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的奏疏通過黃錦呈遞到嘉靖手中,嘉靖看後,對黃錦說道:“裕王倒是比趙文華這個浙直總督還盡職盡責,這又上疏說浙江等處兵力不足、戰力低下、城池未備。倒是和浙江巡撫胡宗憲的上疏差不多。”


    黃錦笑著說道:“說明裕王殿下天縱之才,在京師就可以和胡宗憲在浙江親見一樣。”


    嘉靖笑笑說道:“黃伴,你這麽處處維護裕王,幹脆不要在朕身邊伺候了,到裕王府去可好。”


    黃錦趕緊跪下說道:“陛下,老奴永遠是陛下的奴才,若是陛下認為老奴不忠,賜死老奴即可。”


    嘉靖佯裝發怒的說道:“你這狗才,動不動就說什麽死不死的,去將嚴閣老叫來。”


    黃錦趕緊出來,去內閣直廬將嚴嵩請到無逸殿,嘉靖將胡宗憲的奏疏遞給嚴嵩,說道:“惟中你看看,胡宗憲這奏疏你以為如何?”


    其實嚴嵩早就在內閣看過胡宗憲的奏疏了,此事瀏覽了一遍說道:“陛下,老臣以為預有準備總比臨事慌亂來的好,於兵事寧可千日無患,不可一日無備,胡宗憲還是實心用事的。”


    嘉靖當然知道胡宗憲的上疏說的還是比較靠譜的,而且裕王的上疏也指出了現在東南備倭存在的問題,總不能朱載坖和胡宗憲兩人,一南一北,相隔數千裏,互相勾結吧。


    問題是不管修繕城池,招募士卒,修造戰船,都需要銀子,一說到這個問題,嘉靖和嚴嵩都有些頭大,之前南京戶部和兵部還有一些存銀,但是之前張經調各路援兵,又是修造戰船,南京的這點銀子早就被花費一空了,現在隻能指望太倉銀了。


    可是現在的太倉,已經不是空虛了,就嘉靖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兩年,光是嘉靖自己,就已經從太倉支用了三十五萬兩,嘉靖三十二年二月,嘉靖命取太倉庫銀15萬兩解進承運庫以購買珠寶。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嘉靖命取太倉庫銀10萬兩以供自己使 用。嘉靖三十三年七月,嘉靖命取太倉庫銀10萬兩內用。


    若是嘉靖不這麽頻繁的從太倉支用銀兩,也不至於使得現在太倉空虛,至於請嘉靖開內帑,就不要想這個事情了。萬壽帝君不從太倉支用就已經算的不錯了。


    嘉靖問道:“太倉可還能支用銀兩了?”


    嚴嵩搖搖頭說道:“陛下,現今太倉空虛,恐怕無力支持,看來隻有協濟一法了。”


    所謂協濟,就是酌盈以劑虛,協濟意為協助、接濟。在大明官方文書中,“協濟”一詞專指政府各部門間錢糧、夫役等內容的調補挪移。夫濟者,以彼有餘益此不足之謂也。


    現在太倉空虛,嘉靖也斷然不可能開內帑以濟國用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協濟了,說白了就是刮地皮,而且不局限於受倭寇影響的地方,相鄰省份都要承擔備倭的軍費。


    嘉靖說道:“此事內閣與戶部商量出一個辦法,再上條陳吧!”


    嚴嵩領命後迴到內閣去召戶部尚書方鈍和兵部尚書楊博來商量此事。


    三位閣臣和兩位尚書在內閣商量此事,對於協濟,內閣和戶、兵二部的意見分歧是極大的。


    因為協濟涉及的部門和地方非常之多,事情複雜艱巨,內閣到時候隻用動動嘴,但是戶部和兵部就要為此大動幹戈,地方也要搞得雞犬不寧。


    還有個不能名言的原因,就是內閣三位閣老中,徐階和呂本都是東南受倭寇影響省份的人,他們自然要為自己家鄉爭取了,盡可能的將本省的軍費協濟到相鄰省份去,減輕自己家鄉父老的負擔,也算是他們為本鄉本土做的一點事情吧。


    而戶部尚書方鈍和嚴嵩,一個是湖廣人,一個是江西人,恰好都屬於和東南挨得很近但是又不受倭寇影響的地區,一旦開征協濟,這兩省必然會被攤派大量的協濟銀,這是他們二位不願看到的。


    方鈍率先說道:“諸位閣老,本兵,協濟本為酌盈以劑虛,現今東南本就是大明最富庶的地方,備倭軍費,不從東南加征,反而要其他各地協濟,試問天下之富庶,何處過於東南?”


    對於方鈍的話,徐階當即表示反對,徐階說道:“方司農此言差異,不可持門戶之見。何況現今東南屢被兵燹,州縣殘破,如何支撐大軍開支,況蘇鬆等地,稅賦本就國朝之冠,百姓何以生計?”


    沒想到方鈍絲毫不給麵子,陰陽怪氣道:“徐閣老說的是,蘇鬆等處稅賦確實是國朝第一,可逋欠也是國朝第一。”


    這句話差點沒給徐閣老直接幹破防,氣的指著方鈍說道:“你!!”


    嚴嵩趕緊勸道:“子升,都是為了國事,不必動怒,相忍為國!”


    不過方鈍說的也確是實情,本來大明的賦稅,確實大部分出自東南,用當時人的話說就是: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觀之,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鬆常嘉湖五郡又居兩浙十九也。


    大明在蘇鬆征收重稅,蘇州地雖富庶,而賦實特重,一遇天災更是租稅無出,舊逋未了,又增新欠,經年的積欠形成數量龐大的逋賦。逋賦危機上係朝廷命官重任,下聯百姓民生福祉,確實是一件極為棘手的事情。


    就拿現在來說,蘇州府積欠的稅糧早就超過了百萬石,這還是幾經減免之後的數字,為了征收賦稅,朝廷派向蘇鬆等處的知府無一不是能臣幹吏,但是朝廷重科田則方針不變,在此情況下要保證重賦的如額征收和逋賦的如期補繳,成為每一任蘇州知府的難題。


    方鈍毫不客氣的說道:“蘇州府積逋難清,是徒有賦重之名而無其實。”方鈍作為戶部尚書,對於大明全國的賦稅,自然是一清二楚的,他說道:“諸位閣老,自宣宗以來,多次減賦後,蘇州府的稅糧負擔維持在200萬石左右,然自嘉靖二十一年以來,積欠已達七百九十二萬石,徐閣老,蘇州果然重賦否?”


    方鈍說道:“諸位閣老,與其想著讓鄰省協濟,不如好好想想追比積欠,才是正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