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全然不知京師的變故,仍然在積極的準備北返的各種東西。
除了王直給嘉靖和朱載坖送的各種禮物之外,朱載坖還令趙文華、唐順之、胡宗憲等人為自己搜羅工匠,主要是鐵匠,船匠和會鍛造蘇鋼的工匠,朱載坖要在北方興建港口,重振大明武備,這些工匠都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防止地方強拉工匠,朱載坖嚴令唐順之等人,要將工匠全家接來,每家先發給十兩銀子的安家費,現在裕王殿下手裏有錢,腰杆自然是硬了,他知道這些工匠的重要性。
同時南京守備兼操江提督李庭竹再次率大軍前來,有了上次遇襲的經曆,李庭竹再不敢大意,整個操江水師和新江口水師能動的戰船全都來了,因為要同時轉運大量物資,漕運總兵盧鏜也率領漕運水師前來。
這次朱載坖帶迴去的東西可不少,光是白銀就近一百五十萬兩,還有王直送來的各種奇珍異寶,朱載坖尋來的工匠和他們的家人。
沒有數十條漕船是不可能將這些人和物品運走的。
李春芳有些擔憂的找到朱載坖,說道:“殿下,這般興師動眾,對殿下聲名不好啊!”
朱載坖當然知道李春芳說的什麽意思,朱載坖在東南本來就將東南的士紳都給得罪了,現在還這麽大搖大擺的帶領船隊迴京,到時候東南的士紳們肯定會編造出各種謠言,什麽裕王殿下在東南刮地皮之類的,他們筆頭子可是不慢,到時候對朱載坖的名聲有礙。
李春芳說的,確實有道理,雖然朱載坖其實並不怎麽在乎自己的名聲,但是現在朱載坖還是要維護自己的名聲的。
朱載坖便問道:“以李師傅之意,該怎麽辦?”
李春芳的意思很簡單,李芳先押送入內承運庫的金銀財物等先行出發,工匠們放在最後走,朱載坖和講官們隻帶著隨身物品輕車簡從出發,先出南直隸境內再匯合,李芳押解大量的金銀財物,不可能走的很快,朱載坖要追趕他們還是不難。
朱載坖不由得給李春芳點個讚,果然是孤的好師傅,反手就把鍋扣到嘉靖的頭上去了,大家都知道李芳是內官監太監,在本朝內侍中地位不低,李芳押解的大批財物,自然不可能是給朱載坖的,唯一的可能就是送嘉靖的內承運庫的,這次士紳們就算是想罵朱載坖也得掂量一下這事了。
嘉靖這人心眼可不怎麽大,而且極為記仇,得罪了他老人家,恐怕沒什麽好果子吃,東南的士紳們未必有這麽大的膽子去公然非議嘉靖,最多也就是腹誹一下不得了了。
朱載坖就同意了李春芳的意見,照此實施即可。
就要迴到京師了,朱載坖也要坐下來思考一下下一步該怎麽辦了。
朱載坖覺得,通過這次的事情,朱載坖還是樹立了一定的聲望,至少在嘉靖看來,自己也算是個能辦事的人,在朝臣們看來,自己也有幾分魄力。
迴到京師之後,朱載坖要做的事情就是先苟起來,眼下對於朱載坖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苟起來。朱載坖清楚,接下來的幾年,對於朝堂來說,將會是非常動蕩的時刻,徐階和嚴嵩將會鬥得你死我活,朱載坖根本不想參與這種政治鬥爭當中去。
雖然現在看起來,嚴黨勢大,況且嘉靖也支持嚴嵩,但是朱載坖很清楚,嚴嵩實在是太老邁了,而且嚴黨後繼無人,而徐階可以利用王學弟子和東南士紳集團為他的徐黨源源不斷的補充新生力量,而嚴黨不可能這樣做,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勝利的天平必然是向徐階傾斜的。
對於朱載坖來說,嚴嵩和徐階之間的鬥爭對他而言沒有任何意義。嚴嵩不是什麽好人,徐階就是好鳥了?朱載坖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隱藏自己,同時在能力範圍內做些事情。
首先就是繼續推廣玉米的種植,經過這次的事情,朱載坖想應該可以從嘉靖那裏要來這個事情,這又不涉及兵權等非常敏感的事情,何況是對大明和嘉靖的名聲極為有利的,嘉靖應該會答應的,利用這個時機,在中原和北方推廣玉米的種植,增加北方尤其是遼東的糧食產量。
這個事情嘉靖應該會同意的,而且經過這幾年在皇莊、保定的試種,對於玉米的習性,種植方法相對已經熟悉了,而且也積攢了一些種子,足夠支持朱載坖的推廣工作了。
然後就是天津港口和水師的建設了,隨著和王直的貿易展開,天津港口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而且作為京師門戶,天津的海防也是非常重要的,興建港口,建設水師和岸防炮兵陣地這些都在朱載坖的考量之中,還有就是火器的改進和製造,這次朱載坖帶迴了鳥銃和製造鳥銃的工匠。
隨著王直從倭國運來的銅就位之後,不僅可以大規模的鑄錢,更重要的是可以打造火器,尤其是重炮,在無法大規模生產鋼的情況下,銅才是製造火炮最優良的材料。
大明的北方官軍,由於朝廷生產的火器質量低劣,故而不願意使用,而弓馬又遠遠不是蒙古人的對手,朱載坖明白,騎兵固然重要,但是大明的騎兵短時間內不可能與蒙古人並駕齊驅,所以用裝備的技術優勢來抵消蒙古人的兵員優勢。
何況火器不同於冷兵器,要想將火器成規模的裝備,必須首先建立起標準化生產,從計量開始建立一整套的火器生產標準,從兵器到戰術再到指揮體係,逐步的變化,最終使官軍脫胎換骨。
朱載坖覺得,自己在這幾年,能夠將這兩件事情辦好,那就是非常之不錯了。尤其是後一件事情,畢竟事涉軍器生產,嘉靖未必會放權給自己,怎麽說服嘉靖,還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不過眼下朱載坖要走了,東南的士紳們顯然是極為高興的,他們甚至主動給朱載坖饋贈了大量的禮物,好恭送裕王殿下迴京,對此,朱載坖隻是一笑置之。
除了王直給嘉靖和朱載坖送的各種禮物之外,朱載坖還令趙文華、唐順之、胡宗憲等人為自己搜羅工匠,主要是鐵匠,船匠和會鍛造蘇鋼的工匠,朱載坖要在北方興建港口,重振大明武備,這些工匠都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防止地方強拉工匠,朱載坖嚴令唐順之等人,要將工匠全家接來,每家先發給十兩銀子的安家費,現在裕王殿下手裏有錢,腰杆自然是硬了,他知道這些工匠的重要性。
同時南京守備兼操江提督李庭竹再次率大軍前來,有了上次遇襲的經曆,李庭竹再不敢大意,整個操江水師和新江口水師能動的戰船全都來了,因為要同時轉運大量物資,漕運總兵盧鏜也率領漕運水師前來。
這次朱載坖帶迴去的東西可不少,光是白銀就近一百五十萬兩,還有王直送來的各種奇珍異寶,朱載坖尋來的工匠和他們的家人。
沒有數十條漕船是不可能將這些人和物品運走的。
李春芳有些擔憂的找到朱載坖,說道:“殿下,這般興師動眾,對殿下聲名不好啊!”
朱載坖當然知道李春芳說的什麽意思,朱載坖在東南本來就將東南的士紳都給得罪了,現在還這麽大搖大擺的帶領船隊迴京,到時候東南的士紳們肯定會編造出各種謠言,什麽裕王殿下在東南刮地皮之類的,他們筆頭子可是不慢,到時候對朱載坖的名聲有礙。
李春芳說的,確實有道理,雖然朱載坖其實並不怎麽在乎自己的名聲,但是現在朱載坖還是要維護自己的名聲的。
朱載坖便問道:“以李師傅之意,該怎麽辦?”
李春芳的意思很簡單,李芳先押送入內承運庫的金銀財物等先行出發,工匠們放在最後走,朱載坖和講官們隻帶著隨身物品輕車簡從出發,先出南直隸境內再匯合,李芳押解大量的金銀財物,不可能走的很快,朱載坖要追趕他們還是不難。
朱載坖不由得給李春芳點個讚,果然是孤的好師傅,反手就把鍋扣到嘉靖的頭上去了,大家都知道李芳是內官監太監,在本朝內侍中地位不低,李芳押解的大批財物,自然不可能是給朱載坖的,唯一的可能就是送嘉靖的內承運庫的,這次士紳們就算是想罵朱載坖也得掂量一下這事了。
嘉靖這人心眼可不怎麽大,而且極為記仇,得罪了他老人家,恐怕沒什麽好果子吃,東南的士紳們未必有這麽大的膽子去公然非議嘉靖,最多也就是腹誹一下不得了了。
朱載坖就同意了李春芳的意見,照此實施即可。
就要迴到京師了,朱載坖也要坐下來思考一下下一步該怎麽辦了。
朱載坖覺得,通過這次的事情,朱載坖還是樹立了一定的聲望,至少在嘉靖看來,自己也算是個能辦事的人,在朝臣們看來,自己也有幾分魄力。
迴到京師之後,朱載坖要做的事情就是先苟起來,眼下對於朱載坖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苟起來。朱載坖清楚,接下來的幾年,對於朝堂來說,將會是非常動蕩的時刻,徐階和嚴嵩將會鬥得你死我活,朱載坖根本不想參與這種政治鬥爭當中去。
雖然現在看起來,嚴黨勢大,況且嘉靖也支持嚴嵩,但是朱載坖很清楚,嚴嵩實在是太老邁了,而且嚴黨後繼無人,而徐階可以利用王學弟子和東南士紳集團為他的徐黨源源不斷的補充新生力量,而嚴黨不可能這樣做,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勝利的天平必然是向徐階傾斜的。
對於朱載坖來說,嚴嵩和徐階之間的鬥爭對他而言沒有任何意義。嚴嵩不是什麽好人,徐階就是好鳥了?朱載坖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隱藏自己,同時在能力範圍內做些事情。
首先就是繼續推廣玉米的種植,經過這次的事情,朱載坖想應該可以從嘉靖那裏要來這個事情,這又不涉及兵權等非常敏感的事情,何況是對大明和嘉靖的名聲極為有利的,嘉靖應該會答應的,利用這個時機,在中原和北方推廣玉米的種植,增加北方尤其是遼東的糧食產量。
這個事情嘉靖應該會同意的,而且經過這幾年在皇莊、保定的試種,對於玉米的習性,種植方法相對已經熟悉了,而且也積攢了一些種子,足夠支持朱載坖的推廣工作了。
然後就是天津港口和水師的建設了,隨著和王直的貿易展開,天津港口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而且作為京師門戶,天津的海防也是非常重要的,興建港口,建設水師和岸防炮兵陣地這些都在朱載坖的考量之中,還有就是火器的改進和製造,這次朱載坖帶迴了鳥銃和製造鳥銃的工匠。
隨著王直從倭國運來的銅就位之後,不僅可以大規模的鑄錢,更重要的是可以打造火器,尤其是重炮,在無法大規模生產鋼的情況下,銅才是製造火炮最優良的材料。
大明的北方官軍,由於朝廷生產的火器質量低劣,故而不願意使用,而弓馬又遠遠不是蒙古人的對手,朱載坖明白,騎兵固然重要,但是大明的騎兵短時間內不可能與蒙古人並駕齊驅,所以用裝備的技術優勢來抵消蒙古人的兵員優勢。
何況火器不同於冷兵器,要想將火器成規模的裝備,必須首先建立起標準化生產,從計量開始建立一整套的火器生產標準,從兵器到戰術再到指揮體係,逐步的變化,最終使官軍脫胎換骨。
朱載坖覺得,自己在這幾年,能夠將這兩件事情辦好,那就是非常之不錯了。尤其是後一件事情,畢竟事涉軍器生產,嘉靖未必會放權給自己,怎麽說服嘉靖,還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不過眼下朱載坖要走了,東南的士紳們顯然是極為高興的,他們甚至主動給朱載坖饋贈了大量的禮物,好恭送裕王殿下迴京,對此,朱載坖隻是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