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看李芳還在仔細閱讀蔣洲和朱載坖的奏疏,便問道:“李芳,你怎麽看?”
李芳在才對嘉靖說道:“陛下,海貿之利,確實極重,但是此事不可為外人知也。”
李芳的話嘉靖還是比較認可的,這事確實不能為外人所知,否則的話,漫說朱載坖,就是嘉靖一樣也扛不住這種千夫所指,雖然利益誘惑人,但是其中的風險可不小。
嘉靖點點頭,決定自己找對了人,李芳沒別的優點,就是謹慎,辦這事,一定要找一個小心謹慎的人才行,否則一旦出了紕漏,那就麻煩了。
嘉靖說道:“所以朕打算派你跑一趟蘇州,裕王年少,又不更事,這種事情,豈能辦穩當,還是要派個老成可靠的人去看看,再者說,這麽大一筆錢,他一個親王,要來幹什麽?你去蘇州看看,若是可行,可以讓王直先貢一千斤龍涎香來。”
嘉靖對錢財很感興趣,但是令嘉靖更感興趣的就是海外的奇珍異寶,尤其是有助於修玄的東西。龍涎香就出於海上,嘉靖這次也是獅子大開口了,上來就說一千斤之數,以他皇帝之尊,宮內常有不過幾十上百斤,他上來就說一千斤,連李芳都有些震驚了。
龍涎香極為稀少,故而才被追捧,他是香中極品,香氣似麝香之優美,微帶壤香,有些像海藻、木香、苔香,有特殊甜氣和極其持久的留香底韻,是一種很複雜的香氣組合。氣勢雖不強,但微妙柔潤,所以才受人追捧。
龍涎香一直備受宮廷的喜愛,宣和初年宋徽宗在睿謨殿賞元宵,大宴近臣, 王安石有詩記此盛況, 其中有「層床藉璣組, 方鼎炷龍涎」之句。因而價格昂貴,即便是皇室,也難以搜求,嘉靖多次令廣州等地的官員和鎮守太監搜集龍涎香,但是每次進貢來的都很少。
廣州地方官的迴奏稱:諸香中龍涎最貴重,廣州市值每兩不下千百, 次等亦五六十千。一兩就要數十兩銀子,好的甚至超過百兩,其價格可見一般。
對於采買龍涎香,嘉靖是極為重視的,多次下詔申斥廣州的地方官,甚至首輔嚴嵩還為此吃了掛落。
之前嘉靖就曾經下詔:上諭,香閣自訪取龍涎內以來二十餘年, 所上未及數斤。昨盡毀於火, 其示著設法取用。於是戶部覆請遣官至閩廣購之,詔官不必遣,即令所在撫按官急購以進,京師商人有收得者,令平價以售,有司毋得抑減。
二十多年官府收購,不得數斤,可見龍涎香的珍貴,後來因為采辦龍涎香不如意,嘉靖又再次下詔:輔臣嚴嵩等戶部訪買龍涎香至今未有,祖宗之製、宮朝所用諸香皆以此為佳,內藏亦不多,且近節非用不可也,其亟為計!有司官吏其玩視詔旨,令博采兼收以進。數年以來,訪取龍涎香至今未足三四數斤,此常有之物,隻不用心耳。
嘉靖因為此事多次下詔,可見重視程度。眼下朱載坖正巧說道王直,嘉靖認為,龍涎香既出於海外,那王直作為現在的海上霸主,當然是能夠獲得很多龍涎香的,現在王直既然想要獲得嘉靖的庇護,那就得給萬壽帝君進點貢,一千斤龍涎香,表表誠意,也不算什麽事情。
李芳能說什麽,事八字還沒一撇呢,嘉靖已經把條件開出來了,李芳也隻能領命。
嘉靖說道:“事不宜遲,你收拾一下趕緊出發吧。一應文書,通過黃伴奏來,不得泄密。”說起搞錢,嘉靖的行動力還是很強的,何況還能借此收集海外的奇珍異寶,萬一有助於自己修玄呢。
李芳沒有說什麽,當即領命而去。
李芳走後,嘉靖看黃錦還是臉色煞白,問道:“怎麽,黃內相,這麽害怕?”
黃錦說道:“陛下,老奴隻是擔心此事一旦為外廷所知,就麻煩了。”
黃錦的擔心不無道理,王直是什麽人?那是大明現在天下皆知的倭寇頭目,一旦爆出他和天家有什麽往來,無論是對於嘉靖還是朱載坖,都是極為不利的。
對此嘉靖倒沒有那麽緊張,他隻是說道:“當年朱紈的死,黃伴可還記得?”
朱紈這樣的大員之死,黃錦怎麽會不記得呢?當即朱紈提督閩浙海防,為東南士紳所攻訐,兵部侍郎詹榮、巡按福建禦史陳九德、兵部尚書翁萬達等人相繼彈劾朱紈擅自殺戮。最終嘉靖為了暫時平息朝局,不得不先將朱紈罷官,不過朱紈已經預料到自己的下場恐怕不會好,故而仰藥自盡。
嘉靖很清楚,之所以東南的士紳必欲置朱紈於死地而後快,就是因為朱紈給嘉靖的一封奏疏,他在整頓海防的過程中,揭開了東南士紳和倭寇之間勾當的一角。
朱紈上疏嘉靖稱:林希元等,不惜名檢,招亡納叛,廣布爪牙,武斷鄉曲,把持官府。下海通番之人,借其貲本、藉其人船,動稱某府出入無忌,船貨迴還,先除原借,本利相對,其餘贓物平分。
林希元可不是一般的官紳,他是正德十二年進士,曆任南京大理寺丞、廣西欽州知府、廣東提學僉事,頗有清名,之前還曾經上書直言,揭露宦官搜刮地方民財,賄賂朝廷權幸。奏疏有“縱鷹犬以魚肉吾民”之句,被嘉靖罷官。
迴到福建老家後,林希元被聘任為金沙書院首任山長,閩中士子多出其門下,朱紈動了林希元,難怪不得東南士紳迫不及待的要弄死朱紈,生怕嘉靖從中看出什麽來。
雖然朱紈僅僅查到了蛛絲馬跡,但是朱紈的自盡之前,給嘉靖有一道遺表,上麵寫了他總督閩浙期間的發現,朱紈發現除極少數被雇來武裝押運的日本浪人外,絕大多數都是閩浙沿海靠海外貿易求生的中國人。隻要海禁稍有鬆懈,走私貿易就會蓬勃發展,以至於閩浙沿海幾乎家家戶戶都涉足走私貿易,從而也或直接或間接的與“倭寇”有關。
而東南士紳,更是靠著走私獲取了巨額的利益。
李芳在才對嘉靖說道:“陛下,海貿之利,確實極重,但是此事不可為外人知也。”
李芳的話嘉靖還是比較認可的,這事確實不能為外人所知,否則的話,漫說朱載坖,就是嘉靖一樣也扛不住這種千夫所指,雖然利益誘惑人,但是其中的風險可不小。
嘉靖點點頭,決定自己找對了人,李芳沒別的優點,就是謹慎,辦這事,一定要找一個小心謹慎的人才行,否則一旦出了紕漏,那就麻煩了。
嘉靖說道:“所以朕打算派你跑一趟蘇州,裕王年少,又不更事,這種事情,豈能辦穩當,還是要派個老成可靠的人去看看,再者說,這麽大一筆錢,他一個親王,要來幹什麽?你去蘇州看看,若是可行,可以讓王直先貢一千斤龍涎香來。”
嘉靖對錢財很感興趣,但是令嘉靖更感興趣的就是海外的奇珍異寶,尤其是有助於修玄的東西。龍涎香就出於海上,嘉靖這次也是獅子大開口了,上來就說一千斤之數,以他皇帝之尊,宮內常有不過幾十上百斤,他上來就說一千斤,連李芳都有些震驚了。
龍涎香極為稀少,故而才被追捧,他是香中極品,香氣似麝香之優美,微帶壤香,有些像海藻、木香、苔香,有特殊甜氣和極其持久的留香底韻,是一種很複雜的香氣組合。氣勢雖不強,但微妙柔潤,所以才受人追捧。
龍涎香一直備受宮廷的喜愛,宣和初年宋徽宗在睿謨殿賞元宵,大宴近臣, 王安石有詩記此盛況, 其中有「層床藉璣組, 方鼎炷龍涎」之句。因而價格昂貴,即便是皇室,也難以搜求,嘉靖多次令廣州等地的官員和鎮守太監搜集龍涎香,但是每次進貢來的都很少。
廣州地方官的迴奏稱:諸香中龍涎最貴重,廣州市值每兩不下千百, 次等亦五六十千。一兩就要數十兩銀子,好的甚至超過百兩,其價格可見一般。
對於采買龍涎香,嘉靖是極為重視的,多次下詔申斥廣州的地方官,甚至首輔嚴嵩還為此吃了掛落。
之前嘉靖就曾經下詔:上諭,香閣自訪取龍涎內以來二十餘年, 所上未及數斤。昨盡毀於火, 其示著設法取用。於是戶部覆請遣官至閩廣購之,詔官不必遣,即令所在撫按官急購以進,京師商人有收得者,令平價以售,有司毋得抑減。
二十多年官府收購,不得數斤,可見龍涎香的珍貴,後來因為采辦龍涎香不如意,嘉靖又再次下詔:輔臣嚴嵩等戶部訪買龍涎香至今未有,祖宗之製、宮朝所用諸香皆以此為佳,內藏亦不多,且近節非用不可也,其亟為計!有司官吏其玩視詔旨,令博采兼收以進。數年以來,訪取龍涎香至今未足三四數斤,此常有之物,隻不用心耳。
嘉靖因為此事多次下詔,可見重視程度。眼下朱載坖正巧說道王直,嘉靖認為,龍涎香既出於海外,那王直作為現在的海上霸主,當然是能夠獲得很多龍涎香的,現在王直既然想要獲得嘉靖的庇護,那就得給萬壽帝君進點貢,一千斤龍涎香,表表誠意,也不算什麽事情。
李芳能說什麽,事八字還沒一撇呢,嘉靖已經把條件開出來了,李芳也隻能領命。
嘉靖說道:“事不宜遲,你收拾一下趕緊出發吧。一應文書,通過黃伴奏來,不得泄密。”說起搞錢,嘉靖的行動力還是很強的,何況還能借此收集海外的奇珍異寶,萬一有助於自己修玄呢。
李芳沒有說什麽,當即領命而去。
李芳走後,嘉靖看黃錦還是臉色煞白,問道:“怎麽,黃內相,這麽害怕?”
黃錦說道:“陛下,老奴隻是擔心此事一旦為外廷所知,就麻煩了。”
黃錦的擔心不無道理,王直是什麽人?那是大明現在天下皆知的倭寇頭目,一旦爆出他和天家有什麽往來,無論是對於嘉靖還是朱載坖,都是極為不利的。
對此嘉靖倒沒有那麽緊張,他隻是說道:“當年朱紈的死,黃伴可還記得?”
朱紈這樣的大員之死,黃錦怎麽會不記得呢?當即朱紈提督閩浙海防,為東南士紳所攻訐,兵部侍郎詹榮、巡按福建禦史陳九德、兵部尚書翁萬達等人相繼彈劾朱紈擅自殺戮。最終嘉靖為了暫時平息朝局,不得不先將朱紈罷官,不過朱紈已經預料到自己的下場恐怕不會好,故而仰藥自盡。
嘉靖很清楚,之所以東南的士紳必欲置朱紈於死地而後快,就是因為朱紈給嘉靖的一封奏疏,他在整頓海防的過程中,揭開了東南士紳和倭寇之間勾當的一角。
朱紈上疏嘉靖稱:林希元等,不惜名檢,招亡納叛,廣布爪牙,武斷鄉曲,把持官府。下海通番之人,借其貲本、藉其人船,動稱某府出入無忌,船貨迴還,先除原借,本利相對,其餘贓物平分。
林希元可不是一般的官紳,他是正德十二年進士,曆任南京大理寺丞、廣西欽州知府、廣東提學僉事,頗有清名,之前還曾經上書直言,揭露宦官搜刮地方民財,賄賂朝廷權幸。奏疏有“縱鷹犬以魚肉吾民”之句,被嘉靖罷官。
迴到福建老家後,林希元被聘任為金沙書院首任山長,閩中士子多出其門下,朱紈動了林希元,難怪不得東南士紳迫不及待的要弄死朱紈,生怕嘉靖從中看出什麽來。
雖然朱紈僅僅查到了蛛絲馬跡,但是朱紈的自盡之前,給嘉靖有一道遺表,上麵寫了他總督閩浙期間的發現,朱紈發現除極少數被雇來武裝押運的日本浪人外,絕大多數都是閩浙沿海靠海外貿易求生的中國人。隻要海禁稍有鬆懈,走私貿易就會蓬勃發展,以至於閩浙沿海幾乎家家戶戶都涉足走私貿易,從而也或直接或間接的與“倭寇”有關。
而東南士紳,更是靠著走私獲取了巨額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