應。
所以李朝觀決定,一麵少量的在京師出貨,迴收銀兩,一麵轉運糧食到薊鎮、遼東鎮去,這次受災最重的就是遼東鎮,雖然朝廷已經撥了十萬石糧食,但是這些糧食是補充軍儲的,而非百姓的救災糧,遼東的糧價依然極高,鬥米七錢,這個時候把糧食販運到遼東去,即便是路途上的損耗大一些,也絕對有得賺。
開什麽玩笑,鬥米七錢,那就是一石糧食七兩銀子,自己從朱載坖這裏買的糧食不過一石一兩五錢,就是加上一倍的損耗,成本也就一石三兩,還有四兩的利潤,天底下哪有這麽掙錢的生意?何況他們的存糧大部分都是一石五錢到七錢收來的,所以在李朝觀的安排下,大批的糧食往薊鎮、遼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