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馮保談的不歡而散,張經隻得迴到住處,沒有水師,這仗可不好打,但是很明顯,馮保和徐鵬舉都不同意此事,這讓張經極為無奈。
內守備守護南京皇城、皇陵、壇廟,在南京守備中權勢最為顯赫,要是論起品級,內守備不過四品太監,而與其並受敕命,守備南京的外守備、協同守備多為公、侯、伯勳臣,參讚機務多為正二品尚書,隻一任為正二品都禦史,但是就權勢而言,內守備可比他們兩位大多了。
嘉靖甚至在上諭中公開抱怨此事,嘉靖八年的上諭中,嘉靖說道:朕惟南京我聖祖根本之地,今雖有文武重臣在守,聞事皆自守備內官出,夫何不用一宗室以掌其事?
但是抱怨歸抱怨,雖然嘉靖一朝宦官勢力已經大不如前了,而且嘉靖本人也極為厭惡太監權力的過於膨脹,宦官勢力大為斂戢,可南京內守備仍然淩駕於守備同僚之上,不光是內守備與外守備、參讚等官議事,他官往往惟命是從,而內守備與其他守備官員同處重要場合時,常據首席。
就是南京三大營操練,內守備據中席,位居南京兵部尚書和外守備、協同守備之上。私下場合聚會,內守備亦常據六卿之上,可見其勢壓六卿已習以為常。
更有甚者,本職為負責監察官員的南京禦史,竟然要求由內守備來考察南京官員,南京官員們對於內守備的跪舔姿態已經到了無法理解的地步。
之前的南京國子監祭酒林文俊,也就是林庭機的父親,為時任南京內守備晏宏寫詩祝壽,詩雲:清名儉德重當時,道路人傳即口碑。全陝山川遺愛在,留官管鑰舊臣宜。 門無雜客跡如掃,案有殘書手自披。幾疏乞骸恩未許,樸忠應結九重知。
詩中人物品德、名聲、權位、學識一應俱全,這顯然是在頌揚一位德高望重、通常是文人出任的朝廷重臣,如果不看詩題,很難看出這首詩所稱頌的人物是被文人士大夫所不齒的宦官,而作者林文俊,翰林院編修出身,充經筵講官,曆兩京國子監祭酒,升南京禮部右侍郎,官終南京吏部右侍郎,是標準的文人士大夫代表,居然對一個太監不吝溢美之詞。
張經也知道,南京內守備與武臣公、侯,文臣尚書、侍郎、操江都禦史等高級官員常無故相爭,對中下級文武官員特別是言官更是矛盾不斷,馮保這次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反正都是和張經杠上了,但是張經也很清楚,若是其他文武官員,他大可以上疏據理力爭,但是對麵內守備,張經很清楚,自己就算是上疏,恐怕也是無濟於事。
但是此戰若是沒有水師,勝算是大打折扣,必須要有水師才行,他召來南京兵部侍郎李天寵,詳細詢問浙直等處哪裏還有水師。
李天寵思考了一會說道:“除金山等衛水師外,就九江守備麾下有水師。”
所謂九江守備,是大明在長江上配置的一支水軍,於安慶、九江“往來提督巡江”,麾下也有戰船數百。
但是這些都是內河水師,根本不擅長海戰,張經最想要的還是沿海的精銳水師,張經剛剛準備繼續和李天寵商量調動水師的事情,仆人來報,兵部有軍情塘報。
張經和李天寵趕緊迴到衙門,原來是倭寇破了崇明。
嘉靖三十二年時,倭寇上海縣,明軍就發現了崇明的重要性,唐順之到任以來,更是加強了崇明的防務,將原本由千戶所鎮守的崇明,升格為參將銜守備鎮守,還調撥了水師,崇明的守軍也增至三千人。戚繼光之前擔任蘇鬆總兵時還上疏稱:崇明孤懸大海中,尤為賊寇所必經之地,特設參將以為水兵各將之領袖。以扞蔽蘇鬆。明軍上下,對於崇明的重要性是有清楚認知的。
知縣唐一岑到任後,更是修築城牆,加強防禦,三月中旬,搶在倭寇大規模進犯前,新縣城建成。新縣城方圍七裏三分,高二丈,城有四城門,東南有水門。怎麽會輕易被倭寇得手了?
張經和李天寵趕緊查看戰報,原來這次進犯是由徐海等人組織的,為了報複去歲明軍在上海縣大敗倭寇,徐海組織起更大規模的入侵沿海地帶,勾結和泉、薩摩、肥前、肥後、津州、對馬諸倭寇一道入侵,倭寇一共七八千人,真倭更是有三千之多。
倭寇用炮轟城牆後攻入城內,知縣唐一岑於巷戰中殉國。現在崇明已經被倭寇占據,沿海各地同時告警,而且這次崇明失守,明軍中還有內奸,原崇明千戶所副千戶翟欽叛國,為倭寇向導,沒有他,倭寇根本不可能知道崇明防禦的弱點。
現在倭寇放火焚燒舊衙和民房,殺戮平民,崇明島變成了人間煉獄。
張經將戰報扔到地下,怒罵道:“唐順之、盧鏜幹什麽吃的?倭寇橫行,豈無半點準備?還不收複國土,他們在等什麽。”
張經意識到,此次明軍的重大失利,對自己可能並非好事,現在雖然是趙文華總督浙直,但是他剛剛上任,要把這麽大的鍋扣他頭上顯然是說不過去的,何況嚴嵩肯定會在內閣為趙文華說話的。
至於唐順之和盧鏜,固然有責任,但是唐順之畢竟去年打出了上海大捷,嘉靖不會把他怎麽樣,盧鏜肯定會被處分,但是眼下正是用人之際,大不了就讓盧鏜戴罪立功吧。
唯獨自己,恐怕會成為眾矢之的,趙文華為了推卸責任,肯定會把此事推到自己身上來的,到時候就是前任總督謀劃無方,唐順之等人為了自保,當然也會拚命甩鍋。
張經都能夠想象的到,他們彈劾自己的理由,無非就是縱敵失機,頓兵不戰,為賊所稱之類的。
張經知道,如今要想挽迴聖眷,必須要打一仗了,張經匆匆交代李天寵後,立即返迴嘉興,在路上就調兵遣將。
內守備守護南京皇城、皇陵、壇廟,在南京守備中權勢最為顯赫,要是論起品級,內守備不過四品太監,而與其並受敕命,守備南京的外守備、協同守備多為公、侯、伯勳臣,參讚機務多為正二品尚書,隻一任為正二品都禦史,但是就權勢而言,內守備可比他們兩位大多了。
嘉靖甚至在上諭中公開抱怨此事,嘉靖八年的上諭中,嘉靖說道:朕惟南京我聖祖根本之地,今雖有文武重臣在守,聞事皆自守備內官出,夫何不用一宗室以掌其事?
但是抱怨歸抱怨,雖然嘉靖一朝宦官勢力已經大不如前了,而且嘉靖本人也極為厭惡太監權力的過於膨脹,宦官勢力大為斂戢,可南京內守備仍然淩駕於守備同僚之上,不光是內守備與外守備、參讚等官議事,他官往往惟命是從,而內守備與其他守備官員同處重要場合時,常據首席。
就是南京三大營操練,內守備據中席,位居南京兵部尚書和外守備、協同守備之上。私下場合聚會,內守備亦常據六卿之上,可見其勢壓六卿已習以為常。
更有甚者,本職為負責監察官員的南京禦史,竟然要求由內守備來考察南京官員,南京官員們對於內守備的跪舔姿態已經到了無法理解的地步。
之前的南京國子監祭酒林文俊,也就是林庭機的父親,為時任南京內守備晏宏寫詩祝壽,詩雲:清名儉德重當時,道路人傳即口碑。全陝山川遺愛在,留官管鑰舊臣宜。 門無雜客跡如掃,案有殘書手自披。幾疏乞骸恩未許,樸忠應結九重知。
詩中人物品德、名聲、權位、學識一應俱全,這顯然是在頌揚一位德高望重、通常是文人出任的朝廷重臣,如果不看詩題,很難看出這首詩所稱頌的人物是被文人士大夫所不齒的宦官,而作者林文俊,翰林院編修出身,充經筵講官,曆兩京國子監祭酒,升南京禮部右侍郎,官終南京吏部右侍郎,是標準的文人士大夫代表,居然對一個太監不吝溢美之詞。
張經也知道,南京內守備與武臣公、侯,文臣尚書、侍郎、操江都禦史等高級官員常無故相爭,對中下級文武官員特別是言官更是矛盾不斷,馮保這次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反正都是和張經杠上了,但是張經也很清楚,若是其他文武官員,他大可以上疏據理力爭,但是對麵內守備,張經很清楚,自己就算是上疏,恐怕也是無濟於事。
但是此戰若是沒有水師,勝算是大打折扣,必須要有水師才行,他召來南京兵部侍郎李天寵,詳細詢問浙直等處哪裏還有水師。
李天寵思考了一會說道:“除金山等衛水師外,就九江守備麾下有水師。”
所謂九江守備,是大明在長江上配置的一支水軍,於安慶、九江“往來提督巡江”,麾下也有戰船數百。
但是這些都是內河水師,根本不擅長海戰,張經最想要的還是沿海的精銳水師,張經剛剛準備繼續和李天寵商量調動水師的事情,仆人來報,兵部有軍情塘報。
張經和李天寵趕緊迴到衙門,原來是倭寇破了崇明。
嘉靖三十二年時,倭寇上海縣,明軍就發現了崇明的重要性,唐順之到任以來,更是加強了崇明的防務,將原本由千戶所鎮守的崇明,升格為參將銜守備鎮守,還調撥了水師,崇明的守軍也增至三千人。戚繼光之前擔任蘇鬆總兵時還上疏稱:崇明孤懸大海中,尤為賊寇所必經之地,特設參將以為水兵各將之領袖。以扞蔽蘇鬆。明軍上下,對於崇明的重要性是有清楚認知的。
知縣唐一岑到任後,更是修築城牆,加強防禦,三月中旬,搶在倭寇大規模進犯前,新縣城建成。新縣城方圍七裏三分,高二丈,城有四城門,東南有水門。怎麽會輕易被倭寇得手了?
張經和李天寵趕緊查看戰報,原來這次進犯是由徐海等人組織的,為了報複去歲明軍在上海縣大敗倭寇,徐海組織起更大規模的入侵沿海地帶,勾結和泉、薩摩、肥前、肥後、津州、對馬諸倭寇一道入侵,倭寇一共七八千人,真倭更是有三千之多。
倭寇用炮轟城牆後攻入城內,知縣唐一岑於巷戰中殉國。現在崇明已經被倭寇占據,沿海各地同時告警,而且這次崇明失守,明軍中還有內奸,原崇明千戶所副千戶翟欽叛國,為倭寇向導,沒有他,倭寇根本不可能知道崇明防禦的弱點。
現在倭寇放火焚燒舊衙和民房,殺戮平民,崇明島變成了人間煉獄。
張經將戰報扔到地下,怒罵道:“唐順之、盧鏜幹什麽吃的?倭寇橫行,豈無半點準備?還不收複國土,他們在等什麽。”
張經意識到,此次明軍的重大失利,對自己可能並非好事,現在雖然是趙文華總督浙直,但是他剛剛上任,要把這麽大的鍋扣他頭上顯然是說不過去的,何況嚴嵩肯定會在內閣為趙文華說話的。
至於唐順之和盧鏜,固然有責任,但是唐順之畢竟去年打出了上海大捷,嘉靖不會把他怎麽樣,盧鏜肯定會被處分,但是眼下正是用人之際,大不了就讓盧鏜戴罪立功吧。
唯獨自己,恐怕會成為眾矢之的,趙文華為了推卸責任,肯定會把此事推到自己身上來的,到時候就是前任總督謀劃無方,唐順之等人為了自保,當然也會拚命甩鍋。
張經都能夠想象的到,他們彈劾自己的理由,無非就是縱敵失機,頓兵不戰,為賊所稱之類的。
張經知道,如今要想挽迴聖眷,必須要打一仗了,張經匆匆交代李天寵後,立即返迴嘉興,在路上就調兵遣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