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的上諭很快就通過兵部的急遞抵達南京和督撫行轅,首先就是南京的內外守備了,馮保常年在宮內,當然知道嘉靖是什麽樣的人,誰敢要他的老臉,他就要誰小命,這次倭寇是讓嘉靖臉麵盡喪了,要是明軍不能在戰場上找迴這個臉麵,那嘉靖就要從臣子們那裏找迴臉麵了。
當年庚戌之變時,兵部尚書兼督團營丁汝夔呈《備邊十要》及“退虜長策”十餘牘,但是嘉靖厭惡兵事,根本不予理睬,授意嚴嵩將他的奏疏扣下,同時嚴嵩建議丁傳令諸將不許輕易出戰,韃靼得以肆掠京城周邊八日,民間皆歸罪於丁汝夔。
等到俺答退兵之後,嘉靖和嚴嵩就將一切罪責都推到丁汝夔身上,以禦寇無策、守備不嚴將丁汝夔斬首。杖責都禦史屠僑、刑部侍郎彭黯、大理卿沈良才各四十,將一切責任都推到丁汝夔和沿邊督撫身上去。
馮保深知,一旦官軍不能將這股倭寇殲滅,找迴這個場子,嘉靖是肯定要那南直隸的一眾官員泄憤的,一旦他們互相攀咬起來,自己這個南京內守備未必能獨善其身。
馮保趕緊來到守備官廳,詢問徐鵬舉有沒有什麽舉措,徐鵬舉就將徐天賜叫他做的事情告訴了馮保,馮保說道:“眼下還是去信張經,問問他在前線,到底是什麽情況,還要什麽支持。”
徐鵬舉點頭照辦,在嘉興的張經、蘇州的趙文華、鬆江的唐順之等人也都收到了嘉靖的上諭和楊博的命令,眼下嘉靖算是給了南直隸一眾官員戴罪立功的機會,等到漕運總兵臨淮侯李庭竹也率自己麾下的水師趕到江陰後,趙文華以浙直總督的名義召集唐順之、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李庭竹等一眾督撫總兵官,商議軍機。
蘇州府,趙文華的行轅設在察院場,坐在上首的趙文華說道:“陛下的上諭和兵部的嚴令,想必各位已經看過了吧,這仗怎麽打?諸位可有什麽建議。”
說實話,嘉靖的上諭還有自己義父嚴嵩的書信都讓趙文華倍感壓力,這次倭寇占據崇明,確實是大明前所未有之事,之前倭寇就算屢敗官軍,但是還沒到占據大明的州縣,這下趙文華這個剛剛上任的浙直總督顏麵全無。
俞大猷說道:“部堂、兩位都憲,末將以為,對付這股倭寇,有緩急兩步,所謂急,就是倭寇占據崇明已經有些時日,掠奪的錢糧恐怕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倭寇近日必會再次劫掠,我軍應該趁機重創倭寇,以報陛下之膺寄。所謂緩,就是克複崇明,以報陛下。”
趙文華聽出來了,俞大猷從始至終都沒提全殲這股倭寇的事情,說明俞大猷根本沒想過這事,能收複崇明,重創這股倭寇,斬首個幾百上千的,就算對得起萬壽帝君發的餉了。
俞大猷還補充道:“此戰水戰為先,陸戰次之,水戰所急在巨艦,艦不巨,則衝敵為艱,我軍中福船甚少,蒼山等小船多,水戰於我,難於取勝。”
這點得到了前來支援的漕運總兵臨淮侯李庭竹的讚同,這次李庭竹帶來了戰船五百,但是都是八槳、五槳、叭喇唬等小船,因為漕運總兵麾下的戰船在運河中使用,本就都是小船,他們平日裏也就是打打水匪而已,到大江之上作戰,還是第一次。
李庭竹也說道:“趙部堂,兩位都憲,本爵麾下的水師,都是在運河之上作戰的,若是剿滅水匪等,尚算得力,若是與倭寇大戰,恐怕沒有勝算。況且江陰背後,就是鎮江、南都,不可不備啊!”
李庭竹說的確實是這個道理,楊博也是病急亂投醫,不管是否適合,把附近的水師都一股腦調來了,但是南京方向始終是顯得薄弱的,趙文華將目光看向了胡宗憲和戚繼光,此次就屬浙江水師實力最為強大,水師之事,當然要看他們二位了。
戚繼光說道:“末將此次帶來福船70隻,若是有大福船百隻,再配齊火炮,至少能夠牽製倭寇不敢南向。”
唐順之說道:“南直隸水師,還有大福船六十餘隻,可先調歸戚總戎指揮,火炮之事,隻有趙部堂想辦法了。”
對此趙文華倒是沒意見,說道:“此事我會去信南京工部,調來所需的火炮等物,眼下就是怎麽對付這夥倭寇的問題。”
唐順之起身說了自己的想法,第一步就是按照俞大猷所說的在陸地大敗倭寇,不準其在上岸劫掠,這樣的話,可以在嘉靖麵前的稍微拖延一下。
第二步就是調集各路水師包圍崇明,崇明雖然是個縣城,實際上不過是長江的江心島罷了,根本無力供養數千倭寇,隻要斷絕倭寇的後勤,他們在崇明島上待不了多久的。
倭寇要麽奮力突圍而去,要麽死守崇明,以倭寇的習性,他們是絕不會困守孤城的,別看他們兇殘狠辣之極,但是他們是深諳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的,絕對會離開的,到時候戚繼光帶領水師在中途設伏,俞大猷帶兵登陸收複崇明,這樣對於明軍來說是最穩妥的。
官軍已經不敢再敗了,一旦戰敗,他們這些人別說烏紗,就是項上人頭恐怕都有危險,唯一可慮的就是南京方向,萬一倭寇真的狗急跳牆,往南京方向而去,那就真的麻煩了。
當務之急還是加強南京方向的防禦。趙文華問道:“李總戎,操江提督那邊,還有多少戰船?”
李庭竹也是當過操江提督的,當然知道操江提督的實力,李庭竹說道:“趙部堂,操江提督麾下有戰船四百餘,不過多是巡江快船,福船等戰船不多,但是之前陛下曾下令南京造福船二百隻,不知道現在有多少。”
趙文華斬釘截鐵的說道:“隻要南京有船,本部堂都要調來,但是水勇可有?”
唐順之笑著說道:“部堂,此事不須煩,鬆江就多船工,隻要許以重利,招募得來,還有蘇鬆等府的民船,是否也要征用。”
趙文華說道:“眼下禦倭要緊,一體征用,若在戰事中毀損,官府賠償。”
幾位督撫總兵們這才各自散去。
當年庚戌之變時,兵部尚書兼督團營丁汝夔呈《備邊十要》及“退虜長策”十餘牘,但是嘉靖厭惡兵事,根本不予理睬,授意嚴嵩將他的奏疏扣下,同時嚴嵩建議丁傳令諸將不許輕易出戰,韃靼得以肆掠京城周邊八日,民間皆歸罪於丁汝夔。
等到俺答退兵之後,嘉靖和嚴嵩就將一切罪責都推到丁汝夔身上,以禦寇無策、守備不嚴將丁汝夔斬首。杖責都禦史屠僑、刑部侍郎彭黯、大理卿沈良才各四十,將一切責任都推到丁汝夔和沿邊督撫身上去。
馮保深知,一旦官軍不能將這股倭寇殲滅,找迴這個場子,嘉靖是肯定要那南直隸的一眾官員泄憤的,一旦他們互相攀咬起來,自己這個南京內守備未必能獨善其身。
馮保趕緊來到守備官廳,詢問徐鵬舉有沒有什麽舉措,徐鵬舉就將徐天賜叫他做的事情告訴了馮保,馮保說道:“眼下還是去信張經,問問他在前線,到底是什麽情況,還要什麽支持。”
徐鵬舉點頭照辦,在嘉興的張經、蘇州的趙文華、鬆江的唐順之等人也都收到了嘉靖的上諭和楊博的命令,眼下嘉靖算是給了南直隸一眾官員戴罪立功的機會,等到漕運總兵臨淮侯李庭竹也率自己麾下的水師趕到江陰後,趙文華以浙直總督的名義召集唐順之、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李庭竹等一眾督撫總兵官,商議軍機。
蘇州府,趙文華的行轅設在察院場,坐在上首的趙文華說道:“陛下的上諭和兵部的嚴令,想必各位已經看過了吧,這仗怎麽打?諸位可有什麽建議。”
說實話,嘉靖的上諭還有自己義父嚴嵩的書信都讓趙文華倍感壓力,這次倭寇占據崇明,確實是大明前所未有之事,之前倭寇就算屢敗官軍,但是還沒到占據大明的州縣,這下趙文華這個剛剛上任的浙直總督顏麵全無。
俞大猷說道:“部堂、兩位都憲,末將以為,對付這股倭寇,有緩急兩步,所謂急,就是倭寇占據崇明已經有些時日,掠奪的錢糧恐怕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倭寇近日必會再次劫掠,我軍應該趁機重創倭寇,以報陛下之膺寄。所謂緩,就是克複崇明,以報陛下。”
趙文華聽出來了,俞大猷從始至終都沒提全殲這股倭寇的事情,說明俞大猷根本沒想過這事,能收複崇明,重創這股倭寇,斬首個幾百上千的,就算對得起萬壽帝君發的餉了。
俞大猷還補充道:“此戰水戰為先,陸戰次之,水戰所急在巨艦,艦不巨,則衝敵為艱,我軍中福船甚少,蒼山等小船多,水戰於我,難於取勝。”
這點得到了前來支援的漕運總兵臨淮侯李庭竹的讚同,這次李庭竹帶來了戰船五百,但是都是八槳、五槳、叭喇唬等小船,因為漕運總兵麾下的戰船在運河中使用,本就都是小船,他們平日裏也就是打打水匪而已,到大江之上作戰,還是第一次。
李庭竹也說道:“趙部堂,兩位都憲,本爵麾下的水師,都是在運河之上作戰的,若是剿滅水匪等,尚算得力,若是與倭寇大戰,恐怕沒有勝算。況且江陰背後,就是鎮江、南都,不可不備啊!”
李庭竹說的確實是這個道理,楊博也是病急亂投醫,不管是否適合,把附近的水師都一股腦調來了,但是南京方向始終是顯得薄弱的,趙文華將目光看向了胡宗憲和戚繼光,此次就屬浙江水師實力最為強大,水師之事,當然要看他們二位了。
戚繼光說道:“末將此次帶來福船70隻,若是有大福船百隻,再配齊火炮,至少能夠牽製倭寇不敢南向。”
唐順之說道:“南直隸水師,還有大福船六十餘隻,可先調歸戚總戎指揮,火炮之事,隻有趙部堂想辦法了。”
對此趙文華倒是沒意見,說道:“此事我會去信南京工部,調來所需的火炮等物,眼下就是怎麽對付這夥倭寇的問題。”
唐順之起身說了自己的想法,第一步就是按照俞大猷所說的在陸地大敗倭寇,不準其在上岸劫掠,這樣的話,可以在嘉靖麵前的稍微拖延一下。
第二步就是調集各路水師包圍崇明,崇明雖然是個縣城,實際上不過是長江的江心島罷了,根本無力供養數千倭寇,隻要斷絕倭寇的後勤,他們在崇明島上待不了多久的。
倭寇要麽奮力突圍而去,要麽死守崇明,以倭寇的習性,他們是絕不會困守孤城的,別看他們兇殘狠辣之極,但是他們是深諳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的,絕對會離開的,到時候戚繼光帶領水師在中途設伏,俞大猷帶兵登陸收複崇明,這樣對於明軍來說是最穩妥的。
官軍已經不敢再敗了,一旦戰敗,他們這些人別說烏紗,就是項上人頭恐怕都有危險,唯一可慮的就是南京方向,萬一倭寇真的狗急跳牆,往南京方向而去,那就真的麻煩了。
當務之急還是加強南京方向的防禦。趙文華問道:“李總戎,操江提督那邊,還有多少戰船?”
李庭竹也是當過操江提督的,當然知道操江提督的實力,李庭竹說道:“趙部堂,操江提督麾下有戰船四百餘,不過多是巡江快船,福船等戰船不多,但是之前陛下曾下令南京造福船二百隻,不知道現在有多少。”
趙文華斬釘截鐵的說道:“隻要南京有船,本部堂都要調來,但是水勇可有?”
唐順之笑著說道:“部堂,此事不須煩,鬆江就多船工,隻要許以重利,招募得來,還有蘇鬆等府的民船,是否也要征用。”
趙文華說道:“眼下禦倭要緊,一體征用,若在戰事中毀損,官府賠償。”
幾位督撫總兵們這才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