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華將浙直兩省的精銳要迴來後,當即就交給了胡宗憲和唐順之,趙文華很清楚,自己又不會打仗,唐順之、胡宗憲都是知兵之人,肯定比他趙文華的水平高,放手給他們指揮,趙文華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還有個考慮就是到時候方便推卸責任。
趙文華在安排兵力的時候,張經也在調集兵力,準備與倭寇大戰一場,雖然現在張經不再是總督了,但是他還是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可以調動南京的部分駐軍。張經將操江提督下的水師悉數調來,駐泊於蘇鬆和嘉興附近的港口。
作為新任浙直總督,趙文華在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籌措軍費,和張經準備與倭寇大戰不同,趙文華的主張是先修繕各處的城牆,防止倭寇襲擾大明的州縣,減少倭寇帶來的損失,所以趙文華決定在浙直沿海的州縣修葺城牆,加強防備。
趙文華已經和唐順之、胡宗憲等人商量好了,軍費和修築城牆的一共是一百三十萬兩,其中浙江軍費四十七萬兩,江南五十萬兩,江北一十七萬兩,地方州縣和總督各分攤一半,趙文華已經算過了,浙直等處可以加派提編一共是四十三萬兩,,還缺少二十萬兩。
這二十萬兩,其中十萬兩由兩淮食鹽工本銀中撥出,另外十萬兩,趙文華也已經有的著落,就是南京兵部積貯船料銀,這筆銀子差不多有十萬兩,足夠前線軍需。
不過趙文華知道,現在是張經當這個南京兵部尚書,想從張經手裏要這十萬兩肯定是不現實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京師,趙文華隻得向朝廷上疏索要這筆銀子。
趙文華給朝廷上了一道奏疏名為請撥南京兵部結餘以紓民困疏的奏疏。
趙文華奏稱:自倭寇軍興以來,江南應天、蘇鬆等處,加派兵餉銀四十三萬五千九百餘兩。國家財用耗於禦虜,庫藏空虗,措置實難,苟非暫為權宜之術,則無以救燃眉之急。臣等愚見,欲將各省並直隸府分未曾被兵去處,或取自官庫,或暫借歲派,各分定錢糧數目, 及應接濟地方,立限解送,以供軍儲。其各處所調人馬行糧,徑令本省動支倉庫錢糧,照數給付。若各處解銀未到,糧餉一時無措,許令各該撫按官榜示富室,諭以禍福利害,各令量出資財以助軍需。
而今加派提編,數目頗大,軍需芻粟,無別項可挪之財,近日不過有司便宜,量取民間。義勇水兵之差,城夫船夫之擾,軍餉衣甲器械之費,無家不到,無室不空。
臣愚以為軍需必不可缺,而民困尤所當紓。今又上海築城,鬆江修城,估用銀二十八萬兩,議欲半出民間,此後騷擾未有期也。況今歲田稻,上海無望,華亭半為役占,秋來會計起運之數,又不知在何處取盈也。
而今所缺者二十萬兩,半自兩淮工本銀中取,其餘十萬兩,則議取南京兵部積貯船料銀,以供軍需。
今東南水陸兵糧,往往有缺至三四月不給者,軍士萬裏捐生,日望升數之米而已,而又不時給之,心生讟語,亦何足怪?此有故矣。
古者軍興之費,不盡仰於民。故前史稱不加賦而用足,今民間刮括已盡,無可處補,惟此二處可以補足軍需。聖明軫念東南兵荒,萬狀艱苦,將此撥給,則江南之民得以紓解一二也。
趙文華將奏疏封號,用急遞發往京師,其實趙文華早就知道南京兵部還有這筆銀子,但是他並沒有說出此事,而是到了自己坐上這總督之位才上疏請求將南京兵部這十萬兩撥給軍前,就是準備繼續給張經上眼藥。
之前張經屢屢向朝廷上疏,請求增兵添餉,而南京兵部裏就有十萬兩,他張經卻不動用,而是向朝廷索要銀錢,趙文華當然知道,張經本來是想把這筆銀子留著做以防萬一的,但是趙文華現在將此事揭發出來,張經必然被嘉靖和朝廷所懷疑,明明南京兵部就有銀子,你張經作為南京兵部尚書,不可能不知道,但是還是向朝廷索要軍餉,這是何居心?
而此時,裕王府內,朱載坖正在和講官們閑聊最近的形勢,汪道昆到了揚州,已經開始籌餉了,不過他給朱載坖寫信,說由於倭寇猖獗,兩淮鹽運也受到影響,鹽商們也受到影響,籌措軍餉的事情也很困難。
不過現在朱載坖關心的就是隨著趙文華的上位,嚴黨在東南勢力膨脹,徐階不可能無動於衷的吧?
鬆江府可是徐階的老家,徐階連鬆江知府的人選都要過問,現在東南的督撫都是嚴黨成員,徐階怎麽可能就此罷休呢?朱載坖問諸位講官們徐階會怎麽應對。
高拱笑著說道:“雖然現在東南的督撫都是嚴閣老的人選,但是徐閣老也絕不會善罷甘休,巡按禦史恐怕是徐閣老要爭取的位置了。”
朱載坖笑笑,這倒也符合徐階的人設,徐階手下的門生現在品級都不太高,但是擔任巡按禦史卻是非常合適的,而且巡按禦史可以很好的監視督撫,雖然巡按品級很低,但是在地方權利極大。
大明的都察院下設十三道禦史,監察禦史平時在京城都察院供職稱為內差或常差,如奉命出巡鹽務即為巡鹽禦史,奉命出巡漕運即為巡漕禦史,奉命巡按地方即為巡按禦史,均稱外差或特差。
巡按禦史品級雖然不高,但奉命巡按地方時職權和責任卻非常重大。按大明定例,巡按禦史的職權為: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按臨所至,必先審錄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辯之。諸祭祀壇場,省其牆宇祭器。存恤孤老,巡視倉庫,查算錢糧,勉勵學校,表揚善類,翦除豪蠹,以正風俗,振綱紀。凡朝會糾儀,祭祀監禮。凡政事得失,軍民利病,皆得直言無避。
可以說地方的方方麵麵,都在巡按禦史的監察範圍內。
趙文華在安排兵力的時候,張經也在調集兵力,準備與倭寇大戰一場,雖然現在張經不再是總督了,但是他還是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可以調動南京的部分駐軍。張經將操江提督下的水師悉數調來,駐泊於蘇鬆和嘉興附近的港口。
作為新任浙直總督,趙文華在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籌措軍費,和張經準備與倭寇大戰不同,趙文華的主張是先修繕各處的城牆,防止倭寇襲擾大明的州縣,減少倭寇帶來的損失,所以趙文華決定在浙直沿海的州縣修葺城牆,加強防備。
趙文華已經和唐順之、胡宗憲等人商量好了,軍費和修築城牆的一共是一百三十萬兩,其中浙江軍費四十七萬兩,江南五十萬兩,江北一十七萬兩,地方州縣和總督各分攤一半,趙文華已經算過了,浙直等處可以加派提編一共是四十三萬兩,,還缺少二十萬兩。
這二十萬兩,其中十萬兩由兩淮食鹽工本銀中撥出,另外十萬兩,趙文華也已經有的著落,就是南京兵部積貯船料銀,這筆銀子差不多有十萬兩,足夠前線軍需。
不過趙文華知道,現在是張經當這個南京兵部尚書,想從張經手裏要這十萬兩肯定是不現實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京師,趙文華隻得向朝廷上疏索要這筆銀子。
趙文華給朝廷上了一道奏疏名為請撥南京兵部結餘以紓民困疏的奏疏。
趙文華奏稱:自倭寇軍興以來,江南應天、蘇鬆等處,加派兵餉銀四十三萬五千九百餘兩。國家財用耗於禦虜,庫藏空虗,措置實難,苟非暫為權宜之術,則無以救燃眉之急。臣等愚見,欲將各省並直隸府分未曾被兵去處,或取自官庫,或暫借歲派,各分定錢糧數目, 及應接濟地方,立限解送,以供軍儲。其各處所調人馬行糧,徑令本省動支倉庫錢糧,照數給付。若各處解銀未到,糧餉一時無措,許令各該撫按官榜示富室,諭以禍福利害,各令量出資財以助軍需。
而今加派提編,數目頗大,軍需芻粟,無別項可挪之財,近日不過有司便宜,量取民間。義勇水兵之差,城夫船夫之擾,軍餉衣甲器械之費,無家不到,無室不空。
臣愚以為軍需必不可缺,而民困尤所當紓。今又上海築城,鬆江修城,估用銀二十八萬兩,議欲半出民間,此後騷擾未有期也。況今歲田稻,上海無望,華亭半為役占,秋來會計起運之數,又不知在何處取盈也。
而今所缺者二十萬兩,半自兩淮工本銀中取,其餘十萬兩,則議取南京兵部積貯船料銀,以供軍需。
今東南水陸兵糧,往往有缺至三四月不給者,軍士萬裏捐生,日望升數之米而已,而又不時給之,心生讟語,亦何足怪?此有故矣。
古者軍興之費,不盡仰於民。故前史稱不加賦而用足,今民間刮括已盡,無可處補,惟此二處可以補足軍需。聖明軫念東南兵荒,萬狀艱苦,將此撥給,則江南之民得以紓解一二也。
趙文華將奏疏封號,用急遞發往京師,其實趙文華早就知道南京兵部還有這筆銀子,但是他並沒有說出此事,而是到了自己坐上這總督之位才上疏請求將南京兵部這十萬兩撥給軍前,就是準備繼續給張經上眼藥。
之前張經屢屢向朝廷上疏,請求增兵添餉,而南京兵部裏就有十萬兩,他張經卻不動用,而是向朝廷索要銀錢,趙文華當然知道,張經本來是想把這筆銀子留著做以防萬一的,但是趙文華現在將此事揭發出來,張經必然被嘉靖和朝廷所懷疑,明明南京兵部就有銀子,你張經作為南京兵部尚書,不可能不知道,但是還是向朝廷索要軍餉,這是何居心?
而此時,裕王府內,朱載坖正在和講官們閑聊最近的形勢,汪道昆到了揚州,已經開始籌餉了,不過他給朱載坖寫信,說由於倭寇猖獗,兩淮鹽運也受到影響,鹽商們也受到影響,籌措軍餉的事情也很困難。
不過現在朱載坖關心的就是隨著趙文華的上位,嚴黨在東南勢力膨脹,徐階不可能無動於衷的吧?
鬆江府可是徐階的老家,徐階連鬆江知府的人選都要過問,現在東南的督撫都是嚴黨成員,徐階怎麽可能就此罷休呢?朱載坖問諸位講官們徐階會怎麽應對。
高拱笑著說道:“雖然現在東南的督撫都是嚴閣老的人選,但是徐閣老也絕不會善罷甘休,巡按禦史恐怕是徐閣老要爭取的位置了。”
朱載坖笑笑,這倒也符合徐階的人設,徐階手下的門生現在品級都不太高,但是擔任巡按禦史卻是非常合適的,而且巡按禦史可以很好的監視督撫,雖然巡按品級很低,但是在地方權利極大。
大明的都察院下設十三道禦史,監察禦史平時在京城都察院供職稱為內差或常差,如奉命出巡鹽務即為巡鹽禦史,奉命出巡漕運即為巡漕禦史,奉命巡按地方即為巡按禦史,均稱外差或特差。
巡按禦史品級雖然不高,但奉命巡按地方時職權和責任卻非常重大。按大明定例,巡按禦史的職權為: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按臨所至,必先審錄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辯之。諸祭祀壇場,省其牆宇祭器。存恤孤老,巡視倉庫,查算錢糧,勉勵學校,表揚善類,翦除豪蠹,以正風俗,振綱紀。凡朝會糾儀,祭祀監禮。凡政事得失,軍民利病,皆得直言無避。
可以說地方的方方麵麵,都在巡按禦史的監察範圍內。