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官們對於朱載坖的這種行為感到吃驚,他們認為朱載坖這個行為頗有些不智,如果說大明的言官是瘋狗的話,這些還沒入仕的士子就是瘋牛,比言官可怕一百倍。
尤其是這些結社的文人,一旦得罪其中一個,那就是一群人蜂擁而上,不把你搞臭誓不罷休。
朱載坖問道:“本朝士子結社,起於何事?”
李春芳說道:“殿下,本朝的士子結社,其實起於元末。”
當時,社會動蕩,戰亂頻仍,各地形成了一 些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他們擁兵自重,圖謀發展。身處亂世的文人們或者擇主而仕,或者易地避亂,這就為他們集中聚會、宴飲酬唱提供了契機。
到了大明建立,朱重八可不慣著他們,雖然重八哥沒有頒布禁令將文人結社予以禁止,但是采用了更為嚴酷的手段,高啟因為魏觀作上梁文而被腰斬於市,孫蕡因為藍玉題書而坐論死,王行亦因藍玉案坐死,黃哲以詿誤罹於法,徐賁因事下獄死,張羽坐事自沉龍江等等,這些文人多是元季社事的活躍分子,太祖通過嚴刑峻法,嚴厲的打擊了文人結社。
而永樂,仁宣時,大明國力強盛,朝廷遷都後,成祖對於結社並沒有加以打擊。怡老會社自此興起。而國力的強盛大大刺激了文人的自信心和養尊處優的享受心態,結盟會社漸成風氣,如大學士楊榮就時常召集館僚雅聚杏園,宴樂賦詩。
弘治、正德時的首輔李東陽就曾經說過:“自洪武之開創,永樂之戡定,宣德之休養生息,以至於正統之時,天下富庶,民安而吏稱。廟堂台閣之臣,各得其職,乃能從容張弛,而不陷於流連怠敖之地,何其盛也!”
尤其是宣宗皇帝,常常在萬機之暇,遊戲翰墨,常常君臣同遊, 庚歌繼作的雅事,皇帝和閣老們的加入,使得文人結社,反而成了一樁雅事。
所謂上行下效,從最高統治者皇帝開始, 到皇室成員,再到這些館閣重臣,他們的言行舉止是整個社會的風向標,既然這些高層官僚如此雅好於宴飲社遊,其他的下層民眾熱衷於此也就順理成章了。可以說,正是由於皇室貴族和館閣 重臣們長期地、頻繁地進行集會唱和、宴遊賦詩,甚至是親自參與社事,才帶動結社之風由朝廷逐漸向民間擴散,並最終風靡全國。
但是到了現在,這種文人結社早就不是之前的文人之間詩詞唱和,而是一種政治團體。現在的文人結社概括起來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在黨爭中被削籍或乞歸的官員進行結社。另外一種是在黨爭中發展起來的結社。
他們結社的目的,對於這些致仕或者被罷官的官員來說,一以標榜聲名,思為複職之地;一以樹立黨援, 冀為政爭之具。對於那些還沒有入仕的士子來說,就是通過進入會社,結識大佬,好為他們以後仕途鋪路。
同時,結社的規模不斷擴大。嘉靖以前的社事承宋元遺緒,規模都不是很大,一般隻有幾個或十幾個成員,更多的帶有誌趣相投者結社議論的味道在其中。而到了現在,為了達到由野製朝、以社援黨的目的,文人結社由講求宴遊怡情逐漸變為講求聲氣延譽,對於成員的吸收和接納就比較寬鬆,入社成員越來越多,社事規模也越來越大,以至動輒幾十人、上百人甚至上千人。
嘉靖之前的結社,甚至避免談論朝政,不少會社的社規甚至有明文規定:會間清談,除山水道藝外,如有語及塵俗事者, 浮一大白。清雅所至,視時事政務為“塵俗事”。
但是到了現在,文人們結社,已經是公開自己的政治目的了。現在的會社文學色彩漸褪,政治色彩漸濃,社事活動不僅不再避談俗事,而且以直接幹預時政為務。
所以張居正說道:“殿下,眼下黨社之間逐漸融合,互為依憑,形成了黨社一體的局麵。朝之黨,援社為重;下之社, 以黨為榮,野之立社,就是為了朝之樹黨,社局原與朝局相表裏。”
所以朱載坖不允許士子們結社,無疑會大大的得罪了這些士子,他們以加入會社作為自己的進身之階,朱載坖想要斷絕他們的路,他們也絕不會讓朱載坖好過的。
講官們都勸朱載坖還是要慎重,朱載坖笑笑說道:“孤已經三思過了,士子結社,有害無益,孤定要厲行禁止。”
李春芳勸道:“殿下,眼下南直、 浙江結社極為活躍,在社士子以千萬計,一旦有事,禍生肘掖之間矣!”
講官們擔心的是一旦士子們鼓噪起來,事情就不可收拾了,大明一向厚待讀書人,南京又是大明留都,文人聚集之地,到時候士子們鼓噪起來,聲勢肯定比蘇州大不少,恐怕難以收拾。
朱載坖毫不在意的說道:“孤受陛下之命,視師東南,既假節鉞,何所懼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朱載坖此言一出,幾位講官都是眼睛一亮,張居正讚歎道:“殿下此言,倒是為臣子的本分了。”
朱載坖說道:“事已至此,還請諸位師傅,助孤一臂之力。”
朱載坖和講官們仔細商量了一下,決定還是先禮後兵,由講官們會同南京禮部官員,去國子監向這些士子們曉以利害,要求他們在期限內主動解散會社,到期不解散的,官府就會強行解散。
同時朱載坖還有上疏嘉靖,取得嘉靖的批準,將此事推廣全國,講官們代朱載坖草擬的奏疏,曆數東南結社所造成的危害,請求嘉靖斷加禁止,並頒行全國,不準士子結社,抨擊朝廷。
李春芳為朱載坖的奏疏擬了一個極為醒目的標題:請嚴禁社盟陋習以破朋黨之根事疏,請求嘉靖將假托文會,結盟聚黨者,比照奸徒結盟律,分別首從治罪。
朱載坖將奏疏通過急遞送往京師。
尤其是這些結社的文人,一旦得罪其中一個,那就是一群人蜂擁而上,不把你搞臭誓不罷休。
朱載坖問道:“本朝士子結社,起於何事?”
李春芳說道:“殿下,本朝的士子結社,其實起於元末。”
當時,社會動蕩,戰亂頻仍,各地形成了一 些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他們擁兵自重,圖謀發展。身處亂世的文人們或者擇主而仕,或者易地避亂,這就為他們集中聚會、宴飲酬唱提供了契機。
到了大明建立,朱重八可不慣著他們,雖然重八哥沒有頒布禁令將文人結社予以禁止,但是采用了更為嚴酷的手段,高啟因為魏觀作上梁文而被腰斬於市,孫蕡因為藍玉題書而坐論死,王行亦因藍玉案坐死,黃哲以詿誤罹於法,徐賁因事下獄死,張羽坐事自沉龍江等等,這些文人多是元季社事的活躍分子,太祖通過嚴刑峻法,嚴厲的打擊了文人結社。
而永樂,仁宣時,大明國力強盛,朝廷遷都後,成祖對於結社並沒有加以打擊。怡老會社自此興起。而國力的強盛大大刺激了文人的自信心和養尊處優的享受心態,結盟會社漸成風氣,如大學士楊榮就時常召集館僚雅聚杏園,宴樂賦詩。
弘治、正德時的首輔李東陽就曾經說過:“自洪武之開創,永樂之戡定,宣德之休養生息,以至於正統之時,天下富庶,民安而吏稱。廟堂台閣之臣,各得其職,乃能從容張弛,而不陷於流連怠敖之地,何其盛也!”
尤其是宣宗皇帝,常常在萬機之暇,遊戲翰墨,常常君臣同遊, 庚歌繼作的雅事,皇帝和閣老們的加入,使得文人結社,反而成了一樁雅事。
所謂上行下效,從最高統治者皇帝開始, 到皇室成員,再到這些館閣重臣,他們的言行舉止是整個社會的風向標,既然這些高層官僚如此雅好於宴飲社遊,其他的下層民眾熱衷於此也就順理成章了。可以說,正是由於皇室貴族和館閣 重臣們長期地、頻繁地進行集會唱和、宴遊賦詩,甚至是親自參與社事,才帶動結社之風由朝廷逐漸向民間擴散,並最終風靡全國。
但是到了現在,這種文人結社早就不是之前的文人之間詩詞唱和,而是一種政治團體。現在的文人結社概括起來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在黨爭中被削籍或乞歸的官員進行結社。另外一種是在黨爭中發展起來的結社。
他們結社的目的,對於這些致仕或者被罷官的官員來說,一以標榜聲名,思為複職之地;一以樹立黨援, 冀為政爭之具。對於那些還沒有入仕的士子來說,就是通過進入會社,結識大佬,好為他們以後仕途鋪路。
同時,結社的規模不斷擴大。嘉靖以前的社事承宋元遺緒,規模都不是很大,一般隻有幾個或十幾個成員,更多的帶有誌趣相投者結社議論的味道在其中。而到了現在,為了達到由野製朝、以社援黨的目的,文人結社由講求宴遊怡情逐漸變為講求聲氣延譽,對於成員的吸收和接納就比較寬鬆,入社成員越來越多,社事規模也越來越大,以至動輒幾十人、上百人甚至上千人。
嘉靖之前的結社,甚至避免談論朝政,不少會社的社規甚至有明文規定:會間清談,除山水道藝外,如有語及塵俗事者, 浮一大白。清雅所至,視時事政務為“塵俗事”。
但是到了現在,文人們結社,已經是公開自己的政治目的了。現在的會社文學色彩漸褪,政治色彩漸濃,社事活動不僅不再避談俗事,而且以直接幹預時政為務。
所以張居正說道:“殿下,眼下黨社之間逐漸融合,互為依憑,形成了黨社一體的局麵。朝之黨,援社為重;下之社, 以黨為榮,野之立社,就是為了朝之樹黨,社局原與朝局相表裏。”
所以朱載坖不允許士子們結社,無疑會大大的得罪了這些士子,他們以加入會社作為自己的進身之階,朱載坖想要斷絕他們的路,他們也絕不會讓朱載坖好過的。
講官們都勸朱載坖還是要慎重,朱載坖笑笑說道:“孤已經三思過了,士子結社,有害無益,孤定要厲行禁止。”
李春芳勸道:“殿下,眼下南直、 浙江結社極為活躍,在社士子以千萬計,一旦有事,禍生肘掖之間矣!”
講官們擔心的是一旦士子們鼓噪起來,事情就不可收拾了,大明一向厚待讀書人,南京又是大明留都,文人聚集之地,到時候士子們鼓噪起來,聲勢肯定比蘇州大不少,恐怕難以收拾。
朱載坖毫不在意的說道:“孤受陛下之命,視師東南,既假節鉞,何所懼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朱載坖此言一出,幾位講官都是眼睛一亮,張居正讚歎道:“殿下此言,倒是為臣子的本分了。”
朱載坖說道:“事已至此,還請諸位師傅,助孤一臂之力。”
朱載坖和講官們仔細商量了一下,決定還是先禮後兵,由講官們會同南京禮部官員,去國子監向這些士子們曉以利害,要求他們在期限內主動解散會社,到期不解散的,官府就會強行解散。
同時朱載坖還有上疏嘉靖,取得嘉靖的批準,將此事推廣全國,講官們代朱載坖草擬的奏疏,曆數東南結社所造成的危害,請求嘉靖斷加禁止,並頒行全國,不準士子結社,抨擊朝廷。
李春芳為朱載坖的奏疏擬了一個極為醒目的標題:請嚴禁社盟陋習以破朋黨之根事疏,請求嘉靖將假托文會,結盟聚黨者,比照奸徒結盟律,分別首從治罪。
朱載坖將奏疏通過急遞送往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