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突然問到鹽運使,殷正茂有些摸不著頭腦,鹽運使久已不設,裕王殿下突然提起此事是什麽意思,殷正茂有些不太明白。
朱載坖說道:“朝廷既有法度,設官任職,以重綱紀,既有官職,就應簡拔官員,以副其任,殷禦史你說呢?”
殷正茂當然明白朱載坖是什麽意思,朱載坖想要安排自己人在長蘆鹽場,但是鹽政一向是朝廷的肥缺,盯得人可多了去了,裕王殿下想要安排一個人,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殷正茂問道:“那殿下以為,何人可以任這個鹽運使?”
朱載坖說道:“孤覺得由河間知府海瑞兼鹽運使可也,日常事務,仍由殷禦史管理,涉及錢糧、司法等,地方官府和巡鹽禦史會同處理。”
殷正茂不得不認真思考起朱載坖的提議來了,現在不答應朱載坖的要求,恐怕錦衣衛就會把整個長蘆鹽場攪的沸反盈天,到時候自己肯定討不了好的,而且答應朱載坖對殷正茂來說,並非完全沒有好處。
對於鹽場來說,和地方官府最大矛盾就在於州縣的妄加勾攝,朝廷多次下令免除灶戶的雜泛差役,使其能專心為國辦鹽。但州縣有司往往不予遵循,時常出現亂加勾攝的情況。鹽運司與地方有司分屬不同的體係,二者互不統屬。在灶戶的管理上,鹽運司與有司存在著職權劃分不明的問題。
朝廷下令鹽運司體恤灶戶,而有司卻不知,依舊對灶戶百端取索,以致其賣婦鬻子,鹽運司卻又不聞不問。灶戶既要在鹽運司的監管下煎辦鹽課, 又疲於應對州縣的雜役科派,一身多役。這樣幹的結果就是大批灶戶逃亡,朝廷的鹽課難以完成。
而一旦以州縣正印兼任鹽運使,在這些方麵就好溝通了,畢竟完不成朝廷的鹽課,大家都要吃瓜落,這樣至少可以減少地方官府對於鹽場的幹擾。
而對於朱載坖來說,鹽運使麾下的鹽丁則是朱載坖看中的,這些鹽運司的鹽丁本來是為了查緝私鹽而設置了,長蘆鹽運司兵額兩千,但是現在鹽運司早就不能查禁私鹽了,甚至和私鹽販子沆瀣一氣,共同盜賣私鹽,朱載坖首先準備整頓鹽丁,使之成為一支能戰的武裝。
殷正茂對朱載坖說道:“殿下,此事臣可以上疏,但是臣畢竟人微言輕,這等事情恐怕不是臣這能夠左右的。”
朱載坖擺擺手說道:“隻要殷禦史上疏就行。”
朱載坖本就隻需要殷正茂上疏即可,他會自己直接向嘉靖上密疏陳述此事的。既然雙方談好了此事,朱載坖也就沒有在這些事情上多糾纏。朱載坖轉而詢問起有關長蘆鹽場的相關事情,尤其是曬鹽法。
殷正茂作為巡鹽禦史,當然是極為了解的,他對朱載坖介紹道:“殿下,曬鹽之法,近海預掘土溝,以待潮入,溝 旁堅築曬池,九層或七層,自高第下,潮退兩人繩係柳鬥,戽溝水入第一層池中,注滿曬之。 然後,放入第二池,則又灌首池使滿,次第放至末池,投石蓮試之,蓮直立,鹵成矣。於是 趁晴曝一日,即成鹽。”
曬鹽法比之煎鹽法要好多了,出鹽多,而且節省人力和燃料,但是長蘆鹽場卻沒有大規模推廣曬鹽,這是朱載坖不太明白的。
麵對朱載坖的疑問,殷正茂也是無奈,雖然曬鹽法有種種好處,但是前期的投入可不小,需要在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的地區選擇大片平坦的海邊灘塗,構建鹽田。需要大量的人力,而現在鹽場灶戶逃亡,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力和銀錢來修築鹽田。
國初之時,灶丁原額三萬八千有餘,現在僅有一萬,還有不少的老弱之輩,能夠完成朝廷的鹽課就已經是勉力了,哪裏還能再大興鹽田的修築了。
殷正茂還重點說了鹽場的總催之害,總催負責管理灶戶的鹽業生產和日常生活,與灶戶的關係最為密切。總催作為鹽場中的小頭目,本應協助場官一同安撫灶丁, 督導鹽課,但其常利用手中權力徇私舞弊,多有侵害、欺壓灶丁之舉。
朝廷向灶戶按人丁有錢糧的支給,是為了保障灶戶能夠安心的為朝廷生產食鹽,這些錢糧本就經過官府的層層盤剝,所剩無幾,總催還要盤剝克扣,在清查人丁時,以富作貧,以貧作富;以精壯作老幼,以老幼作精壯;非殘疾者作殘疾,真殘疾者反不開除;非孤寡者作孤寡,而真孤寡者反不優免;見在而捏為逃亡,逃亡而捏為見在,好冒領錢糧。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大量灶戶舉家逃亡,國家的鹽課日益減少。朝廷雖然斷督令各場招撫、清查逃灶,嚴禁隱匿。但是灶戶逃亡的風潮並沒有因此被製止。
而且這些逃亡的灶戶往往成為私鹽的來源,大批的逃亡灶戶聚集在一起,販賣私鹽,到了本朝,灶戶販私的武裝力量越來越大,有的已與盜賊無異,遇官兵阻攔便持兵器拒捕。
他們千百為聚,高檣大舶。行則鳥飛,止則狼踞。殺人劫人,不可禁禦。他們挾兵負弩橫行於江河,官兵敢遠望而不敢近語,鹽運司的鹽丁根本不敢去阻攔這些私鹽。
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一方麵,朝廷按丁征鹽,既然灶戶大量逃亡,產鹽隊伍急劇縮減, 那麽鹽課勢難如數征收,官倉缺額巨大。另一方麵,隨著市麵上私鹽越來越多, 官倉之正鹽由於價高,難以與之抗衡,麵臨無市可售的局麵。官鹽阻滯,私鹽泛濫,鹽政日漸廢弛,官營鹽製遭到巨大破壞。
更加要命的就是朝廷的收入因此受到巨大的影響。
朱載坖和殷正茂談了一會之後,各自都迴去寫奏疏了,朱載坖的奏疏是請求嘉靖撥錢,整頓長蘆鹽場的,朱載坖了解道,國初長蘆鹽場尚出食鹽二百萬斤,現在鹽課不足百萬斤,朱載坖請求將鹽運使由海瑞兼任,推廣曬鹽法,增加官鹽。
朱載坖說道:“朝廷既有法度,設官任職,以重綱紀,既有官職,就應簡拔官員,以副其任,殷禦史你說呢?”
殷正茂當然明白朱載坖是什麽意思,朱載坖想要安排自己人在長蘆鹽場,但是鹽政一向是朝廷的肥缺,盯得人可多了去了,裕王殿下想要安排一個人,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殷正茂問道:“那殿下以為,何人可以任這個鹽運使?”
朱載坖說道:“孤覺得由河間知府海瑞兼鹽運使可也,日常事務,仍由殷禦史管理,涉及錢糧、司法等,地方官府和巡鹽禦史會同處理。”
殷正茂不得不認真思考起朱載坖的提議來了,現在不答應朱載坖的要求,恐怕錦衣衛就會把整個長蘆鹽場攪的沸反盈天,到時候自己肯定討不了好的,而且答應朱載坖對殷正茂來說,並非完全沒有好處。
對於鹽場來說,和地方官府最大矛盾就在於州縣的妄加勾攝,朝廷多次下令免除灶戶的雜泛差役,使其能專心為國辦鹽。但州縣有司往往不予遵循,時常出現亂加勾攝的情況。鹽運司與地方有司分屬不同的體係,二者互不統屬。在灶戶的管理上,鹽運司與有司存在著職權劃分不明的問題。
朝廷下令鹽運司體恤灶戶,而有司卻不知,依舊對灶戶百端取索,以致其賣婦鬻子,鹽運司卻又不聞不問。灶戶既要在鹽運司的監管下煎辦鹽課, 又疲於應對州縣的雜役科派,一身多役。這樣幹的結果就是大批灶戶逃亡,朝廷的鹽課難以完成。
而一旦以州縣正印兼任鹽運使,在這些方麵就好溝通了,畢竟完不成朝廷的鹽課,大家都要吃瓜落,這樣至少可以減少地方官府對於鹽場的幹擾。
而對於朱載坖來說,鹽運使麾下的鹽丁則是朱載坖看中的,這些鹽運司的鹽丁本來是為了查緝私鹽而設置了,長蘆鹽運司兵額兩千,但是現在鹽運司早就不能查禁私鹽了,甚至和私鹽販子沆瀣一氣,共同盜賣私鹽,朱載坖首先準備整頓鹽丁,使之成為一支能戰的武裝。
殷正茂對朱載坖說道:“殿下,此事臣可以上疏,但是臣畢竟人微言輕,這等事情恐怕不是臣這能夠左右的。”
朱載坖擺擺手說道:“隻要殷禦史上疏就行。”
朱載坖本就隻需要殷正茂上疏即可,他會自己直接向嘉靖上密疏陳述此事的。既然雙方談好了此事,朱載坖也就沒有在這些事情上多糾纏。朱載坖轉而詢問起有關長蘆鹽場的相關事情,尤其是曬鹽法。
殷正茂作為巡鹽禦史,當然是極為了解的,他對朱載坖介紹道:“殿下,曬鹽之法,近海預掘土溝,以待潮入,溝 旁堅築曬池,九層或七層,自高第下,潮退兩人繩係柳鬥,戽溝水入第一層池中,注滿曬之。 然後,放入第二池,則又灌首池使滿,次第放至末池,投石蓮試之,蓮直立,鹵成矣。於是 趁晴曝一日,即成鹽。”
曬鹽法比之煎鹽法要好多了,出鹽多,而且節省人力和燃料,但是長蘆鹽場卻沒有大規模推廣曬鹽,這是朱載坖不太明白的。
麵對朱載坖的疑問,殷正茂也是無奈,雖然曬鹽法有種種好處,但是前期的投入可不小,需要在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的地區選擇大片平坦的海邊灘塗,構建鹽田。需要大量的人力,而現在鹽場灶戶逃亡,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力和銀錢來修築鹽田。
國初之時,灶丁原額三萬八千有餘,現在僅有一萬,還有不少的老弱之輩,能夠完成朝廷的鹽課就已經是勉力了,哪裏還能再大興鹽田的修築了。
殷正茂還重點說了鹽場的總催之害,總催負責管理灶戶的鹽業生產和日常生活,與灶戶的關係最為密切。總催作為鹽場中的小頭目,本應協助場官一同安撫灶丁, 督導鹽課,但其常利用手中權力徇私舞弊,多有侵害、欺壓灶丁之舉。
朝廷向灶戶按人丁有錢糧的支給,是為了保障灶戶能夠安心的為朝廷生產食鹽,這些錢糧本就經過官府的層層盤剝,所剩無幾,總催還要盤剝克扣,在清查人丁時,以富作貧,以貧作富;以精壯作老幼,以老幼作精壯;非殘疾者作殘疾,真殘疾者反不開除;非孤寡者作孤寡,而真孤寡者反不優免;見在而捏為逃亡,逃亡而捏為見在,好冒領錢糧。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大量灶戶舉家逃亡,國家的鹽課日益減少。朝廷雖然斷督令各場招撫、清查逃灶,嚴禁隱匿。但是灶戶逃亡的風潮並沒有因此被製止。
而且這些逃亡的灶戶往往成為私鹽的來源,大批的逃亡灶戶聚集在一起,販賣私鹽,到了本朝,灶戶販私的武裝力量越來越大,有的已與盜賊無異,遇官兵阻攔便持兵器拒捕。
他們千百為聚,高檣大舶。行則鳥飛,止則狼踞。殺人劫人,不可禁禦。他們挾兵負弩橫行於江河,官兵敢遠望而不敢近語,鹽運司的鹽丁根本不敢去阻攔這些私鹽。
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一方麵,朝廷按丁征鹽,既然灶戶大量逃亡,產鹽隊伍急劇縮減, 那麽鹽課勢難如數征收,官倉缺額巨大。另一方麵,隨著市麵上私鹽越來越多, 官倉之正鹽由於價高,難以與之抗衡,麵臨無市可售的局麵。官鹽阻滯,私鹽泛濫,鹽政日漸廢弛,官營鹽製遭到巨大破壞。
更加要命的就是朝廷的收入因此受到巨大的影響。
朱載坖和殷正茂談了一會之後,各自都迴去寫奏疏了,朱載坖的奏疏是請求嘉靖撥錢,整頓長蘆鹽場的,朱載坖了解道,國初長蘆鹽場尚出食鹽二百萬斤,現在鹽課不足百萬斤,朱載坖請求將鹽運使由海瑞兼任,推廣曬鹽法,增加官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