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聽了黃錦的匯報後,說道:“就如他之意,將這兩件事都交給他去辦。讓他將具體的計劃密疏以聞。”
隨即嘉靖就給嚴嵩下旨,調汪道昆巡撫天津,加右僉都禦史。
朱載坖需要向嘉靖整出一個詳細的計劃了,朱載坖一個人在書房裏思考起來,兩件事,推廣玉米和天津的興建港口。
推廣玉米的種植,主要是擇人,需要選擇幾位能夠真的下去辦事,走到田間地頭去的官員,這樣的人,朱載坖手上倒是真有,楊繼盛、沈煉都挺適合幹這種的事情的。隻要讓百姓看到玉米的好處,推廣種植就不是難事。
所以朱載坖在奏疏中請求嘉靖起複楊繼盛和沈煉兩人,專任以勸農。
重頭戲就是天津港的興建,朱載坖的計劃是以天津港為發力點,在北方建立起一整套的手工工場,用水師造船來帶動火器製造等產業的發展。首先當然是水師和造船廠的營建,這是嘉靖現在最為重視的事情,畢竟嘉靖並不信任王直。
所以朱載坖首先要做的就是天津造船廠和水師的建設,造船廠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營建的起來的,首先還是要從東南征調廣、福等戰船,加強天津的防禦,同時在天津專設一員海防副將,專司天津的守備。
不僅要以水師防備,還要設立要地防衛,也就是炮台防禦,在港口和容易登陸之地,修造炮台,防止敵人突襲。同時利用遵化鐵廠,為推廣玉米和興建港口製造各種工具,重振遵化鐵廠。
第二步就是和王直的貿易走上正軌以後,朱載坖希望寶源局在天津開設分局,利用倭銅鑄造銅錢,甚至朱載坖日後還有打算鑄造銀幣,因為和銅錢的錢息相比,銀幣的錢息顯然更高,廢兩改元也是朱載坖心心念念的事情,隻有朝廷徹底掌握了鑄幣權,各種稅收才便於開展。
同時就是各種火器的製造,朱載坖建議,倭銅的一半鑄錢,一半用於造炮,佛郎機雖然有各種優勢,但是眼下各種前裝炮才是發展的重點,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各種火器,才是大明軍隊從冷兵器向火器過渡的最佳路徑。
朱載坖還向嘉靖畫了餅,一旦以標準化的火器作為官軍的製式裝備的話,朝廷對於官軍的控製能力就會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火器不同於冷兵器,不是隨便拉一個鐵匠就可以幹的,尤其是官軍大規模裝備火器之後,小到火藥鉛子,大到銃炮零件都需要朝廷供給,隻要朝廷死死的控製住火藥和火器工場,就不會有藩鎮之虞。
朱載坖的密疏到了嘉靖的案頭,倒是引起了嘉靖的興趣,嘉靖沒想到,朱載坖對於天津還有這麽長遠的規劃,不過嘉靖這一生,吃大臣的餅也不少,嘉靖很清楚一個道理,別看他說的多好,關鍵是看他做的怎麽樣。
嘉靖對黃錦吩咐道:“若是裕王要調用內廷工匠等,隨他取用。”
黃錦連忙答應。
這邊朱載坖已經命人去調取遵化鐵廠的相關資料了。
朱載坖查閱資料,對大明現在的冶鐵有了個基本的了解,第一,此時江南地區的鐵冶皆為民營,朝廷若有應急之用需要從中收買,非如官冶可按需求調運。江南及以北直至京師的廣大地區皆無官冶正常運營。第二,朝廷隻從遵化取鐵,說明遵化鐵廠的冶煉規模很大,且廠內應有相當規模的鐵料剩餘貯存於庫,可以滿足向全國直接調運的需求。
遵化鐵廠是現在朝廷唯一正常運營的官營鐵冶,無論是工部、兵部,甚至內廷所需的鐵料,大半都是由遵化鐵廠供應的,遵化鐵廠的生產能力如何呢?
按工部的記載:歲辦生熟鋼鐵七十萬六千斤。一、生鐵四十八萬六千斤,用大鑒爐十座。一、熟鐵二十萬八千斤,一、鋼鐵一萬二千斤,共用白作爐二十座。
但是這是上繳鐵課的數量,並非是遵化鐵廠的實際生產量,鐵課其實並非大鑒爐、白作爐冶煉生熟鋼鐵的實際產量,而是歲終上交的生熟鋼鐵數額。造成二者區別的原因,一是熟鐵、鋼鐵的冶煉又消耗了部分生鐵,鋼鐵的冶煉又消耗了部分熟鐵; 二是經過曆年的冶煉,遵化鐵廠尚有剩餘鐵料貯存於庫,提交鐵課時隻需足額繳納,並非當年按照鐵課要求進行冶煉。
在工部的資料上,記載了現在遵化鐵廠的庫存:一、盤過本廠收積生鐵,除碎鐵不算外,見在生板鐵二百三十二萬四千二百斤, 熟鐵七十五萬六百六十斤,鋼鐵二十二萬六千五百斤,鬆鐵二十一萬一千七百一十六 斤。每年本部額運生熟鋼鐵五十七萬九千七百斤,大約見夠三年支用。
也就是說,遵化鐵廠現在庫存的各種鐵料,就足夠支應朝廷三年的鐵課了,這就很好,這麽多鐵料,足夠朱載坖幹些事情了。
同時,工部對於遵化鐵廠的生產能力也有詳細的記錄,以生產生鐵的大鑒爐為例:由是合先後而總計之,每日約可鐵八百斤,一月可鐵二萬四千斤,一季可鐵七萬二千斤。
對於煉鐵的消耗,工部也有非常詳盡的記載:平均每煉生鐵一萬斤,用砂六十八石七鬥五升,用石二車半,用炭六萬五千六百二十五斤。
遵化鐵廠除了冶煉生鐵之外,還有就是生產熟鐵和團鋼,熟鐵的生產和生鐵也是一樣的:一爐五日需投入生板鐵一千三百八十斤,生碎鐵二百二十斤,二者共計生鐵一千六百斤,消耗柴四千六百八十斤,可產出熟鐵一千三百斤。
遵化鐵廠現在有生產熟鐵的白作爐八座, 計算得共計熟鐵三十一萬二千斤。
遵化鐵廠也能用灌鋼法煉鋼,現在算是很先進的了,每煉鋼鐵一萬斤,需要生板鐵二萬三千六百餘斤,燒木柴十七萬餘斤。一年也僅能煉鋼一萬二千斤,可見現在鋼的寶貴。
隨即嘉靖就給嚴嵩下旨,調汪道昆巡撫天津,加右僉都禦史。
朱載坖需要向嘉靖整出一個詳細的計劃了,朱載坖一個人在書房裏思考起來,兩件事,推廣玉米和天津的興建港口。
推廣玉米的種植,主要是擇人,需要選擇幾位能夠真的下去辦事,走到田間地頭去的官員,這樣的人,朱載坖手上倒是真有,楊繼盛、沈煉都挺適合幹這種的事情的。隻要讓百姓看到玉米的好處,推廣種植就不是難事。
所以朱載坖在奏疏中請求嘉靖起複楊繼盛和沈煉兩人,專任以勸農。
重頭戲就是天津港的興建,朱載坖的計劃是以天津港為發力點,在北方建立起一整套的手工工場,用水師造船來帶動火器製造等產業的發展。首先當然是水師和造船廠的營建,這是嘉靖現在最為重視的事情,畢竟嘉靖並不信任王直。
所以朱載坖首先要做的就是天津造船廠和水師的建設,造船廠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營建的起來的,首先還是要從東南征調廣、福等戰船,加強天津的防禦,同時在天津專設一員海防副將,專司天津的守備。
不僅要以水師防備,還要設立要地防衛,也就是炮台防禦,在港口和容易登陸之地,修造炮台,防止敵人突襲。同時利用遵化鐵廠,為推廣玉米和興建港口製造各種工具,重振遵化鐵廠。
第二步就是和王直的貿易走上正軌以後,朱載坖希望寶源局在天津開設分局,利用倭銅鑄造銅錢,甚至朱載坖日後還有打算鑄造銀幣,因為和銅錢的錢息相比,銀幣的錢息顯然更高,廢兩改元也是朱載坖心心念念的事情,隻有朝廷徹底掌握了鑄幣權,各種稅收才便於開展。
同時就是各種火器的製造,朱載坖建議,倭銅的一半鑄錢,一半用於造炮,佛郎機雖然有各種優勢,但是眼下各種前裝炮才是發展的重點,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各種火器,才是大明軍隊從冷兵器向火器過渡的最佳路徑。
朱載坖還向嘉靖畫了餅,一旦以標準化的火器作為官軍的製式裝備的話,朝廷對於官軍的控製能力就會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火器不同於冷兵器,不是隨便拉一個鐵匠就可以幹的,尤其是官軍大規模裝備火器之後,小到火藥鉛子,大到銃炮零件都需要朝廷供給,隻要朝廷死死的控製住火藥和火器工場,就不會有藩鎮之虞。
朱載坖的密疏到了嘉靖的案頭,倒是引起了嘉靖的興趣,嘉靖沒想到,朱載坖對於天津還有這麽長遠的規劃,不過嘉靖這一生,吃大臣的餅也不少,嘉靖很清楚一個道理,別看他說的多好,關鍵是看他做的怎麽樣。
嘉靖對黃錦吩咐道:“若是裕王要調用內廷工匠等,隨他取用。”
黃錦連忙答應。
這邊朱載坖已經命人去調取遵化鐵廠的相關資料了。
朱載坖查閱資料,對大明現在的冶鐵有了個基本的了解,第一,此時江南地區的鐵冶皆為民營,朝廷若有應急之用需要從中收買,非如官冶可按需求調運。江南及以北直至京師的廣大地區皆無官冶正常運營。第二,朝廷隻從遵化取鐵,說明遵化鐵廠的冶煉規模很大,且廠內應有相當規模的鐵料剩餘貯存於庫,可以滿足向全國直接調運的需求。
遵化鐵廠是現在朝廷唯一正常運營的官營鐵冶,無論是工部、兵部,甚至內廷所需的鐵料,大半都是由遵化鐵廠供應的,遵化鐵廠的生產能力如何呢?
按工部的記載:歲辦生熟鋼鐵七十萬六千斤。一、生鐵四十八萬六千斤,用大鑒爐十座。一、熟鐵二十萬八千斤,一、鋼鐵一萬二千斤,共用白作爐二十座。
但是這是上繳鐵課的數量,並非是遵化鐵廠的實際生產量,鐵課其實並非大鑒爐、白作爐冶煉生熟鋼鐵的實際產量,而是歲終上交的生熟鋼鐵數額。造成二者區別的原因,一是熟鐵、鋼鐵的冶煉又消耗了部分生鐵,鋼鐵的冶煉又消耗了部分熟鐵; 二是經過曆年的冶煉,遵化鐵廠尚有剩餘鐵料貯存於庫,提交鐵課時隻需足額繳納,並非當年按照鐵課要求進行冶煉。
在工部的資料上,記載了現在遵化鐵廠的庫存:一、盤過本廠收積生鐵,除碎鐵不算外,見在生板鐵二百三十二萬四千二百斤, 熟鐵七十五萬六百六十斤,鋼鐵二十二萬六千五百斤,鬆鐵二十一萬一千七百一十六 斤。每年本部額運生熟鋼鐵五十七萬九千七百斤,大約見夠三年支用。
也就是說,遵化鐵廠現在庫存的各種鐵料,就足夠支應朝廷三年的鐵課了,這就很好,這麽多鐵料,足夠朱載坖幹些事情了。
同時,工部對於遵化鐵廠的生產能力也有詳細的記錄,以生產生鐵的大鑒爐為例:由是合先後而總計之,每日約可鐵八百斤,一月可鐵二萬四千斤,一季可鐵七萬二千斤。
對於煉鐵的消耗,工部也有非常詳盡的記載:平均每煉生鐵一萬斤,用砂六十八石七鬥五升,用石二車半,用炭六萬五千六百二十五斤。
遵化鐵廠除了冶煉生鐵之外,還有就是生產熟鐵和團鋼,熟鐵的生產和生鐵也是一樣的:一爐五日需投入生板鐵一千三百八十斤,生碎鐵二百二十斤,二者共計生鐵一千六百斤,消耗柴四千六百八十斤,可產出熟鐵一千三百斤。
遵化鐵廠現在有生產熟鐵的白作爐八座, 計算得共計熟鐵三十一萬二千斤。
遵化鐵廠也能用灌鋼法煉鋼,現在算是很先進的了,每煉鋼鐵一萬斤,需要生板鐵二萬三千六百餘斤,燒木柴十七萬餘斤。一年也僅能煉鋼一萬二千斤,可見現在鋼的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